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肺康复训练配合“五禽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3-12-21杜俊桃梁银燕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呼气康复训练阻塞性

肖 芳,杜俊桃,梁银燕

(罗定市中医院内三科,广东 罗定 527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临床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症状以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为主,目前对该类患者主要以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为主[1],但由于该疾病病程较长,因此常在治疗及恢复期间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肺康复训练,以促进其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改善[2]。随着近些年中医疗法的推广与发展,有学者指出,患者在进行运动肺康复训练的同时,对其进行“五禽戏”指导[3],能够进一步改善其肺功能水平,同时提高患者运动耐受力。该练习方式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编创,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中动物姿态,达到良好的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运动肺康复训练配合“五禽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的影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在罗定市中医院进行COPD治疗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51~68岁,平均(60.12±3.15)岁,病程3~12年,平均(6.97±1.7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分级:Ⅱ级57例、Ⅲ级39例、Ⅳ级2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肺功能分级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同意实施。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肺功能分级[n(%),n=58]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经检查,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4]中关于COPD的相关标准;②患者沟通功能与认知功能良好;③病情稳定,达到出院标准;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帕金森病等神经肌肉疾病;②患者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患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内脏功能异常;④患者伴有其他肺部疾病;⑤患者伴有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训练。

1.3研究方法: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①饮食、用药干预: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指导患者按时用药;②生活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指导其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③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告知患者该疾病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治疗方法、运动肺康复训练方法及恢复期间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同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存在的疑虑进行解答,以提高患者对治疗及康复的信心;④运动肺功能训练:①病情评估: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及肺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肺康复功能训练计划;②训练内容:缩唇-腹式呼吸[5]:即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将双手方别放置于胸前及腹部,经口快速呼气,之后用鼻深呼吸至极限,并在屏气2~3 s后,将口唇缩至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在呼气时,应使双手缓慢按压其胸腹部,以提高腹肌的收缩程度,同时,要求呼气时间∶吸气时间>2∶1;③呼吸操练习[6]:指导患者进行上举运动、护胸运动、转体运动及出拳运动,运动时间为20~30 min/次,1次/d,运动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且保证其运动后心率及呼吸频率提高幅度分别低于20次/min及5次/min。

对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指导其进行“五禽戏”训练[7]:①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五禽戏”训练的历史及发展,同时告知其主要训练步骤及对其症状改善的重要性,时间为30 min/次,共进行2次;②训练演示:由我院“五禽戏”专业教练,通过现场示范及向患者方法宣传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对“五禽戏”套路及要领的了解程度;③具体锻炼方法:每日清晨要求患者在我院小公园内集合,在专业教练带领下,由起势调息开始,依次进行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及鸟戏,之后重复1次鸟戏,至引气归元;④训练时间及强度:于第1周进行基本训练,目的为使患者了解“五禽戏”动作及呼吸要领,练习时间为30 min/次,1~2次/d;之后开始正式练习,将练习时间改为45 min/次,1次/d,以患者心率能够达到靶心率范围,且能够持续10 min以上为宜;⑤监护工作:在患者进行练习时,应由专职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率及呼吸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对训练强度不耐受,应及时停止其练习,同时,在患者进行训练时,尽可能要求患者家属陪伴在其周围,在提高患者对护理依从性的同时,也有益于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⑥靶心率计算方式[8]:如患者年龄>60岁,其靶心率为170-年龄;如患者年龄<60岁,其靶心率为180-患者年龄;⑦干预时间:共计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并在干预后,对其相应指标进行评价。

1.4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FVC)及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包括6 min步行距离(6MWD),最大摄氧量(VO2max)及最大功率(Wmax)。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两组患者干预前,其肺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VC、FEV1、FEV1/FVC及MMEF指标分别为(2.28±0.35)L、(2.21±0.25)L、(72.31±5.18)%及(1.61±0.25)L/s,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肺功能水平比较

2.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两组患者干预前,其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2.3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两组患者干预前,其6MWD、VO2max及Wmax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6MWD、VO2max及Wmax水平分别为(487.53±51.12)m、(80.23±11.42)%perd及(108.97±18.45)%perd,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COPD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疾病可导致患者肺功能出现严重损伤,甚至直接造成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水平及生命安全。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常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以纠正其气流受限等症状,但由于该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改善其症状。因此,临床常规对其进行肺康复训练[9],即通过改善患者呼吸方式,使其采取缩唇-腹式呼吸及进行呼吸操等方式进行联系,以提高其呼吸功能[10]。“五禽戏”作为中医常用干预方式,其强调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在常规运动肺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五禽戏”训练,有助于患者调整机体气息,进而提高其肺功能水平[11]。

本次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运动肺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联合组患者该指标的有效改善,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五禽戏”以调息配合相应肢体动作,在进行训练时,通过使患者保持规律的腹式呼吸,能够有效提高其腹肌及膈肌力量,进而通过提高其对各内的按摩作用,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及氧含量;②“五禽戏”在不同阶段需配合不同呼吸方式,在进行“鸟戏”时,应保证呼吸更加细匀且深长,其能够有效提高吸气肌及呼气肌力量,进而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12],而在进行“虎戏”时,应配以慢呼快吸的呼吸模式,因此有助于肺活量的提高;③脏腑五行学说中,“鸟戏”与肺脏相对应,本次研究中使患者重复进行“鸟戏”,能够起到疏通肺气血的功能,进而有益于呼吸力量的提高。

同时,本次结果与徐海军等[11]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通过使患者进行“五禽戏”训练,能够使患者达到舒筋活血、增强体质的作用;②“五禽戏”中各项进行训练,有益于提高各脏腑功能,进而提高其对外界六淫的抵抗能力,即有益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水平;③进行“五禽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率,进而促进组织微循环状态的改善,以促进其免疫功能的改善。另外,联合组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常规组,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该训练方式主要包括肢体的伸张、舒张及开合等动作,因此在重复训练后,其肌肉及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其运动耐量显著提高[13];②优于该训练方法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存在显著意义,而随着肺功能的显著提高,机体对运动导致的耗氧量进行及时补充,因此患者运动耐量提高明显[14]。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运动肺康复训练配合“五禽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该类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及运动耐力,对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呼气康复训练阻塞性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