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论析

2023-12-20龙其鑫

现代哲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协商军事

龙其鑫

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署(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尽管毛泽东没有直接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但从民主革命时期开始,他就立足近代中国国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协商民主发展道路;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之际,他通过回顾“政协”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2)《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86页。的重要观点,实际上体现出他关于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理解。毛泽东始终认为,包括民主建设在内的全国各项工作及其积极性“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9页。。因此对其而言,由(党)内而(党)外应是中国协商民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这一逻辑,协商民主体现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群众工作与政党政治等由(党)内而(党)外的四个方面并具体化为党内协商民主、军事协商民主、党群协商民主、党际协商民主的不同实践形态。

一、党内协商民主:形成“看齐”意识和实现“和衷共济”

在革命战争的严酷环境下,毛泽东很早就开始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他曾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4)同上,第529页。为此,他提倡党内必须通过党委会和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扩大党内民主”,党内协商民主由此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党内协商民主必须形成“看齐”意识,“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

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军事局势,在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从而造成一个既集中统一又民主活泼的政治局面。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时提出,“由于地区的广大,情况的复杂,工作部门的不同,不同的意见是难免的,应该的,党内民主的实际,就是容许任何不同意见的提出与讨论。也正是由于民主方法,保证着交换意见,并使之概括起来作出结论,形成全党一致的方针”(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60页。。在毛泽东看来,党内协商民主是促进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要形式,能够使全党上下发扬民主,充分沟通。但他又认为,发展党内民主不但要允许党员同志之间坦诚相待的民主讨论和协商,还要形成“看齐”意识。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6)《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7-298页。。这就是说,民主革命局势下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党内协商,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和加强党中央的政治权威,使全党形成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强大革命力量。为此,“必须坚决地克服许多地方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即擅自修改中央的或上级党委的政策和策略,执行他们自以为是的违背统一意志和统一纪律的极端有害的政策和策略”(7)《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32页。。在毛泽东看来,实行党内协商、扩大党内民主与维护和巩固党中央权威之间能够实现辩证统一,关键环节就在于建立健全的党内会议制度。他在1948年9月为中央起草的决定中提出,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8)同上,第1340-1341页。。在此意义上,党内协商民主是在党中央领导下以党代会、党委会为主要载体的具体民主,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和无政府主义的抽象民主。

(二)发展党内协商民主,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专断”恶习和“家长制”作风,务必“实行委员会的民主讨论,集中多数同志的意见”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家长制”作风作为一个长期存在且影响恶劣的消极现象,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也产生过不少干扰。例如,以陈独秀和王明为代表的右倾和“左”倾错误,由于与个人专断相结合,给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对此,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专断”恶习和“家长制”作风(9)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2页;《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9页。。在他看来,党委会民主讨论和集体决策的协商民主方式,不仅能够贯彻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委制和集体领导原则,还能在党的日常工作和政治生活中培育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1945年6月,为规范地方党委干部对于国民党军队、伪军与日军的军事决策,毛泽东专门针对湘鄂赣区党委指出:“各领导干部必须十分虚心,力戒骄傲,十分谨慎,力戒浮躁,十分团结,避免并逐步消除可能的意见分歧,在情况许可条件下实行委员会的民主讨论,集中多数同志的意见,然后坚决执行之。”(10)《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40页。毛泽东坚持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和路线等问题,必须经过党委会的集体协商和民主讨论;而在各级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党委领导同志必须认真听取基层同志的意见,及时回应和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民主讨论方式互通情况、互相启发和共同改进;只有落实协商民主,才能真正提高党委的领导力和威信力。

(三)党内同志彼此之间“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挥党内民主协商的政治—道德教育功能,“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解决党内矛盾的基本方法,而在毛泽东看来,这也是党内协商民主的一个具体形式与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都是为了民主革命而从五湖四海汇集到一起的,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党内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因此,作为共产党员,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1943年1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上作题为《组织起来》的报告时指出,“我们的同志,绝对大多数都是好同志。对于有了毛病的人,一经展开批评,揭发错误,也就可以改正。但是必须开展自我批评,正视错误倾向,认真实行改正”(11)《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34页。。在他这里,党员同志之间的相互批评以及党员个人的自我批评,具有“团结—批评—团结”的辩证过程及结构,应该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教育”方式而推广开来(12)参见[美]约翰·布莱恩·斯塔尔:《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曹志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73页。,从而实现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对此,毛泽东在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1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在他看来,这本质上是扩大党内民主的作风建设,其民主平等的商谈过程和互相改进的评议目的形成了革命民主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政治—道德教育功能,对党的作风建设能够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衷共济”的积极效果。

毛泽东认为,引入协商民主形式,鼓励党员之间互评、互议和互教,能够在党的民主生活中发挥自我启蒙的马克思主义民主教育功能——“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14)《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9页。,从而防止走向“极端民主化”和“自由放任主义”。而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群众生活亦具有“启蒙的中介支柱”作用(15)参见[美]阿里夫·德里克等:《毛泽东思想的批判性透视》,张放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67-171页。,即引领国家—社会的民主化发展。在毛泽东这里,促进国家政治实现民主增量,激发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积极性,“这些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16)《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9页。。这是党内协商民主的深刻意义所在,并为协商民主由(党)内而(党)外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二、军事协商民主:建成“万众一心”的人民军队

“军事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之一,以及作为人民军队建军的一项重要原则,不仅是党内民主在军事建设上的政治延伸,而且是人民军队区别于旧军阀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一个根本标志。在毛泽东看来,军事民主能够亦应该贯彻落实到人民军队的军事生活中去,发展出官兵之间和士兵之间的军事互教、战前议战与战后评战等协商民主形式。在人民军队内部推行民主的战斗决策和平等的军事协商,能够实现协商民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建设的战略赋能,从而巩固人民军队的凝聚力与增强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一)军事协商民主以广大士兵为主体,旨在于激发人民子弟兵的战斗意志和革命精神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阶级结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的人民军队主要由农民大众所构成,而农民的小生产观念和散漫作风不可避免对人民军队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毛泽东提出,必须坚持以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组织原则和精神信仰,去团结教育和改造农民大众及主要由其构成的人民军队。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以民主协商的团结教育为主要形式,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化改造。1949年7月31日,为纪念建军二十二周年,毛泽东在审阅批改新华社社论时指出:“这个军队的成分是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工农占百分之九十左右,革命知识分子占百分之十左右,而革命知识分子则是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他们不但懂得用革命精神教育军队,坚决地执行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及其各项具体政策,而且懂得革命的前途是什么,即是说革命将经过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稳步地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7)《毛泽东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14页。。人民军队内部的各革命阶级通过民主协商的团结教育,不仅能够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化的政治改造,而且能够培育革命的民主主义精神,从而使他们共同意识到:人民军队不是实行雇佣制的旧军阀军队,而是为人民大众的解放而打仗的人民军队,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而奋斗的军队。只有在明白这些道理后,广大士兵才可能具有坚强战斗意志和昂扬革命精神。

(二)军事协商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在军事决策上发扬民主,发扬士兵的主观能动精神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军事生活和物质生活是极其艰苦的,这成为人民军队提高战斗力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为此,毛泽东提倡人民军队要以旧军阀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军官专制为鉴,破除官僚主义的军事家长作风,实行军事民主,落实官兵之间的协商民主,做到“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18)《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65页。。只有如此,才能让士兵们在艰苦的军旅生活和物质生活中收获民主活泼的精神生活和组织生活,实现革命民主主义的精神解放,“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19)《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1页。。在毛泽东看来,无论是战前议战或战后评战,都必须充分开展民主讨论,这能够实现军事民主决策与军事科学决策的辩证统一。1948年3月,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起草《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他在文中指出:通过包括“诉苦”和军事决策民主化在内的新式整军运动,“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地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民主发扬了。这样就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20)《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4页。。易言之,在军事决策上发扬民主主义是军事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不仅能够实现官兵之间打成一片,而且十分有助于发扬广大士兵的主观能动精神,为军事上的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三)军事协商民主是“军事统一”和“军事民主”的辩证统一,必须避免军事决策与组织的“极端民主化”

早在1927年9月,为发扬军事民主,毛泽东在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过程中创立了“士兵委员会”制度。这一制度尽管在处理“民主”和“集中(统一)”的关系上出现过一些波折,但历经改革,始终对人民军队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军队的军事民主必须以“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为宗旨;军事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军队党组织的民主应少于地方党组织的民主。无论在军队或在地方,党内民主都应是为着巩固纪律和增强战斗力,而不是削弱这种纪律和战斗力”(21)《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9页。。军事民主必须在军纪规范下实行开来,只有遵守民主集中制,才能避免军事决策与组织的极端民主化,增强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形成一整套军事纪律规范下的民主协商机制。为此,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第一,军事协商民主不能沦为军事决策与组织的极端民主化,要求人民军队各级党组织领导开展“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其办法是开活动分子会,或开支部以至纵队的党员大会(须看环境的可能),派人出席作报告……党的下级机关和党员群众对于上级机关的指示,要经过详尽的讨论,以求彻底地了解指示的意义,并决定对它的执行方法”(22)《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89页。;第二,军事协商民主及其生活化能够为军事统一奠定基础,“统一在军事上尤为需要,但是军事的统一,亦应建筑在民主基础上……如果没有一种民主生活、民主关系,这种军队是不能统一作战的”(23)《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69-170页。;第三,军事协商民主应该并能够纠正军事决策的错误,让士兵形成和增强对统一领导与军队纪律的政治服从,“正确的自我批评,对于领导和纪律,不但不会削弱它,而且只会增强它”(24)《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09-210页。。

毛泽东关于军事协商民主的思考,为人民军队的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实行军事民主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的优良传统,军事协商民主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实践路径。这不仅是毛泽东对现代协商民主的开拓性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三、党群协商民主:既要“倾听群众”又要“号召群众”

在毛泽东看来,实行人民民主有助于中国共产党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25)参见黄炎培:《延安归来》,重庆:国讯书店,1945年,第64-65页。。党群协商民主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理念在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领导中国革命的一条成功经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村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重要依托是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每到达一片农村地区就要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具体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接受群众的批评及监督。在“倾听群众”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而实现“号召群众”,“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26)《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5页。。在此意义上,党群协商民主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与群众之间的互动过程,也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中的生动体现。

(一)党员干部务必以“信任群众”作为政治信念,为党群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民主协商创造条件

1930年5月,毛泽东同朱德在寻乌马蹄冈召开红四军第一、二、四纵队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总结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的经验,强调“干部要深入群众,要群众化”,“说服教育重于惩罚”(27)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06页。。据时任红四军第二纵队第四支队政委的赖传珠回忆,此时正值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的高潮时期,而毛泽东在会议上告诫干部必须认识到红军战士主要是由革命群众组成的,因此“我们要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广大群众中有英雄”,从而将“说服教育”作为对待武装起来的革命群众的工作方法。“毛党代表谆谆地教导我们必须懂得革命要靠自觉,不能靠强迫命令。他反复指出,我们的战士是最懂得道理的人,只要把道理讲清,他们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勇往直前,所向无敌”(28)山西人民出版社编:《怀念毛主席》第2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79页。,从而彰显了“说服教育”作为党群协商民主形式的重要性。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在今后工作中,必须避免出现以往地方工农代表会议“只讨论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完全不理群众生活”(29)《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7页。的状况。只有真心诚意相信群众的革命力量,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党和苏维埃政府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才能领导群众组织起来去抵抗敌人的军事围剿。由此可见,“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30)同上,第139页。。据此,党员干部应该反对官僚主义而采取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法,抛弃命令主义的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毛泽东的这一观点,在遵义会议后逐渐成为全党全军的共识。在接下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信任群众”的信念落实到包括民主协商在内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成功实现了对广大群众的革命动员。

(二)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协商过程中务必虚心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

从建党初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将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作为自己决策的重要方法。随着民主革命实践的推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彻底的落实,形成了通过党群协商进行民主决策的优良传统。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党群协商民主的工作方法作了简要阐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31)《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9页。。这意味着,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协商过程中,务必虚心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去制定正确的革命政策,并将革命政策的实施成果惠及群众;同时,做好党群协商民主,能够帮助干部和群众实现互教互学,形成群策群力的社会治理效能。为此,毛泽东又在11月所作的《组织起来》讲话中提出,“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32)同上,第933页。。综而言之,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和民主协商,能够根据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来完善党的工作,亦能够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群众中间普及开来,从而让群众理解和支持民主革命,使民主革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三)对于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务必坚持“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杜绝“命令主义”与“尾巴主义”不良作风

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境况下,以及在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要做好与群众的民主协商,正确对待群众的监督、批评与建议,是一件极需政治智慧的事情。对此,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讲话中指出,对于各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及其各项事情,党员干部应该自觉杜绝“命令主义”的官僚作风,防止出现无视、害怕乃至敌视群众的现象,应该以“耐心说服”取代“命令主义”作为做好与人民群众民主协商的工作作风和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33)《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40页。。所谓“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认真、平和地对待群众意见,对于群众的批评性意见,应该实事求是对待和及时改正。此外,做好与群众的民主协商工作还须克服“尾巴主义”作风。对此,毛泽东在1948年2月起草的党内指示《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中批评指出:许多党员干部以为做好群众工作就是“群众要怎样办就怎样办”,于是无条件地“迁就群众中的错误意见。甚至对于并非群众的、而只是少数人的错误意见,也无批判地接受。否定了党的领导作用,助长了尾巴主义”(34)《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81页。。“尾巴主义”是错误且不负责任的表现,需要党员干部自我检视和纠正。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就“尾巴主义”的相关问题提出,党员干部要辩证对待人民群众的意见,“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35)同上,第1310页。,这才是党群协商民主的正确作风。

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做好与人民群众的民主协商工作,既要“倾听群众”又要“号召群众”,既要杜绝“命令主义”又要克服“尾巴主义”。针对革命的各种关键问题与利弊关系,党员干部必须同群众开展民主协商,以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关于党群协商民主的思考与实践,推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协商过程的民主化、制度化,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协商民主建设上的具体落实。

四、党际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一道商量问题、一道工作”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仅催生了复杂的阶级关系,也决定着政党关系的复杂性。因此,毛泽东主张,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实际出发,以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为指导,争取和团结各民主党派进行平等与民主的政治协商。在此意义上,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协商民主向党外推广的一大创举。这不仅为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实现民主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中国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党政治基础。

(一)近代中国阶级关系和政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党际协商民主需要建立共同的政治基础

党际协商民主需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和各政党进行合作的基本前提。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及考察,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各民主党派的阶级基础基本上由民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开明士绅、海外侨商及其他中间阶级所构成,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与中国共产党一样具有反帝反封建和争取人民民主的要求(36)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88-1290页;《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3-286页。。在毛泽东看来,这构成了党际协商民主所需要建立的共同政治基础,而这个政治基础将促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现民主合作和平等协商,也将为成功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问题指明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必须采取联合民主党派的统一战线方针,通过他们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为争取民主革命胜利而共同奋斗。1949年6月,毛泽东在《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民主革命“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在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上,能够亦必须召集一个各民主党派及其他进步力量和中国共产党一道进行民主协商的“新政协”,共商国是,共襄国策,为成立新中国创造条件。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37)《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63-1464页。。

(二)为实现与各民主党派的平等协商,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党外人员实行民主合作”

经过长期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开明士绅、海外侨商及其他中间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其与工农大众一样都是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重要力量。只有实现与各民主党派的平等协商,才能使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与政策,真心实意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时期,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在一切有愿意和我们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产党员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38)《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6页。为进一步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指示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必须团结和争取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共同参与“三三制”的革命政权建设。同时,为端正中国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的平等协商态度,毛泽东特地在1942年3月起草了题为《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员的关系》的决定草案,指出:“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员实行民主合作,倾听党外人员的意见,和他们一起,共同商量问题与决定问题,共同遵守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全体、下级服从上级的民主集中制,并须使党外人士有职有权,敢于说话,敢于负责。”(39)《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6页。随着解放战争的打响,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合作关系需要向更加和睦团结与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为此,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时提出,中国共产党对于各民主党派及其信仰和思想必须加以尊重,“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40)《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7页。,为接下来的政治协商工作创造积极条件。

(三)为实现与各民主党派的民主合作,中国共产党必须“关心和倾听党外人员的意见和要求”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客观上决定着中国各革命阶级和各党派只有建立一个民主联合的人民政权以及民主平等的政治协商机制,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则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核心的领导作用(41)参见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第303-311页。。以全面抗战时期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根据地相继开展民主政权建设,初步探索出“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体制。根据相关规定,抗日民主政权机关(主要包括参议会和政府)的名额分配上,代表工农阶级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党外进步人士和代表中产阶级、开明士绅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却一度产生了“左”的错误倾向,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采取抵触和轻视态度。对此,毛泽东特别指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建设过程中,在日常的政治和行政工作中,共产党员必须重视和党外人士的通力合作,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必须将关心和倾听党外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及向党外人员学习,作为每个共产党员的严重责任。一切党员,都有责任经常地将党外人员的意见和要求(不论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反映到党内及各工作部门内,而一切党组织与一切工作部门的领导人员都有责任考虑这些意见和要求,并须适时地列入议事日程,加以讨论及解决”(42)《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95页。。同时,毛泽东也强调,共产党人要辩证对待党外人士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正确的批评,应加接受,即使其批评有不确当者,亦只可在其批评完毕,并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加以公平的与善意的解释”(43)同上,第397页。。至于党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干部的批评、监督乃至控诉,毛泽东认为必须合法与合理地开展起来。例如,“党外人员对于违犯政府法令或党的政策的党员及干部,除得向法庭或行政机关依法控诉外,并有权向各级党委控告,直到党的中央”(44)同上,第397页。,这有助于实现协商民主化的权力监督和权力监督化的协商民主。

(四)落实党际民主协商,中国共产党既要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又要避免右倾投降主义

在民主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以此维护革命统一战线指导下的政党合作关系,为落实与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创造条件。特别是面对国内外形势波动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政权对革命的动摇乃至背叛,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政党合作问题上,既坚持平等协商又强调组织独立。毛泽东认为,这是政党之间实现民主协商的政治原则,“在此原则下,保存党派和阶级的独立性,保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不是因合作和统一而牺牲党派和阶级的必要权利,而是相反,坚持党派和阶级的一定限度的权利;这才有利于合作,也才有所谓合作”(45)《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8-539页。。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尤其要强调这一政治原则,并据此在中国政党格局中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和孤立顽固的反动势力。但在全面抗战时期,面对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中国共产党党内的部分同志一度错误估计国内政治形势,在政党合作和党际协商民主过程中忽略党派和阶级原则,从而在对待国民党及其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上出现了过分妥协的机会主义(46)参见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册,第37-38页。,有重蹈大革命后期右倾主义错误的危险。为此,毛泽东特别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的党际协商民主必须以党派独立为前提,“必须保持加入统一战线中的任何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不论是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其他党派也好,都是这样”(47)《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4页。。此外,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合作关系,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和维护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一方面,要反对忽视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中一定程度上参加革命斗争的可能性的错误……另一方面,则要反对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纲领、政策、思想、实践等等看做一样的东西,忽视它们之间的原则差别的错误”(48)《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7-608页。。综而言之,既要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又要避免右倾投降主义。

毛泽东关于党际协商民主的思想主张,为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实现民主化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尽管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但依然需要通过党际民主协商而实现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通力合作,尽可能聚集一切有利于革命事业的进步力量,团结一切致力于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人士,如此才能建立和巩固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五、余 论

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之际,毛泽东提出“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49)《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86页。的重要论断,体现了他对中国协商民主及其广泛多层性的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通过民主建设,能够引领国家—社会的民主化发展,并将扬弃和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式性(50)参见《列宁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87-288页。。毛泽东亦指出,党内民主能够促进包括民主政治在内的全国各项工作的积极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引领的协商民主建设是全面发扬人民民主精神的实践过程,并进一步推动了党群协商民主与党际协商民主及各方面协商工作的开展,从而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一个广大的和巩固的革命统一战线”(51)《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66页。,不仅宣告了“第三条道路”等源于西方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而且开创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在毛泽东这里,中国协商民主有着三大特性:一是人民性。中国协商民主从构建之初就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以动员和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的人民大众为基本目标——“这个统一战线是如此广大,它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52)同上,第1466页。。二是全面性。“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强团结,共同奋斗”(53)《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114页。,中国协商民主以人民当家作主、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诉求和意志。因此,其始终致力于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以及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和各民族的群众代表与进步人士,共商国是与共襄国策,从而亦是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的一种民主形态。三是实质性。中国协商民主处理的基本是与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的各项事务,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对此,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有过专门论述,他指出:“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54)《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8页。这在根本上区别于西方以金钱—资本催动的票选政治,后者本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游戏。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协商民主的探索,对于新时代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协商民主是中国的特有形式,认真协商和处理与人民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的各项事务和问题,把协商民主效能转化成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切实践行“人民当家作主”,从而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协商军事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人民军队忠于党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