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严颂体与亲切影像的交融
——大型纪录片《澳门二十年》的艺术特色

2023-12-20肖成刚

新疆艺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澳门纪录片发展

□ 肖成刚

大型纪录片《澳门二十年》海报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纪录片《澳门二十年》,通过同心、繁荣、和谐、交融、未来五个篇章,深入细致地呈现了澳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祥和景象,以客观的事实反映出“一国两制”方针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作为一部主题宏大的官方纪录片,《澳门二十年》通过官方叙事与民间叙事的相互交织、专家视角与青年视角的相互融合、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相互嫁接,打造出一部既有宏大叙事的庄严,又使广大观众倍感亲切的电视纪录片,为宏大叙事注入脉脉温情的同时,也彰显出本片的创作特色。

被誉为“国家相册”的纪录片,一直承担着记录时代的责任和使命。纪录片学者张同道指出,“记录重大事件、参与重大活动是中国纪录片意识形态功能的体现方式,从1950 年的《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开始,纪录片成为重要节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同《诗经》的‘颂’一样,宏大叙事与庄严风格沉淀为一种独特的‘颂体’,这与它所承担的功能正相契合。”张同道进一步指出,“对于电视这样以平民为主要受众的大众媒介来说,如何调和颂体的庄严与大众期待的亲切成为一道难以解决的问题。”2019 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纪录片《澳门二十年》,在官方叙事和专家视角的基础上,融合民间叙事和青年视角,带领由众多内地青年与澳门青年组成的摄制组,将镜头深入到澳门的大街小巷,把一个个社区民众的生活故事交融在一起,展现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紧密相连的同时,也打造出一部让广大观众倍感亲切的纪录片。

一、官方叙事与民间叙事相互交织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887年,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面对葡萄牙的坚船利炮,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澳门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1999 年,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开有力的臂膀,终于将澳门这个漂泊的“游子”揽入祖国温暖的怀抱。1999 年12 月20 日零时,第127 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第1 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在澳门新口岸举行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正式进驻澳门,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二十多年来,其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澳门二十年》视频截图 摄影师陈显耀在整理个人作品

《澳门二十年》视频截图 志愿者林家全向社区民众宣传《基本法》

《澳门二十年》视频截图 旅游达人袁志权推介澳门旅游

那么,将这些重要的历史内容放在纪录片中,讲述者应该是谁?又用什么形式来讲述?官方纪录片《澳门二十年》给出了答案。在以往同类型题材的纪录片中,往往是以权威的官方视角进行评述。《澳门二十年》却别开生面,其在传统的官方评述的基础之上,大量地引入了生动的民间叙事。比如在第一集《同心》的开头,伴随着夜幕下街头行走的背影画面,传来了粤语声:“我是陈显耀,是一个摄影创作人,我喜欢用相机记录一些重要的东西,今晚我要拍下倒计时的第一秒,因为2019 年很不同。”紧接着,是群众在广场上的欢呼声:“三、二、一,新年快乐。”也就是说,摄影师陈显耀所拍下的是澳门2019 年的新年时刻,是澳门重要的历史瞬间。随后,影片介绍了陈显耀的个人工作室,展现了他的个人摄影作品,“新年刚过,他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摄影作品,二十年的回忆也随之徐徐展开……陈显耀也用镜头记录了澳门的岁月画卷,展现出了澳门如烟的过往与绚丽的新生、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澳门人温润敦厚的民心。”这一段解说词之后,纪录片又切换成陈显耀的声音进行讲述:“这一张是1999 年,澳门群众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一个很大型的巡游活动。”配合声音一同出现的是陈显耀的一张张摄影作品。纪录片以陈显耀的视角,介绍了澳门回归(葡萄牙旗帜降下)、奥运火炬传递到澳门等历史时刻。通过这样的手法,就将澳门历史的讲述者,从权威的官方转换到了亲切的民间,同时,因为讲述者的摄影师身份与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摄影作品,这个民间讲述又是客观的、符合史实的。官方叙事与民间叙事的相互交织,使得本片的历史内容既权威客观又亲切温和,如春风化雨般,沁入观众的心田。

运用同样的手法,本片还通过澳门航空公司飞行员林家全八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向社区民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以及国旗、国徽和国歌知识的故事,将一般人认为应由政府部门来进行的《基本法》普及和宣传工作,转换成了普通民众的志愿行为。这个小小的普法故事,在体现以林家全为代表的澳门青年“爱国”“爱澳”精神的同时,也传达出《基本法》的深入民心。同时,因为“普法者”和“听众”都是街坊邻里,所以这个故事的设置使影片完全没有大而空洞的说教感,令人感到亲切和信服。

二、专家视角与青年视角相互融合

《澳门二十年》的主创团队,除了有电视台资深编导和权威纪录片学者之外,还吸纳了大量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的青年师生,他们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承担了导演、摄影、录音等工作。在筹备、拍摄和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不管是内地学子还是澳门青年,都以一种更加认真和投入的姿态,去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澳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这个摄制组本身,也是内地青年和澳门青年交流的最好平台。该片的总导演、艺术指导、学术顾问均是来自官方机构的专家学者,他们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怀抱着宏大的历史视野来引领这些青年,使这些青年能够通过此次的纪录片拍摄更好地认识澳门,更好地感恩祖国。

专家视角和青年视角的相互融合,也使得《澳门二十年》这部纪录片既庄严大气又生动活泼。在镜头语言上,航拍俯瞰的远景配合平视的近景特写,既有宏观的展示又有微观的观照。在音乐运用上,激昂的交响乐配合轻快的流行乐,既能烘托厚重历史又能点染市井生活。还有人物选择方面,在八十多个案例、一百多个采访对象中,政府官员的访谈与普通民众的采访相互交织,使本片既有来自官方的权威表述,又有来自民间的生动表达,将澳门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内容化作一幅幅生动的影像画面,向观众一一呈现。此外,青年视角所呈现的内容,受到了青年观众的广泛好评。比如第五集《未来》,在表现澳门旅游业的发展时,还是一名在校生的导演就选取了“旅游达人”袁志权来澳门旅游的故事作为案例,并且在影像风格上也以当今最流行的“vlog”形式来呈现。“网红”加“vlog”,正是当今年轻人感兴趣的表现形式。

三、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互嫁接

回归祖国二十多年来,通过沿岸填海造地,澳门的土地面积从23.8 平方公里扩展到32.9 平方公里,澳门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供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在国家的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重大发展。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澳门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地位,致力于将澳门打造成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国家的总体战略规划和部署下,澳门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让“高大上”的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更好地被电视观众所理解?《澳门二十年》在表述策略上,巧妙地、“接地气”地将澳门的发展落到了澳门人尤其是澳门青年的个人幸福和事业发展上,倡导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共同促进。这样的思想立意和叙事表述,不仅能在当今的时代语境下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同,同时,这也是本片对中国梦的巧妙承接和优秀注解,即每一个澳门人实现了追求幸福的梦想,澳门就实现了持续繁荣发展的梦想,中华民族就实现了伟大复兴的梦想。具体到影片中,第五集《未来》中的一名采访对象——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祝梦华副教授,就在纪录片中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代替导演)表达了这一内容,年轻的祝梦华提到,很多国外的朋友都非常羡慕自己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参与国家的探月工程,获得个人事业发展的巨大平台和彰显人生价值的重要机会。

同样,本片还以大量的个人发展案例展现出:融入祖国怀抱,投身澳门建设,实现个人幸福和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澳门青年人的风尚。比如第四集《交融》,以林燕玲为代表的广大澳门高中生立志报考内地高校,以周蓉蓉为代表的广大澳门青年积极参与“故宫青年实习计划”,以及由五百名澳门优秀青年代表组成的“新时代 同心行”学习参访团、澳门特区政府每年从各个社团的菁英青年中甄选一千名赴内地交流的“千人计划”等等。祖国的繁荣发展,为澳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澳门青年提供了升学、求职、创业,创造幸福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澳门青年正与澳门特区、祖国一同前进、一同发展。正如片中的解说词所言:“回归二十年,对于澳门青年来说,早已不是简单的身份认同和认知,更多的是对于强大祖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澳门青年这种真情爱国、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祖国为荣、积极投身澳门发展和祖国发展的行为,也为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青年,做出了最好的表率。

四、结语

电视纪录片《澳门二十年》一经播出,便收获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扬,它以五集,每集三十分钟的篇幅,全景式地展现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年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景象,深刻反映了“一国两制”伟大方针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作为一部官方献礼片,《澳门二十年》在保有宏大叙事和庄严风格的基础上,又通过融入民间叙事、青年视角和个人表达,以一幅幅生动的影像、一句句亲切的语言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把二十年来澳门特区与祖国同心、与内地同行的宏大历史进程,讲述得温情脉脉、温暖动人,彰显出本片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澳门纪录片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澳门回归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