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
2023-12-20许婕王瀚
许 婕 王 瀚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随着数字、数据、信息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时代接踵而至。数字经济,是以数字资源为关键要素,将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应用相融合,助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全社会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同时,数字经济也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又一影响人类发展大势的新经济形态,如今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辐射范围、影响程度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对此,习近平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
一、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的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2022两年来,我国诸多高校也相继获批,开设数字经济的相关专业。 “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2]习近平一系列相关讲话,贯通历史与现实、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精辟论述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体现了习近平对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生产力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成为了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将聚焦于数字经济领域,中国经济想要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点。习近平强调:“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发展制高点。”[3]近年来,世界某些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并纷纷围绕着数字化,制定且出台了一系列中长期发展战略,力图把数字技术融入经济发展,以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从而构建为自己所掌控的数字驱动的经济体系,重塑数字化时代下的国际竞争新格局。能否适应乃至引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日益影响大国未来兴衰成败。在数字经济发展问题上,我国不能有丝毫懈怠,一旦错失新机遇,发达国家的数字技术将如同洪水猛兽,对我国新产业新态势新模式加以钳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部署下,党中央对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做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使得数字技术日益融入产业资源、生物技术、芯片工程、航空航天、卫生健康等多领域,在前沿技术突破、数据存储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流转、软件研发推广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与此同时,习近平也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4]。不可忽略的是,我国的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健康的苗头和趋势,必须加以防范处理,否则不仅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会违反相关国际法规,危害到国家金融安全,使得我国错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因此,务必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突破的重大机遇,破除陈规的同时放缓走稳,全方位发展数字经济,从而抢占制高点、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核心要义便是更好地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动能、畅通经济循环。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大产业间广泛传播,传统生产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模式也将焕然一新。这便是习近平所指出的:“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5]。数字技术向经济领域渗透,将影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随之而来的是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领域全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习近平强调:“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6]一方面,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规模、就业质量、消费结构与消费市场规模便会迎来质的飞跃,从而释放内需潜力,激发消费者潜能,促使国内大循环日益强劲;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达了,不仅能打通内需的堵点,还可以构建更好的数字平台,促使跨境电商产业的升级,推动国际经济大循环。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起到了链接二者的纽带作用,要“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7],推动国内与国际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依靠巨大国内市场形成雄厚支撑,同时还能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形成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习近平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8]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需求。现代化经济体系,本就是由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因此数字技术的进步必将融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从而更好地符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实践课题。首先,数字经济在传输、复制、循环、供给等诸多方面,相较于土地、机器等传统生产要素而言,更能打破过去的有限供给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限制,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优化市场运转等方面具有强大潜力与动能。习近平指出:“新常态要有新动力,数字经济会大有作为。”[9]数字经济本身就是对创新的最好诠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将极大程度上助力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以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次,数字行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更为体面的收入,降低许多职业的就业门槛,并通过相关产业传导到劳动要素市场,从而对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和福利保障产生显著影响,改变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这也符合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再次,由于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度极高,新发展阶段将依托数字经济打通“信息孤岛”、冲破“信息壁垒”,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均衡与协调,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最后,数据的“去物质化”特征可以有效减少传统资源消耗,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数据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特征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同他国携手共同促进,习近平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中指出:“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10]这也体现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以及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三)增进民生福祉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数字技术与资本的相遇开启了社会生产的“快进键”,数字经济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结合也快速凸显了其强大的掌控力。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在现代服务业中扮演着最为活跃的角色,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滑动屏幕便可以环游世界,敲击键盘便可以传输信息,轻点鼠标就可以购买商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电子账单、精准医疗等,太多曾经无法想象的场景,如今却是触手可及,“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1],数字经济正在人类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习近平更加重视以数字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民生服务,补足民生短板。数字资源在不同领域的充分涌流,带来的不仅是“数字经济+农业”“数字经济+制造业”“数字经济+服务业”等经济模式,还有“数据+教育”“数据+医疗”“数据+文化”等公共事业。“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公共事业的革新,带来了公共服务的普惠便捷。生产力水平飞速提高,民生关注点落在了公平优质的教育、充分灵活的就业、稳定均衡的收入、快捷精准的医疗、舒心可及的养老、贴心宜居的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上。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关系人民福祉的大事,习近平向来强调,要让数字经济与群众的生活接轨,让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经济建设成果,享受到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在发展中得实惠、享便利,不断分享数字经济新成果、收获数字经济新红利。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一切政策始终不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是增进民生福祉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继续大力推进数字为民、数字惠民,数字便民,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成色更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实体经济事关强国富民的根基
“实体经济主要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是指构成国民经济以物质生产和流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1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13],这也就是马克思所指明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4]而事关“物质生活生产方式”或“物质生活本身”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就是实体经济本身。可以说,实体经济是三大产业的命脉,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绝大多数第三产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最基本经济形态,这一客观实际从未改变,事关强国富民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多次谈及实体经济,要求给予重点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能够避免“脱实向虚”,一直以来都是习近平所挂心的大事。在相关重要论述中,习近平从三个层面阐述了立足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一)大国发展与强盛的立身之本
国家的强大需要实体经济赋予其经济基础,实体经济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拥有国际地位以及国际话语权的前提。2019年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再次强调,“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要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继续不懈奋斗,扎扎实实攀登世界高峰。”[15]面对经济“脱实向虚”的状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再强调实体经济为我国“立身”的作用,时刻提防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化”,以促使经济发展向稳向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工农业发展便逐步步入正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蜕变;改革开放后,我国开辟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实体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规划部署下,时至今日,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唯一拥有全部39个大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工业门类齐全的同时,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16]。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体经济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接影响大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我国实体经济所发挥出的强大支柱性作用,不仅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使得我国在面对各类经济风险时,变得更加有底气。可以说,“基础性”便是实体经济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变迁中的地位表现。
(二)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擘画了一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其实现必须有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保驾护航。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根基,能够在根本上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期实现。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17]可见,发展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扎实有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政策举措和行动方向。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全力以赴振兴实体经济,以现代产业体系为着力点,把我国产业推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有效地夯实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体经济、技术创新、金融管理、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为全面形成高质量发展模式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基础。
(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是党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便是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义所在。习近平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发达的实体经济能够带来更高质量的就业,从而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夯实老百姓的“幸福之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便是党践行这一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实体经济变得更加有质、有量、有效益,通过创造出更多财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从而最直接地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更好地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如期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我们党对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最初采用“虚拟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等词汇来概括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提出“传统经济要与信息网路技术相结合”[18],到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要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均衡,从而形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格局”[19]。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习近平敏锐地认识到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至关重要,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一战略目标蕴含了习近平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诸多思考。自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实体经济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之上,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概念,学术界的看法较为一致:主要指的是产业数字化,尤其是三大产业的数字化;而深度融合的含义是指产业数字化这一进程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全生态各产业链的渗透与扩散,亦或是从由中小企业到少数大中型企业再到大多数大型实体企业数字化的改造发展。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数字产业发展水平的跃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都属于数字产业的范畴。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规模达7.5万亿元,在数字经济中占比19.1%[20]。数字产业因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成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时作出表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我国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然而,我国数字产业仍然面临创新能力薄弱、治理体系亟待改善等问题。
第二,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在考验中并未停滞不前,习近平对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增添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习近平在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疫情之下,挑战与机遇并存,要以此为契机,用新兴数字产业改造传统产业。”[21]习近平2020年在浙江考察时,也敏锐地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这一重大机遇。重视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加快数字要素在实体经济中的流通,更好地发挥数字平台在实体经济中起到的载体和中介的作用,使数字技术、数字要素、数字平台对实体经济施加放大、叠加、倍增的效果,日益成为了引领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第三,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在数字经济的“两化”中,因发展空间的制约,数字产业化的规模和比例扩展缓慢,而产业数字化,由于与具有雄厚基础的实体经济的融合,而展现出巨大的拓展深度和空间。更好地发挥实体经济优势,必须使得数字经济嵌入实体经济之中,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数字作为数字经济中的核心要素,其价值来源于数字经济,但要发挥数字的作用,便要通过有价值的数据引领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中的物资、技术、资金进行配置,促进社会生产要素高效化、集约化、网络化、协作化,改变传统分工协作的发展模式,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数字福建”到“数字浙江”再到“数字中国”,习近平明确指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22]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对我国经济短期与长期的发展,皆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我国实体经济面临需求收紧、供给施压、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传统模式下的实体经济发展受阻,迫切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能激发实体经济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向稳、向好发展,推动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走上智能化、科学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有效发展路径。
第二,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支持扩大内需、稳定供给、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增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二者的融合可以营造新的消费场景、方式,催生新业态、新产品,这些新的服务种类,扩大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节约了消费时间,激发了潜在的需求,促进了消费;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的改造改变了传统实体产业的性质和特点,迫使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被拉动,实体经济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样也被拉动,有效地带动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对扩大投资需求具有多维度作用。
第三,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从三个角度推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产业数字化使得产品的技术含量变高,企业有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产业供应链更具韧性,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国内两大循环的质量和可靠性。二是增强了经济增长的效率。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入应用,将使得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在本质上产生变革,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三是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攀升,同时催生出一批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的新产业增长引擎,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加快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实体经济规模日益雄厚,发展质量稳步攀升。新经济以什么形态出现?习近平进一步思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深化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导向,坚持新型举国体制,深化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数据交易、分级、分类制度,采取积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从而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推进保驾护航。
第二,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有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着超大规模市场和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应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激发自主创新的活力,鼓励全行业创新,将数字技术特别是新一代核心技术作为重点对象,实施多领域、多部门、多形式联合攻关。加强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基础领域和原始数字技术的金融财政支持,提高数字技术的基础研发能力。同时,要加快培育数字化人才,既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还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数字化人才的培育,在培育好本土人才的同时,创造条件吸引外国人才资源,真正意义上为人才松绑,做到以人为本。
第三,加强产业政策导向作用。数字经济领域如今成为了国际竞争的焦点,新一代数字技术更加成为大国必争的高地,各国都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我国的产业政策不仅涵盖了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也包含了支持产业数字化改造,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完善。应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以来的实践经验,推进理论研究,对以往政策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并优化产业政策的范围、内容和重点,不断提高产业政策的适用度,在加强产业政策功能性和有效性的过程中,逐步满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