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防控中的家园合作策略
2023-12-20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吴珺珺
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 吴珺珺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 and practice model,KABP model)是人类改变健康行为的模式之一。该模式的定义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人们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同时信念和态度也是行为改变的动力。我国2012年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中对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从发生与流行上看,传染病需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若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切断其中一环,将有效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幼儿园作为年幼儿童聚集的重要场所,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尤其重要。而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保健人员的共同参与,并在家园双方的合作中完成。基于“知信行”模式,家园双方要从认知上建立共识,从态度上保持一致,从行为上通力合作,进而保障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儿童立场,以“知”为基建家园共识
一、幼儿园传染病防控中的家园合作现状
家长是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重要的参与者、合作者,其在传染病防控的三个基本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的性别、文化、收入是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而公共卫生道德作为传染病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执行呈正向关系,但在幼儿园实际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中却出现了种种其他现状。因此,我园以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腮腺炎等幼儿常见传染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从工作执行困难的形成原因上将家长们分为两种类型:
1.家长不明确各类传染病对应的隔离要求
在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工作繁忙,孩子以隔代教养为主。经观察了解,此类家长多为家中老人,而老人的传染病防控素养较为薄弱。患儿若被隔离在家中,就会导致老人耗费更多的心力看管孩子,为家庭增加负担。在此过程中,老人并未及时与孩子父母沟通其患病情况,导致家长将未满隔离期的孩子送返入园。
2.家长明确防控要求,但存在执行行为上的偏差
这类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有充分了解,并有把握通过家庭护理减轻孩子的症状,控制孩子的病情发展,避免到指定医疗机构确诊后启动传染病上报流程,导致孩子不能入园的时间更长。
二、同频健康认知,完善家园沟通
1.基于儿童立场,强化公共卫生道德
幼儿园与家庭携手共育的基本立场应站在儿童本位。传染病隔离期的设置意在切断传染途径。我们从儿童为本的视角出发,将幼儿的健康作为首要目标,不断强化每位家庭成员的公共道德,使家园双方在健康认知上达成共识,同频合作,以保障幼儿健康成长——通过“细分类、详沟通”的途径共建家园健康认知。细分类,是指根据家长群体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特点,做家长群体分类;详沟通,是指依据不同家长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重点内容、多种沟通方式的详细交流。
A园依据家长的年龄特点对家长进行了分类指导与沟通。首先,重点对家中老人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宣传,使其明确隔离措施的重要性,从认知上建立家园共识,逐步强化老人的公共卫生道德;其次,重点对幼儿父母普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相关制度与要求,引导家长遵循公共卫生道德;最后,站在幼儿健康及家庭和谐的角度,引导家长关注传染病患儿的健康状况,并体谅家中老人的付出。总之,A园始终以儿童健康为基本立场,携手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环境。
2.积极家园共情,做好家长情绪疏导
在传染病防控工作推进中,较多家长的最终诉求为“幼儿尽快返园”。通过谈话、家访等途径收集的数据显示,出现此类现象的大多为双职工家庭。家长们因工作原因无法长时间在家照顾处于隔离期的幼儿。同时因发现早,及时干预治疗,较多情况下隔离期中的幼儿症状轻、恢复快,因此家长认为幼儿可以返园。此类情况在实际工作执行中家长由于多次与园方交涉幼儿返园未果,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导致家园关系紧张,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造成执行困难,因此家园沟通就显得尤为关键。
“沟通”是家园双方建立健康共识的有效途径,是家园合作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模式,能够基于共情实施沟通,使双方和谐相处,沟通有实效。运用到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中可按照图1步骤推进。
图1.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推进步骤
第一,观察,即全面了解,诚恳倾听。教师用真诚的态度倾听家长的说明与解释,了解家长行为背后的原因;观察家长的情绪状态,对目前状况做整体了解与初步研判,调整下一步沟通中的陈述内容与表达方式。
第二,感受,即家园共情,表达理解。与家长共情,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目前状况,对家长的困难表示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可对家长的处境给出合理化建议,并向其提供其他方面的资源协助以解决家长目前的困境。
第三,需要,即要求明确,科学表达。从幼儿园防控工作角度,对家长的困难进行分析,选择目前最需要家长配合的重点内容,用简单明确的语言逐条说明;从理解家长的角度,梳理家长目前的主要诉求,说明相关工作安排的原因,协同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第四,请求,即充分沟通,陈述请求。以家园共育为目标,让家长有充分的时间表达想法与诉求,并不断用诚恳的态度与委婉的语气陈述想法。在交流最后向家长提出配合工作的请求,而请求则以共情为基础提出工作方面的要求,如“如果可以,您是否愿意……”“我和您一样非常重视孩子的健康,您的情况我很理解,在您可以办到的范围内,我们是否可以……”“幼儿园可以为您提供……协助您……”
据此步骤推进,教师与保健人员应抱着愿意聆听的态度,保持情绪平稳,并真诚地协助家长解决困难,逐步取得情感上的互信。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沟通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当下的执行困难,但却能够让家长感受到园方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与理解的态度,及对工作制度执行的坚守,从而对长远推进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所助力。
防控教育,以“信”为径促家园携手
信念是在一定认知基础上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建立信念的基础是认知,表现信念的外壳是行为。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在统一家园健康认知的基础上,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防控教育,不断强化形成健康信念,并在信念的引导下做出维护健康的正确行为。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教育的开展体现了针对性与协同性——既要针对幼儿、家长两类群体,根据不同对象的教育内容与途径开展防控健康教育,又要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保健人员等共同参与,携手保障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多元资源落实适宜幼儿的传染病防控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为了在幼儿一日的各类活动中融入传染病防控教育的目标,我们通过贴近幼儿真实生活经验、适宜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方式开展生动有趣的传染病防控教育。
1.贴近生活,适宜儿童
传染病防控教育需要源自幼儿兴趣、融于班本活动,以小见大解析传染病防控知识,有层级、有关联地探究身边的卫生健康常识,促进幼儿理解知识内容并内化到自我认知,最终践行到实际行动中。
例如,中B班幼儿对传染病有一定的认知,但严谨的卫生健康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做法存在一定距离,幼儿不能将认知与行为链接起来,导致幼儿在传染病防控中表现出能理解不能达成、能明白不能坚持等行为特点。于是,教师在班级阅读区投放了与卫生健康相关的绘本,其中《细菌大百科》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并自发展开了讨论与思考。教师遂以“细菌”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班本课程——以“细菌是什么?细菌在哪里?”为起点,从身边的细菌入手,运用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菌;接着联系实际生活收集样本,探究细菌较多的地点,进而推论出细菌喜欢的生存环境特点,在探究与思考中感知细菌与人们的关系,不断增强健康信念。
2.关注PCK,教学相长
在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教师PCK(Pedagogical Conrent Knowledge)能力与班本课程的成效有直接关联。只有防控教育专业知识与教学过程相互促进,才能在家园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推动课程活动有效实施。
第一,注重专业防控知识的科学性,不断提升教师传染病健康素养。教师具备了对传染病防控的专业认知,结合教学实施将知识通过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方式融于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可以促使幼儿将认知转为信念,从而指导幼儿的健康行为。
第二,家园合作助力提升传染病教育专业性。在传染病防控教育中,家长既是传染病防控教育的教育者,又是家园共育的合作者。班级可借力家长的专业性,与具有健康卫生专业背景的家长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到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中,用专业的支持助力课程深度,更好地拓展幼儿视野,完善健康认知,促使幼儿在主动探究中强化传染病防控的信念。
二、多样途径开展家长传染病防控教育
家庭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第一场所,极大地影响着幼儿的健康行为。面向家长的传染病防控教育可通过互联网线下、线上等多途径实施,多措并举提升防控教育工作质量。
1.巧用互联网,防控教育随时随地
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宣传传染病防控教育,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能够有效提升宣传的范围。建立保健卫生宣传专栏,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与幼儿教育同步,且更新及时;方式上,注重多形式在线互动性,从而促进家长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养成阅读习惯,使传染病防控教育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客户端链接到每位家长。
2.多样家园互动,防控教育精准及时
做好对家长群体的传染病防控教育,首先应对家长群体做细致分析,根据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幼儿父母可围绕社会热点,结合科学普适性,用彰显主要内容与特点的标题吸引家长阅读,了解防控知识或幼儿园防控工作动态与要求;对老人宜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媒体等形式便于其阅读理解,促进配合家园共育工作。
关注行为,多方面提升家园合作质量
认知是基础,信念是促进,行为是保障。为促进传染病防控教育落实到幼儿与家长的健康行为上,可多方面实施家园沟通工作,促进幼儿传染病防控工作有质量、有温度地落实。
1.关注家长需求,具体做法是重点
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幼儿园的开展具有常态性与及时性的特点,及时提供传染病防控制度解读与实际做法的指导是工作重点。在健康日报、幼儿健康日检常态化的背景下,开展此类活动可向家长提供简单明了的步骤指导,在说明式的情境中指导家长完成上报等;及时性则体现在传染病防控存在较多突发的情况下,这时教师需要做好预案——临时排查、专项统计,尽快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提供实际做法的步骤指导,并尽量考虑多种家庭情况,对特别问题提前作出解答,协助家长高效准确地完成防控工作,促使正确的健康行为发生。
2.传染病防控专题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
一日生活与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将园本、班本的传染病健康教育活动融合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可以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强化信念、完善行为。
3.携手社区助力幼儿传染病健康教育
传染病防控教育工作的开展可携手社区,拓展资源。例如,社区志愿者走进幼儿园开展防控教育宣传、协助幼儿园进行专项工作开展,促进共建儿童友好环境、夯实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成效。
我园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式,通过家园沟通共建健康认知,多途径强化健康信念,拓展与丰富工作开展的形式与内容,确保健康行为的发生。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家园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到提升,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