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教育上海实践的路径研究与经验分析

2023-12-22关韶峰陆甦颖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创中国式上海市

关韶峰 陆甦颖

一、科创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2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②武文超:《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24日。“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③丁元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研究》,《城市问题》2023年第3期。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之一。而“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④汤丽静:《初中科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现代教育》2022年第12期。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创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前沿科技拔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提升科创教育水平是培养前沿科技拔尖人才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就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科创教育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科创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沿科技拔尖人才,使其成为未来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骨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企业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活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都需要科创教育输送拔尖人才。这一点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科创教育是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创新驱动的方向转型升级输送长期动能的保障,是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胜出的重要途径。

二、上海推进科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①《完善科学教育,为基础研究蓄能储才》,人民网,2023年5月10日,http://edu.people.com.cn/n1/2023/0510/c1006-32682567.html。

截至2023年初,上海市中小学的数量约为1560所,在校生约217.43万人,上海市已备案博物科技场馆159座(示范性科普场馆57家),基础性科普基地257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32家,人均科技硬件资源全国领先。同时,上海市还集聚一大批国家级的科研院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基本形成硬件设施数量充足、内容资源类型多样的科创教育基础条件。但从科创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上海仍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模式单一等挑战和问题。为贯彻中央政策,上海市政府加大对科创教育的投入力度,创新出灵活、多样的科创教育模式,积极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探索出以设立科创教育专家指导机构为引导、以打造覆盖全市的青少年科创实践工作站网络为基础、以建设3.0版本的新型科技场馆体系为依托、以构建“产学研”合作融合机制为重点、以举办各类青少年创新活动为动力的科创教育事业发展的“上海经验”。

(一)以科创教育的专家指导机构为引导

上海市教委于2020年开始启动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市科创委)的设立筹备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上海市教委在全国率先成立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优化人才培养生态、构建高质量科教资源体系,开创上海科创教育新格局。上海建立了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库,经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多方推荐,科技创新教育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有学术建树的教科研人员、具备丰富科创教育经验的工作者成为首届委员,专家智库和导师团队包括30余位院士及600余名正、副教授(研究员),科技教师队伍由300名校外科技专职教师及2000余名校内科技辅导员(兼职)组成。②陆梓华:《20年后,当年的科创少年怎样了?纪录片〈此刻即未来〉B站上线》,《新民晚报》2023年5月23日。

上海市科创委的定位是“协助市教委指导本市高等院校、中学(含中职校)、小学、幼儿园以及校外教育机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专家咨询机构。根据本市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市科创委旨在整合教育、科技和社会各界资源,构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搭建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通平台;同时通过提供决策咨询、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国际交流等,服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服务上海教育评价改革、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①《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今天成立》,上观新闻,2021年4月20日,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 l/baijiahao/2021/04/20/413197.html。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石是上海科创教育体系的建设,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上海市科创委是集聚专业意见的总顾问机构。

为了进一步引领上海市科创教育事业的发展,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上海市创新教育联合实验室和上海市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构筑上海科创教育高地,助力形成能体现上海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创教育新格局。

(二)以打造覆盖全市的青少年科创实践工作站网络为基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发起“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旨在整合各方资源,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完善育人模式,推动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创兴趣和能力,适应综合素质评价深入推进的形势。

该项目由市教委和市科委统筹协调,“一站四点”,以“创新实践”为核心,布局全市各区,构建市级总站、科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高中(包括活动中心、科普场馆、重点实验室等)的三级管理体系。②陈之腾:《引领青少年科创教育新格局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三年显成效》,《上海教育》2019年第1期。该项目充分挖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辅导教师团队师德品行高、专业水平强,院士、教授、研究员和工程师们为学生提供课题研究指导。此外,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阶段和知识结构特点,还有定制化的专业学术讲座。在项目管理方面,“项目申请、专家评审、择优支持、验收评估”的原则是总站所遵循的,通过跟踪、调研、考核工作站的各个环节,规范项目实施过程,建立一系列管理办法及考核指标,完善项目绩效激励机制。上海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建成35家工作站,在高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设实践点140个,覆盖理、工、医、农、艺等5个学科门类,通过科研实践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创新综合素质。7年来,工作站培养了21502名高中生,生源覆盖全市86.4%的高中”。③陆梓华:《20年后,当年的科创少年怎样了?纪录片〈此刻即未来〉B站上线》,《新民晚报》2023年5月23日。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集聚多方资源,为学生成为科学创新人才提供平台。该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综合素质评价深入推进的形势,还可以向有科研兴趣的中学生开放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资源,让青少年体验由专业科学工作者手把手指导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培养青少年科创人才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促进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三)以建设3.0版本的新型科技场馆体系为依托

从科技展览发展变迁史的角度来看,科技馆的构建版本经历了三次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传统的科技馆模式,以国家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传统科技馆为代表,主要特征是其空间和内容90%以上以展览展示为主,其发展趋势是提高视觉的感官冲击,给青少年带来深刻的印象,以达到学习科技知识的效果。其中会包含一定程度的互动,但构造和机理相对简单,只是作为一种点缀。第二个发展阶段是互动性科技馆模式,以英国科技博物馆和日本科技未来馆为代表,其发展趋势是青少年动手参与的空间和内容得到空前提升,甚至可以达到与展览展示部分同等的比例。这种科技馆版本的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冲击,但由于科技馆的定位仍然是基础科学的展示和学习,所以可以将这种类型的科技馆视为学校实验室的“放大版”。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随着包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馆已经进入3.0版本时代。新型科技馆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科技馆的呈现对象以前沿科技为主,其主旨是将最前沿的科学成果的运行机制、原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介绍给青少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最前沿科技的种子;其二是科技馆不再是展览展示的场所,也不是科研院所的科学实验室的“复刻版”,新兴科技馆是将最前沿的科学成果的运行机制和原理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线上和线下的重现。青少年通过完成各种预设的“科研任务”,在仿真的环境中“实践”。

为了让上海市乃至全国的青少年能够学习和实践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上海市推出3.0版本新型科普场馆体系建设。上海市科普场馆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结构化的科普资源和能力初步形成。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示范性科普场馆57家,基础性科普基地257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32家,基本形成数量充足、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科普设施框架体系。根据《上海市科普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上海市力争到2025年,建设3个国际一流的科普场馆,10个左右国内领先的科普场馆。①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科普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2年3月15日,https://stcsm.sh.gov.cn/zwgk/ghjh/20220704/fb5709f33bdd4174b41e0ce52daf7693.htm l。这些新型科技场馆与各大高校、科技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创教育研究,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创教育课程。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科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以构建“产学研”合作融合机制为重点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经验对于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上海科创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实践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例如,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向高校提供专利技术、科研项目和创业资金等资源,同时也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建立共同研究团队。二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的衔接。例如,上海将自身的优势产业和高水平院校相结合,打造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三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在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例如,上海高校积极推广“双创”教育,建立了一批学生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和孵化基地,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创新或者合作创业,探索科技创新的新模式。

这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有效引导。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优惠税收、专利转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合作提供更多的平台和资源。此外,政府还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各种渠道招聘高端人才,提升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五)以举办各类青少年创新活动为动力

上海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创教育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引导科创教育普及推广。这些活动不仅普遍地提升了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选拔和培养了更多的拔尖人才。

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各类竞赛和展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等,通过竞争和交流,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力和成就感。“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明日科技之星”“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未来工程师大赛”等30多个品牌项目每年覆盖近百万人。①陆梓华:《20年后,当年的科创少年怎样了?纪录片〈此刻即未来〉B站上线》,《新民晚报》2023年5月23日。二是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课程,让在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例如,上海市政府投入巨资,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科研资源和实践机会。同时,上海高校也积极开设科技创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科技创新能力。上海的一些高校和实验室与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这些活动的成功,得益于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经费资助、奖励措施、优惠政策等,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政府还鼓励学校和社区加强合作,共同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基地和示范学校。

三、科创教育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经验”

通过以上推动科创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上海走出一条兼具上海城市精神和国际高水准的以科创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通过科创教育的视角,可以归纳与提炼出以科创教育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经验”。

(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合发展”,这不仅把握住了上海文化开放融合的优秀特质,更为彰显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神韵魅力提供了充分体现文化主体性的明确路径。上海着力通过搭建“三大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科创教育平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集聚在上海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机构联合“三大文化”内容资源,开发体现“三大文化”的科创教育产品。

上海打造虚实共生的“复兴·颂”红色文化体验空间,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设备,青少年可以“沉浸式”体验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革命历程。青浦区“乡村振兴+非遗保护”项目,以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当地江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江南水乡中设置数字化的非遗展馆,让青少年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欣赏到当地富有江南气质的非遗文化,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传统非遗文化呈现给青少年,使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双重魅力。上海在时尚之都、设计之都的建设过程中积累技术和能力,在传统文化中加入现代科技元素,提高文化产品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海派书法艺术中加入数字技术,使得书法作品的制作更加精细,呈现效果更加生动,让青少年在获得海派文化的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科技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现代科技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们的相互结合可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并带来更多的特色和优势。上海既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氛围,又是汇集现代科技的创新之城。上海开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科创教育的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当然,这种路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中保持科创教育的本真,以及如何在传承中实现文化创新等问题。因此,上海市政府与企业、学界以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实践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二)“产学研”的融合

整合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和推进科技的自主创新,二者融合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的新形势下,技术封锁与合作甚至戏剧化、局部性地同时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探索自主创新之路不但不能因为国际化而停止,反而应当是科技自主创新和全球科技资源融合“两手硬”,这样才能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例如,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牵头中国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区域中心的筹备,助力中国科学家利用SKA做出原创性的重大科学发现,并着眼SKA第二阶段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引领东亚乃至亚太地区SKA科研活动的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是地球科学领域迄今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依托国内高校成立了中国IODP办公室,正在努力成为与美国、日本、欧盟并驾齐驱的IODP第四个平台提供者。实现自主创新和国际化融合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是一个有前途的方向,它可以提高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一路径上,上海不断深化对自主创新和国际化融合的重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文化底蕴,积极拥抱世界市场和文化,为科创教育的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实践经验。

(三)国际与国内的融合

上海一直是国际大型企业进入中国的总部首选地之一,这就有利于探索通过整合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通过最前沿科技成果的普及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技术贸易的跨国合作,以实现更高效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就必须充分整合与利用全球资源特别是全球科技资源,在国际合作中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开放的平台,还是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平台。上海市通过自贸试验区的运营,充分整合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吸引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来沪投资兴业。为了更好地服务外籍科技人士、整合全球科技资源,“上海市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上线启用,该系统集信息查询、在线服务、政务指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提供多语言服务和交流支持,让外籍人士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信息和服务。该系统的构建是上海市探索通过充分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方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这些国际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不仅带来了全球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还把这些科技成果通过“国际科技会客厅”等形式聚集起来,形成学术、科普、创新、人才的交流平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医疗健康等热点,充分整合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进行普及和展示,体现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科创教育既是培养执行和落实这项重要工作的拔尖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增强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推进科创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上海积极探索,设置科创教育专家指导机构,建立覆盖全市的青少年科创实践工作站网络,构建3.0版本的新型科技场馆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举办一系列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这些科创教育发展领域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充分整合和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自主创新和国际化融合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上海经验”。这些探索和经验集中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同时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猜你喜欢

科创中国式上海市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中国式民主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