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新青年”
——奔腾在武义乡村的青春浪潮
2023-12-21张希哲
文 | 本刊记者 张希哲
想创业?但是注册商标、侵权申诉等政策法规让人难以把握。
想发展企业?但是包装设计、物料筛选等资源对接很难找到门路。
想带领村民致富?但是乡村经营、作物生长等“三农”知识也需要专家指导……
在武义青年眼中,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见他们拿出手机,打开一个名为“红领新青年同班交流”的微信群聊,在里面把自己的问题和需求提出来,不一会儿,一条条消息就接连弹出:
“我创业的时候也遇到了商标被盗用的情况,我现在就给你分享一下申诉方法。”“我有朋友的公司就是做商品包装的,口碑很好,我给你介绍一下。”“正好,下一期培训课是关于乡村治理的,请的是省里的专家,你一定要来听。”
消息闪动中,问题迎刃而解。而武义青年口中的“红领新青年”,是团武义县委联合武义县委组织部发起的青年共富项目。2015 年,武义县在浙江省率先推出“红领新青年”培育工程,持续深化“红领新青年赋能促共富”行动,发挥本土人才优势,让青年领跑共富之路。
“被动寻找”不如“主动培育”
在武义县,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群体已经尽显峥嵘。
让“党建红”引领“青年心”,“红领新青年”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通过选拔优秀的青年人才,为他们提供培训、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团武义县委支持“红领新青年”开展创业活动,通过提供政策咨询、资金扶持和导师指导等措施,帮助青年人才实现创业梦想。
如今,“红领新青年”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最初阶段就是确定人选。学员的来源主要有“在农村各个领域有一技之长的青年、返乡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三类人员。确定人选后,要经过基层团组织摸排、村“两委”推荐、镇团委审核、镇党委审定等程序之后,再由团县委统筹。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被推荐青年的具体情况都能够被团县委掌握。团武义县委副书记朱阳晖说:“这套流程能真正让我们对每一个青年都做到‘底数清’—知根知底,才能人尽其才。”
每一个成功的项目都离不开明确的制度保障。“红领新青年”有三个班次:新晋、提升、菁英。在新晋班,学员要进行两个月不少于160 课时的培训,实现初步的培养。课程内容涵盖思政引领、创新创业、电子商务等方面。提升班则是针对新晋班中个人表现突出的学员,如果想走组织道路就安排党政工作业务知识的培训,想自主创业则安排创业政策等课程。针对性提升之后,如果做出了一些成绩,那么学员就会被邀请进入菁英班,由团县委向党委政府等组织部门进行推荐,围绕党政中心工作进行培训。
图 | 第十四期乡村红领新青年培训班
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红领新青年”的共富探索正处于进行时。
共富中转站、共富直播间、公益摄影部……朱阳晖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有了这些团县委推出的项目,农民可以免费为自己的初级农产品拍摄宣传照片,创业青年可以将产品整合为“武养拾光”品牌产品包共同推广,遇到滞销产品则由共富直播间帮忙推送,让老百姓的直接利益最大化。也有一些“红领新青年”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帮助家乡产品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与其向外苦心招引,不如向内精心培养,坐落在浙江中部山区的武义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物质吸引”不如“精神归属”
武义县,王宅镇,吴山下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明朗的阳光洒在“希望田园”之中,被连绵起伏的大片玉米切割成细碎的亮斑。玉米田旁,村民们正三两成群,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今年最后的采收。
“王书记!”随着一声呼唤,正和几个村民一起打包玉米的王科利抬起了头,脸上洋溢着因为丰收而欣慰的笑容。王科利说:“我们今年一共种了三批玉米,大概有50 亩地,产量也将近有20 万斤,比去年增幅近百分之三十。”
让村子从负债170 余万到如今村民人均增收1 万~2 万元,从杭州返乡的王科利最不缺的就是魄力。他喜欢说“没有困难就没有机会”,来到吴山下村之后,他带领村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种植小香薯、小西瓜等特色农作物,提升每亩收益。自去年4 月启动“我们的希望田园”项目以来,村集体积极流转了500 多亩土地,并通过与省农科院、供销社、农商银行合作引进新技术打开新渠道,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开启了新的“大门”,农户们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股份分红,还可参与种植劳作获取工资性收入。
作为武义县较为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刚刚入党一年的王科利能够返乡回村站稳脚跟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与“红领新青年”独特的身份和党政资源是分不开的。团县委为“红领新青年”争取到了单列入党指标,只要作为“红领新青年”被推荐入党,就可以跳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这一环节,且与其他名额互不冲突。对于追求政治进步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朱阳晖说:“我们的培训最主要的就是思政方面的课程和考核,首先要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忠诚于党,并且能够服务党政大局的—这也是我们能够争取到额外入党指标的重要依据。”
从优秀选提升,从提升选菁英,再到被树立为典型,经过这一套培养流程,青年无疑会更加认可“红领新青年”的身份,也更认可所在的组织,进而更愿意留在这里。朱阳晖说:“本土很多青年其实都是优秀的人才,但是没有组织就很难让他们感觉到被关注。我们对接各领域资源,以培养本土人才作为出发点,反而更能打响我们共青团的品牌。”
此心安处是吾乡。
“普遍要求”不如“典型引领”
致富带头人,是团县委对于“红领新青年”的基本定位。
站在2023 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十强的领奖台上,90 后张璐觉得干劲十足。回想起自己刚退伍返乡时,他的家乡武义县松树下村还是一片荒芜,于是他参加了“红领新青年”的第1 期新晋班和第2 期菁英班,在培训中,张璐学习到很多关于结合当地特色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的课程,这让他开始思考:村子下面是水源保护地,不能发展工业,该怎样结合这里的地理特色,打通两山转化的通道呢?
经过多方考察,张璐确定了自己的共富项目—林下经济。2018 年,张璐联合村集体成立了武义县下徐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自有品牌“八县尖”,集体流转了两千余亩山林,并在树木下种植浙江本土的道地中药材。在联盟作用下,以点带面,带动武义县多个经济薄弱村的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落地。
在项目初期,张璐遇到了很多棘手难题,最主要的就是种苗成活率低,只有50%左右。好在,团县委帮助他申报了省级青创农场,并委派社会服务中心的青年技术力量来做指导,让种苗成活率最终达到了现在的90%。此外,农特产品展销会、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组织活动人员帮扶……团县委的帮扶让张璐的产品从来不愁销路—成活率高了,产量也上来了,看到收益后,村民纷纷参与。现在张璐的种植基地带动全村300 余名村民以土地流转、带地入股的方式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产业效益实现人人分红,低收入农户年增收2 万多元。
“‘青牛奖’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也让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希望能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回到乡村、建设乡村。”张璐说。
在距离武义县城17 千米的山林之中,李洪杰正在自己位于新宅镇陈弄村的工厂中忙碌。浓浓的梨香洋溢在宽敞的制作间内,几口紫铜大锅里,一筐一筐的武义蜜梨在工人的不断搅拌中变成香甜浓稠的梨膏。这些梨膏将被包装成不同容量的“熟溪桥”牌古法梨膏礼盒,通过李洪杰的淘宝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为他带来300 余万元的收益。
谁也不会想到,农产品加工做得风生水起的李洪杰最初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魔术师,还做过一段时间婚庆生意,同时他也是一名公益摄影师—直到现在,他在得闲时还会去参加一些魔术公益演出,也会自己为产品拍摄照片和宣传视频。但是,看到家乡父母和乡亲为了滞销的蜜梨而发愁,2016 年,李洪杰毅然决定转做农产品加工:“我看到家里的梨因为卖不出去,大家只能任由梨子在树上烂掉,我就决定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最开始,李洪杰的梨膏工艺并不成熟,有着明显焦苦味,6000 瓶甚至只能卖出6 瓶。于是他多方查找原因、寻求方法,通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最终解决了焦苦味的问题,开卖第一天就有了8 万元的销售额。现如今,李洪杰带动家乡村民就业增收,让村民参与挑选、清洗和包装盒制作等工序,“一个月几千块钱都能洗出来”。
图 | 陈弄村
一心回报家乡的李洪杰被团武义县委注意到,并受邀担任第14 期乡村“红领新青年”新晋班班长。在培训中,他了解到电商直播的相关知识,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李洪杰戏称自己是会变魔术的农业人,借由“红领新青年”的平台,他的产业正在蒸蒸日上:“我的初衷就是帮助村民解决滞销问题,现在有多少蜜梨我们都能消耗掉,完全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我们同学之间联系一直很紧密,我的产品的礼盒就是几个同学帮我设计的,他们出去参加展会的时候也会帮我把梨膏带出去推广。”
14 期培训,共走出来1800 余位“红领新青年”,其中将近八成投入乡村领域。从村干部队伍到创业先锋,“红领新青年”在典型的带动下以引领共富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在武义县的各个行业中崭露头角,通过创新、创业、公益等活动,他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后陈村,有“红领新青年”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脚步,将“治村之计”转变为“治国之策”;大学生创业园,有退役军人和金华市农科院共研荷花茶……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活跃在武义的山野村落,一条条共富的道路在青年脚下逐渐宽阔。
乡村振兴不忘初心,青春共富永不止步,“红领新青年”的交流群又要活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