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探究活动的自主生发策略
——以“我和小草有场约会”为例
2023-12-20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敦尚实验幼儿园张亚娜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敦尚实验幼儿园 张亚娜
“户外探究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是基于我园课题“创设支持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户外环境实践研究”背景下,关于户外探究活动生发有效推进幼儿园探究性学习的户外环境创设项目。该项目立足于我园户外环境的现状,针对户外探究活动中户外情境失真,脱离幼儿生活实际;教师主导地位突出,幼儿探究主体弱化;教师主观评价,幼儿评价主张缺失等户外积弊现象,我们以生发的兴趣点、生长的探究线、生成的主题面为户外“课堂”思路,支持幼儿进行户外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幼儿主体能动性,从而促进幼儿创生性发展。现以中班户外探究主题活动“我和小草有场约会”为例,浅析户外探究活动的自主生发策略。
基于幼儿经验,寻找户外探究活动的“生发点”
《课程哲学:儿童、经验与课程》一书中提到:“儿童的生长表现为经验的生长。至此,生活、生长、经验、教育就有了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由此可见,幼儿的经验作用于生活、生长、经验、教育四者之间,并源于一日生活。因此我们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始于幼儿的真实问题情境,挖掘户外探究活动实践的“生发点”。
1.幼儿生活热点引生发
幼儿经验的获取离不开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生活中发生的热点事件会引发幼儿的关注,同时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最近,与家人外出野餐、滑草成为幼儿之间的“热点”话题,并在幼儿园兴起——幼儿热衷于在小山坡上滑草,然而滑草却变成了滑土,全因小山坡上没有草……抓住幼儿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我们开启了属于幼儿的“滑草”之旅。
2.幼儿问题焦点促生发
户外探究活动开始后,好奇的感官知觉及自主需求驱动使幼儿提出一万个事关“滑草”的“为什么”:“为什么山坡上没有草?”“小草都死了吗?”这正是蕴含在一日生活情境中户外探究活动的问题焦点,也是幼儿户外探究活动的另一个生发点,幼儿开始想方设法解决小山坡上没有草的问题,由此产生了“种草”的念想。
聚焦幼儿探究,找寻户外探究活动的“生长点”
幼儿园户外探究活动具有多发性,一块石头、一只蜗牛、一池水等都有可能生发一个户外探究活动。因此,在户外探究中,我们需要重视的是:探究活动的主角是幼儿,要从“幼儿探究视角”出发,教师不做线性的机械刻板传输与输入,而是强化幼儿的探究主体地位,增强幼儿的探究生长能力,支持幼儿不断发现、不断探究、反复试错、反复试验各种可能性,层层递进地支持幼儿的探究与学习,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无限发展。因此,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寻找户外探究活动的“生长点”。
㈠户外探究内容适当留白,留下“生长点”
幼儿有了探究焦点后,如何产生户外探究的具体内容呢?我们在实践中以幼儿的问题为导向,不断地调整改变,因为户外探究内容不是教师预设好,大家跟着教师的预设开展户外探究活动,而是教师的适时放手、适当留白,追随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机会。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产生贴近生活的设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操作,最终作用于生活、用于生活,拥有专属的“户外探究活动”,其具体方式如下:
1.幼儿探究图式留白
在户外,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并捕捉有价值的探究点,生成探究主题,提前预设户外探究主题的内容。如在幼儿“种草”的实践中,教师预设了“种草—玩草”的主题探究线路,并巧用线型的探究图式记录下来,同时将二级、三级等分支留白,以便在幼儿探究过程中自发生成活动时进行补充。例如,幼儿在讨论种植“小草”时欠缺对草的认知经验,因此助长了识草的探究内容,教师顺势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填充了“残缺”的探究图式内容。
2.幼儿探究目标留白
在户外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减少对活动目标的预设,有选择地进行引导,适度地留出空白,给予幼儿自主探究与创造的可能性。如在幼儿的“松土计划”开展之前,教师对于幼儿的目标设定是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开展松土活动,这一目标与探究主题相关,但幼儿在此过程中发展的不仅仅包括与探究主题相关的发展目标,面对在松土过程中出现的工具不合适、土太硬等问题时,幼儿利用更换材质不同的工具、浇灌水源软化土壤、开展讨论会等方式解决,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解决与人际交往等能力都是教师没有提前预设的——教师不要强调、固化具体目标,不做完整预设,主动给目标留白,留给幼儿在户外探究中成长的机会。
㈡户外探究形式灵活多元,扩展“生长点”
在户外探究活动中,如何引发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支持幼儿的户外深度探究学习,让幼儿获得探究的乐趣呢?我们要摒弃单一模式的开展方式,探寻适合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开放方式。
1.“走出去”的延伸方式:“课堂”搬到户外,拓展体验场
相对封闭的室内,幼儿更喜欢开阔的户外空间,因为他们能够更多地接触阳光、空气、植物等自然资源。把教室搬到户外,可以让室内的探究活动在户外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探究的“生长点”,更重要的是,幼儿的户外探究活动得到了更多补充,而幼儿也得到了不同于室内探究和单纯户外探究的体验。把“课堂”搬到户外,户外探究活动也随之不断发展。
⑴把材料搬到户外。适用于户外的室内材料,幼儿有权搬到户外使用,“老师,我们在幼儿园里发现了地锦草。”“除了地锦草,幼儿园还有哪些你们认识的草呢?”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带上室内的放大镜、剪刀、铲子、记录本等材料来到户外展开寻草活动。而后,幼儿自主管理材料,包括存放的位置、标记对应、材料清洗养护等,具有材料的“主人”意识,幼儿学习主体回归。教师也要根据幼儿的探究需求,盘活、审视、整合室内外的材料,及时帮助及支持幼儿尝试各种材料的实践操作。
⑵把时间调为弹性。在实践中,我们不再局限于“户外活动两小时”的固有模式,而是大胆地突破时长的界限,及入园户外活动的时段定式,尝试在一日活动中弹性选取探究时间。例如,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踏出室内,圈地开垦小山坡,种植了小面积小草试验田——户外探究活动时段及时长取决于幼儿自主探究的想法,这一过程培养了幼儿自主规划时间的能力。
2.“请进来”的辅助方式:户外请进室内,拓宽补给站
当户外探究活动方式变得多元,幼儿不断获得新的情节和内容去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和问题解决时,单靠户外的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室内区域活动的补助——幼儿把户外无法完成的小型精细化操作、微型持续性试验等带回室内继续探究。如小山坡的土地比较贫瘠,幼儿便挖了山坡的土带回室内自然角,观察土壤能否养草并存活。孩子们在室内持续观察与记录,他们的新发现将作为户外探究活动的补助,推动户外探究活动有新的进展。
3.“衍下去”的联动方式:户外联结节日,拓荒游乐园
户外探究活动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幼儿自主提出愿想,并为之努力。例如,幼儿划定的小面积试验田成功长出小草后,寄希望于山坡滑草外,也提出“六一”儿童节开一场草坪音乐会的愿景,幼儿为此展开讨论,开草坪音乐会需要做哪些准备?于是幼儿便开始在区域里准备草坪音乐会的彩旗等。随着探究的深入,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想法与期待,教师则尊重幼儿的探究意愿,将户外活动与节日联合,构建新的游戏情节,衍生更多的活动乐趣。
引发幼儿评价,把准户外探究活动的“推进点”
随着户外探究活动的开展,幼儿通过感知、发现、探究、验证,将所感、所探、所知带回自己的身边,并且不断整合、深化、联结与再生新的经验。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调动幼儿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尝试灵活切换室内外评价场域,集中与分组评价模式动态结合,提供分享墙、问题墙等多样化评价展示平台,引发其多元化评价方式,从而把准户外探究活动的“推进点”。
1.以“捕捉‘哇’时刻”为推进点,展开反思性评价
我们时常沉下身静下心听听幼儿的童言童语,看看幼儿的趣行,定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哇”时刻。当幼儿在不同的探究阶段发生种种改变时,我们要学会捕捉幼儿的“哇”时刻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反思性评价。哇!小山坡的小面积试验田成功长出了小草,幼儿回顾种植的过程,从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栏杆防踩踏到小草成功发芽生长,幼儿发现适合在小山坡种植且生长速度最快的是黑麦草,四季青和地毯草较慢,狗牙根最难生长,于是黑麦草成为了幼儿的“新宠”,幼儿决定在小山坡种植黑麦草。幼儿通过回顾反思,唤醒分析、判断自身或他人探究行为的倾向,并作出下一步探究举措的思考和决策。反思性评价是一种追踪式、推进式的归因性评价,帮助幼儿在户外探究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推动幼儿集体收获成长的力量。
2.以“团体合作”为推进点,开启团讨式评价
户外探究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要思考如何让每位幼儿参与到评价中,达成幼儿在共性的评价下发挥个性的智慧,从而获得“全收获”的发展。因此,我们借以幼儿的“团体合作”为着力点,开启团讨式评价。例如,幼儿种植草地松土时遇到大石头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在团体交流讨论中幼儿提出需大量泥土掩埋大石头,也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微薄,需求助于园长老师和花工叔叔开推土机帮忙运土。求助团讨会开始之前,孩子们分工成邀请卡制作组、现场环境布置组等,然后分别带着各自的任务展开行动,团体商讨合作掩埋大石头的方案。通过团讨式评价,幼儿共生户外探究的经验,并在团体合作中提高幼儿的探究行动力,继而在团体交流评价中客观公正地听取同伴、成人等不同个体的建议。在评价的同时,帮助教师从关注幼儿的户外探究活动本身走向关注户外探究过程中的幼儿,为幼儿之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生长力。
在幼儿自主生发的户外探究活动中,我们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并给予幼儿自主思考与实践的“支架”,逐步支持幼儿实现探究的想法。在户外探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幼儿则学会自主探究、自主评价,在户外探究活动中激发自身的“无限可能”,进而助推户外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