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直肠癌结肠永久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20李娟
李 娟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河南开封 475000)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联合永久性乙状结肠末端造口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术式,可有效抑制病情进展,提升患者生存率[1]。但由于造口属于一种违反人体正常生理结构的现象,患者往往会存在自卑、负担、抗拒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生理与社交活动[2]。加之,大部分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薄弱且缺乏造口专业知识,离院后治疗依从性低,更易出现一系列肠造口护理问题,降低希望水平。因此,为提升永久性结肠造口依从性与希望水平,应给予患者系统化、科学的健康教育。Pender健康促进理论认为,个体特征与经验、行为结果、特定行为认知与情感是影响个体选择并坚持健康促进行为的3大主要因素,全面分析影响健康行为的风险因素后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消极行为,充分调动积极行为因素,从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3]。本研究选择72例直肠癌结肠永久造口患者,分析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对直肠癌结肠永久造口者疾病感受负担、希望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结肠永久造口的72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3~77岁,平均(60.35±5.58)岁;分期:Ⅰ期8例,Ⅱ期10例,Ⅲ期7例,Ⅳ期11例;受教育年限(11.86±4.63)年。研究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1~76岁,平均(59.84±4.75)岁;分期: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9例,Ⅳ期12例;受教育年限(11.08±5.36)年。对照组、研究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4],并经盆腔磁共振检查、直肠镜等影像学确诊;符合永久性造口术适应症;沟通能力、阅读能力、视觉能力正常;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术前烦躁不安、极度虚弱或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大量腹腔积液或肝硬化腹水;合并脱肛、痔疮等其他肛肠疾病;入组前有其他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发生。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病情、饮食指导、基础护理、康复活动训练等;入院后口头宣讲疾病、手术相关的健康知识,叮嘱患者日常注意事项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护理:(1)成立小组:由1名普外科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1名心理咨询师、1名健康管理师与4名责任护士构成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带领组员学习专业的永久造口护理要点、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等相关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护理:①个体特征与经验:永久造口结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1对1访谈形式了解患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认知、疾病感受负担、希望水平等)、社会因素(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社会关系等)、生物因素(疾病类型、年龄、体重指数等),时间为30 min。在访谈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问题包括:“患病或接受永久造口后,为尽快康复,您采取哪些方法?”、“您的健康行为是否发生改变?”等),鼓励患者说出自身患病或接受永久造口后的感受、症状及病情对工作、家庭的影响,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应逃避或抗拒。②特定行为认知与情感:采取线上教育(微信群推送健康知识、视频讲座等)、线下教育(健康讲座、责任护士现场演示、发放健康手册等)相结合方式,指导患者合理开展健康行为,每次20~30 min。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并发症预防、辅助产品使用、造口更换与清洁、日常注意生活事项等。③提升自我效能:每周与患者进行1次电话或面对面沟通,掌握患者康复进程,了解康复期间出现的障碍或困难,并为患者提供解决方法,每次5~10 min。要求康复效果好的同病友现身说法,鼓励病友与患者互动,分享康复心得,每次10~15 min。④行为结果: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表,若每日完成相应条目后则标记已完成,并在每日康复计划表下方写下每日康复心得体会与疾病自我感受情况。
1.4 观察指标
(1)依从性:出院3个月后采用本科室自拟造口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依从性,该问卷包括并发症预防、辅助产品使用、造口更换与清洁、日常注意生活事项等内容,共20项,每项“是”(1分)、“否”(0)分,总分20分,分值≥18分为完全依从,12~17分为部分依从,<12分为不依从,该问卷α系数为0.874。(2)疾病感受负担: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the 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共3个维度(理解能力、情绪、认知)9个条目,除病因外其余8个条目均为0~10分,总分0~80分,分值低表示个体负性感知少。自我感受负担评价量表(self - perceived burden,SPBS-CP)包括4个维度(治疗负担、家庭/经济负担、情感负担、照护负担)12个条目,每条目1~5分,总分12~60分,分值低自我感受负担轻。评估时间为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3)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scale,HHI)涉及3个维度,即: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采取的积极行动、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12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12~48分,希望与分值呈正相关。评估时间为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依从性
研究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依从性对比(n,%)
2.2 疾病感受负担
研究组入院时SPBS-CP、BIPQ评分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3个月后PBS-CP、BIPQ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SPBS-CP、BIPQ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2 2组SPBS-CP、BIPQ量表评分对比(,分)
与本组干预前相比,*P<0.05
?
2.3 希望水平
研究组入院时HHI量表各维度评分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3个月后HHI量表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2组HHI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3 2组HHI量表评分对比(,分)
与本组干预前相比,*P<0.05
?
3 讨论
受诸多因素影响,直肠癌结肠永久造口患者会产生负担、焦虑等负性心理,而心理应激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介作用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加重疼痛程度,不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且会延长康复进程[5]。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而言,应全面挖掘个体的心理资源与内在潜能,并采取保护性措施,以减轻心理困扰、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感受负担。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但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标准化、统一化,常忽略患者心理、生理、情绪等方面的照顾,难以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基于积极行为心理学的护理模式,通过分析患者个体特征,掌握影响患者健康行为的因素,并根据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可减少消极行为,促进患者建立积极行为[6,7]。邢媛媛[8]等研究报道,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用于胃癌化疗期间可提升患者主观幸福度,促进健康行为建立。欧世梅[9]等研究发现,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可降低喉癌术后人工气道老年患者心理应激,减轻负性心理,改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恶性肿瘤的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与适用性,但关于该护理模式用于结肠永久造口患者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中,研究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干预后SPBS-CP、BIPQ评分比对照组低,HHI量表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高,证实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同样适用于直肠癌结肠永久造口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疾病感受负担与个体负性感知,提高希望水平与依从性。推测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相关:(1)Pender健康促进模式中强调医师、护士、家属、同伴教育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保障健康教育口径一致性与健康教育内容的权威性,且利于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实现“1+1>2”的效果。(2)与患者访谈过程中,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情感,帮助患者认知重构并展望未来,可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健康管理方案目标,可充分调动患者积极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完成健康管理方案[10]。(3)在常规口头宣教基础上,采取线上、线下多元化教育结合方式,通过阶段性、计划性、循序渐进性的健康教育,可丰富不同人群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激发与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意识,实现“知”、“信”、“行”水平提高,从而提升依从性,降低疾病负担。
综上所述,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可提升直肠癌结肠永久造口患者依从性,降低疾病感受负担与个体负性感知,提高希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