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篆书的三个阶段

2023-12-20高帅

大学书法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篆点画金文

⊙ 高帅

中国文字自商代神秘诡谲的甲骨文到唐代法度森严的楷书,大致形成了现有的汉字基本发展形态,即篆、隶、楷、行、草五类书体。文字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发展状况分为两个方面: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篆、隶、草书除了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之外,基本已经脱离了日常使用的范畴;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说,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皆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这些书体可以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脉络。

一、识篆

在当代,楷书、行书、隶书在基本识读方面一般不会产生障碍,但是学习篆书、草书要面临的问题是文字的识读,因此,识篆是进入篆书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等四大类,其中甲骨文与金文是指先秦时期文字。当然,秦以后也存在刊刻在甲骨或铜器上的文字,就其载体而言亦可称为“甲骨文”或“金文”,但是从文字学的角度上来看,已属于小篆或隶书的范畴,因此,这类文字应放在小篆类别中进行探讨。了解篆书类别以后,接下来就是对篆书进行识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需要准备大量的工具书,以便翻检篆文。一般来说,小篆类工具书首重《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许慎所编的一本字书,其内容主要包括了文字的形、义、音三个方面,是学习小篆的“不二法门”。在通读《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学习小篆还应大量翻阅秦以来的历代经典小篆代表作品,如《峄山刻石》《泰山刻石》《袁安碑》《袁敞碑》,李阳冰《三坟记》、梦英《篆书〈千字文〉》、邓石如《白氏草堂记》以及吴让之《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等,如此,不仅可以解决识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比不同时期小篆的风格特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人整改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演大篆为小篆,因此可知,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大篆又称“籀文”,相传为周宣王的史官籀所造,因其铸于青铜器之上,故又称“金文”。在识读小篆的基础上,可上追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并结合《说文解字·序》中所言“六书”,了解中国文字的精妙所在。学习甲骨文与金文离不开工具书的辅助,较为常见的工具书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甲骨文编》、高明编《古文字类编》、徐中舒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李孝定编《甲骨文字集释》、容庚编《金文编》、董莲池编《新金文编》、严志斌编《商金文编》以及陈斯鹏、石小力、苏清芳合编的《新见金文字编》等;其他还有关于战国文字的工具书,如何琳仪著《战国古文字典》、汤余惠编《战国文字编》、李守奎编《楚文字编》、孙刚编《齐文字编》、汤志彪编《三晋文字编》等,以上所列举的工具书,对于学习及了解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皆大有裨益。

李阳冰 篆书《三坟记》拓片(部分)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二、篆书临摹

在完成识篆的基础上,便可进入篆书临摹的阶段,也就是篆书学习的第二个阶段。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要手段,通过临摹可以掌握篆书的基本用笔规律、结字法则及章法形式。因此,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临摹,通过有效地训练,加强学习者对古代经典碑帖的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掌握用笔技巧,丰富笔墨语言,提高书写表现,以便在创作中传达出个人对于传统的认知与理解,最终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语言。

各时期篆书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因此,在临摹之前可将所要临摹的范本根据风格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王本兴编《甲骨文拓片精选——书体分类及临摹指要》一书,将甲骨文按风格分为奇肆雄浑型、宽绰疏朗型、峻秀遒丽型、光利奔放型、方整内敛型、婉转流畅型、挺拔修长型、率性随意型八类。根据这种分类,我们可以按照个人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种或数种类型进行临摹,不仅可以提高对甲骨文的鉴赏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当然,这种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对金文及战国文字的学习。通过对先秦文字考察可以看出,其用笔变化丰富,不拘一格,颇具当代所言“写意”的意味,这种意味一直延续到秦代,在秦诏版、权量、印章中可以窥见。秦统一六国后“演大篆为小篆”,与先秦文字相比,小篆趋于规范整齐。一般来说小篆遵循三个原则:用笔严谨、字形统一、章法平匀。《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等一出,便有横扫六合之势,用笔藏头护尾,结构修长统一,章法平正匀称,一变先秦篆书自由浪漫之风格,此类篆书即后世所言“玉箸篆”“铁线篆”。到清代时,由于各种因素的交错,自邓石如始,篆书风格一变汉唐法规,熔铸隶、楷,独辟新貌,影响颇巨。

在临摹古代经典篆书作品时,需从三个方面——用笔、结构、章法进行深入分析。甲骨文、金文相比小篆而言,在此三个方面更显多样化。甲骨文由于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以平直笔画居多,兼具少量带有弧度的笔画,以数段直线连续刻成,因此,在临摹时需要注意用笔与刀意的结合,既不失刀刻之挺劲,又不失笔意之表达。金文由于是铸造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因此点画比利器刻制的甲骨文更显厚重朴实,如《利簋》《大盂鼎》《散氏盘》等。西周中晚期的金文在章法方面开始呈现出行列有序的特点,结构大小不一,各具体势,笔画因铸造缘故,出现粗细不一、虚实相杂的现象。因此,在临摹金文时要注意:用笔藏头护尾,虚实相间;结构正欹多变,各随字性;章法或整齐有序,或散列无章。小篆的种类又可分为秦汉小篆、唐宋元明小篆、清代小篆三类,其中秦代李斯与唐代李阳冰的篆书被称为“铁线篆”“玉箸篆”,其要求用笔平稳均匀、粗细一致,结构大小统一,章法行列有序,如《峄山刻石》《三坟记》等。另外,秦汉小篆中还有两种类型:第一,以秦诏版、汉铜器铭文为主。点画率性,结构自由,章法奇宕;第二,以《袁安碑》《袁敞碑》《开母庙石阙铭》《少室山石阙铭》及汉碑碑额等为例,用笔提按丰富,结构摇曳生姿,章法平正茂密,开清代篆书之先河。清代前期的小篆风格以“二李”之铁线篆风格为主,至邓石如时以隶、楷之法作篆,别开生面,用笔一变“二李”婉转圆融的方式,点画两端重、中间轻,起笔与转折处化圆为方,或无铁线篆藏头护尾之痕迹,潇洒率性。因此,在临摹各时期不同风格的篆书时,要选择不同的用笔方式,这也是对学习者毛笔控制能力的一种考查。

三、篆书创作

第三个阶段是创作。书法创作可分为模仿式创作与原创式创作。从书法学习的角度上来说,临摹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们能够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的继承,继承前人的风格及经验;其次是艺术家个人的表达,这种表达是艺术家在其身处的社会环境下内心精神世界的再现。通过考察书法作品可以发现,书写者在某一时间段或早期的作品中,大都会打上前人或父祖家学的烙印,这种对前人的继承,即模仿式创作。如邓石如早期篆书在清代早期篆书的发展环境下,依然是以唐代李阳冰的风格呈现出来;吴昌硕早期的篆书风格也是模仿杨沂孙。然而,艺术家往往并不满足于对前人亦步亦趋地接受,而是以创造为旨归,敢于突破陈规,表现出与模仿式创作截然不同的风格面目,即原创式创作,如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点画粗重,用笔沉雄,结构方圆兼备,与其早期模仿李阳冰篆书风格截然不同;吴昌硕中晚年的篆书专学《石鼓文》,一变早年模仿杨沂孙篆书风格。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我们可以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书法创作者个人阅历、学识以及修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模仿式创作是从临摹到原创式创作过渡的重要阶段,不仅可以体现创作者对古代碑帖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同时又能够融入创作者个人的意趣,为实现原创式创作提供前期的基础。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者应当具备创新精神,沙孟海曾提出“创新”的关键在于“创好”。艺术家们对于创作的热情来自对自我探求的执着,创作是在阅历、经验、品行、人格、修养等多方面的影响下,表现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种直接手段。具体到点画方式、结构安排、章法设计,无一不透射出创作者对美的表达,以此来满足自我与大众对于美的认知与追求。因此,创作是艺术家与个人精神世界的对白,也是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桥梁。篆书创作的形式可以从古代器物,诸如石刻、简帛、墨迹等多方面搜寻。点画的光洁与苍浑,结构的奇宕与平正,章法的率性与整齐都可以在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传统又具新意的作品方可称为好的篆书创作。

猜你喜欢

小篆点画金文
宋伯军小篆作品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点 画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七绝·春雪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小篆的笔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