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记蔚县桃花镇中心学校教师吴利云

2023-12-19宋国珍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乐读书学校

○ 本刊记者 宋国珍

吴利云,一名“80 后”教师,2004 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养育她的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一直坚守在蔚县最东端的窗口学校——桃花镇中心学校,书写着乡村教师的动人故事。

崎岖乡村路 殷殷教师情

乡村教育之路并不好走。吴利云家距学校100 多公里,从蔚县回家只能走国道,四周是山,道路又窄又堵。一周回一次家,还经常会堵车,有时只能在车上待一夜。吴利云没有懊悔过自己的选择,每天都会被孩子们甜美的笑容、稚嫩的声音所融化。她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爱桃花镇中心学校这片沃土。

桃花镇中心学校有700 多名学生,其中住校生有200 余名,单亲家庭学生38 名,留守儿童43名。这些孩子多数自卑脆弱,厌学情绪严重。为了弥补孩子们情感上的缺失,吴利云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爱,把课余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孩子们。她教孩子们整理衣物,帮他们洗头、洗衣,陪他们读书、做游戏,听他们讲心里话,给他们过生日……疫情期间周末不放假,她和老师们一起为住校生洗衣服、搞卫生,带着孩子们玩游戏、过生日、看电影,给他们上心理课,充分调动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她还和老师们一起组建了心理咨询师团队、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设立“情感悄悄话信箱”,为孩子们排忧解难,助力孩子们健康全面发展。

小乐(化名)的故事给吴利云留下很深的印象。父母离婚后,小乐逆反心理严重,成绩下滑又爱惹是生非。在他生日那天,吴利云悄悄买了礼物,组织全班同学一起为他庆祝。当收到大家的祝福和礼物时,小乐喜极而泣。那天晚上,他来到吴老师的宿舍,倾诉了父母离异、妈妈离他而去对他的打击和对家庭的渴望。吴利云给小乐做了碗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第二天,小乐给她悄悄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就是妈妈,我以后会听您的话”。从那以后,吴利云四处打听,帮助他寻找妈妈。功夫不负有心人,小乐妈妈终于找到了,她虽然不能回归家庭,但承诺从此不会和孩子失去联系。有了老师和妈妈的爱,小乐有了学习的动力,成长为一名阳光向上的初中少年,今年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除了精神上的抚慰,吴利云还努力为孩子们寻找快乐密码。偏僻贫瘠的土地让乡村孩子无法像城市孩子那样拥有光鲜亮丽的生活,但是,利用好乡土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孩子们一样会有快乐的童年。为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吴利云带领孩子们建立了“快乐农场”劳动实践基地,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早晨上课前、下午放学后,孩子们总是会到“快乐农场”给花儿、蔬菜浇水,除草,同时拿着小本本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劳动中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品格。

培养“小老师” 探索新方法

吴利云是一名语文教师、学校教学工作负责人。特殊的求学经历让她心中一直有一份责任和担当:要为家乡的教育闯出一条新路。“小组合作探究”和培养“小老师”,就是吴利云的新探索。“小组合作探究”四人一组,上课回答问题,或者在班级中表现良好,依次是1 号学生得1 分,2 号学生得2 分……以此类推。因为各组总体学习水平基本平衡,可以视为公平竞争。这样的课堂特别有意思,大家都想着为小组争光,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孩子们能否得到奖励,不仅仅取决于个体成员的成绩,更取决于小组的总成绩。这样使孩子们和小组荣辱与共,达到小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效果。除此之外,她还利用积分卡、记分牌、抽签、存折、乐学币等多种形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小老师”也是吴利云经常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在吴老师的培养下,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当“小老师”自己组织一节课了。有些孩子经过锻炼,教态大方,语言精练,讲解方式通俗易懂,还有那上课时认真的表情,着实让人欣喜。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自己上新课,老师有事请假或者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自己就能管理和组织得非常好。2018 年,吴利云带的一个班,从原来有6 名学生进入年级前30 名,经过半年的努力达到了18 名。也是那年,吴利云获得了第五届“TCL 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创新奖。当志愿者看到孩子们出色的课堂表现时,由衷地说,走遍全国乡村,这样的一群孩子还是第一次见到。有的学生一道题可以用12 种方法来解答,孩子们学习的幸福感深深感染了志愿者们。

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孩子们尝试着用各种方法计算,列表法、画图法、金鸡独立法、吹哨法、假设法、特异功能3 种方法、砍足法、耍兔法、方程两种方法等等。其中,吹哨法和金鸡独立法是后进生小小(化名)想出来的,他怕同学们听不懂,在讲台上连比画带表演,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秒懂了他的意思。这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平时从来不写作业,却非常喜欢思考数学难题。在吴老师的班里,小小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时光。

开发乡土课程 开启读书旅程

2018 年,吴利云加入全国乡土特色课程联盟,和同事们一起开始探索乡土课程,并利用桃花镇“贡米之乡”的优势,开设了粮食画这门课程。在一次家访中,吴利云看到有位家长在家里作粮食画,孩子也参与其中。孩子那心灵手巧的作画场景,深深触动了吴利云,她多么希望孩子们能在实践中得到全面锻炼,而粮食画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于是她把粮食画引进校园,创立了米粮画工作室。从开始的单幅作品到后来的套系开发,从开始的色彩单调到为种子染色,从十二生肖主题到冬奥冰雪项目……孩子们的进步令人惊叹!为庆祝建党100 周年,师生创意设计了56个民族巨幅粮食画作品。今年又开启了摆台设计,并且把蔚县剪纸元素和粮食画元素进行融合创作,每期作品主题各不相同。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一路创新,师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粮食画摆到学校走廊,走进市、县电视台,都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养成读书习惯,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吴利云要求学生每天早上7 点半开始进行半个小时的课前阅读,按时出勤就能得到一张印着学校校徽的彩色卡片,积累50 张卡片就可以换取一张奖状。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坐不住到可以捧着一本书认真读到上课。

吴利云也亲眼见证了阅读给孩子性格带来的变化。她曾安排一个出了名的调皮学困生帮助自己组织晨读,这个孩子每天不到7 点到校,下雨天也坚持穿着雨衣在阅读长廊读书。读书不但给他带来了知识的积累,更培养了他坚毅的品格。他的进步让家长既诧异又欣慰。后来在学校的支持下,孩子们有了专门的读书室。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吴利云又组建了编辑部,设立“云蒸霞蔚”公众号,由班级出书、出报纸,专门为孩子们写作服务。读书室的墙面上也全部是孩子们的写作展板。班里还建立了朗读群、课堂之外的听说读写组等,孩子们每天都收获满满。

扎根农村杏坛,拓荒教育热土,转眼十余载。吴利云见证了村小的变化:学校平地起高楼,增添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师生办公学习的硬件条件有了质的提升。吴利云凭着对家乡的热恋、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演绎了农村教育独特的精彩,书写了教育人生的壮丽诗篇。她多次荣获市、县级“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劳动模范”“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以及“张家口最美追梦人”“张家口市优秀乡村教师”等称号。2019 年12 月,吴利云在“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活动中荣获“2019 最美教师”;2020 年2 月,她被评为“河北省职工道德先进个人”;2021 年1 月,她被评选为河北省“乡村大先生”;2022 年,她被评为河北省师德标兵、张家口市“张桂梅式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对未来,吴利云充满了期待。她说她要研发更多的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课程,为学生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建立“孩子入校家长入学”机制,做好家长的再培训、再教育工作,为提升乡村家长的素养出一份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她还要努力做好教师培训,为学生留住教师的心。

猜你喜欢

小乐读书学校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猫三狗四
毛小乐.兑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