小陇山杜鹃花野生种质资源与引种试验研究
2023-12-22卜英
卜 英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观音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3)
小陇山林区是我国南北植物交汇的过渡地带,也是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集中分布区域。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园”。其中,小陇山区域内的野生花卉种类繁多,观赏价值高,在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旅游业的发展,对花卉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花卉由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无污染、色彩艳丽等特点备受青睐。因此,加强对小陇山地区野生花卉的调查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并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小陇山杜鹃花野生种质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小陇山杜鹃花野生种质资源调查
1.1 调查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小陇山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岭西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漳县露骨山3 941 m,最低点徽县嘉陵江河谷702 m。秦岭横亘东西影响南北气候,年平均气温7~12 ℃,年降水量600~900 mm,内部气候差异十分显著。从植物区系看,该地区是华北、华中、蒙新和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高等植物共计有225 科、877 属、2 753 种。通过对小陇山区域内各类植被类型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分布有大量原生性较强的天然林及人工栽培品种的混交林。其中以松科为主要优势树种的针叶纯林及阔叶混交林中生长着众多杜鹃花属植物。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的实地考察,确定了5 个样地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面积均在100 hm²以上,分别是林科所后山、莲花寺沟、百花村大湾、桦树坪及东河梁保护站附近。每个样地内随机选取3 个样方套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各样方中胸径≥4 cm 的乔木树种、灌木种类、数量、高度等指标,同时采集标本并编号,带回实验室鉴定其植物学特征及生境。
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共发现4 个不同类型的杜鹃花属植物分布区域。其中以大羊角、粉团、烈香为主要代表性种类的中高山地区为原始林带;长蕊、短蕊等种类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2 800 m 的中山地带。此外,还有少量钟萼木、锦绣杜鹃、马银花等种类零星分布于河谷两侧及山坡灌丛中。从生长环境看,小陇山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且养分含量低,其地形复杂多样,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形成了多种植被类型。据初步统计,该地区现有高等植物约有569 科、2 375 属、6 531 种,生物具有多样性。同时,由于人为干扰较少,这些古老植物能够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经过多年发展,小陇山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之一[1]。
1.4 小陇山杜鹃花野生种质资源现状
一是种类繁多。经初步统计,全林区共有野生杜鹃花30 余种,隶属于6 个属,约25 个品种;其中以马缨杜鹃为主要优势种群,占总数的70%以上。二是分布广泛。除海拔较高的太白山海拔2 800 m以上区域外,其余各类生境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尤其是在海拔900~2 800 m 的浅山地带,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深厚且排水良好,非常适宜杜鹃花生长繁殖。三是生态适应性强。小陇山林区分布着多种植被类型,包括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灌丛、草甸等,为各类杜鹃花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森林资源。四是人为破坏严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打乱林地结构,过度采集、挖掘、砍伐树木,导致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受到威胁。
2 小陇山杜鹃花引种试验研究
2.1 试验概况
本次试验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进行,该地区海拔为2 058~2 476 m,年平均气温9 ℃左右,最高温度可达32 ℃,最低温度-30 ℃。年均降水量约600 mm,多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土壤以山地棕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湿润适宜。试验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北亚热带过渡类型,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低到高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和灌丛草甸等[2]。其中,针叶树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华山松、红桦、白皮松等;阔叶树主要有栎类、杨树、榆树、槐树及槭树科的鸡爪槭、元宝枫等;灌木种类较少,常见的有沙棘、栒子、野蔷薇等;草本植物则较为丰富,如苔藓、蒿类、禾本科的狗尾草、早熟禾等。此外还有大量中药材,如黄芪、党参、柴胡、板蓝根等。这些都是当地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2 试验材料
本次引种试验选取了100 株杜鹃花进行栽培和观察。其中包括树形优美、花色艳丽、开花繁茂的西农萨能、红苹果2 个品种,以及树形矮壮、花色素雅、开花较迟的珍珠梅、云锦杜鹃2 个品种。这些杜鹃花均为当地原生树种,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同时,对引进的其他外来品种也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种植管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3 试验方法
2017年4月,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帮助下,对引进的品种进行栽培适应性观察。一是调查土壤条件。通过现场取样、室内分析化验等手段,掌握不同树种生长所需的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选择海拔相近、坡度相似、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试栽地点,采用系统抽样法选取代表性地段设置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面积不少于667 m2。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得出供试材料适宜生长在pH 值5~8、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中等偏上、速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较为充足的微酸性或中性砂壤土地区。二是观测生长情况,主要包括植株形态特征、开花习性、叶片色泽变化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从播种到采收期间,定期记录各种杜鹃花幼树的萌芽时间、抽梢数量、开花时间、花朵大小、花色、果色、落叶时间、新叶萌发时间、病虫为害程度等指标。其中,开花时间以进入初花期为准,落花时间以末花期为准。三是测定果实品质,确定各个品种的经济效益及市场前景。同时开展了种子发芽率、扦插育苗试验等工作。分别随机采集品种成熟时的新鲜果实样品,用天平称重并测量直径、单果质量、核壳厚度等指标,计算出平均仁质量、出油率、蛋白质含量等数据。同时,还要注意果实是否存在机械伤、病虫害等问题。现已初步完成了对各类杜鹃花属植物的引种试验任务,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4 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不同品种的栽培观察和对比发现,云蒸霞蔚、豆蔻年华2 个品种在生长势、开花性状等方面表现较好。云蒸霞蔚植株高大,枝条粗壮,树冠丰满;花朵大而艳丽,观赏价值高;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豆蔻年华花色淡雅清新,香气宜人;枝繁叶茂,叶片较大,呈椭圆形或长圆形,新梢为红色;开花时间早且集中,持续周期长,适宜作绿篱及庭院景观植物配置。紫气东来、锦绣江山等品种也各具特色,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种植。
3 小陇山杜鹃花引种后的评价
3.1 形态学特征
通过对引进的品种进行观察,发现其树形、叶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其中,西子妆和豆蔻年华为半开张型植株;红粉佳人和玛瑙王为直立型植株;而烈香绯桃则介于两者之间。在花色上,除烈香绯桃外其他各品种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色,但以淡红色为主。从生长势来看,所有参试品种中,烈香绯桃最弱,其余品种生长健壮。综合以上分析,这些引进品种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小陇山林区园林绿化植物推广应用。同时,在今后的引种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其生态习性及观赏价值等因素。
3.2 生物学特性
经过观察,引进品种在适应环境方面表现良好。生长势强健,枝条直立、粗壮,叶片深绿有光泽,花朵繁茂,色彩鲜艳。开花时间比原产地早30~60 d,盛花期持续7~10 d,抗病性较强。但由于引种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等差异较大,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如西农萨能花色为白色带粉色晕斑;红苹果花色艳丽,花瓣基部带有粉红斑点;红云植株矮化,分枝多而密,冠幅大。这些都是引进品种中表现优秀的种类。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如部分引进品种长势过于旺盛,冬季易遭受冻害;个别品种虽然抗性好,但不适应当地环境,出现落叶、枯枝现象。因此,对于引进品种还需进一步观察其生态习性并进行适当调整。
3.3 生态适应性
通过对引进品种进行观察,发现大部分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其中,玛瑙红、烈香红和粉西施长势较强,开花繁茂;而其他品种则长势一般,开花稀少或不开花。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态适应差异,也说明该地区适宜种植的优良杜鹃花品种不多。同时还注意到一些引进品种虽然能够正常开花,但由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不适应当地环境而出现落花落果现象,如珍珠白、粉红朱砂等。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提高其抗逆能力,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3]。此外,引进的观赏类杜鹃花新品种除玛瑙红为落叶灌木外,其余均为常绿乔木或半常绿灌木,树形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园林绿化价值。
3.4 繁殖技术
在本次引种中,发现有部分植株存在开花不良、长势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是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二是对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进行移栽定植,并加强养护管理,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三是及时去除衰老枝、病叶及过密枝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四是通过人工授粉或放蜂辅助传粉提高坐果率。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得大部分植株顺利度过瓶颈期,繁茂生长。同时要避免过度修剪,影响观赏价值。合理有效的繁殖技术是确保优良品种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保障之一。
3.5 病虫害防治
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有效预防和治理病虫害。常见病害有褐斑病、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是红蜘蛛和介壳虫等。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例如,褐斑病可用波尔多液喷洒防治;叶枯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施防治;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哒螨酮等防治;介壳虫可用氧化乐果或敌百虫喷施防治。还需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积水导致烂根[4]。同时,合理施肥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
3.6 综合评价
通过对引进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生长健壮的优良品种。其中西农萨能和粉珍珠在花色、株型等方面表现优异;而红梅和火焰以良好的长势及开花性能受到人们喜爱。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小陇山林业科技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选择和栽培驯化,一些野生植物仍然具有很好的园林应用前景。
4 影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及相关措施
通过在本次试验,发现一些对小陇山地区杜鹃花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一是培养基配方。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会直接影响植株生长状态和生根情况。在进行组培苗移栽时,应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配制培养基溶液。二是基质。基质不仅可以提供植物所需养分、保持水分平衡等,还能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基质不能太湿,也不能积水,否则容易导致幼苗烂根或死亡。三是移栽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幼苗正常生长发育,一般以3—4月或9—10月最为适宜。同时,在进行组培苗移栽前,应适当修剪根部,去除老弱病残叶及过多侧枝,提高幼苗整体成活率。
5 结束语
通过对小陇山地区野生杜鹃花资源调查及引种试验研究发现,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杜鹃花品种资源,且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在今后的园林应用中仍需进一步观察其适应情况并开展相关抗逆性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