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稗米酒生产工艺的优化研究

2023-12-19徐海刚彭继宾范明宣李浩然唐明瑞

酿酒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酒率甜酒发酵剂

徐海刚,熊 智,沈 晖,彭继宾,范明宣,李浩然,潘 春,唐明瑞

(1.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2.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化工系,贵州贵阳 550000)

红稗始载于滇南本草,是云南民间习用药,别称山红稗、山高粱、野红米草、野高粱、水高粱、野鸡稗、红米和土稗子[1]。红稗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质元素,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其营养和药用价值均较高。以红稗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可开发出新型营养产品,提高红稗产品的经济价值[2]。米酒含有多种对人体机能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有增强食欲、免疫力等功效[3]。以贵州习水红稗为原料,采用米酒液态发酵法,可得到一款出酒率较高、风味协调、营养物质含量高的米酒。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材料:红稗(贵州习水,市售);糖化发酵剂(笑仙甜酒曲Q303、屈氏甜酒曲甜味型、安琪甜酒曲甜味型、尚川甜酒曲,市售);纯净水;过滤纱布。

试剂:硫酸铜、次甲基蓝、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浓硫酸(以上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葡萄糖标准品。

仪器设备:SPX-250BIII 培养箱、WK2102 美的电磁炉、X-04 蒸锅、JY3002 电子天平、F80-A20GA3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ZNHW 电热套、蒸馏烧瓶、冷凝管、酒精计。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流程红稗→清洗→浸泡→蒸煮→摊晾→拌曲→入缸糖化→投水发酵→过滤、澄清→成品

1.2.2 操作要点

红稗清洗:选用新鲜、颗粒饱满无霉变的红稗米,用清水淘洗并除去杂物。

浸泡:使红稗米中的淀粉充分吸水膨胀,疏松淀粉颗粒之间连接,便于蒸煮糊化。

蒸煮:要求蒸煮后的红稗米外硬内软、疏松不糊且均匀一致。

摊晾:采用自然摊晾方法自然降温至30~45 ℃,进行拌曲。

拌曲:适量加入甜酒曲并充分拌匀,装入发酵瓶中,不超过总量三分之二。

发酵、糖化:在温度26~34 ℃条件下进行恒温发酵。第1 天为糖化过程,糖化结束后添加适量纯净水进行发酵,并注意避免杂菌污染。

过滤、澄清:选用纱布过滤掉残余酒糟,得到澄清酒液。

1.2.3 理化指标检测

总酸的测定:参照GB/T 13662—2018 黄酒(总酸滴定法)[4]。

总糖的测定:参照GB/T1 3662—2018 黄酒(亚铁氰化钾滴定法)。

酒精度:参照GB 5009.2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酒精计法[5]测定酒精度。

出酒率测定:出酒率=(酒醪总量×酒醪酒精度)/原料总量×100%[6]

1.2.4 感官评价

参照NY/T 1885—2017《绿色食品 米酒》[7]感官要求,由专业的10 人组成评分小组,依次对米酒的外观形态、香气香味、口味、风格4 个指标进行感官综合评分,感官评分结果取平均值[2]。评价指标及评分值见表1。

表1 红稗米酒感官评价指标

1.2.5 糖化发酵剂对红稗米酒出酒率、感官品质的影响

分别选取笑仙甜酒曲Q303、屈氏甜酒曲甜味型、安琪甜酒曲甜味型、尚川甜酒曲4 种糖化发酵剂,考察对红稗米酒的出酒率、感官评分综合影响。

1.2.6 红稗米酒生产工艺单因素试验

以产品的出酒率、感官评价为检验指标,分别考察菌种接种量、液料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红稗发酵米酒产品质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

表2 单因素试验因素水平表

1.2.7 响应面优化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菌种接种量(A)、液料比(B)、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D)4 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红稗米酒出酒率(R)为响应指标,确定红稗米酒生产最佳工艺条件,因素及水平如表3所示。

表3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糖化发酵剂对红稗米酒出酒率、感官品质的影响

用同种原料、同类酒曲酿造的米酒,其氨基酸总量差异甚小,不同类酒曲发酵酿造的米酒其氨基酸含量相差比较大,且米酒风味差异较大,呈味氨基酸含量比也有明显区别[8]。从图1 试验结果可知,笑仙Q303 甜酒曲发酵出酒率和感官评分均最高,分别为45%、86 分,所得产品香气舒适、口感协调,因此选定笑仙甜酒曲Q303 作为红稗米酒糖化发酵剂。

图1 糖化发酵剂对红稗米酒出酒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2.1 菌种接种量对红稗米酒出酒率、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2 可知,随着菌种接种量的增加,红稗米酒的出酒率逐渐增加,在0.5%时达到最高,感官评分86 分,此时的红稗米酒特征明显,米酒口感品质最佳,酒体质地均匀,颜色透彻饱满。菌种添加量为0.6%时,出酒率和感官评分均出现下降趋势,此时酒体颜色过深,酒体浑浊酸涩味加重[9]。所以最适的菌种接种量为0.5%。

图2 菌种接种量对红稗米酒出酒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2.2 液料比对红稗米酒出酒率、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3 可知,加水量较少时,由于葡萄糖含量较高,此时乙醇含量也相对较高,所得成品口味偏甜;随着加水量增多,乙醇占比降低,酒味淡薄,米酒风味不明显;加水量在150%时,出酒率47%,感官得分82 分,米酒口感品质佳,酒体质地均匀。因此选定发酵液料比为150%。

图3 液料比对红稗米酒出酒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2.3 发酵时间对红稗米酒出酒率、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4 可见,产品的出酒率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在7 d 时达到最大值为47 %,之后趋于稳定。产品的感官评分在发酵5~7 d 呈上升趋势,第7 天时达到最高点为87 分,之后逐渐降低。在发酵前期,随着时间的增加,产品中的酒精含量逐渐提高,导致出酒率也随之提高,继续延长发酵时间,产品中的苦涩味加重,酒味的刺激感变得更强,因此选定发酵时间为7 d。

图4 发酵时间对红稗米酒出酒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2.4 发酵温度对红稗米酒出酒率、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5 可知,温度为26 ℃时,由于葡萄糖含量较高,乙醇含量较低,感官品评时甜味明显,酒味很淡,出酒率较低;在温度28 ℃时,红稗米酒的出酒率和感官均达到最高,出酒率45 %,感官评分86分,此时葡萄糖含量与乙醇含量较为均衡,米酒香气突出、香味明显、口感适中[10];在30~34 ℃温度范围内,由于温度过高影响酵母活性,出酒率和感官评分均下降,酒体较淡薄,缺少特色。因此选定发酵温度为28 ℃。

图5 发酵温度对红稗米酒出酒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2.3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2.3.1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通过Design-Expert8.0.6 软件的分析,得到响应面实验设计结果,如表4 所示。将表4 数据带入Design-Expert8.0.6 软件中,得到方差分析结果[11],如表5所示。

表4 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

表5 出酒率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结果

2.3.2 响应面方差及显著性分析结果

建立响应面模型拟合及方差分析,以菌种接种量A、液料比B、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D 为考察因素,以出酒率为评价指标,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对出酒率预测数学模型进行方差统计分析,如表5 所示。F 值的大小是评价各变量对响应值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F 值越大,表明有关模型分量对响应影响贡献度越高。当显著性检验概率P<0.05时,揭示了该变量对响应值影响显著,具有数理统计意义[12]。由表5 可知,影响出酒率的因素按贡献大小排序为:B>D>A>C,即液料比>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673,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并且R2adj=0.9345,能够解释实验93.45 %的响应值变化,与预测相关系数R2pred相差不大,表明该模型具备较高预测精准度[13]。综上,上述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最优出酒率。

2.3.3 响应面试验交互作用分析

根据响应面试验设计原理,响应面图的曲面越陡峭,两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就越明显,相反,响应面图的曲面越平缓,两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就越不显著。等高线呈圆形表示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椭圆形或马鞍形则表示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14]。

从图6 可以看出,菌种接种量A 和液料比B 交互作用等高线呈现椭圆形,表明二者交互作用对出酒率影响显著[15]。菌种接种量A 和液料比B 的交互作用对出酒率的影响呈抛物面分布,当菌种接种量A 一定时,随着液料比B 的增加,出酒率先上升后下降,同理,当液料比B不变时,随着菌种接种量A 的提高,出酒率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16]。仅考虑二者因素作用下的最优组合为:菌种接种量A 为0.47 %~0.53 %,液料比B 为1.4~1.6 水平组合附近。

图6 菌种接种量液料比的交互作用对出酒率的影响

图7所示菌种接种量A和发酵时间C的交互作用等高线呈现近圆形,表明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交互作用对出酒率影响不显著[17],出酒率随菌种接种量A 和发酵时间C 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后减变化。菌种接种量A 为0.47 %~0.53 %、发酵时间C为46.8~7.2 d 水平区间时的出酒率最高。

图7 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出酒率的影响

图8 菌种接种量A 和发酵温度D 交互作用等高线呈现椭圆形,表明二者交互作用对出酒率影响显著[18]。出酒率随菌种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当菌种接种量A 为0.47 %~0.53 %,发酵温度D 为27.5~28.5 ℃水平区间时,出酒率较高,应控制该条件从而优化出酒率。

图8 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出酒率的影响

图9出酒率随液料比B和发酵时间C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当液料比B 为1.4~1.6,发酵时间C 为6.8~7.2 d 水平区间时,出酒率较高,应控制该条件从而优化出酒率。

图9 液料比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出酒率的影响

图10液料比B和发酵温度D交互作用等高线呈现椭圆形,表明二者交互作用对出酒率影响显著[19]。出酒率随液料比B 和发酵温度D 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液料比B 为1.4~1.6,发酵温度D 为27.5~28.5 ℃水平区间时,可显著提高出酒率。

图10 液料比发酵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出酒率的影响

图11 发酵时间C 和发酵温度D 的交互作用可知,出酒率随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D 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当发酵时间C 为6.7~7.2 d,发酵温度D 为27.5~28.5 ℃水平区间时,出酒率较高,从而提高出酒率。

为进一步准确确定全局最优解,以出酒率最大为优化目标,根据Design-Expert 8.0.6 软件运行结果[20],在菌种接种量0.512%,液料比1.553,发酵时间6.954 d,发酵温度27.863 ℃时,出酒率预测50.329%。

2.3.4 最优工艺条件试验验证

根据软件预测结果,结合实际工艺设置的可行性,为了验证可靠性,按照上述最佳工艺调整试验实际方案[21]为:菌种接种量0.5%,液料比1.5,发酵时间7 d,发酵温度28 ℃,平行3 次结果显示:平均出酒率为50.36%,平均感官评分为90 分。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差不大,表明基于该响应面模型分析优化出酒率的方法有效可行。

3 结论

以糖化发酵剂、菌种接种量、液料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红稗米酒出酒率、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红稗米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发酵剂为笑仙甜酒曲Q303,菌种接种量0.5 %、液料比150 %、发酵时间7 d、发酵温度28 ℃,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产品出酒率50.36 %,酒精度7.3 %vol,感官评价90 分,总糖含量128.14 mg/mL,总酸含量为1.95 g/L,酒香浓郁、光泽透明、口感协调,符合T/GZSX 017—2020 发酵型米酒理化要求。红稗米酒的研究开发不仅提高了红稗的市场价值,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它作为低度型保健酒的定位也迎合了大多数消费者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潜力[2]。

猜你喜欢

酒率甜酒发酵剂
TIPS 2十斤粮出一斤酒,是真的吗?
酸面团发酵剂在发酵面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绿色、环保发酵剂——酵素菌速腐剂
大地妈妈的甜酒窝
自动化生产线酒醅发酵温度与原酒产量关联性研究
甜酒小调
做甜酒冲鸡蛋
活性干酵母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
多粮生料酿酒工艺的研究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