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2023-12-21韩晓贺贾聪聪

乡村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农村

胡 鑫 张 萍 韩晓贺 贾聪聪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全面进步。乡村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为关键环节,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意味着不仅要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而且要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让优秀人才在农村有所作为、有所施展。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面临着人才大量外流的挑战。这也使得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日益失衡,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问题[1]。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1.1 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产业,正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挑战。在该背景下,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培养现代化的农业人才。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高农民素质,有助于培养职业农民和现代农民,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高素质、熟悉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才,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持,而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能为农村地区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可使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其综合素质,可提高其对先进技术的重视程度,从而不断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

1.2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培养各类人才,优化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有专业的规划设计师、建筑师等人才的支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培养具备规划设计和环境美化能力的人才,能为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进而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

开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能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加强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技术培训,可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培养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是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更多掌握乡村文化艺术、民间传统技艺的人才,进而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繁荣。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将使乡村更具吸引力,会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农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3]。

2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人力资源外流严重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外流成为一大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截至2022 年底,我国农民工总数高达2.95 亿人,比2021 年增加了311 万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外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地区的岗位薪酬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很多农民选择到城市谋求更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第二,虽然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城乡差距过大的事实,甚至这一差距仍在持续加大[4]。当前,农村地区仍缺乏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农村大量青年劳动力选择到城市发展,很多农村大学生在毕业后也将大城市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第三,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而城市提供了更多便利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前往。例如,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城市则能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大量优秀的农村劳动力被吸引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

2.2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是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又一大难题。第一,农村劳动力存在年龄失衡和性别失衡的问题。我国农村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是青壮年男性,而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影响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目前农村从事种养殖业生产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的人才少,特别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另外,创业型人才与农村经济领域“领军人物”也较为匮乏,导致农副产品的加工贸易发展缓慢。第三,虽然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国家政策能引导一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但是仍然缺乏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进而导致农村地区发展仍较为缓慢[5]。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2.3 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不足

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不足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在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意识方面的匮乏,与乡村振兴的文化建设要求不相符。

第一,受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机会不均等及教育内容陈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弱等问题。《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年,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为54.6%,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为45.4%[6]。这意味着大多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低收入、低保障的工作,不仅在现代产业和新兴行业中的职业竞争力较弱,而且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加之多数农民自身不重视接受全面的教育,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法律知识学习的长远作用,导致自身知识水平不高。

第二,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现代文明意识,如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7]。这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存在忽视环境保护、对法律法规认识不清的现象,甚至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2.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保障不健全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健全的保障,主要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制度、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完善和不协调的问题,从而影响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政策保障方面来看,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有些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村人才需求;有些地区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不能有效落实到基层和个人,导致农村人才享受不到政策红利;有些政策缺乏协调性和连续性,不能形成政策合力,导致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

在制度保障方面,国家建立了一套符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体系,但在施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有些制度设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导致农村人才供需失衡;有些地区的制度执行不规范,不能有效保障农村人才的权益和待遇,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有些地区在制度施行中缺乏监督和评估,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漏洞,导致农村人才缺乏动力和活力等。

在服务保障方面,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农村人才服务体系,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服务内容不丰富,不能满足农村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服务方式缺乏创新,不能适应农村人才的多样化特点;有些服务资源不充分,不能保证农村人才均等化享受等。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3.1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是关键的战略举措之一。这项策略旨在通过提高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数量,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3.1.1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各地可通过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在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的同时,增强农民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另外,可以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以增加乡村活力和魅力。

3.1.2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对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

各地可实施“凤凰英才”“英才聚智”等政策,为外部优秀人才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服务保障,如住房保障、就医绿色通道、子女上学优惠、租房补贴等。各地可通过制定乡村振兴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为外部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和荣誉认可,并为其搭建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

3.1.3 重视人才留乡创业和就业支持

为了鼓励农村人才在家乡发展,各地政府应推出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包括提供创业资金、场地支持、市场推广服务等,降低农村创业的风险。同时,应加强农村就业服务,尤其是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3.2 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是关键策略之一。这意味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调配农村人力资源。

3.2.1 充分发挥农村本土人才的作用

农村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他们对当地的资源、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各地应注重挖掘和培养农村本土人才,激发其创业热情和发展潜力。政府可为其提供创业扶持,帮助他们在当地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2.2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当前,许多优秀的农村人才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可以探索建立农村人才与城市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鼓励农村人才在城市积累经验和学习技能后回到农村发展。同时,要加强城乡交流,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与城市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的机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跨地区传播。

3.2.3 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

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平台,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农业企业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满足乡村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可以为农村人才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3.3 强化农村文化教育

加强文化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关键途径,也是激发乡村人才创新潜能、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3.3.1 注重弘扬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财富。因此,农村文化教育应注重弘扬乡土文化。政府和学校可以联合开展农村文化节庆、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要在教育中融入当地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农民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3.3.2 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培养农村人才不仅要关注专业技能,更要注重提高其综合素质。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推动农村学校高质量发展。此外,要积极推广继续教育,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途径,让他们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3.3.3 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乡村振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农村文化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创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进而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7]。

3.4 加强农村人才服务和保障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服务和保障是确保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发展的重要措施。这项策略可在满足农村人才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需求的同时,增强其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责任心。

3.4.1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各地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当地农村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质量水平、结构特点等,制订科学合理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统筹协调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工作,形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行动指南。

3.4.2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服务体系

各地应加强对农村人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健康医疗、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村人才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各地可通过建立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农村社会保险服务站、农村卫生院、农村法律服务所等,为农村人才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社会保险、医疗救助、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农村人才的发展和生活提供保障。

3.4.3 加强农村人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各地政府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各类人才在农村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当的社会保障服务。此外,要加大对农村人才的住房补贴力度,提高其生活水平,增强其留乡创业的动力。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潜力至关重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可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乡村社会的繁荣。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各级政府、农村组织、相关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同时,要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乡村发展的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农村特点和需求,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农村人力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