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曾国藩家书》的养生观

2023-12-20王天桥彭建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补药家书曾国藩

王天桥,彭建成

(1.贵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曾国藩及湘中文化研究基地,湖南 娄底 417000)

《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及儿子等的家书,内容包括修身、为学、为政、治家、理财、养生、治军、识人、用人等方面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之丰富,涉及人物之多,保存之完整是古往今来实属少见的家书,可谓是曾国藩一生内圣外王典范的真实记载。梁启超、毛泽东、蒋介石、钱穆等都极力推崇曾国藩本人及其家书家信中的思想。正如唐浩明指出:“《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1]2-3

《曾国藩家书》既是一部反映曾国藩思想的巨著,也是一部曾国藩教育后代的鲜活案例。这与中国人独有的思考方式有关,中国人了解任何思想家的时候,既要对其思想有所认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努力走进思想家本人的真实生命本身,才能完整了解其人其事。正如钱穆指出:“中国一思想家,同时必是一教育家。中国人看重一思想家,不仅是看重其思想与著作,同时必看重其人,看重其实际人生之一切行为……若把思想从实际人生中抽离,即不成为思想。”[2]287李承贵先生研究认为,天地万物的生命意义和内在价值,需要通过人的合理的生活态度来实现[3]。李承贵还认为,儒家注重追求和关注公共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生活实际,儒学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型学问[4]。所以,联系曾国藩的实际人生来看他的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就可以更加理解曾国藩的一番良苦用心。因为曾国藩本人及其弟弟、曾氏后辈子侄身体都比较虚弱,加之曾国藩这一代人公务比较繁忙,过于劳累。虽然祖父星冈公有许多养生经验传下来,但早期并未引起曾氏家族的重视。后期随着年龄增长,曾国藩开始意识到一定要高度重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保养,而且自己要做一个表率。尽管曾国藩不是一个高寿的人,活到六十一岁就离开了,但他倡导和亲身实践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忙碌的现代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提示。李承贵先生研究认为,养生就是将现有的生命养育好,使其得到充足的养料以健康成长[5]。唐祖宣把曾国藩养生概括为君逸臣劳的道家养生观、重视自然调养的用药观、勤则寿逸则亡的养生观、重视饮食睡眠的摄生观、强健筋骨的锻炼观、喜好诗书弈棋的怡养观等六大养生观[6]。严蔷薇等研究认为,曾国藩的养生思想对于现当代人生活中如何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做好身心保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7]。窦向军研究认为,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从完整性上来看远不及他的政治思想、治军思想、理学思想等,但他的探索之路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借鉴[8]。

一、学会惜福,养生宜早起、崇俭、习劳

看到比自己小十岁的弟弟四十多岁就开始服用补药,曾国藩谈到了关于养生的相关理念,即如要懂得惜福、要少操劳养精、少吹唢呐养气、少饮酒养脾,可以学习射箭等武艺强身健体,坚持早起。他在咸丰十年(1860 年)三月二十四日给澄弟沅弟的家书中说:“澄弟服补剂而大愈,甚幸甚幸! 丽参、鹿茸虽享福稍早,而体气本弱,亦属无可如何。吾生平颇讲求惜福二字之义,近来亦补药不断,且菜蔬亦比往年较奢。自愧享用太过,然亦体气太弱,不得不尔……澄弟平日太劳伤精,唢呐伤气,多酒伤脾。以后戒此三事,而常服补剂,自可日就痊可。”[9]475在这封家信中曾国藩提出惜福的观念,这也是中国人常有的观念,从积极的意义上看,懂得惜福的人必是懂得珍惜当下的人,必是懂得知足常乐、注意自我约束、凡事收敛的人,这一观念至今还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观念,还需要行动落实,首先要注重强身健体,曾国藩说:“学射最足保养,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9]475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既劝诫弟弟要戒掉吃酒和吹唢呐,主要是防止这样的风气在家族中滋生,他提出要学一些强身健体的武艺,要遵从自然,坚持早起,并说早起是千金良方。早起对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难以实现,因为少部分人认为不早起也不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半夜读书、写作、上网等精神还更好,思路更清晰,认为早起晚起都一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大家慢慢感觉到,人还得尊重自然的生活方式,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对身体健康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曾国藩在同治三年(1864 年)二月十四日给澄弟的家书中,提到因儿子曾纪泽生病的事让他产生了许多感慨,认为因为家庭条件过于优越,平时娇生惯养未曾体会过艰苦等,导致了后辈体质不如前一辈,劝诫弟弟要教育孩子养成艰苦朴素、勤劳好动的好习惯。他说:“吾所以屡教人崇俭习劳,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10]252强调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要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等,才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二、谨慎进补,养生宜慎食节欲、饭后散步

曾国藩在咸丰十年(1860 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给澄弟的家书中针对弟弟服药过多进行劝诫,就祖父提倡的三不信(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中对医药的看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要注重慎食节欲的保养方法。他说:“至医药,则合家大小老幼,几于无人不药,无药不贵。迨至补药吃出毛病,则又服凉药以攻伐之,阳药吃出毛病,则又服阴药以清润之,辗转差误,不至大病大弱不止。弟今年春间多服补剂,夏末多服凉剂,冬间又多服清润之剂。余意欲劝弟少停药物,专用饮食调养。泽儿虽体弱,而保养之法,亦惟在慎饮食节嗜欲,断不在多服药也。”[9]558从整篇家书来看,这里的医药不是通常治病的药,而是指各种补药,针对弟弟长期服用补药,曾国藩劝诫弟弟要注意饮食调养,主张保养身体的方法是谨慎饮食、节制私欲、少服补药。同样地,曾国藩在同治元年(1862 年)七月二十日给沅弟季弟的家书中也强调了治身宜不服药,这里主要指各种补药,并以身边两位得疟疾之人不服补药自愈的例子来劝诫弟弟,他说:“吾不以季病之易发为虑,而以季好轻下药为虑。吾在外日久,阅事日多,每劝人以不服药为上策……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季弟信药太过,自信亦太深,故余所虑不在于病,而在于服药。兹谆谆以不服药为戒,望季曲从之,沅力劝之。”[10]40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宣传有病不去看医生的谬论,只是不要依赖过度药物,否则就会慢慢丧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当然,生病无法自愈时,还是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的,这里强调更多的是不要乱服补药,要合理用药,不依赖补药,不滥用补药,就能够使身体健康。

曾国藩在咸丰十年(1860 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较具体分析了药具有能活人亦能害人的两面性,并举自己所见所闻来进一步说明当时的医疗状况,认为饭后散步是养生之第一秘诀。他说:“尔体甚弱,咳吐咸痰,吾尤以为虑,然总不宜服药。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良医则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医则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见理极明,故言之极切,尔其敬听而遵行之。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9]559这里曾国藩用自己坚持饭后散步这一养生法劝诫儿子加强锻炼,要看到药物对身体的危害,这里我们要注意分析,万不可断章取义,认为曾国藩主张有病不看医生,有病不吃药等,这里说的是养生的关键不在于外在的医药,而是以自己良好的体质为根本,所以重在平时的养,平时养好了,自然就会少与医药打交道。他主张饭后散步,因为这一养生方法不受场地限制,人人可以实施,好似今天倡导的“迈开腿、管住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等通俗的说法。

曾国藩在同治四年(1865 年)闰五月十九日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以祖父星冈公的饮食搭配和自己的饮食习惯讲述饮食与养生的关系,主张晚餐多吃蔬菜少吃肉甚至不吃肉的养生方法。他说:“吾近夜饭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令其烂如臡,味美无比,必可以资培养(菜不必贵,适口则足养人,)试炖与尔母食之(星冈公好于人时手摘鲜蔬,以供夜餐。吾当时侍食,实觉津津有味,今则加以肉汤,而味尚不逮于昔时)。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而不用肉汤,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10]362从这里看出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以清淡饮食、素食为主,主张少食,饮食有节,认为这既是养生之道,也是崇尚勤俭节约之道,这启示我们一定要遵循身体的规律,每天饮食有规律、有节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能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曾国藩在同治五年(1866 年)十月初六日给澄弟的家书中又再次强调了要通过饮食养生、不要乱服补药的养生理念,并以自己的饮食搭配来叙述,举了身边两位长期服用补药而没有多大效果的例子说明千万不要乱服补药。他说:“余现在调养之法,饭必精凿,蔬菜以肉汤煮之,鸡鸭鱼羊豕炖得极烂,又多办酱菜腌菜之属,以为天下之至味,大补莫过于此。”[10]453-454对现代人来说,这里主要汲取曾国藩饮食养生的理念,至于曾国藩提到的酱菜、腌菜、精米等具体做法可能有不利于健康的特性。总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饮食搭配,注意有规律进食,这是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的。

三、学会调适,养生宜静坐,重睡眠

曾国藩在同治四年(1865 年)九月初一日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提出要持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的养生之道,认为养生贵在不动怒和懂得节俭。他说:“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10]386从这一家书中不难看出,这里提到的节俭不仅是指饮食节俭和欲望的节制,还指脑力、心力方面也要注意节制,防止过度用脑用心,致心神损伤。家书中提到的“听其在天”的思想,看似消极,实则是一种保持身心和谐的积极心态,尤其对现代人减缓各种压力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种心态旨在每天保持心情舒畅,做好自己,不生气、不动怒、不焦虑,这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曾国藩在同治四年(1865 年)九月晦日(即二十九日)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中除再次强调少动怒、重节俭的养生要诀外,还提出阅读《聪训斋语》、种养花草、饱看山水以滋养身心的养生方法。他说:“张文端公所著《聪训斋语》,皆教子之言。其中言养身、择友、观玩山水花竹,纯是一片太和生机,尔宜常常省览……以后在家则莳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环金陵百里内外,可以遍游也。”[10]392曾国藩这种亲近自然,在山水中陶冶情操、保持心情舒畅的建议,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十分重视的一种养生方法,人在大自然中尽情游览呼吸着新鲜空气,身心与天地融为一体,心中的抑郁之气一扫而光,剩下一片清明祥和。今天在城市周边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为现代人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提供了许多便利。曾国藩在同治五年(1866 年)二月二十五日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中引用《论语》《庄子》等的话劝诫儿子养生之法在顺其自然,再次强调清静调养的养生观念,他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宜妄施攻治。”[10]412曾国藩的清静调养之法,旨在告诉人们养生以内心清净为要,不要过度劳心劳神,要保持遇事乐观的心态,摈弃邪念和妄想。

曾国藩在同治三年(1864 年)四月二十八日给沅弟的家书中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劝诫弟弟教以静坐的方法保养身体。他说:“弟病在水不能生木,余亦夙有此疾,非药物所能为力。每日无论如何忙迫,总须略有抽闲之时,或静坐,或渴睡,或散步,火不动,则水得所养矣。”[10]281家书中曾国藩认为弟弟的病是肝肾的问题,足见曾国藩对中医是有一定研究的,中医把五行和人的五脏对应起来,分别是金对应肺、木对应肝、水对应肾、火对应心、土对应脾,曾国藩说沅弟是水不能生木,就是肝肾功能不正常。他劝诫弟弟通过静坐调养肝,达到养生的目的,静坐有利于情绪和精力的恢复。

曾国藩在同治三年(1864 年)九月二十四日给澄弟的家书中讲述了睡眠对身体保养的重要性,教之治失眠的办法即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他说:“且弟于家庭骨肉之间劳心劳力已历三十余年,今年力渐老,亦宜自知爱惜保养,不特为家庭之际,不可过劳也……余劝沅不必吃药敷药,此等皮肤之疾,终可不治自愈。惟不成寐,却是要紧之症,须用养心平和之法医之。”[10]331对养生来说,至少有四点需要注意,第一是不能操劳过度,第二是小病主要靠身体治愈,第三是失眠对身体的危害很大,第四是缓解压力、舒缓心情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

四、谨遵养生之道,为学与养生兼营并进

曾国藩在同治五年(1866 年)五月二十五日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中对曾纪泽生病时总出汗的现象表示十分担忧,认为养生家惟恐出汗,还提到自己学祖父星冈公坚持每天夜晚泡脚,劝诫儿子养生要注重根本,不要过度服用补药。他说:“纪泽于看书等事似有过人之聪明,而于医药等事似又有过人之愚蠢。即如汗者,心之精液,古人以与精血并重。养生家惟恐出汗,有伤元气……余近年学祖父星冈公夜夜洗脚、不轻服药,日见康强。”[10]428曾国藩认为汗是身体的精华所在,大量出汗会伤到人体的元气。生活中,特别是老年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差的人,养生一定要注意避免过量出汗。

曾国藩在同治五年(1866 年)六月五日给澄弟的家书中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五条,并介绍了自己践行这五条的情况。他说:“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10]429曾国藩劝诫弟弟立志实行这养生五事,进一步指出惩忿就是以少动怒、少恼怒为根本。曾国藩在多封家书中强调过这一点,对眠食有恒和洗脚两件事,自己已经坚持实行七年有余,并说祖父星冈公坚持了四十年,说饭后三千步,自己近日才开始尝试实施,并立志永不间断。曾国藩的这五条养生之道,可谓是他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张镛研究认为,曾国藩说的养生五要强调了养心与养身相结合的养生之道,主张养生先养心[11]。我们知道,曾国藩自己一直身体比较虚弱,加之晚年公务繁忙,劳累过度,身体更加不好,因此越来越重视养生。正如张淑贤等研究认为,曾国藩在个人生活中比较注重养生,其思想和做法在其家书家信中随处可见[12]。所以,这五条都是针对自己和家人的毛病提出的养生之道,虽不能包治百病,但对现代人保养身心也有极大好处。

曾国藩在同治十年(1871 年)十月二十三日给澄弟沅弟的家书中又提出养生与为学兼营并进的理念,以养生六事、为学四字来勉励后辈。其中养生六事与前面提到的养生五事有些是重复的,但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十分重视养生,在多封家书中反复强调养生之道。他说:“曾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10]574曾国藩这里又强调了饭后千步、洗脚、不动怒的养生之法,这和前面的养生五事中强调的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是这里提到静坐、习射、黎明吃白饭的养生方法,这些在前面的家书中也提及,只是这里把它们总结在六事中。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还提出身体虚弱会影响人的志向,影响人发奋努力的斗志,指出志向远大之人身体也不会太弱的观点。这封家书也体现了曾国藩的一种体育养生观,马啸研究认为,曾国藩一生勤奋行事,劳心劳力,是他一生竭力实践的养生锻炼观的核心内容[13]。所以曾国藩进一步提出为学四字来勉励儿辈,他说:“又曾以为学四字勖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 马之跛不能行。”[10]574曾国藩这里用速、熟、恒、思四字来劝诫和勉励家人为学之工夫。

五、《曾国藩家书》养生观启示

综观《曾国藩家书》中的养生理念、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记载了曾氏家族几代人养护生命的得与失,反映了曾氏家族探索生命本质的艰辛历程,体现出曾国藩对家族健康生活的主动担当。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大家对健康生活、养生保健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在资讯非常发达的时代,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养生方式,如何评价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养生保健等问题成为现代人思考养生和实践健康生活的困扰。

提倡养生,体现了曾国藩对生命的重视,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人们形成适合自己的养生理念,探索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具有引导作用。比如曾国藩重视的惜福观念就是劝诫家人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感,要懂得珍惜,看似教人懂得节俭,不要奢侈挥霍、过早享受,实际上是从内心深处劝诫家人要尊重生命。再如曾国藩关于养生要做到尽其在我、听其在天的理念,也是劝诫家人从心上重视养生,由我心出发,有一种包容接纳、豁达的胸怀,有这样的心才能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因此,从心上重视养生是自己给自己以强大的生命动力,从心里认识养生对自己、家人、社会的重要性。

从对自身、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角度来看,曾国藩的良苦用心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曾国藩提出坚持早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睡前泡脚等。再如曾国藩建议家人少吹唢呐以养元气,戒酒以养肝,饮食清淡等都是生活中具体的养生方法。还有饭后散步、学习射艺等也是具体的事。曾国藩从吃、穿、住、用、行等生活事件中来落实养生理念,寻找养生的载体,真正在生活上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但其养生思想及养生方法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当下的养生实际有不合时宜之处,有些具体做法在推广应用时还受不同地域饮食习惯差异的影响,比如主张吃腌菜、咸菜等就不适合所有地域人们的饮食习惯。当然,曾国藩在家书中倡导的养生方法,主要是针对自己及曾氏家族的身体特点的,在学习借鉴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我们知道,养生不仅是为了延长寿命,更重要的是能够延续生命精神遗产,把养生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弘扬开来。比如曾国藩鼓励和支持家人走出去亲近自然,走近山水,既是传承古圣先贤的一种养生方式,更是倡导使生命与山水为一体的自然生活方式。再如曾国藩反对食用各种补药、主张慎食节欲的理念,就是遵循身体的自然规律和身体的自愈能力。再如曾国藩提倡养生以少动怒为本,养生与为学兼营并进,就是知道人的压力、情绪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对生命既要看重物质生命的保养,更要重视精神生命的延续,从小就开始培养注意保护身体、爱惜生命的理念,不能等到身体消耗损伤严重了才开始重视,养生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能半途而废。

综上所述,学习和借鉴《曾国藩家书》中的养生方法,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体验和体悟,不能完全照搬,除了从表面上借鉴其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去体会曾国藩那种成己成物的胸怀,重视与家人分享、互相劝勉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自己能受益,更重要的能把自己受益的经验分享出来,供他人参考。当然,我们从曾国藩关于养生主张的家书中可以窥见,曾国藩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是违背保护身体常识的,所以在家书中反复告诫家人注重保护身体。我们从其家书中也要看到并克服曾国藩本人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的一些“过度”行为和不良习惯。比如不注重劳逸结合,长期精神紧张、思虑过度,经常性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中青年时期脾气暴躁、易怒,长期过度透支身体等行为。因此,在养生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做到尊重常识,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注重情绪管理,探寻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补药家书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洗脚泡脚胜过吃补药
清晨忆家书
滥用补药祸非轻
一封家书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白补药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