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初的心 走最长的路
2023-12-21李树明等
李树明 等
李树明 徐婧涵 卢鸿雁 张艺开
又是一年金秋时,峰峦叠嶂的张广才岭东北坡草木渐黄,五花山色引人入胜,黑龙江省东宁市三岔口镇东大川村金厂沟屯静静偎依在中俄边境线山脚下,不发出一丝声响。唯有不知疲倦的鸟儿飞来飞去,在空中留下叽叽喳喳的鸣叫。
鸟鸣声中,韩淑秀带上边境法规宣传单、钳子、铁丝,锁好院门,和老伴薛奎向东步行700多米,便看见一条数十米宽的边境通视道,这条蜿蜒前行伸向遥远天际的黄沙土道,是韩淑秀夫妻的巡边路。
韩淑秀今年71岁,老伴薛奎长她4岁,夫妻俩都是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牡丹江边境管理支队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护边员。
“舍小家 为大家”
每天,当清晨的第一缕微光洒在金厂沟屯,韩淑秀家的烟囱就已冒出袅袅炊烟。不到六点,她已经早早起床准备巡边干粮。
“你们住在这里,就有义务协助派出所守边护边,边境安全稳定,你们才能安心过好自己的日子。”1971年,韩淑秀从山东远嫁到金厂沟屯后,原三岔口公安边防派出所巡边民警的一句话,在她内心掀起波澜。
“家在边境线上,守国就是守家。”韩淑秀没有丝毫犹豫,主动和薛奎加入义务护边队伍,在边防民警的带领下宣传边境法规,劝返临界人员,制止非法狩猎,修复破损边境设施……一晃,就在巡边路上走了46年,满头秀发渐染霜华。
2017年,韩淑秀已经65岁了,在儿女们看来,父母年岁越来越大,应该是退出护边队伍的时候了,把护边员服装交上去,然后在家安度晚年,享享清福,多好啊!
65岁生日,韩淑秀的儿女们赶到金厂沟屯为她庆祝,一家人欢聚开怀之时,孩子们正式提出让韩淑秀老两口不再从事护边工作。
“我才65岁,身体结实着呢,护边工作不但要继续做,还得比以前做得更好。”面对儿女们的请求,韩淑秀坚持自己的想法,“有生之年,我们能为党和国家做多少贡献就做多少。”
从那时起,金厂沟屯的村民和派出所民警都欣喜地看到,韩淑秀老两口不仅没有退出护边队伍,而且巡边的劲头儿比以前更足了。每当夕阳西下,老两口的身影都是巡边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东北,有个特色活动是“采山”。一到夏秋季节,很多人进入边境线附近的山林采摘野菜、蘑菇,这无形中加大了误越边境的风险。每到这个时节,韩淑秀就格外警惕,还总结出“看草窠”等经验,仔细观察是否有外来人的迹象。
2005年秋天的一个清晨,韩淑秀发现门前草窠里多出一行刚踩出来的脚印。她赶紧走出院门,远远看到有两个背着大包的陌生人往边境方向走去,意识到这两个人很可能是上边境挖松茸的,她立即跟过去劝导,可对方不听,觉得她是多管闲事。韩淑秀没有打退堂鼓,一边笑呵呵地与他们拉家常,一边耐心提醒他们靠近边境线的风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将他们劝离。
“巡边路上没有歇脚的地方,挨冷受冻、日晒雨淋是常有的事。”每年秋季,边境线的铁丝网边都会生出一人多高的芦苇,苇秆挺拔,苇尖轻盈,让人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但在修建通视道前,这些芦苇却让韩淑秀夫妻很“头疼”。起早巡边,衣服和鞋子常常被芦苇上的露水打湿。回到家,衣服已被体温烘干,脚底却泡得泛白发皱,一不小心就碰掉一层皮。
巡边久了,韩淑秀已经把边境线当成了家,一天看不到就觉得心里缺点什么。今年4月13日,韩淑秀到200公里外的牡丹江市做白内障手术,手术还没开始,她就给留在金厂沟屯巡边的老伴薛奎打去电话,叮嘱他守好边境:“你没事儿多去边境线盯着点,别让采野菜的人误越国界!”
在漫长守边的岁月中,韩淑秀夫妻爬坡蹚河,翻山过坎,常年与寂寞为伴,直面危险,却从未动摇守边信念,凭着一双“铁脚板”守住了边境线,劝返抵边人员百余人次,制止采集作业及偷猎五十余起,金厂沟屯未发生过一起涉外事件……这些,都是他们这辈子最自豪的事。
今年春节,韩淑秀一家欢聚一堂。当儿女们再次提出要接老两口到东宁市里养老时,平日里总是面带微笑的韩淑秀态度依旧十分坚决:“只要还能动弹,我就留在这儿守着边境,哪儿也不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韩淑秀用巡边足迹书写家国情怀,成为守护祖国“北大门”的“活界碑”,她也因此被评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
又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依旧是那条黄沙铺就的边境通视道,不同的是,韩淑秀夫妻的巡边路上多了一个人陪伴。受父母影响,三儿子薛连军从部队复员返乡后,经常在工作之余陪同父母守边护边,遥远的风雪边关,从此多了一抹亮丽迷彩色。
用爱铸就不换防
“这些年,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韩妈妈的‘护边驿站一直都在。”作为韩淑秀家的“常客”,三岔口边境派出所现任所长孙荣波和民警們都亲切地称韩淑秀为“韩妈妈”。
因为心疼派出所驻勤民警和边防连队官兵在山上吃不饱、住不暖,韩淑秀把自己的家当成“护边驿站”。夏天备好瓜果降暑,冬天烧炕暖衣烘鞋,还专门腾出西屋给他们住。
“家里一直就像大车店,走了这拨来了那拨,吃完这顿又做下顿……”在大女儿薛红兰眼中,母亲忙碌的地方只有两个,巡边的路上和做饭锅台旁。
驻勤民警和官兵巡边地点、时段不一,吃饭时间也不同,韩淑秀就不间断烧火做饭。特别是夏季,守在热锅旁一天做几顿饭的滋味,常人很难体会。“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油烟一直在头顶缭绕。”柴火灶前,韩淑秀挥动锅铲的画面,深深印在民警的脑海中。
“这桌碗筷刚撤下来没刷完,下拨又堆满了盆,第一次在婆家为驻勤民警和连队官兵刷的碗,比在娘家刷一年的还要多。”回想起初次上山刷碗,二儿媳张波的“委屈”好像溅落水中的墨汁,在心底一圈一圈慢慢晕染开来。后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波也渐渐理解了婆婆,每次上山遇到家里来人,都会习惯地挽起袖子帮厨刷碗。“他们心里永远装满了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时任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的徐韵鑫上山驻勤时,因为水土不服总是失眠,韩淑秀和薛奎上山采来新鲜刺五加叶,炒制后让他泡水喝,失眠状况便很快有了缓解。
有时,民警会因为山上湿气重瘙痒难耐,一不小心就挠破了皮肤。韩淑秀就到地里去挖马齿苋,将汁液涂抹在瘙痒处。民警高兴地说:“韩妈妈的小偏方解决了大难题。”
2019年1月1日,公安边防部队体制改革,正式换成人民警察制服,以移民管理警察的崭新面貌继续肩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使命,三岔口边防派出所的牌子也换成了三岔口边境派出所。“不管穿军装还是警服,在我眼里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好孩子,我都会继续支持你们。”
近几年,生活稍微富余的夫妻俩一直惦记着改善民警驻勤条件,在自家房前翻盖了三间大瓦房,免费提供给三岔口边境派出所当警务室。在揭牌现场,韩淑秀和薛奎笑得格外开心。
“一条路、两个人,从青年到古稀,携手相伴50余载春秋,用爱铸就不换防的‘护边驿站。”今年5月15日,韩淑秀和薛奎带着儿女出席《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家庭发布仪式》,作为中宣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宣传发布的10户全国最美家庭典型代表之一,夫妻俩手拉手,在荧屏前倾情讲述他们的家庭故事。
初心可抵岁月长
时值丰水期,界河瑚布图河不舍昼夜地湍急流淌,三岔口镇幸福村66岁护边员韩耀忠守在界河边,不敢有一丝懈怠。
“韩淑秀老两口带了个好头,咱们也得争口气!”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有181名护边员。韩淑秀和薛奎的先进事迹,给了韩耀忠榜样的力量。
“用最初的心,走最长的路。”在报告文学《两个人的长征》中,东宁市作家刘汝堂开篇点题,道出韩淑秀夫妻52年巡边10余万公里的原动力,这也正是他们赢得社会认可的底色所在。
去年,韩淑秀夫妻的护边事迹,接连被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和《法治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刊播。“风雪边关韩妈妈”名扬龙江内外,感动了各界群众,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人生的坚守与忠诚就是活着的价值”“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平凡人铸就了不平凡的事”“初心可抵岁月漫长”……
“一条巡边路,一腔爱国情,鬓发成霜,丹心一片。柴门连着国门,贡献托举奉献,警民连心的护边驿站,送来家的温暖,风雪边关的韩妈妈,用坚守见证伟大出自平凡。”今年1月16日,《2022“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发布仪式》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韩淑秀荣膺“感动龙江”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上,著名朗诵艺术家王波深情宣读了韩淑秀的颁奖词。
“老大姐,咱们虽然不在一个战线,但都是为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努力奋斗,我要多向您学习!”发布仪式快结束时,获得2022“感动龙江”年度人物提名奖的鸡西市公安局鸡冠分局副局长姜福春被韩淑秀的护边事迹打动,满怀钦佩之情找到她合影留念。
“时常想起我们每一次巡逻之后,您和大爷在家门口迎接我们的场景,每一次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这是今年5月15日,在CCTV-10《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家庭发布仪式》上,新疆巴楚县人民武装部部长李春鹏为韩淑秀夫妻的金婚纪念日送上的远程视频祝福中说的话。多年前,曾在金厂沟屯驻过勤的他,一直把老两口的家国情怀和淳朴善良记在心间。如今,他也将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珍贵情怀传播给更多人。
总有一些平凡,汇聚不凡力量。近年来,韩淑秀陆续获评三岔口镇“边境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东宁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黑龙江省“边防工作先进个人”、“龙江好人”、“‘感动龙江年度人物”、“龙江最美拥军人物”和“全国最美家庭”、“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等称号,一份份证书成为土坯房中最醒目的亮色。
随着媒体宣传范围越来越广,韩淑秀和薛奎因爱驻边、以家筑防的感人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他们纷纷来到金厂沟屯,近距离感受护边情怀和优良家风。牡丹江市检察院的检察官驱车230公里赶到韩淑秀家,跟随他们一同巡边、共话初心,在边关一线度过了难忘的主题党日。牡丹江边境管理支队联合中共牡丹江市委宣传部举办《坚守2022——“感动龙江”年度人物》主题汇报演出,并根据韩淑秀夫妻的事迹编排了情景剧《护边驿站》,让在场观众动容落泪。
又一个清晨来临,旭日再次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喷薄升起,曲折伸展的邊境线上,韩淑秀和薛奎迎着朝阳继续前行,续写全新的护边故事和家教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