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与奠基:蔡和森对党史工作的探索及当代启示

2023-12-20周玉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蔡和森机会主义党史

周玉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娄底 417099)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党史学习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党史可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追根溯源,党史研究与教育,蔡和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对党史工作的贡献具有开创和奠基意义。蔡和森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对党的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而且善于从党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他在党的艰难时刻或革命形势转折的关键时刻,以革命亲历者身份撰写全党首篇党史著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随后他又撰写《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著作,力求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和立场总结分析大革命时期的党史,以求得经验与教训,并开始党史教育的初步实践,生动诠释了他的党史观。

一、蔡和森党史工作价值论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历代执政者、思想家都非常注重修史,而且尤其注重历史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辞多劝诫,微言大义,有益于风化。蔡和森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深谙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历史的重大价值,诠释了党史的育人功能、镜鉴功能、推进党的建设功能、抵制歪曲历史的功能。

(一)为党育人功能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了浩瀚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当政者无不重视历史,并用历史教化人,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古代社会有2 部历史巨著,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历代学者、史家及当政者奉为经典,从这些历史巨著中感悟真理、参透历史规律,从中受到启迪探寻时代迫切需要的答案。蔡和森深知这一点,轰轰烈烈大革命时代,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面临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必须在认清革命对象、革命同盟军、革命策略等方面都要在摸索中前进,像处于恶浪滔天大海中艰难航行的一叶扁舟,蔡和森作为一个处于现实革命中的革命者和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自觉承担研究和宣传党史,以党史研究成果教育革命者,开创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先河。1925 年底至1926 年初,蔡和森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为中国班学员讲授《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1929 年底在莫斯科步兵学校的中国学员讲授《论陈独秀主义》,与他们分享他的党史研究成果,更加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党史观,希望他们在今后的革命中为信仰矢志奋斗,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二)以史为鉴功能

党史归于历史的范畴,蔡和森非常重视历史的镜鉴功能,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读书时就非常喜爱读史,深深懂得历史对现实的伟大作用,“他常对同学讲,揣摩诗文不算学问,真正的学问是从历史现象中找出能认识今天社会现象的真理”[1]31。1918 年夏,蔡和森从历史研究中得出“不常变之理”,并赋诗一首来表达他的心得:“君不见,武王伐纣汤伐桀,革命功劳名赫赫。又不见,詹姆斯被民众弃,查理士死民众手。路易十四招民怨,路易十六终上断头台。俄国沙皇尼古拉,偕同妻儿伴狗死。民气伸张除暴君,古今中外率如此。能识时务为俊杰,莫学冬烘迂夫子。”[1]431923 年9 月,蔡和森为了帮助国民党认清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本质,利用在北京能够找到的列宁著作和十月革命的相关资料撰写成《俄国社会革命史》,由此可见,蔡和森以史为鉴的思想非常厚重而坚定。蔡和森创立中国的党史学具备鲜明的镜鉴功能,就是为了使中国革命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尽量少犯或不犯党史上的各种机会主义错误,少走弯路,希冀党史成为全党同志的教科书和清醒剂。

(三)推进党的建设功能

首先,以党史锤炼党性的功能。蔡和森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在领导革命过程中十分重视用党的历史锤炼党性,建设一个伟大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政党,养成党员忠诚的政治品格,使党员明白自己在革命中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地、深刻地学习和明白党史,他指出:“同志们都要做一个好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所以第一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但如何才能明白呢? 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了。”[2]786

其次,以党史推进政治建设。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提及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提醒全党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中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他指出:“我们的政治路线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联合政策,是党的中心政策,是党的主要政治路线,这直到无产阶级革命时还是如此,我们现在不过开始作这个政治路线工作。”[2]856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一党的中心政策不动摇,蔡和森实际上就提出了如何保持政治定力的问题,作为党的指导者这点是合格的,有利于全党在继往开来的革命斗争中提高坚持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自觉性。当然还有联合战线与革命的阶段性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蔡和森从党史的基本经验中加强理论探索,得出了重要的结论,明确反对陈独秀为代表的党内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他在《论陈独秀主义》中清晰而准确地阐发了党的革命阶段论,他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是长的过程,但有快的速度之可能,因为它具有很优越的转变的条件—国际的和国内的。”[2]1036

再次,以党史推进党的组织建设。蔡和森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指出了两个方面的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无政府主义倾向,不要组织权威不要集中制,蔡和森高度肯定了建党初期与李汉俊等合法马克思主义派、无政府主义派的斗争,并阐明了把他们清除出党的必要性与正当性,指出李汉俊等实际上是不要民主集中制原则,即旗帜鲜明地反对李汉俊等主张的“中国共产党无集权制的必要,且目前亦无集中组织之必要”[2]812。另一种倾向是只强调集中忽视民主的倾向,蔡和森在系统梳理党的机会主义史时,其中有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只有集中,没有民主,对党的事业危害甚大,认为党内养成了一种不忠实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不良习惯,他指出:“因此养成的习惯是:只有上级机关的意见和是非、而没有下级党部及群众的意见和是非。”[2]913“这便形成了组织上的系统的机会主义”[2]914。蔡和森就如何克服这种组织上的机会主义提出了独特见解,就是确立党内民主的界限。既能充分发挥党部及群众的意见,又能充分发挥好领导机关及上级机关的意见,避免极端民主化和上级机关或领导机关家长制、一言堂作风,他明确指出:“以不妨害集中制和革命行动的需要为界限。超越此界限的极端民主的要求亦是不能容许的。”[2]915

最后,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幼年的党存在许多弱点,表现出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观点,如何来解决同样是蔡和森在党史研究中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他指出:“扩大和巩固工人阶级的组织,同时应在思想上坚固工人阶级争斗的意识。”[2]857

简言之,蔡和森通过研究党史得出结论,尽管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存在方方面面的缺点、不足乃至犯下全局性的错误,但从党的建设的总体情况来说仍有许多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他认为:“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党虽幼稚,在困难中发展和党的争斗中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多数主义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多数主义化的党了。”[2]857

(四)抵制歪曲党史的功能

古人修史也觉察到了歪曲历史、虚无历史的严重危害,要求史学家在修史的时候不使气、不恣情,若凭主观认识超越历史的客观真实,必然造成对历史的歪曲,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阐释了歪曲、虚无历史的极端危害性,即“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定庵续集》)。在党的初期阶段,党员人数少,但党的革命运动、革命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引起军阀走狗、帝国主义者的恐慌和造谣污蔑以及党内那些犯机会主义错误的人对党的产生历史的曲解。蔡和森认为必须研究党史,通过党史的学习与教育、宣传,以正视听,他指出:“一个政党的发生,必有其阶级的、政治的、经济的背景的。”[2]787蔡和森科学揭示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深刻背景,批驳了社会上说中共产生那日便是机会主义,论证了中共产生的必然性问题,蔡和森指出:“所以他不仅不是一个机会主义的产物,乃是世界革命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初期劳动运动的产物。”[2]876“现在机会主义派欲文饰其自己的罪恶,故不惜污蔑党的产生的历史。”[2]876-877蔡和森旗帜鲜明地反对对党的产生历史的污蔑,这虽是个案,但折射了他运用党史工作抵制歪曲党的历史、损害党的声誉的重要价值。

二、蔡和森党史工作方法论

古人修史注重修史德,以直书为贵,不虚美,不隐恶,不诡辩,不抑抗,敢于真实记载历史,不凭好恶、外来因素评价他人和写史,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蔡和森在党史工作中继承了中华民族修史的优良传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形成了党史工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即实事求是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自我检视方法与辩证分析方法,尽可能地保证党史工作的客观公允,达成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一)实事求是法

蔡和森作为党的首任宣传部部长、《向导》杂志主编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了大量指导全党的理论文章,对推进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实事求是是贯穿蔡和森建党思想的一条红线。从蔡和森的几篇党史研究大作来看,处处体现了蔡和森实事求是的党史工作方法,他对自己所秉持的研究态度也是比较满意的,他在《党的机会主义史》的篇末说“大体则自信极其客观,极其忠实”[2]917,因而自信其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客观真实性。蔡和森研究党史所表现出的实事求是态度为抗战时期研究和学习党史树立了典范,其研究成果为抗战时期全党集中学习党史提供生动素材,也为1945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正确结论打下坚实基础。

(二)比较研究法

研究、教育与宣传党史,就是要善于运用比较法,即古今中外法,蔡和森在党史研究中经常用到比较法,譬如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多处用到比较法,他在中国共产党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的演变历程中就通过中外比较高度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进步,“拿西方革命运动的‘经验’和工人运动发展史来看,至少经过二百余年的争斗才走到政治争斗,如英国工人运动,现在才由经济争斗走向政治的革命争斗;中国共产党成立只有六年,党就能引导中国工人阶级走到革命的政治争斗,这些证明中国共产党六年的工作已经超过西欧几百年革命经验了”[2]855。蔡和森在运用比较法时往往能够体察入微,见微知著,对党史研究和党史学习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启迪作用,譬如:蔡和森在《论陈独秀主义》中,深入研究陈独秀主义、鲍罗廷主义、谭平山主义、彭述之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批判陈独秀主义,希望全党认识陈独秀主义的本质和特征,以陈独秀的错误路线为戒,回到正确的政治路线上来以推进中国革命。

(三)自我检视法

蔡和森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在党史研究中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不居功自傲,不粉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敢于在党的历史中做自我批评、自我检视,这本身就体现了蔡和森的高尚情操和坚强党性以及研究党史的科学方法,蔡和森在《党的机会主义史》中批评党内机会主义的同时,对自己也进行深刻检讨,他说:“和森新从外国回来,事情又不熟悉,且终日常驻不能他走,故工作异常不周。”[2]900在谈及自己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分共前第三国际发布挽救时局的紧急训令时,突出地体现了自己的自我检视态度,他说:“和森违背指导团体的共同,独自急进的主张承认一切机会主义的错误,改组中央,接受国际训令,这在通常的道德和伦理上讲是可鄙的;常委顾全指导团体的共同,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接受国际新方针,这在非阶级的道德和伦理上讲是可钦佩的,然若在我们的政治上讲, 则是非黑白的位置又是不同的。”[2]907

(四)辩证分析法

蔡和森在党史工作中能够熟练使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研究和宣传党史,他指出:“我们党虽然犯了以上种种严重的机会主义错误,然我党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功绩,是非常伟大而不可磨灭的。”[2]910可见,蔡和森在党史的研究与评价中不是采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极端化形式,而是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来看待党史的主线、主流和本质。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前八年为什么产生机会主义的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年龄不过八岁,而其领导工人由组织工会、参加民族革命、以至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超过西欧两世纪以上的历史,以这样幼稚的党领导这样伟大的迅速的争斗,错误是必然难免的”[2]911。蔡和森既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伟大成绩和重大进步,又不粉饰、回避党在革命中的幼稚性及其错误,这种辩证的方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娴熟应用,蔡和森的党史研究成果在世人面前表现了理论深度和强大的说服力。

三、蔡和森论党史工作基本观点

蔡和森基于正确的党史研究动机,明晰党史研究的功能,遵循科学的党史研究方法,对党的幼年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就是以现在的认识水平来看也是经得起检验或者具有独到见解的,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从而深化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凸显了党史研究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为后面的党史研究和学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教科书。

(一)对建党早期重大事件的客观分析与评价

蔡和森对党史的重大事件的客观分析与评价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社会背景、二七大罢工、国民党改组、五卅运动、广东政府成功、国民党二大,夏斗寅湖北叛变、许克祥长沙叛变,等等。蔡和森特别强调和赞扬了五卅运动的伟大意义,是比五四运动意义更大、更深远的运动,五四运动是小资产阶级的学生反帝国主义运动,“五卅”运动是“全国各阶级的反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2]855。蔡和森详述了中共中央应对湖北夏斗寅叛变和许克祥马日事变的经过,中央政治局数次开会讨论,意见不一致及其处置失措,但中央政治局永远不能跳出退让政策的厄运,试图极力拉拢所谓的汪精卫国民党左派,取缔工农运动。

(二)对建党早期重要会议的客观分析与评价

蔡和森对党的一次至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程、经过以及对党的政策、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做出了基本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蔡和森研究一大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认为中共在一大时,“只能说是宣传机关,而说不上政党,因为对政治问题没有政策的决议”[2]818;蔡和森阐述了党的二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民主革命的联合战线与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西湖会议决议两党联合,设法个人加入国民党;党的三大主要是争论和作出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围绕联合战线、党的地位与独立工作、是否保持产业工人三个问题进行争论,决议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党的独立性;蔡和森对党的四大的评价很高,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在政治革命化上前进了一大步,是革命的“新阶段”“革命的起点”,“当四次大会时只能说党的政治组织开始走向正确的道路,但现在党已成为群众的党了,组织很坚固了,党的努力较前增加了三倍”[2]853。党的五大正值反革命叛变革命的严重局势下召开,会议既没有对经验教训进行正确总结,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关键策略,会后试图拉着国民党左派,回避土地革命,“情形是向严重方向迅速发展。‘进攻’的微波打落之后,中央政治局的精神愈益混乱不振,大家都沉闷得很,又象迷失路途似的”[2]897。1927 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扩大会议,没有起到任何挽救任何时局的作用,“不过是两月以来(五次大会后)动摇、犹豫、回避土地革命,向所谓左派让步政策之总结罢了”[2]904。终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蔡和森认为,“八七”会议具有非常伟大的历史意义,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的方针,尽管中央及全党组织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然无论如何总是公然的正式的承认了自己机会主义的错误(不是国际不懂中国情形政策过左,以致中国革命失败;也不是我们有错误,国际也有错误)”[2]908。“八七”会议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推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蔡和森总结道:“我们在新方针之下不仅重新团结了党员群众,而且领导广大的工农群众到新的革命高潮上来,这是值得我们自夸的。”[2]910

(三)对于建党早期重要人物的客观分析与评价

蔡和森重点做好建党初期党史重要人物的评价,其中对党的重要创党人物,一大到五大党的负责人陈独秀的评价最多,也是最为深刻的,可以说入木三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三篇著作中对他的革命贡献做了实事求是的肯定,特别是对他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及其危害性、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还对鲍罗廷、张国焘、瞿秋白、蔡和森、毛泽东、苏兆征、鲁易、彭述之、李汉俊、戴季陶等党史重要人物进行系统、辩证地阐述和评价功过,描摹了一幅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画卷,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部活生生的早期党史。

四、蔡和森的党史工作的当代启示

蔡和森对党史工作的探索是我党党史工作的良好开端,起到了开创与奠基的重要作用,通过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传承和创新,才形成了我们党对党史研究和党史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史为鉴,开辟未来,蔡和森的党史工作的价值论、党史工作的方法论、党史工作的内涵论对今天的党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为新时代党史研究与学习教育立足现实政治树立了榜样

蔡和森开展党史研究、宣传与教育具有非常明确的初衷和动机,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资政育人,建设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不断克服各种机会主义错误的、引领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无产阶级政党,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史工作的一切都是围着这一现实政治展开的,主张用鲜活的党史照亮现实和未来。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的伟大征程,迫切需要我们立足这一现实,从博大精深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珍视,他多次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等令人醍醐灌顶的名言警句,激发人们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2 月20 日全党学习党史动员大会上要求全党学习党史必须立足现实,把学习党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3]11。2021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党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4]。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征程开局之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上升新高度,引领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牢固树立历史主动担当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为新时代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提供基本经验

蔡和森的党史观为新时代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提供了重要启示,其核心要义就是如何把握党史的主线、主流和本质,蔡和森作为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革命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参与者、亲历者,在党史工作中力求保持辩证的、不偏不倚的、客观公允的立场和态度,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了建党初期从事革命斗争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是我们当今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所最为珍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全体党员同志和研究工作者、党史宣传与教育工作者珍视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并努力探寻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科学路径:“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3]11

(三)为新时代党史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尽管蔡和森处于党史研究与党史教育的起始阶段,但其科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却异常突出,实事求是的方法、唯物史观的方法、比较研究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法、自我检视法,等等,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的党史工作树立了非常宝贵的标杆,其不辞辛劳,在没有更多素材的情况下凭自己的记忆撰写了一部完整的、就现在标准看来也非常客观公允的党史,并且用之于教育党的后备干部,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使这些留苏的中国班学员不仅知道《苏联共产党(联共布)简史》也知道了创党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实了他们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使他们了解我们党奋斗的艰辛历程、历史使命、理论探索成果、党的建设中的基本经验与挫折、艰难,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开了一个好头。蔡和森的党史工作科学方法论具有永久的生命力,通过历代党的领导人及党史理论学者传承和发扬,已经成为我党开展党史工作和教育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我党历史上包括蔡和森等的马克思主义党史学的优良传统及科学研究方法,为今天的党史工作所用,他曾指出:“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 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5]

(四)为新时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重要启示

蔡和森的党史观本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就有反对歪曲党史的鲜明意蕴,在新时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中更加凸显了其特殊价值,要敬畏历史,珍视历史,树立大历史观、正确的党史观来反对随意歪曲历史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党史的重大作用。历史虚无主义是思想舆论的“黑色地带”,是一种歪曲和篡改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的政治思潮,试图否认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必然性,湮灭人们心中对历史的正确认知,试图消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根基,试图使我国社会主义改变颜色,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巨大挑战。党史研究将有利于廓清对党史的歪曲和篡改,党史学习教育则用正确的党史观和党史知识武装党员的头脑,使广大党员同志形成正确的党史认知,形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崇信的良好局面,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0 年时就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阐明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极端危害性,要求全党牢记原苏联共产党垮塌的深刻教训,做好党史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还在2013 年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全党牢记原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6]。随后,习近平于2016 年5 月7 日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国家的极端危害性,“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7]。2021 年2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全党集中党史学习的动机之一,他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3]11。党史集中学习高潮过后归于平常,接着习近平部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8],作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扶正固本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述都是历史自觉、政治自觉的高度赓续和创新包括蔡和森、毛泽东以及历届重要领导人党史观的重要体现,并且赋予新时代的新特色和新内涵。

猜你喜欢

蔡和森机会主义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党史上的今天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
专利默示许可研究——以机会主义行为规制为视角
陈浩:“机会主义”创业者
股权激励中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