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果园厂机构制度对其漆器风格的影响
2023-12-19赵云燕
摘 要:果园厂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建立的御用漆器作坊,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漆工,代表了明代漆器制造的最高水平。作为官营漆器造办机构,果园厂漆器生产的风格也必然会受到機构制度的影响。从时代背景来看,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央集权高度集中,永乐果园厂的工匠制度和律令法规对其漆器生产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官方的风格特色以及略带程式化的漆器风格。
关键词:明代;永乐;果园厂;漆器
一、明代永乐官营漆器造办机构果园厂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御用监便在皇城内设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征调全国各地的优秀漆工进京担任宫廷漆器的制造。“果园厂”之名,现存最早有其记载的文献是1560年张爵所著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城,在正阳门里,皇城两边……积庆坊……皇墙西北角……甲乙丙丁戊字库……经厂、果园厂、洗白厂、暖阁厂、冥器厂……”[1]这一时期明代的出版业兴盛,相关文献记载也开始增多。据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记载,果园厂在“棂星门迤西”[2],如今果园厂的遗址已不存,但作为明代官营漆器造办机构,皇家作坊果园厂生产的漆器,是明代漆工艺最高水平的反映。
古代雕漆依漆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剔红”即用红色堆漆所刻成漆器,明代雕漆中以剔红漆器最著称,所以剔红也逐渐被用作雕漆的别称。关于雕漆,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了相关的文献记载,那时的剔红器雕法古朴,运刀快利,还处于雕法单调、层次较少的探索阶段。此后宋元雕漆技法相对成熟,刀法圆润,注意藏锋,雕漆种类也逐渐增多。明代则继承了元代雕漆风格,并且产生了像果园厂这样专门的官营漆器造办机构。明成祖喜爱漆器,常把漆器作为国际友好交流的礼物之一,并且召元代雕漆名匠张成的后人张德刚进京掌管果园厂的漆器生产,授予其官职。因此这一时期的果园厂漆器,保持了元代雕漆藏锋清晰、圆润浑厚的朴实风格,具有漆层厚,漆质细密,色泽明亮、刀法娴熟的工艺特点。而作为官方漆器作坊,果园厂所生产的漆器主要用来供皇室宫廷御用,以及作为对外交流的礼品。
明代不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中枢管理十分严格,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官员均由朝廷任命,因此官营漆器造办机构制度的管理也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除了统治阶级对漆器的喜爱,建造宫殿所产生的漆器需求也促进了漆器作坊的发展,并且使漆树种植业也得到了重视,出现了御制漆坊和官办漆树种植场。管理制度森严的政治因素在影响果园厂的漆器生产方面,表现为该机构是“由明代官方经营,完全由各级官吏指定品种、数量并独家生产及销售的漆器工场”[3]。在工匠制度方面,由于森严的等级制度及官方的绝对把控,漆器表现出技艺高超的特点,但在风格方面也逐渐变得程式化。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了制度森严的官营造办机构的产生,这一时期的文化专制又导致了思想的禁锢,限制了漆器题材和创造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永乐时期果园厂的机构制度对其漆器生产产生了影响。
二、果园厂工匠制度影响下的官方风格特色
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五年,置营缮所。改将作司为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人,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4]1031也就是说,官营造办机构里集中了全国技艺精湛的工匠,并且授予精艺者一定的官职,这样更有利于在技术和艺术上对官营手工业的生产进行直接管理,也就能保证生产产品的使用质量以及艺术水平。《嘉兴府志》中记载了果园厂的主持人张德刚被召入京的经过,永乐时,日本、琉球将元代雕漆名匠张成、杨茂的漆器献给朝廷,明成祖听说这件事后召二人入宫,但当时二人均已去世,但张成的儿子张德刚继承了父业,于是“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5]。因此,永乐时期的果园厂雕漆保持了元代张成、杨茂雕漆的风格特点,漆胎肥厚,雕工圆润,藏锋清晰,且磨工大于雕工。由此可以看出,自明代初年开始,皇室对于官营手工业中的人才就非常看重,它关系到漆器的使用功能与外观审美的问题,所以明代官营手工业中的能工巧匠与前代相比更受重视。果园厂生产的漆器,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漆器生产的最高水平,顶尖的人才被集中起来,生产出技艺高超的作品,同时也受到果园厂负责人张德刚的影响,体现出风格传承的特点。
《明史》还记载了工部的工匠制度:“营缮典经营兴作之事。凡宫殿、陵寝、城郭、坛场、祠庙、仓库、廨宇、营房、王府邸第之役,鸠工会材,以时程督之……凡工匠二等:曰轮班,三岁一役,役不过三月,皆复其家;曰住坐,月役一旬,有稍食。”[4]1029并且明成祖在迁都之时还将南方的大量工匠带至北京,扩大了工匠队伍。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也有记载:“元时下大理,选其工匠最高者入禁中;至我国初收为郡县,滇工布满内府,今御用监、供用库诸役皆其子孙也。”[6]在这样的工匠制度下,虽然工匠地位仍然不高,但比之前朝已有所进步,授予技艺精湛者官职可以看出统治者对手工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视。果园厂由此集中了全国顶尖的漆艺人才,并且由张德刚所带领,生产出了高水平的皇家御用漆器,被奉为明朝漆制的至高标准。清代乾隆皇帝十分推崇果园厂漆器,并作了数首题诗表达自己对永乐漆器的喜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果园厂工匠的高超技艺,如在永乐雕黑漆太真上马图盒内的题诗:“永乐雕工技绝孤,直教染漆不调朱。”[7]对永乐雕工的技艺极为赞美。清代高士奇也在《金鳌退食笔记》中提到“宣宗时,厂器终不逮前工,屡被罪,因私购内藏盘盒,磨去永针划细款,刀刻宣德大字,浓金填掩之。故宣款皆永器也,填漆亦如之”[8]425。宣宗时厂器大不如前,工匠屡屡被怪罪,所以私购永乐盘盒,磨掉永乐针刻款,再刻上宣德年号,由此可见永乐果园厂漆器质量之高。
关于张德刚带领下的果园厂漆艺特色,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提到:“果园厂制,漆朱三十六遍为足,时用锡胎木胎,雕以细锦者多,然底用黑漆,针刻大明永乐年制款文,似过宋元。”[9]清代高士奇在《金鳌退食笔记》中也描述过永乐时期果园厂的厂制:“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所制盘盒、文具不一。剔红盒有蔗段、蒸饼、三撞等式。蔗段人物为上,蒸饼花草为次。盘有圜、方、八角、绦环、四角、牡丹瓣式,匣有长、方、二撞、三撞式。其法,朱漆三十六次,镂以细锦,底漆黑光,针刻‘大明永乐年制,比元时张成、杨茂剑环香草之式,似为过之。” [8]425乾隆皇帝的题诗中也可见永乐漆器的特点,如永乐剔红观瀑图盒盖内题诗道:“果园佳制剔朱红,蔗段尤珍人物工。”[7]在题材方面,永乐果园厂雕漆以花卉动物、山水人物题材为主。其中花卉题材以牡丹、菊花、茶花、玉兰、秋葵等具有吉祥寓意的花朵为主,构图布局讲究,风格受张德刚的影响,体现出枝叶肥大、疏密相间、分布均匀的特点。动物装饰纹样则以龙凤、孔雀为主,有时与花卉相组合,还有祥云和龙纹。山水人物题材则层次清晰,仍采用元代雕漆所用的三种不同锦地。在森严的管理制度下,官职最高的张德刚自然成为果园厂漆器生产风格的标杆,并且受到皇室喜好的影响,即便厂内有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云集,风格也基本趋同,虽技艺精湛,却并未有创新之处。
三、果园厂律令法规影响下的漆器程式化风格
除了果园厂的工匠制度之外,对漆器样式的规定也成为果园厂的机构特点,并且影响了果园厂的漆器生产。在古代供应皇室和贵族享用的各种器物中,生产之前,必须通过官方手工业工场的主管机构,由专人、专门机构为产品设计出“样式”,才能制造。如明代关于官营手工业中陶器的生产样式,《大明会典》就有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 [10]由此可以看出,明代在官营手工业器物样式方面的规定是非常严谨的。明代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自然也是这样。明代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与制作是在前代依样定造的基础上进行的,政府为此制定了一条龙式的设计和生产方案,并在法律上给予了保障,以确保官营手工业生产的质与量,满足统治阶级的生活需要。这样一来,工匠们就不得不按照皇室规定进行漆器制作,虽然能够保质保量地生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漆器风格的程式化。
明代官营手工业所生产的产品,一般首先须经中央官府的相关机构,比如工部、内府等部门设计,然后再派专门的官员前往各官营手工业工场,进行监督制造工作;或者由官营手工业中的某些设计家,进行器物造型与图案纹样的设计。同时,为了满足皇室御用漆器生产的需要,按时完成上级所分配的任務,官方漆器作坊需要大量的物料,以保证生产流程的连续性。而官营漆器造办机构接收从各种渠道征集来的物料之后,其机构所属的工部会颁布一些关于物料的管理制度与法则。在这些严格的律令法规的束缚下,果园厂便开始了各种御用漆器的制造。在法律规定方面可以看出明代早期关于官营生产的一些规定。洪武年间制定颁布的《明律》,专门设置了《工律》篇,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作了具体的说明:“擅造作;虚费工力来取不堪用;造作不如法;冒破物料;带造段匹;织造违禁龙凤文段匹;造作过限;修理仓库;有司官吏不住公廨。”[11]可以看出,非上级批准不可擅自造作,制作器物必须依据相关样式规定,且不能制作出粗糙破损的器物。《明律》与《唐律》大致相同,但部分罪名较重,也增加了许多琐碎的细节,可见明代对营造之事管理之严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匠的创新性,许多工匠会因为害怕受到刑罚,所以不得不依照既定样式,又因为害怕损害物料,也不敢做出新的尝试。一切器物的生产都在遵循制度和法律的规定,因此果园厂的漆器虽然技艺精湛,但却形成了较为程式化的风格。
这种程式化的风格在漆器生产中表现较为明显,如花卉题材的漆器,其构图方式与元代雕漆纹样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区别主要是排布更加丰满、形象细节的表现也更加丰富。这固然是受到张德刚的影响,但是由于官营机构的制度特点,花卉的构图趋向程式化和严谨化,所以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花卉的雷同构图。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永乐剔红双层牡丹纹圆盘、永乐剔红花卉纹圆盒等,漆器上的花朵布局几乎是一样的。这一时期的漆器花卉装饰大多在圆形盘以及然饼、蔗段式的盒面满铺,花朵一般以奇数布局,有三朵、五朵、七朵等。三朵就以三角形均匀排列,而五朵和七朵,一般是正中间放置一大朵,四周再均匀分布其他花朵,构图非常均衡,形式基本是固定的,只是花朵题材图案略有差距。像山水人物题材的漆器,大多雕刻在盘内或蔗段式盒盖面,在图案下雕刻锦地,延续元代雕漆方法,以三种不同锦地表现出天、水、地,使画面显得层次清晰。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永乐剔红山水人物葵花式盘、永乐剔红观瀑图圆盒等,在三种不同空间的锦地上压雕山林、殿阁、人物,图案布局大体上相似,表现技法也略显僵化,但那也许被视为当时雕漆所特有的精湛技艺。山水人物题材的雕漆,除了构图布局相似之外,在表现内容上也相近,多是表现文人生活情趣,如雅集、观瀑、宴饮等。明代初期,统治者尊崇儒术,倡导理学思想,所以在文学艺术的题材选择上也受到了社会氛围的影响。明成祖登基以后,继承了洪武时的皇权意识,以“纲纪”“礼法”作为统治思想的工具,用以巩固统治和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在明代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文化专制也逐渐形成,对文人思想的压抑加重。漆器中的文人雅士题材,或许也是向文人们传达的招揽信号,又或许是对文人生活倾向的暗示。但将这种文人理想生活图像化的行为,既是观赏者审美趣味的偏好,也是社会主流思想的反映。在漆器刻款方面,永乐时期果园厂生产的雕漆器,沿袭了元代张成、杨茂针划款的方法,于器物底部左侧边缘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竖行款,风格较为统一。
四、结语
总的来说,作为明代官方漆器造办机构,永乐时期的果园厂代表了明代漆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并且名扬于后世。而作为官方漆器作坊,其漆器生产的风格也必然受到机构制度的影响。工匠技艺和前代风格传承在这种机构管理制度下体现得较为明显,以张德刚为主要负责人,在皇室御用的喜好要求及相应的官职任免和工匠制度下,漆器刀法、技艺等方面继承了元代的艺术风格;在官方严格的样式要求及律法规定方面,漆器生产则体现出程式化的风格特点。官方机构高手云集虽然保证了漆器生产的质量与技艺,但是也造成了漆器生产风格的单一化,而明代严格的营造律法,又限制了工匠的创新性。但总体来说,皇帝的治国思想与政治制度对宫廷艺术的影响还是较大的,虽然风格趋向形式化,但永乐时期的果园厂漆器水平极高,并且受到后世追捧,成为中国艺术史上明代漆艺的光辉标志,在中国漆器艺术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文献:
[1]张爵,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5.
[2]刘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141.
[3]陆勇.“果园厂”漆器与“江户”漆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4]张廷玉.明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6.
[5]王世襄.髤饰录解说 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修订版)[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23.
[6]沈德符.杨万里,校点.万历野获编(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558.
[7]石光明,等.乾隆御制文物鉴赏诗[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676.
[8]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册五八八)[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9]高濂.遵生八笺[M].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554.
[10]熊寥,熊微,编注.中国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0.
[11]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869.
作者简介:赵云燕,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孙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