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旋转”的变化形态
——在舞剧《水月洛神》中的思考与探究

2023-12-20王亚平张雅宁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古典舞舞者技巧

王亚平,张雅宁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一、中国古典舞“旋转”技术技巧

1.中国古典舞“旋转”技术技巧起源

中国古典舞的“旋转”技术技巧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有着动物崇拜观念,会模仿和再现动物举止行为,其中就有模仿鸟类的动作,例如模仿雄鹰,人们在模仿雄鹰时将双臂张开,上下大幅度扇动,身体左右旋转如同在空中盘旋一般,将雄鹰展翅翱翔的姿态模仿得惟妙惟肖。发展到唐朝,当时盛行胡旋舞,历史记载中的胡旋舞是舞者在铺着圆形地毯的台子上,身穿纱裙,出胯扭腰,左右旋转,且旋转速度较快。如诗中描绘的“回裙转袖若飞雪,左旋右旋生旋风”那般优美动人,从诗句中不难看出,胡旋舞的特色就是旋转如风。发展至宋代,出现了名为《舞旋》的舞蹈表演,它是瓦舍舞蹈的一种,旋转是最为主要的技术技巧,而舞蹈动作主要为配合旋转,所以将这种舞蹈表演叫做《舞旋》。现今中国古典舞“旋转”技术技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带有民族舞姿的旋转技术技巧[1]130,如大掖步转、拧身吸腿转、端腿展翅转等,不仅旋转技术难度大,且有着鲜的风格特征,观赏性极佳。中国古典舞中的旋转技术技巧在训练及作品呈现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2.中国古典舞“旋转”技术技巧特点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与西方芭蕾旋转有较大的不同,中国古典舞“旋转”的主要特点是在旋转的过程中身体可以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舞姿形态,而西方芭蕾旋转更多是在直立状态下进行。中国古典舞“旋转”积累了千百年来的东方传统审美特点,强调“拧、倾、圆、曲”,旋转技巧充分将各种舞姿造型运用到自身上,从而转变成为形态各异的民族舞姿旋转。中国古典舞中有直立的旋转技巧,其中“拧倾”姿态的舞姿是最为基本的造型特点[3],如斜探海转、拧身端腿转等都是在“拧倾”状态的舞姿中加上旋转形成的。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分为单一和复合两部分,单一旋转是训练舞者旋转的规范性、稳定性以及数量,为难度更高的复合“旋转”技巧打好基础;复合“旋转”也是中国古典舞旋转的一大特点。复合“旋转”对舞者能力要求较高,舞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复合“旋转”是在单一旋转的基础上按照规律进行旋转技巧间的衔接与变化,从而形成更加具有难度的持续性旋转技巧[4]。复合“旋转”种类繁多,流动性与空间性变化较大,舞者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其匹配的旋转技巧动作进行复合,打造出更加个性的复合“旋转”技巧。

中国古典舞的“旋转”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不仅可以锻炼舞者旋转能力,还能提升舞者掌握中国古典舞舞姿运用能力,复合“旋转”技巧训练更是可以激发出舞者的内在潜能,强化舞者旋转能力,为中国古典舞表演所需要的技能打好基础[1]131。

3.“旋转”技术技巧的变化形态

没有高超的技巧渲染,一部舞蹈作品就会失去很多的华彩,但技巧不可能突破人体运动的限制,因此有时也难免落入俗套。把技巧作为一道亮点,努力在技巧的“高、难、奇、特”上另辟蹊径,试图摆脱以往相对“顺势”单一的技术技巧,而是在“逆势”和肢体的拧倾、交叉、旋钮中找到变体,通过方位和角度的变化,以及复合性、综合性的加强来获得更强烈的观赏性和视觉的冲击力。

中国古典舞“旋转”技术技巧是千变万化的,它不仅仅拘泥于一些特定的舞姿。根据作品内容的不同,舞者能力的高低等因素,能够衍变出更为贴合作品、符合人物形象的变形“旋转”技巧。如端腿转加穿手仰头、端腿转加背手侧仰胸腰、直立拧身吸腿转加蹲转、拧身吸腿转加搬腿转、大掖步转加搬后腿转、胯腿转加吸翻等,这种“变形”对于作品、舞者、观众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思考,变形“旋转”技术技巧变化更为复杂,舞姿大小、空间高低、旋转方向等都能够通过变形,成为一个崭新的旋转技术技巧。

二、“旋转”技巧变化形态后在作品中的运用

1.与动作间的前后关联

“旋转”技巧在舞蹈作品中是最为常用的技巧,单一常见的“旋转”技巧经过编导、舞者的巧思,以及一系列的加工改造,将常规的“旋转”技巧变形,从而形成千变万化、各式各样、新颖的“旋转”技巧,这种变形后的“旋转”技巧样式繁多,将它运用到舞蹈作品中可以使舞蹈动作与技巧间的连接更加完美,更为流畅。

以舞剧《水月洛神》中的片段《若离》为例。在舞段《若离》中编导运用了大量的变形技巧,其中,变形“旋转”技巧的运用使人印象深刻。舞段的开头,唐诗逸所饰演的甄宓,背对观众,脚下以小碎步快速地从舞台中后方移动至舞台前方,右手微微扶额,缓缓转向观众,紧接着演员脚下踉跄,面部表情十分痛苦,一个向后的晃身直接上步接平转动作。在这里编导对平转进行变形,把平转原本直立的留头甩头变形成了仰头甚至有点折头的样子,把山膀手变成了双手向上摊开,仰头平转之后再次接脚下踉跄,右手扶额的动作,再次加深人物形象。在这一小段动作中仰头平转的加入,一方面在视觉上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舞蹈演员所传递的情感,仰头平转在这里表现了甄宓的内心所想,面对强权自己无能为力,苦楚悲惨的处境;另一方面仰头平转使动作间的衔接更为融合,演员借助向后晃身的动势直接衔接技术技巧,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衔接紧密,并且演员对动作间的处理也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的变形技巧在作品中是画龙点睛的存在。如果在这段动作中编导未把平转变形成为仰头平转,只是规规矩矩的做一个标准的平转,那么动作与动作间的衔接略显生硬,就像火车脱节一样从中间断开,动作连接一旦中断,情绪也随之一起断开,使观众跳戏无法沉浸到作品当中,而是分散其注意力,使之更多地关注到技术技巧的难度中。

变形“旋转”技巧的运用将舞蹈动作与技巧间连接更为紧密,更为连贯,让观众在观赏作品时不会看到演员为了炫技而表演,而看到演员的舞蹈技巧是服务作品的。

2.与人物间的情感呼应

变形后的“旋转”能够使动作间衔接更加流畅,同时相较于普通常规的“旋转”技巧,经过变形的“旋转”技巧在作品运用中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演员借此也可以进一步将内心情感传递给观众。变形技巧除了可以提升作品难度以展现演员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配合舞蹈动作传递作品的本质内涵。

舞段《若离》表现的是甄宓所在之地兵荒马乱,狼烟四起,自己因倾城的容貌而生存下来,但为挽救家人的性命将自己作为交易,被曹丕带到丞相府后思念家人、身不由己的悲剧命运。舞段《若离》反映的是甄宓身世之悲,若想充分地展现甄宓的内心情感,除了以演员的面部表情传递情感外,还可以在舞蹈技术技巧上来呈现。编导在技术技巧的运用上耗费了大量的功夫,如舞段的高潮部分,编导在此运用了大量的变形“旋转”技巧,仰头平转、仰头吸腿转等一连串的技巧动作,手臂忽上忽下,配合演员所穿的服饰,袖子也在动作过程中时出时回,激烈的动作,舞动的袖子,震撼的音乐,把甄宓面对强大势力的逼迫痛苦挣扎的情感完美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充分体会到甄宓的内心情感,沉浸在作品之中。这一段动作与变形“旋转”技巧间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在此运用的不是变形后的技巧动作,而是普通的“旋转”技巧,效果将大打折扣。一是动作间的衔接会出现断联;二是普通的“旋转”技巧无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如编导在此运用的仰头吸腿转,吸腿转的头本应是直立形态,留头甩头,手位应是双按掌,但是在作品中编导将其变形,直立的留头甩头变形成为仰头,双按掌变形成为右手向上甩袖,左手垂于身旁,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变形“旋转”技巧。虽然常规的吸腿转同样可以很好地将舞者的能力呈现给观众,但经过加工后的仰头吸腿转提升了技巧的难度,相较于常规吸腿转更能体现出舞者的能力,其次仰头在这里体现的是甄宓想要挣脱束缚却无可奈何的一种无力感,仰头贯穿于整段动作,编导用仰头来烘托人物情感;仰头能更好地与前后动作间衔接,仰头吸腿转在这里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它使整段动作更加和谐,并充分地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再比如舞段开头的变形平转,编导不止在开头运用,在舞段的中间,编导再次使用相同的变形平转,与舞段开头相呼应,但与第一个变形平转不同的是,这次有10位演员组成的一个半弧队形,主演就在这个半弧形中做了第二个变形平转,半弧形的背景就像是束缚甄宓的牢笼一般,甄宓就像是被困于牢笼中手无缚鸡之力的小鸟,想要冲破牢笼,却无能为力。再次使用变形平转加深人物形象,将甄宓的内心的纠结、忐忑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变形平转比普通的平转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观众通过前后两次的变形平转对甄宓当时的处境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在舞剧片段《若离》中,编导所运用的变形“旋转”技巧大部分都是将常规“旋转”的头变成了仰头,将甄宓的心境更为充分地呈现出来,“仰头”代表的是甄宓渴望自由的心情。

从舞剧片段《若离》中,能看出变形“旋转”技巧运用得十分巧妙,将常规的“旋转”技巧加以变形,可以得到各式各样的变形“旋转”技巧,并且相较于常规的“旋转”技巧,变形“旋转”技巧能更好地帮助演员传递的情感。

三、技巧变化形态后在作品中的优势

1.提高作品完整度

变形技巧运用到舞蹈作品中,可以提升作品层次感,使作品更加饱满充实,更加完善。题材的选取、情节结构的安排以及舞蹈动作的运用对于舞蹈作品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其中舞蹈动作的运用,技术技巧动作的存在对于舞蹈作品来说是关键的,合理运用技术技巧有利于舞蹈动作的编排,而变形技巧能够使作品进一步升华,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更为细致地展现出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同时,变形技巧有利于烘托作品氛围感,有助于舞者营造作品意境,能够呈现出非常强烈的舞台效果。变形技术技巧也能够帮助舞者抒发内心情感,使舞者肢体动作结构更为丰富,更加完整连贯,从而使作品完整度进一步提升。在舞剧《水月洛神》中,编导采用了大量变形技术技巧,在舞剧的各个片段都能看到变形技巧的身影。在《建鼓》曹丕与曹植双人舞片段中,两人左右环绕同时环抱盖后腿,相互交错扫堂接穿手、平转接吸腿跳等变形技巧的加入无不展现出兄弟二人间的明争暗斗。在《水月》片段中,甄宓在月光下对影起舞,舞段中编导运用上步翻身接元宝跳、端腿转加上穿手等变形技巧,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烘托舞剧氛围。变形技巧的运用将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形象表现得出神入化,也将甄宓内心悲切抒发得淋漓尽致,每个变形技巧的加入都是为了将角色形象、作品内容更加丰满、栩栩如生地向观众呈现出来。

变形技巧在作品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变形技巧与动作前后间的高度融合,与音乐间的和谐一致,都会引导作品情绪的释放。变形技巧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是单一技巧很难做到的。变形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诠释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升作品艺术效果,使其内容更加丰盈,提高观众视觉享受,丰富观众联想力与想象力,为观众呈现出更为优秀的舞蹈作品,从而得到观众的认可。

2.激发观众共鸣感

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地提高,一些作品为了获取观众的注意力,一味地迎合观众需求,只在作品表面做功夫,而没有实质内涵,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作品表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而是想要探索作品背后的真正含义。变形技巧在作品中的运用恰好能够引导观众去深思作品的内涵,观众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可以感知舞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舞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将变形技巧运用在作品中,能够进一步拉近观众与作品间的距离,给予观众丰富的情感体验。变形技巧是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一座桥梁,将作品的情感带入到变形技巧当中,可以帮助作品传递情感,让观众有更高的视觉享受的同时,提供给观众精神上的享受。变形技巧可以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为作品注入灵魂,不同的变形技巧所传递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如悲伤、愤怒、高兴等情绪都可以用不同的变形技巧将其形象地呈现出来。变形技巧不仅能够让观众看到舞者所应具备的高超技术能力,还能加深舞蹈表演内涵,提高舞蹈表演价值,使技巧成为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单纯地体现舞者的技巧能力。如在《若离》三人舞片段中,编导将大量的直立旋转融入仰头、仰胸腰、侧仰胸腰等上半身的舞姿变化形成新的变形技巧。此片段表现的是甄宓在兄弟二人情感间内心的犹豫和挣扎,如何将情感准确地传递给观众,使观众能与之沉浸,变形技巧在此舞段是不可或缺的。经过变形的旋转,上身随之后仰、左倾、右拧,头也随之一起运动,这些变形技巧在丰富演员动作的同时,也有效地反映人物内心的情感,塑造出更加丰满、具体而生动的人物形象,由此与观众建立沟通,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舞者将变形技巧、肢体动作与情感高度融合,充分展现出作品所涵盖的思想与情感,循序渐进地将观众带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中,使观众深刻体会到作品真正所蕴含的意义,通过舞者的表演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变形技巧与舞蹈动作相互交融,提升作品感染力,调动观众情绪,激发观众内心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十分重视舞蹈中的技术性,技术技巧水平的高低好坏常常也是评判一部作品或舞者水平的重要因素,观众也一直从舞者高超的技术技巧中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因此,舞者一直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技巧能力,从而可以在作品中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技术技巧在作品中的作用是其他动作不可替代的存在。同时,技术技巧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增强技术技巧创新意识,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满足观众对作品新的需求。变形技巧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变形技巧相较于单一技巧,在提高舞蹈作品美感和意境、增强作品感染力、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深化舞蹈主题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变形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猜你喜欢

古典舞舞者技巧
舞者
舞者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风中的舞者——蜡梅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