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3-12-22张秋菊
张秋菊
(单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菏泽 274300)
小麦是我国粮食作物体系中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口数量不断攀升,粮食需求量也在发生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小麦高产增产种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业正逐步迈向现代化生产模式,小麦种植与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优化、升级,其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具科学性,这也要求农户正确掌握并科学使用先进的高产增产种植技术,促使小麦产业健康发展[1]。
1 山东省小麦种植概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是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物之一。小麦总产量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生活水平,也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产业等方面产生影响。山东省小麦种植的总体面积十分广阔,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小麦是山东省经济体系的中流砥柱,实现小麦高产增产会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基础建设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应利用当前有限的资源进一步促进小麦高产增产,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从种植栽培、防治管理等多个方面保证小麦高产增产[2]。
当下,诸多地区农户在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落实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农户以传统种植方法为主,针对病虫害防治直接选择喷洒农药,这会影响小麦的整体产量。若长期秉承传统种植与防治理念,会降低小麦种植水平,还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农户生活质量水平。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种植大省,整体产量较高,种植面积多达23.49 万hm2。农业不断发展,小麦种植技术、经济效益已经呈现出“走高”的趋势,不断研发出的高产品种,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已经能够与山东省的环境、气候相适应[3]。
山东省各地区的种植条件和特征决定了小麦的经济收益存在差异,小麦高产增产要建立在优选种子的基础上,并且确保小麦种子具有较强的抗性,在种植期间农户要逐一落实种植管理工作。以菏泽市为例,其研发出的“菏麦29”不仅产量较高,还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防治常见病虫害,配合规范化播种种植技术、配方施肥策略,小麦产量高达12 000 kg/hm2,为菏泽市小麦高产增产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全面保证[4]。
2 小麦高产增产优质种植技术
2.1 择优选取小麦品种
在小麦播种前,需要选择较为优质的小麦品种,同时排除影响小麦生长的不良因素,做好试验田消毒工作,避免杂草影响小麦生长。当小麦成功育苗后,要及时落实病虫害预防工作,确保小麦萌芽率,提高小麦生长质量,以便达到高产增产的目标,保证小麦整体质量。现阶段,我国小麦品种较为丰富,要想切实提高小麦总产量,需要根据实际地域特征、气象条件科学选择小麦品种。此外,择优选取小麦品种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在播种育苗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为小麦提供适宜的生产条件,保证其发芽率在90%以上[5]。
2.2 合理选择小麦种植田地
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是农户最关心的问题,在种植小麦前需要按照环境、气候特征实施轮作,尽量不要出现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同一农作物的现象。轮作是指在同一区域内轮流种植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农作物,由此可以减少病虫害。通常情况下,小麦适合种植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这部分田地在灌溉工作上具有一定的便利性,确保种植地土壤肥沃,保持小麦产量与质量在理想水平。同时,农户要根据上一阶段种植农作物的生产习性与特征来处理种植地,若上一阶段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需要处理种植地中的玉米茎秆。
2.3 合理开展土壤整理工作
麦苗需要从土壤中不断汲取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农户应结合小麦品种的特质、生长需求选择种植土壤,保证养分与水分充分供给,为小麦正常生长奠定基础。因此,农户要科学合理开展土壤整理工作。掌握小麦品种生长习性与特征,结合不同阶段小麦生长需求,定期加入营养物质以保证土壤养分含量。采用科学灌溉方式,保证土壤水分含量,逐步优化其生长环境,提升小麦产量[6]。
2.4 科学开展施肥工作
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氮磷钾肥,还需要大量基肥,通常情况下,应以农作物种植总量、类型为基准确定具体施肥量。在施肥过程中,若土壤养分较高,则需要重新调整施肥量与施肥比例。为了提高部分土壤肥力,应合理施用化肥,从而为小麦生长提供保证。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肥料,都需要农户按照小麦生长需求合理选择施肥手段,确保施肥工作的科学性[7]。
2.5 控制好间距
小麦种植间距会直接影响其整体产量,但并不意味着间距越大,小麦产量越高,而是要将间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提升小麦产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分析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环境指标,结合栽培参数调整与控制小麦间距,确保小麦萌芽、生长阶段应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
2.6 不断优化小麦种植环境
农户需要掌握当地气候特征,当小麦处于萌芽阶段,要结合季节特性选择合适的时间实施灌溉,根据小麦生长状态合理施入肥料,为小麦生长奠定基础。若农户具备一定的灌溉条件,在观察土壤水分情况、小麦生长情况后调整灌溉量。当第2 次灌溉小麦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适度施加水溶性肥。
除此之外,农户要密切关注当地的气候环境,提前做好防护工作,一旦小麦遇到冻害问题,要及时补充化肥,以保证小麦生长[8]。
2.7 合理制定小麦防倒伏方案
为了降低小麦倒伏率,农户需要制订解决方案。在种植小麦前需要基于种子抗病虫害与抗倒伏能力、种子高产性能、田间管理形式选择小麦品种。实际上田间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小麦的生长状态,因此农户需要重视田间管理,科学、严谨、合理地控制小麦施肥量,不要过量施肥。
2.8 合理且及时喷洒低毒性农药
如果小麦在生长阶段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可以选择小分子营养液对其全方位喷洒,从而改变小麦长势。如果小麦生长早期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选择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处理小麦病虫害问题,达到有效防治的效果,避免小麦出现减产现象。一旦小麦遭受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以化学防治手段为主,可以合理选择低毒性农药进行杀虫处理[9]。
3 小麦主要病虫害类型
3.1 蚜虫
一般情况下,小麦灌溉期比较容易出现蚜虫,因此农户要在灌溉结束后细致检查种植地小麦生长情况,若发现蚜虫,要利用科学手段进行治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蚜虫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害小麦,大致可以分为直接为害、间接为害两种。
一是直接为害。直接为害比较直观,蚜虫会直接啃食小麦茎秆与嫩叶,还会汲取麦穗中的汁液。蚜虫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会直接为害小麦,通常麦长管蚜主要啃食小麦叶片,当小麦处于抽穗灌浆期,其会大量繁殖于小麦穗部。麦二叉蚜在麦苗期比较常见,受害部位会出现枯斑现象。
二是间接为害。间接为害是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蚜虫会传播病毒,从而导致小麦出现黄矮病。
3.2 白粉病
小麦种植阶段常出现白粉病,发病特征是麦叶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斑点随病情程度发生颜色变化,较为严重时会导致麦苗死亡。该病害繁殖能力特别强,同时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可以利用空气传染其他植株。3—4月是小麦白粉病的高发期,当温度为15~20 ℃时发病速度较快,当温度10 ℃以下时发病速度较慢。同时,若白粉病发病地区湿度高于70%时极易引发大规模病害。
除此之外,如果小麦施加过多的氮肥,可能造成植株贪青,这也是加剧白粉病的因素之一。当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当、土壤干旱、生长能力下降、缺少水肥等问题,也会诱发白粉病。
3.3 锈病
一般情况下,锈病常发于雨季,也会出现在炎热夏季,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农户需要定期观察种植地的土壤湿度,根据当地气候状况来改善、调整小麦的生长条件与环境,适当降低种植地土壤湿度。
锈病种类分为秆锈病、叶锈病以及条锈病,由其对应的病菌诱发病害问题。锈病也称作黄疸,病害主要作用于小麦叶鞘、茎秆、穗部。病害程度较轻的小麦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颗粒不饱满现象,病害程度较重的小麦基本不能抽穗,甚至可能会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4 病虫害防治
4.1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在小麦种植与生长阶段,病虫害对小麦的为害性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总产量,也会影响小麦的整体质量。大部分常见病虫害传染性较大,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较大的传播规模,致使小麦大面积发病,从而导致小麦减产、减值。一旦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害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农户经济效益和当地社会经济,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科学处理小麦病虫害,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类型病虫害的特征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在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染病特征科学防治病虫害。结合小麦生长情况,做好各个生长阶段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当地气候、季节状况判断常见病害高发时段,从而落实以预防为主的防治计划,以绿色防治为核心理念,尽可能降低化学制剂对土壤、麦苗产生的不利影响。
4.2 实时监控小麦病虫害
要想保证小麦产量与质量,就要全面监控小麦生长情况。如若第一时间发现小麦病虫害就要及时、有效地处理病虫害。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技术覆盖面较为广泛,农户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实时监管种植地,从而提高小麦种植地管理效率。
4.3 小麦病虫害多样化防治措施
一是农业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前需要选择小麦品种,抗病能力是农户选择小麦品种最关心的因素之一,抗病能力强意味着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抵御常见病虫害,不会影响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在种植小麦过程中,要了解种植地的实际情况,控制好地下水位,确保种植地水分达标。同时,科学调控小麦种植密度,提高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为其健康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生物防治措施。从以往种植经验中能够看出,生物防治是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可以施用低毒性制剂防治小麦病虫害,例如井冈霉素。通常喷洒时间是在小麦返青前,可以有效调节小麦抗逆性。另外,可以利用天敌来防治病虫害,有效控制病虫害。
三是物理防治措施。常见的物理防治方式是杀虫灯,利用趋光性诱杀害虫。针对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可以调整杀虫灯照射范围,提高捕杀效果。另外,可以在种植区域悬挂粘板,以黄色粘板为主,能够提高虫害捕捉效率[10]。
5 结束语
小麦已经成为山东省农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实现高产增产目标需要建立在科学种植的理念上,综合分析当地自然条件、气候特征,择优选择小麦品种,进一步落实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促进小麦生长。与此同时,根据当地种植条件、小麦品种特征、生长需求、病虫害高发期特征做好小麦生长阶段防治方案,以保证小麦良好生长。在新时期,小麦高产增产种植技术必然是我国农业创新转型发展的趋势之一,为提升小麦质量、产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科学开展小麦种植工作,合理防治病虫害,提升小麦产量、质量,提高区域农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