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与净化策略
2023-12-20石维剑
石维剑
(广西钦州市畜牧站 广西钦州 535099)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近几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越来越常见,其对各个年龄的猪都有较大的感染性,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大,做好该病的防控及净化工作至关重要。养殖户需要加强对动物防疫部门的联系,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科学的净化方案,以便可以提高净化效果,保障养殖场的安全生产。
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1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最常见于3~6 月龄的猪,成年猪多呈隐性经过,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带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会长期排毒,健康猪只接触后就会受到感染,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和工作人员间接接触传播[1]。如果养殖场养殖条件较差,尤其是卫生环境恶劣,不注重消毒等就会导致该病的大规模发生。
1.2 症状表现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的病猪会突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到41.5 ℃,同时还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废绝、机体虚弱无法站立、呼吸障碍等,发病6 h 就会死亡,死前可以观察到口腔和鼻腔排出有大量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
2)急性型。急性型的病猪往往会出现群体性的发作,一般是同一或不同猪圈的多头猪只出现感染,体温迅速达到40.5~41 ℃左右,同时病猪还会出现皮肤发红、食欲废绝、精神萎靡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的呼吸困难症状会严重,发病48 h 以后就会死亡。
3)慢性型。当急性症状消失后,个别病猪会逐渐转变为慢性型症状,还有一些由中等毒力血清型菌株引起的感染也会呈现慢性型。病猪会出现轻微发热,抵抗力较好的病猪则不会发热,再就是有间歇性的咳嗽,食欲也会减退,因此机体会逐渐消瘦。
1.3 剖检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观察可以发现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肺部以及呼吸道上,其中肺部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有明显的炎症。一般急性死亡的病猪还会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发现大量带血泡沫,肺部有炎症的童声还会出现重大的问题,并且间质充满血色胶样物;一些急性型或者慢性型的病猪可以发现其肺出现明显的坏死病灶,并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而且肺部与心包、胸膜粘连,心包积液,并有菜花样赘生物等。
1.4 治疗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做好诊断与治疗工作,在诊断中可以结合其症状表现与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要想进一步确诊可以采取实验室诊断方法。确诊后需要进行药敏试验来选敏感药物,治疗中可以采取混饲或者混饮给药以及注射给药,比如按每100 L 饮水加入2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5 g 混饮,连续用药5 d,或者肌内注射20 mg/kg·bw 氟苯尼考注射液,在第一次用药48 h 后再注射1 次[2]。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及净化策略
2.1 科学进行猪场选址与猪场布局
在生猪养殖中,考虑到养殖生产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周围环境可能对猪群造成的应激刺激等因素应该进行科学的选址与布局工作,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还需要按照《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规范》(NY/T1568—2007)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执行,确保选址与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在选址上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可以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地方,为了避免对周围的人口聚集地造成影响,需要在其下风口以及水源的下游进行猪场的建造。其次就是在布局上,一般规模的猪场在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在布局上也需要按照生产、隔离区、消毒区、办公区、库房区等功能区进行建设,各个区域之间还应该隔离开来,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尤其是关注猪舍的建造上,养殖户要重视细节上的管控,比如避免猪舍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空气交叉混合,避免细菌在栋舍之间经空气传播,交叉污染。
2.2 强化养殖场的免疫工作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疫病的重要手段,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也需要免疫工作的支持。就目前来看,市场上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和多价灭活苗等,比如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亚单位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基因缺失活疫苗(APP-HB-04M 株)等,可以提供较好的交叉免疫保护。一般仔猪35~40 日龄进行第1 次免疫接种,4 周加强免疫1次。母猪产前6 周和2 周各注射1 次,以后每6 个月免疫1 次即可。
2.3 严把引种检疫关
当前越来越多的养殖场会通过引种来扩大养殖规模,而这一环节也是病原广泛传播的主要环节,因此养殖户要严格进行引种环节的检疫监测,做好引种地区的调查工作,严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还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一般隔离30 d 左右进行抗体检测合格以后就可以混入原有的猪群。若同栏猪均带菌,建议全部淘汰。
2.4 做好检测与淘汰工作
在净化工作的开展中,对猪的淘汰工作至关重要,养殖户应结合猪的群体进行淘汰。比如针对商品猪可以每6 个月检测抗体,每次抽样检测10%~20%的猪只。将APP 抗体阳性的猪只与阴性猪只隔离到不同栏舍饲养,防止交叉感染,期间要逐步淘汰阳性猪只,降低阳性猪只比例,阴性猪群则是要加强管理,做好消毒等;针对种猪也是需要每6 个月检测抗体,检测到抗体阳性猪可直接淘汰,采取药物治疗,直至出栏;针对后备种猪,可以分别在5 月龄(或进入后备舍前)和配种前1 个月对选择留种的后备种猪采集血清样品,检测抗体,如为阴性,即可作为种猪使用,阳性则是直接淘汰。
2.5 执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1)规范养殖场的生产模式
针对传染疫病的防控与净化上,养殖场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生产模式,主要就是参照《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GB/T17823—2009)来执行,比如可以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提前断奶及“两点式”或“三点式”的生产模式,像自繁自养就可以避免引种环节带来的病原传播问题,全进全出也是净化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以上这些生产模式都可以阻断病原的传播,杜绝该病的发生。除此以外,还应该执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应把控外来人员与运输车辆的进出频率,进出做好消毒等,从而降低猪传染性胸膜炎的发生概率[3]。
2)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提高猪群抵抗力的重要举措,养殖户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需要严格依照《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17824.2)执行,提高饲养管理的精细化水平:①加强猪舍的环境管理,尤其是要做好通风、透光等工作,要按照天气变化做好猪舍温度的调控,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做好保温,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安装相应的信息设备来维持温度与湿度的恒定,减少温度应激,保障猪群的健康;②合理规划饲养密度,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猪舍的空气质量下降,使得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因此要严格按照猪群的日龄、生长阶段等进行分群,减少猪只之间相互争抢料位或水位的现象,减少强壮猪只咬伤弱小猪只的情况;③将猪场的净道与污道分开,避免造成交叉污染;④加强母猪与仔猪管理,一般母猪分胎次饲养、分阶段饲养;⑤加强饲喂管理,按照猪群的生长阶段以及影响需求供给营养充足且均衡的饲料,可以在饲粮中适当添加VC、电解多维、中草药提取物以及矿物质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4]。
3)重视卫生消毒
卫生消毒是杀灭病原的关键:①及时清理猪舍中的粪便尿水等污物,并使用清水冲洗墙壁与地面,然后做好彻底的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②严格对人员、物品、用具、车辆等进行消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药物要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降低消毒效果。
4)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禁止在猪场内饲养犬、猫等其他动物。每6 个月至少开展1 次全方位彻底灭鼠,还要定期杀虫、防蝇等。
5)无害化处理措施
要重视无害化处理,针对养殖场出现的病死猪、死胎等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的滋生与传播。
3 结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养殖户要加强对该病的了解,并按照动物防疫要求做好该病的防控与净化方案,在实际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生物安全管理、免疫预防、引种检疫等多个环节出发实现综合防控与净化,最终保障养殖场的安全,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这对促进我国基层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