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思考

2023-12-20胡春姣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欣赏课多元化民族

胡春姣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各民族文化通过多元化的音乐交流在艺术层面得到了表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任何僵化的艺术文化都无法获得长足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个趋势,音乐文化发展需要接纳各民族的艺术文化。这种对艺术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应该贯彻到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必要普及开设并逐步完善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体系。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欣赏课旨在通过介绍和学习音乐理论、历史、文化和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传统和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该课程是音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课程内容上看,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是多元化的。现代音乐的多元性影响了音乐欣赏课的设计,因此,当代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不同的音乐形式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同时,强调与时俱进,纳入新近发掘的计算机合成音乐、数字音乐、声音设计等概念也是当前高校音乐欣赏课程设计的重要关注点。其次,从教学模式上看,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体现了多样化和活跃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媒介技术的穿透以及电子教学方法的日渐普及,传统的教室授课模式逐步转变为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1],例如多媒体化教学、在线学习等。这些模式更加灵活并且可以使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综合表现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性内涵的繁杂性,导致学生关注音乐的表面信息,即往往重视创作者历史背景及其创作背景而忽略了音乐的感性魅力。此外,缺少基于实际操作和听觉体验的多元化教育方法,仅放大几位大师的伟大而忽视这个领域中其他高水平、独立思考的创作人才,使学生对音乐数量的了解越来越少,对音乐的认知越来越低。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可总结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偏于单一、浅薄

一方面,过度注重创作者历史背景及其创作背景,往往会使学生停留在关注音乐的表面信息,而忽略了音乐的感性魅力。例如,在教授某首音乐作品时,老师可能会重点介绍作曲家的生平经历、社会背景等,而学生则往往只关注这些表面信息,而不是这首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美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趣味,也难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单一传授理论知识会限制学生获得音乐的直观艺术体验。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接触和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魅力。艺术是需要用五感去领略的,而仅仅依靠书本和理论知识,不足以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创造力[2]。因此,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通过演奏、歌唱或者欣赏音乐会等方式,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体验,开展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能使学生通过实际接触和亲身体验来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趣味,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教学方法缺乏多元化

当前,很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主要教授方式大多是教师依托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从互联网上寻找视频与音频资料,来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音视频资料对与教材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与欣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避免了学生接触太过专业的音乐知识,从而丧失学习与欣赏的兴趣,但由于学生本人缺乏参与感,很多教师也并不会通过音频与视频的教学引导,来为学生创造与同伴和教师就课程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在教育领域,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方法密不可分。对于音乐教育而言,仅仅通过纸上谈兵是不能真正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深入理解音乐艺术价值及其人文内涵。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应注重通过实际操作和听觉体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真正魅力。举例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演奏、即兴创作或唱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和冲击。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中结合音乐历史文化、音乐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出更多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并产出更多的音乐作品。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误区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开设的音乐欣赏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一些教师也意识到通过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鉴赏水平的可能性,但并没有将教学重点放在介绍多元化音乐和相关知识上。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促使艺术教育开始关注本土艺术以外的多元化内容,故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认识误区。

1.偏重于国外音乐文化内容的教学

国外的音乐艺术有着不同于中国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对国外音乐进行详细介绍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因此忽略音乐本身的民族性。音乐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具有影响和引导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作用。1994年,大量西方文化影视节目进入中国市场,部分学校开始过于注重西方音乐艺术。接纳多元化的民族艺术文化是正确且有意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的音乐教育应该弱化本民族文化认同感,而只注重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很长时间以来,教师对多元化音乐教育的概念存在误解,认为它只是传递西方音乐文化的相关内容。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过于注重外国音乐教育,会导致文化氛围发生变化。高校学生正处于三观逐渐稳固的关键时期,如果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平衡各民族音乐相关文化教学和西方音乐艺术教学,那么必然会影响高校的音乐欣赏教育。

2.对多元化概念理解不足

多元化音乐文化,并非相对于国内音乐文化而言的国外各民族音乐文化,而是包含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等多层面,立体化的音乐文化体系。除歌曲之外,山歌、戏曲、评书等均是多元音乐文化的代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习俗所孕育的音乐,均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魅力。譬如我国陕北激昂嘹亮的民歌、江南水乡婉转悠扬的小调、内蒙古质朴宽广的草原歌曲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与内容表现,才构成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体系。除此之外,器乐的多元化亦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埙、丝、琴、钟,西洋的吉他、风琴等,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地理解多元化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而不是片面地将某一音乐文化作为教学整体,忽视其他优秀的音乐文化,导致一叶障目的消极教学效果[3]。

3.音乐教育与文化教育分离

音乐教育无法脱离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民族性格进行理解和学习。每一种民族的音乐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例如俄罗斯民歌以其史诗般的宏大气势和细致柔美的旋律而著称;苏格兰民歌大多柔情似水;意大利民歌则饶富情感,调式华丽多彩。如果我们只关注音乐的多样性而缺少了解音乐产生的背景及音乐本身蕴含的民族性格,就无法真正理解和学习相关的音乐。当然,除了民族特色之外,每个民族的音乐演进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常用维奥尔和竖琴等乐器演奏音乐,而世俗歌曲已经开始呈现出自己的节奏和律动。到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则更善于运用复调,多变活泼,装饰华丽,与路易十四时期的浪漫和奢华氛围相得益彰。如果教师在进行多元化音乐教学时,未能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感,也未对各种典型音乐风格的文化背景进行知识教授,就算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课程上进行多元化音乐学习,这种学习也将变得不够深刻。

三、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建议

1.以强化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

音乐欣赏课中渗透的多元音乐文化是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崇的,因为多元音乐文化的欣赏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但是在实施这一任务时,教师不能忽略一个重要前提,即强化民族文化自信。此处所谓“民族文化自信”,是指对于本国传统文化、音乐文化、艺术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首先,强化民族文化自信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及音乐文化重要性的影响。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和音乐文化,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教育从事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发扬。若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单纯强调引进外来音乐文化,不强化本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难免会引发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这样不利于塑造更加全面的民族文化思想。其次,强化民族文化自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元音乐文化。尊重民族文化,是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如果没有这一点,就很难培养出能够“比较优秀”的审美意识,无法获得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容易导致出现对外来音乐文化过分崇拜、音乐品味单调和缺乏独立创新精神等情况。反之,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特性,学生会更好地驾驭多元音乐美学的判断标准,不再将题材、曲式等进行简单地区分,进而发掘多样化音乐的美学内涵。总之,在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必须要以强化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只有树立文化自信心,当代音乐创作者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展开一次既有足够广度又有内涵的音乐之旅。

2.以完善课程内容为保障

一方面,要引入多种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例如国内民歌、小调、戏曲和国外的戏剧、嘻哈、古典等。当然,引入多种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时,需要注意平衡国内外音乐文化内容,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国内音乐文化层次丰富,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国外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及风格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它们可以让学生接收到全球化音乐的文化信号,了解不同文化圈里的音乐特点。教学中可以引入欧美古典音乐、摇滚乐、流行乐和电子音乐等各种形式的音乐,让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音乐中获得更全面和丰富的感受,扩展其音乐文化视野,加深其对国际音乐市场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对跨文化视角、跨时空维度内容的综合引入,通过对不同地域、历史时期甚至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世界上不同音乐文化形式的异同点和共通性。完善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对不同音乐风格、时期和文化的深入理解,以及强调对音乐作品的多方面探讨与思考。

3.以转变教学方法为动力

为了在音乐欣赏课中更好地渗透多元音乐文化,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校方可以多频次地组织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只有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各种音乐风格的内涵。开展听音乐会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进而加深对它们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拓宽思路,强调音乐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音乐欣赏要考虑到音乐与文化、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例如如何从音乐作品中学习到对当代社会中重要事件和人群的态度与认知。因此,老师在教授音乐欣赏时也必须考虑到多元文化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性。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思考,扩展知识和思维视野。由于音乐欣赏是一门较为综合的课程,涉及面很宽,需要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各种音乐风格的艺术和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认识,进而提高其透视力和拓宽视野的能力。

总之,音乐欣赏课程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内容,如何更好地渗透多元音乐文化,需要从鼓励学生参加音乐会活动、拓宽学生欣赏音乐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等方面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需要重视老师的专业性和思想素养,建设好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及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教学方法。

四、结语

多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丰富音乐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建议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多元音乐文化的内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此外,还可以利用优质线上资源和平台,加强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世界音乐发展的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是一个丰富、细致、可以不断拓展和升华的领域,它将为高校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猜你喜欢

欣赏课多元化民族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多元民族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