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菜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3-12-21

乡村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霜霉病蚜虫油菜

杨 兆

卓尼县种子工作站,甘肃 卓尼 747600

0 引言

油菜又名油白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喜欢生长在寒冷的高海拔地区,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目前,我国常见的油菜栽培品种有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等。病虫害的发生可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因此,其一直是农民高度关注的问题。

1 油菜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病毒病发生特点

油菜病毒病的发生不受地域影响,在各地均可发生。油菜染病后,叶脉两侧率先失绿,叶脉呈半透明状,发病后期叶片卷曲畸形,发病植株明显变矮,抽薹前或者抽薹时出现植株死亡的情况。甘蓝型油菜染病后,叶片上长出针头大小的透亮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上出现圆形黄枯斑,叶片严重枯黄。当油菜植株的茎秆出现黑褐色或者水渍状斑点,则可以断定油菜受病毒病侵染较为严重。病毒病的发生与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土壤环境等有直接关系,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容易发生,蚜虫、粉虱会传播油菜病毒病。

1.2 菌核病发生特点

油菜菌核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又称茎腐病。受该病病菌侵袭的油菜茎叶、花果会出现枯萎、穿孔、脱落、空瘪等现象,致使油菜减产(减产率通常在10%~50%,危害严重时油菜田减产率高达90%)。该病原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待外界环境适宜时就会萌发,侵染油菜花和油菜茎,致使整株油菜染病。油菜叶染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肉眼可见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呈猫眼状或圆形,病斑外黄内褐,轮纹颜色相对较深;遇湿后,病斑表面覆盖一层白色菌丝,以叶片凹陷部位危害最为严重。油菜茎染病后出现水渍状病斑,刚开始呈黄褐色,随后逐渐呈白色,病斑多为长方形或菱形,潮湿环境下病斑飞速扩大,并覆盖有一定量的白色菌丝,茎部脆弱且易折断。油菜花发病初期出现一定量的水渍状病斑,随后变色并腐烂[1]。受害油菜籽干瘪呈灰白色,同样会生成水渍状病斑。

1.3 霜霉病发生特点

霜霉病一般发生在油菜开花期。发病初期,油菜叶片上会率先出现灰白色或者浅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使叶片呈黄色,叶片背面出现白霜一样的霉点;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油菜茎秆出现病斑,叶片枯萎、掉落,直至整个植株枯死。霜霉病的发生和天气有很大关系,气温骤变易使该病害大面积发生。因此,种植户应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做好防护措施,谨防霜霉病的发生。

1.4 白锈病发生特点

油菜白锈病主要由致病真菌感染造成,流行年份发病率在10%~50%,会对油菜的正常生长产生严重影响。油菜染病初期,叶背隆起白色近圆形不规则的疱斑,油菜花梗受到影响,畸形、弯曲、肥大;随着病情的发展,油菜茎秆上也会出现白色疱状斑。油菜白锈病的病原菌在土壤、植株病残体中越冬,通过卵孢子萌发出大量的游动孢子,随雨水传播。白锈病在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但主要发生在低温多雨的季节。种植区域排水不佳、种植密度过大或者氮肥施用过量,会造成白锈病的发生[2]。

1.5 蚜虫发生特点

蚜虫主要聚集在油菜叶片下,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油菜植株中的汁液。蚜虫危害初期,油菜叶子周边卷曲,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发黄、蜷缩,导致油菜植株营养供应不足,发病后期植株枯萎死亡。蚜虫还容易携带病毒,导致病毒病传播春秋季节是蚜虫高发季节,繁殖速度较快,会对油菜产量和品质产生直接影响。

1.6 跳甲发生特点

跳甲是油菜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几乎分布在各个油菜种植区,无论是成虫时期还是幼虫时期,都会对油菜造成严重危害。跳甲幼虫主要危害油菜根部,剥食根表皮,导致油菜根部出现泛黄现象。跳甲成虫主要啃咬油菜叶片,致使叶片表面呈现不规则排列小孔,危害严重时会导致油菜田大面积缺苗甚至断垄。跳甲成虫以危害油菜心叶和生长点为主,致使油菜植株生长点缺失、畸形株数量增加、从化生长严重等。跳甲成虫多藏身于油菜叶片背面、土缝内等隐蔽部位,并且趋光性较强,尤其对黑色光最为敏感,因此,其危害时间都集中在清晨或傍晚。另外,跳甲的危害程度与种植区域温度有直接关系。倘若出蛰期遇到低温天气,成虫就会藏身于油菜根基部或土壤缝隙内,影响油菜茎基部生长发育,导致油菜大批量死亡。由此可见,开展跳甲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尤其要做好越冬成虫的控制[3]。

2 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针对油菜栽培和生产条件等特点,在保证油菜产量的前提下,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成本为目标,以“绿色减灾”“和谐植保”为核心,采取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植保技术。

2.1 农业防控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油菜品种。种植户在种植油菜前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条件,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如宜油27、宜油21等。第二,科学轮作。在同一种植区域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不仅会造成土壤肥力不均,还会造成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科学的轮作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采取水旱轮作方式对于防治油菜霜霉病、菌核病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能降低种植区域田园菌的基数,相较于旱旱轮作更具优势。第三,选择恰当的播种和移栽时间。油菜的种植时间与霜霉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播种时间过早,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霜霉病发生的概率。选择适当的播种和移栽时间,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第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施肥量。油菜种植密度过大,容易导致光照不均、田间湿度过大,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条件。此外,施肥不当也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油菜贪青徒长,进而导致病虫害发生概率大幅提高[4]。因此,种植户可采取宽窄行种植方式,确保油菜行距为70 cm 左右、株距为33 cm 左右;施加氮肥磷、钾肥需要科学掌握用量,合理配施磷、钾肥,促进油菜正常生长。第五,及时清理。及时拔除染病植株,并清理油菜田中病残体、垃圾等杂物,避免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第六,注意排水。油菜种植区域湿度过高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油菜的抗逆性,而且会提高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概率。因此,种植户应在种植区域内挖排水沟,及时根据种植区域的积水情况进行排水作业。

2.2 物理防治措施

在油菜病虫害防治中,常采用以下两种物理防治措施。一是黄板诱杀法。由于蚜虫具有趋色性,种植户可按照400 张/hm2的数量在油菜田间悬挂黄板,黄板悬挂位置为距地面50 cm 左右。二是在油菜田内覆盖一定数量的银灰色或黑色薄膜。覆盖时间控制在45 d左右,能够起到驱除蚜虫、预防病害的作用。

2.3 生物防治技术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油菜病虫害,不仅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而且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种植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释放或保护害虫天敌、使用性诱剂等方式,控制害虫的数量,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相关调查显示,对小菜蛾可用性诱剂诱杀,对菜青虫可用赤眼蜂进行有效控制。人工养蜂需要将蜂箱合理布置在种植区域,根据害虫危害时期合理放蜂[5]。采用此种防治方式,不仅能提高油菜授粉效率,而且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危害。

2.4 化学防控措施

在病虫害发生前期,种植户可采取农业防控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和处置,但当病虫害发生情况已经比较严重时,采取以上防治措施通常无法有效发挥效果,就需要采用化学防控手段进行防治。尽管通过有效的田间管理,能够减少病虫害基数,但并不能完全灭杀害虫和病原菌。因此,种植户在种植油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化学防控措施的应用[6]。

带病菌的种子是病害的主要传染源。因此,种植户在播种前可通过拌种等方式降低种子带菌率,如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是保证绿色种植的基础,适量、对症下药,采用现代农业施药器械,能够提高药液喷洒效果,减少用药量,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①当油菜感染霜霉病,且发病率超过10%,种植户就需要叶面喷洒70%甲基托布津1 200倍液,8 d一次,具体用药次数需要根据治疗效果而定。②在油菜开花期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7 d 一次,共喷施2 次,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如果油菜已经受到菌核病的侵害,种植户可将75%五氯硝基苯粉剂与细土按1∶40 的质量比混匀,之后撒施于油菜根际土壤。③当油菜感染霜霉病,且发病率在20%以上时,种植户就需要对种植区域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 d一次,共喷施3次。④针对油菜白锈病,种植户可在发病初期对发病植株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800 倍液,8 d 一次,一般需要连续喷洒3次才能取得较好防治效果[7]。⑤针对油菜花叶病,种植户可在油菜苗期喷洒70%乐果1 000 倍液防治,可避免花叶病大范围发生。⑥针对蚜虫,种植户可喷施40%速灭杀乳油4 000倍液防治。⑦针对跳甲,种植户可在跳甲成虫高发期对种植区域喷洒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 倍液,10 d 一次,连喷3 次防治效果最佳。⑧针对菜青虫,种植户可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者1.8%阿维菌素进行防治,药物最佳喷洒时间为17:00—18:00。⑨针对小菜蛾,种植户可使用10%虫螨腈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治疗。⑩针对油菜潜叶蝇,种植户可交替使用40%乐果乳油与90%晶体敌百虫防治。

3 结束语

发展油菜种植业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油菜栽培过程中,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蚜虫及跳甲等病虫害高发,影响油菜种植业发展。为保证油菜生产安全,种植户应准确掌握油菜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并能及时采取绿色防控措施,为油菜的优产优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霜霉病蚜虫油菜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蚜虫婆婆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