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巷战无人化装备运用分析∗

2023-12-20侯典宁董志成

舰船电子工程 2023年8期
关键词:编组分队火力

侯典宁 董志成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研究生大队 合肥 230031)

1 引言

城市巷战是攻守双方围绕街巷、建筑物等重要城区目标进行的攻防战斗,是城市市区作战的攻坚阶段,具有作战环境复杂、进攻突破难、指挥控制与协同保障困难、兵力火力发挥受限、军民目标混杂、易造成附带毁伤等突出特点。防御方凭借林立的高楼和四通八达的地下管网建立坚固堡垒,利用地形优势设置各种障碍组织攻击。攻击方通常成班组形式进行战术推进,短兵相接,反复争夺,易造成较大伤亡。巷战中除单兵战术武器性能发挥效果受巷战环境限制外,其他有人作战装备也难以有效发挥全部效能[1]。随着无人技术迭代更新,无人化装备在作战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凭借零伤亡、强态势感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运用到较多作战样式当中,未来无人化装备配合战斗人员遂行城市巷战可能成为一种新形式,因此要不断创新城市巷战作战构想,探究无人化装备在巷战领域的作用。

2 城市巷战中无人化装备运用概述

武器装备是战斗力发挥的依据,无人化装备具有高续航能力、高运载能力、强信息处理能力等,有利于携带多种平台执行高强度、高危险任务。无人化装备巷战运用必须从作战任务特点、任务分队实际出发,着眼无人化装备核心作战能力进行巷战可能执行的任务编配。既要发挥先进技术手段优势、突出重点,又要适应作战对象及战场环境的变化,发挥任务分队的特长。

2.1 无人化装备巷战中核心作战能力

无人化装备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无人化装备具有其独特功能,在不同作战样式下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针对城市巷战这种独特的作战样式,无人化装备更应具有以下四种核心作战能力:

1)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情报侦察能力。城市建筑物林立、空间狭小、视野受限,防御方往往依托坚固建筑物以及地下设施进行防御,加大了侦察难度。无人化装备应力求按照空中、地面、室内、地下等多个维度,侦察出隐藏在建筑物内敌人员动向、火力点设置、障碍物依靠、狙击手方位等,实时掌握危险地区敌情,减少巷战观察死角,以便任务分队采用合适的方式手段进行攻击。

2)精确的导航定位能力。对巷战中作战分队而言,在城市建筑物、地下管网以及各种隐蔽条件下,都可能造成分队定位信号减弱或丢失。因此,为了在城市巷战中保持良好的态势感知,无人化装备所承载的导航卫星定位系统信号应具备在穿透较厚建筑物墙体等障碍的情况下仍具有较高强度的能力,用以实施精准定位,保证执行任务时的战术协同。

3)稳定可靠的打击能力。城市巷战任务分队往往需要空中及地面的无人化装备火力打击或支援,一方面地面无人化装备代替任务分队遂行街区拔点、建筑物清障等任务,实施要点夺控,减少人员伤亡[2];另一方面空中无人化装备对狙击手及较大空间敌射手以及高价值时敏目标进行顶部攻击,达成定点清除,既能减小附带毁伤,也能用以威慑敌人[3]。

4)灵活机动的保障能力。无人化装备要确保物资能顺利通过巷战复杂战场环境进行补给以及战斗中通信保障等工作。一方面无人化装备可担负点对点物资输送任务,依据任务分队需求科学计算,合理确定载荷量,实现动态保障;另一方面,以无人化装备为主,在城市高楼、地下空间等地构建通信节点,实现移动式通信保障,确保巷战中不会因为通信问题而影响战场信息交换。

2.2 无人化装备可能担负的巷战任务

1)参与执行侦察与警戒任务。侦察与警戒是任务分队对作战地域进行侦察,获取有关目标信息以及为任务分队提示准确的早期预警的活动。巷战担负侦察警戒任务的分队所搜集的情报会直接影响战斗的进行,有效的情报可大大减少己方部队伤亡。任务分队可使用拥有照相、摄像、电子、光电、雷达等侦察监视功能的无人化装备,对路线和目标活动区域进行侦察预警,获得对战场有用的关键信息,使战斗指挥员有时间做出合理决策。如无人机系统可集中侦察屋顶伏击阵地以及我方接敌时,敌车辆及人员运动情况;仿生机器人系统可在预定夺控区域进行部署,对敌狙击手、隐藏火力点进行重点侦察监视等。以色列一款可吸附在墙上的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可在靠近建筑物时关闭螺旋桨,可长时间保持静默状态,不仅可以吸附在墙面上,也可搭载某种传感器。如搭载接触式麦克风、穿墙式“生命探测仪”、基于无线网络信号的人体检测传感器等,用来检测运动,尤其是与人体生理相关的运动,用来确认建筑物内是否有“活物”[4]。

2)参与交战任务。交战分为进攻和防御,对进攻方来说往往包括作战区域运动、破障、清除建筑物和房间内守敌、地下作战等行动。巷战的进攻对任务分队来说危险系数高、任务难度较大,常常会遇到进攻受阻、身陷伏击、遭遇突袭等。在敌方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进攻往往带来的是较大人员伤亡,给任务分队造成强烈心理冲击。相比之下,无人化装备不仅能够承受极端战场环境,还能连续执行作战任务,在面对冲锋、拔点、房屋清剿等情况时,不受生理、心理因素干扰。根据巷战特点以及进攻任务性质,在主战分队编配一定规模和类型的无人化装备,可在减少人员伤亡的情况下,极大超越战场环境及身心因素的限制[5]。2021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推出RexMK Ⅱ无人战车,可携带一挺7.62mm 机枪,类似于该武器系统的无人化装备对清除街区火力点、压制敌狙击手作用很大[6]。

3)参与保障任务。保障包括补给作战物资以及战术救援等,在战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保任务分队战斗可持续。城市巷战以残酷著称,对抗行动激烈,作战消耗大,战斗人员通常携带的负载有限,过量负载只会造成战士过量体能消耗。战斗过程中,保障行动在人员安全及保障精准度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效率低。无人化装备可以通过更换任务载荷来实现通信中继、扫雷排障、运送物资、抢救伤员等功能,据此可运用多种无人平台伴随有人攻击分队遂行保障任务,提高保障效率,确保任务分队可持续作战能力。目前美军正大量配备保障运输型无人化装备系统,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MUTT 无人车可伴随分队行动,士兵的一只手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它,并且静音功能较好,可减轻战斗人60%~80%负载,大大增强了分队灵活性及作战可持续性[7~8]。

4)参与巷战任务转换。任务转换通俗的说是进攻顶点的转换,由指挥员根据作战任务实行情况把握。进攻方通常会转入防御或战时稳定行动,而转为仓促防御时,分队人员压力更大,任务分队要密切保持对敌人的接触和监视,要综合使用侦察力、补给力量。转换阶段各要素之间如果协同不到位便会给守敌机会,运用无人化装备协助会提高态势感知能力,做好充分的应对工作[9]。早在201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就启动了“班组X 核心技术”和“班组X 实验”两个项目,其中“班组自主能力”就是旨在开发协同的有人/无人编组增强友好的态势感知能力——空中无人机能在班组上方和前方30m~60m 范围内感知态势,地面无人车能在前方30m 内侦测以及地面机器人不少于50kg的地面支持保障[8]。

3 无人化装备在巷战中的运用要求

3.1 针对装备特点,确定使用时机

城市巷战无人化装备应遵循装备调配及装备系统的逻辑属性,结合巷战特点规律,合理把握使用时机,加强各个作战节点有效衔接和密切配合,降低时间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在直前清障阶段,可以使用有障碍物清除能力的无人化装备,如用扫雷车、排爆机器人对爆炸性障碍进行清障,用无人工程车对非爆炸性障碍物进行清障。清障作业期间,要突出动态管理,实时掌控装备位置、技术状况以及作战需求,以便及时补充。行动期间要注重发挥无人化装备平台无人的特点,统筹作战某一阶段或领域,巧选投送时机,同一分队,两个班组,一组被敌狙击手压制,另一组在建筑内清剿,可将无人化装备优先分配给受到威胁较大一组。作战时也应当充分了解防御方武器特点,防御方有无人机电磁干扰枪等装备,就不能贸然使用我方无人化装备,此时可申请上级支援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作战。

3.2 科学灵活编组,实现功能融合

科学合理确定无人化装备编组方式,实现不同类型装备功能融合,是确保有效发挥无人化装备优势,提高作战效益的途径。一是单型装备独立编组,指的是赋予某型无人装备独立遂行作战任务,具体编组方法因任务性质而定,一般用于替代有人作战力量完成危险区域作战及保障。如仿生型无人机可代替侦察人员预置于街巷、建筑物内,查明敌作战部署。单型装备独立编组还可采取“蜂群式”、“狼群式”攻击等作战任务,该方式可实现“全向式”突防,给予防御方全方位打击[3]。二是多装备混合编组,指的是依据巷战任务,综合运用多类型无人化装备联合编组进行作战,这种编组方式能够整合优化装备性能,及时打击高价值目标,比如在对街区敌重要支撑点进行打击时,可用无人机侦察引导地面无人火力单元进行打击。此外“蜂群式”、“狼群式”也可由多型无人装备混合编组,组成混合集群。三是有人/无人混合编组,指的是以有人装备为主,无人装备为辅,在城市巷战中融合编组的这种方式。该方式在当前及今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占据主导地位,也大大减少作战的伤亡[10]。

3.3 着眼任务需求,精确协同行动

城市巷战各阶段任务不同,应当着眼任务需求、依据编组方式,精确协同。总体上讲,巷战无人化装备的协同更多是班组与装备之间协同,协同计划相对大型作战样式简单,更加强调实时性。一方面按照统一计划在行动上协同配合,目的是不同作战单元协调一致行动,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对于部分有人装备可以完成的作战任务可由有人装备完成,对于有人装备较难实现的,立足无人或者有人/无人协调完成;另一方面紧贴任务需求,适应任务变化,做到各种作战力量相互补充,目的是实现任务分队对态势精准把控,较好完成作战任务。无人装备在作战中也有一定缺陷,例如无人化装备很难快速、有效侦察室内空间,这时可派遣作战人员通过抓捕俘虏获取敌信息,弥补无人化装备不足,相互印证及补充[2]。

4 无人化装备在巷战中的典型运用方式

运用场景构想:在战役集群达到城市作战先期作战效果,并有效控制城市外围主要通道和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城区龟缩守敌,凭借熟悉的地形优势顽强抵抗。为达成战役目的,红方城市清剿分队按照立体侦察、分割包围、精确清剿的战法,合理编配无人化装备实施巷战清剿。具体运用方式如下:

4.1 诱饵欺骗,创造条件

主要利用无人化装备实施佯攻吸引火力或充当诱饵,使守敌在某些场景造成误判,牵制或吸引敌对无人化装备做出反应,用来掩护任务分队战术行动。一是直接攻击,利用无人化装备进入敌防守前沿或浅近纵深,对敌直接火力打击或制造异常情况,充当靶子,诱导敌对无人化装备攻击,对敌进行消耗并暴露敌火力及位置情况,配合有人力量进行后续攻击。二是扰乱纵深,利用无人化装备纵深穿插,深入街道、市区敌部署核心区域进行骚扰攻击,使守敌疲于应付,为后续进攻创造有利态势。在进行诱饵欺骗时,应当采用机动性强的或火力防护力相对较好的无人化装备,如地面无人化坦克等[10]。

4.2 指示目标,引导火力

不同类型无人化装备依托不同任务载荷,实现目标捕获识别、跟踪定位,为任务分队确定目标重要程度、火力打击方式提供支撑。通过多手段融合,无人化装备采取物理示位、火力报警、激光照射等方式,实现引导整个作战体系的火力对目标实施打击。行动中,室外空中引导打击采用无人侦察机,发挥空中侦察优势,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对建筑物表面暴露火力点和部分室内聚集点实施精准定位,并智能评估火力打击安全界,防止遭己方火力误伤,同时明确目标类型、数量、力量等,进而引导地面突击分队或远程作战平台所侦察到的目标实施精确火力清除。室内引导打击采用具备攀爬功能的微型仿生机器人,在空中无人侦察的基础上,聚焦室内非通视可疑空间隐蔽侦察,并引导任务分队快速进入室内对其实施精确打击[8]。

4.3 侦察搜索,精确察打

在不与敌人正面接触情况下,利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具备察打一体的无人化装备,挂载相应弹药,立体隐蔽侦察,一旦发现目标就可直接摧毁,以高精度、低附带毁伤完成任务。行动中,运用察打一体无人化装备隐蔽在建筑物之间或其他不易被敌发现的位置,对敌隐藏建筑物之间的狙击手、指挥员等重要军事高价值目标进行战场侦察搜索,一旦这些目标暴露,无需引导打击,利用无人化装备优势快速接敌,一击必中,精准击杀。这种打击模式可以较好地隐蔽己方的作战企图,达成打击的突然性,让对方来不及反应,不仅提高敌方打击难度,对震慑敌心理起到很好作用[11~12]。

4.4 自主搜救,识别定位

利用各种救援功能的无人化装备,对巷战中遭受敌人打击或巷战环境所导致处于危险状态的人员、装备进行识别定位、自主搜救。行动中,因作战进程需要,部分受伤人员无法进行持续作战被留置在原地,部分在进攻途中被敌压制受困。一方面救援分队可利用无人机搭载士兵状态识别系统,对受伤或者处于危机状态人员进行定位,将获取的状态信息传回救援队伍;另一方面,救援队伍根据定位信息确定救援模式,危险条件下可利用地面无人运载装备将伤员救回或采取火力援助帮助处于危机状态人员脱困[10]。

5 结语

从近期某两国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来看,双方重要军事行动大都围绕城市展开,且冲突期间进行了多次巷战,运用了多型无人化装备,这也城市巷战中无人化装备现实运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在研究无人化装备在城市作战中的应用,我国更要利用自身在无人化装备方面技术优势,研究现代化城市巷战作战特点,找准无人化装备在城市巷战环境下的应用方式,以便于在未来对抗中取得优势。同时,本文重在探讨无人化装备在城市巷战中的积极作用,但不能忽视无人化装备带来的挑战与未知。

猜你喜欢

编组分队火力
火力全开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火力全开! 广州上半年20条村改造,投入超800亿!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火力与指挥控制》投稿须知
表观对称的轮廓编组算法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集中管理模式下编组场无线通信方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