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19夏楠
摘 要: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将该地域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综合表现。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延续当地文脉,使当地文化焕发新机。作为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内容深邃广博。而博物馆作为民族文明的象征,能够聚焦地域文化。在挖掘徽州文化特色内涵、应用要点和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总结徽州文化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并以绩溪博物馆为例深入探究徽州文化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徽州文化;绩溪博物馆;应用
徽州文化自元代开始发展,历史悠久,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徽州文化包括建筑、画派、雕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尤以徽派建筑最为突出,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中。徽州文化在古代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也有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等现代意义。新时代各种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赋予博物馆独特的文化内涵,才能使设计与人们产生共鸣,满足时代审美需求。地方博物馆作为最具文化特征的公共建筑,对地域文化的维系和创新发展不可或缺。因此,如何让博物馆具有标识性,如何让当地参观者对博物馆设计表示认同是建筑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徽州地域文化概述及应用
(一)徽州地域文化的概念
徽文化(徽州文化)是独特地理环境中生成的地域文化,具有典型儒商文化和宗族文化的地域特征。经过长期渐进累积的发展,徽文化自成体系,其丰富内涵和浩瀚内容令人惊叹,是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物质层面的内容包括徽派建筑、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戏曲、徽州刻书、徽州三雕、徽州村落、徽菜等流派。在精神层面徽州商帮、徽州宗族、新安理学、徽派朴学、徽州教育、徽州文书等流派令人大饱眼福[1]。细分下来,其种类不少于60多个子目,种类多若繁星。其中古建三绝(祠堂、民居、牌坊)是其主要物质载体,徽州商帮、徽州宗族、新安理学堪称徽文化主要支撑,徽商文化、宗族观念、儒学思想是徽文化的精神核心。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二)徽州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徽文化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莫过于“山”“水”“人”“文”。山水是徽文化的自然地域特色,体现的是物质文化基因,人文是徽文化的非自然特色,体现的是精神文化基因。这二者造就了徽派建筑的鲜明特色,徽州建筑具备强烈的地域特点,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和风水意愿,因而徽派建筑大多依山就势,遵循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粉墙黑瓦、马头墙的风格基本上是所有徽州建筑的风格,而这些也是徽州建筑的主要代表特征。由于徽派建筑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徽派建筑中的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就顺理成章[2]。博物馆作为最具文化特征的建筑,对徽文化元素的应用集中于徽派建筑元素的运用,徽派建筑元素的马头墙、色彩、窗、瓦、雕刻等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备受欢迎,为博物馆设计增添浓郁的地域特色。
(三)徽州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徽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经过长期发展,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博物馆设计提供宝贵的思想源泉和历史借鉴,是徽文化应用的主要价值所在。当今时代,文化逐渐朝一体化方向发展,中西方文化的盲目融合导致大量现代博物馆设计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使得中国地域文化特色逐渐淡化。在此情况下,将徽文化应用于安徽地区博物馆空间设计,对于打造安徽区域品牌,增强博物馆标识性具有重要价值。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也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徽文化元素凝炼浓缩,提取其代表性符号以现代审美赋于本土博物馆空间设计之中,通过展示、陈列等方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能反映博物馆所在区域内的文化特征、地域特色、生活习惯[3]。本土文化与博物馆设计的结合既可以增强博物馆辨识度,赋予博物馆空间独特内涵,又有利于架起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增加参观者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唤起受众内心深处的地域归属感与认同感,升华博物馆的情感价值[4]。
二、徽州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尊重自然地域环境
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情境的融合有利于地域性情怀的彰显和地域文化的演绎再生,因而自然地理因素对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至关重要[5]。建筑始终与自然环境相关联,不同地形地貌的环境特质孕育出不同的建筑性格,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特质相呼应,更能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我们应尊重当地自然環境特征,发挥博物馆建筑空间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与周边地理环境建立对话关系,实现博物馆对地域文化的延续[6]。徽派建筑对自然的敬仰尤为明显,徽派建筑依山傍水,青瓦白墙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徽州炎热无严寒,因而建筑主要适应夏季气候,厨房等附属建筑也多呈开敞形式。徽州属常年气候湿润,所以坡屋顶出檐较深,且多为斜坡样式,防止墙面遭受雨淋。为了增加采光,克服闷热在门厅与正堂中间设置天井,完美联系室内外空间,加速了空气对流,还能聚雨排水,符合“四水归堂”的风水理念。自然环境决定了徽州建筑基本属山地建筑类型,村落大多能整体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山水与村落和谐统一的画面。因而徽派建筑大多因形就势,追求师法自然,因地制宜。
(二)提取地域性材料色彩
材料和色彩是展现博物馆空间设计地域性文化氛围的有效手段,在室内空间的氛围营造和地域文化的展现中具有重要作用。材料作为建筑的构成要素是表现主题最直接的方式[7]。用材料来诠释传统文化,传达设计的地域性,有助于激起参观者的文化归属感,赋予建筑空间新的内涵,营造出生动的主题背景。但材料的运用绝不是随意堆砌,而是将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相结合。传统本土材料如石材、青瓦等有助于唤醒观者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传达出强烈的空间地域氛围与历史肌理,唤醒观者对历史的回忆。新型材料如玻璃、金属等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相结合更有利于设计出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特质的空间。传统色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搭配合理的色彩设计直接影响博物馆主题氛围的烘托。色彩与空间的融合有利于凸显当地的风俗文化和自然特征,增强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独特内涵,增强参观者视觉上的冲击效果和情感体验。因此要提取地域性色彩并将其融入博物馆设计中,给参观者呈现直观且氛围浓郁的文化情境。
(三)利用展陈设计
展示与陈列设计作为博物馆展陈文物的一种表现手法,融合了艺术、文化、技巧等各类特性,将当地历史文化呈现在视觉上,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更好地烘托博物馆空间环境。把握好空间展陈艺术能让观者从视觉和触觉感知上直观地感受地域的空间氛围和风格意境。展品的放置是对室内空间的美化修饰及空间背景的营造,可以调整空间的分隔以及物理舒适度[8]。博物馆展示与陈列包括藏品、家具等功能性陈列以及盆栽、雕塑等装饰性陈列。对空间展陈艺术的把握首先要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将元素通过转换、变形、简化等设计方式融合于陈设品的形态之中,在技术性与情感性的融合、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融合中呈现地域特色。展示与陈列依据不同的地域文化进行功能与造型的呼应设计,不仅要注重展品的形态造型,强化展品的美学特性,也要注意展品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主次顺序,实现博物馆地域性文化表达及视觉美学效果传达,从而更好地烘托环境,增强博物馆展示陈列的艺术魅力[9],这是室内展品营造博物馆空间地域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
三、徽州地域文化元素在绩溪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绩溪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旧城北部,基址曾先后为县衙和县政府大院,现因古城整体修整规划,而改建为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建筑空间功能集展示、收藏、游览服务等为一体。它集中反映了徽州景象及人文精神,是对当下徽州文化的重释。
(一)空间布局方面的应用
现代博物馆设计越来越注重主题内涵,而空间布局是体现主题内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空间布局可以体现出地域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特色,从而让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绩溪博物馆采用当地院落式布局,在整体布局上因地制宜地围绕树木设置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与周围建筑群落形成富有节奏的空间环境。设计时沿西北—东南方向的三条轴线布置建筑,东西街巷之间设置两条水圳,犹如绩溪的徽溪和乳溪[10]。主入口前设置内向型“城市明堂”广场,有聚拢水气的作用。南侧主入口对面是一座片石假山,由假山背后的阶梯可到达博物馆东南侧的观景台,置身观景台中,整个建筑群落,庭院和远山尽收眼底,仿佛身处画中空间。两大展厅分别位于建筑中部和西部,在展览空间中采用皖南地区传统民居庭院式的布置手法,在展厅南北向连贯的屋顶处植入“天井”象元素,形成传统民居中“高墙深院”的感觉,自然光线从幽深高耸的空间折射进入室内,呈现出宁静、柔和的光影,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将徽州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徽州传统民居中“四水归堂”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地方材料方面的应用
绩溪博物馆在地面、屋面、墙面等地的材质运用充分体现了徽州文化注重就地取材,师法自然的特色。粉墙黛瓦点缀于山水之间,有种山水写意的诗情画意。绩溪博物馆以当地本土材料青砖为主体,并利用当代建筑手法进行化繁为简,采用简瓦平铺的方式,使得空间更为连贯完整。在铺装特色上,不断变换瓦片的组合方式,瓦片在重叠排列中形成富有错落感的流线,结合徽州特色青石板进行落水收口处理,展现出古徽州韵味[11]。院落屋顶使用全瓦覆盖,瓦片整体向下延伸至部分立体墙面上,形成瓦墙的效果,尽显材料的空间张力。同时,为呼应徽州古民居建筑中“粉墙”的材质、肌理与风格,绩溪博物馆的案山、假山墙、水池驳岸、树池及景桥立面等外墙面均采用白色质感涂料,营造出立体凹凸的水波纹肌理,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赋予了墙面“既古亦新”的美感,再现了古墙的历史沧桑,同时呼应建筑山水自然生长的意味,激起观者对博物馆空间的诗意震颤。
(三)空间色彩方面的应用
绩溪博物馆延续了徽州民居色彩简单的配色方案,整体色彩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只是在颜色的深浅、冷暖的变化上略作调整,表达一种纯粹质朴的韵味,体现徽州建筑的文化内涵。墙面采用带有水纹的白色涂料,屋面置以灰色小瓦,在视觉上呈现出徽州民居的瓦屋面和墙体的古旧沧桑感,徽州古村落“粉墙黛瓦”的情景就在此呈现。同时,为了使建筑整体的徽派建筑风格更加统一,灰黑白的颜色搭配一直延续到了展厅的细部,室内的每个小展区都采用了白色墙体,并用灰色在门框处镶边。展厅内部的三角坡顶钢架和支柱皆为白色调,与黑色钢结构落地玻璃幕墙围合的天井形成对比,再将木质家具作为点缀,黑白灰与木质肌理相融合,与当地民居的色系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整个建筑群落中,屋顶、假山、石板皆为灰色、与院内绿树碧波相映成趣,人工与自然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12]。
(四)展陈设计方面的应用
绩溪博物馆展示与陈列内容始终围绕徽文化,常设展厅由绩水徽山、人文绩溪、商道绩溪、风土绩溪、徽韵绩溪、徽味绩溪六个主题空间组成,仿佛从形(山水)、神(人文)、气(商道)、风(风俗)、韵(艺术)、味(菜肴)六方面将绩溪的自然特色和历史人文娓娓道来,强化了博物馆的风格,充分展现了徽州地域文化风采。在绩水徽山中通过专题展示手法展示秀美山水,凸显当地自然环境风貌;人文绩溪展厅主要展陈人文历史,分专题介绍胡富、胡适等绩溪名人,通过历史文化吸引参观者;商道绩溪主要讲述徽商精神,在徽墨的制作和茶叶贸易等方面绩溪商人堪称佼佼者;在风土绩溪展厅,主要通过雕刻、布艺等物质载体展示绩溪当地的风土民俗,如徽戏、秋千抬阁等;徽韵绩溪主要通过徽州三雕展现徽派建筑的精巧,极具徽州特色;而徽味绩溪主要讲述徽菜,绩溪是徽菜的发源地。六个展厅各有特色,从各个方面展示绩溪与徽州文化,从最大程度发挥展陈功能,展品与展品之间的设计内容紧密相连,提升了徽文化的内涵,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创新性和时代性。
四、结语
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使之渗透到博物馆设计中,提炼具有地域特色的视觉语言,不仅能为博物馆设计注入活力,提升博物馆的文化艺术底蕴,还能增强当地人对徽州文化的认同感和本土文化软实力。将地域符号元素运用到博物馆设计中,以博物馆为载体,在保证博物馆空间设计内容贴合性和情景主题表达的有效性的情况下,将博物馆空间设计与地域文化融为一体,使设计兼具精神内涵和文化基因。因此,在博物馆设计中,设计者应重视对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挖掘其内在的精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进行现代设计的同时传承当地文化,提升当地区域文化影响力,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程必定.徽文化的基本价值及其现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676-678.
[2]陈敬,王芳,刘加平.传统徽派民居建筑元素设计特征及对现代建筑的启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716-720.
[3]王昕羽,张俊笑,胡永胜.地域文化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3):117-119.
[4]傅毅,傅诗博.地域文化元素在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环境工程,2022(4):348.
[5]徐菲.地域元素在现代展示文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09-115.
[6]孙悦添,张蕾.博物馆地域文化建筑设计的思考——以TIRPITZ博物馆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1):110-111.
[7]苏文良.地域文化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21(5):264.
[8]劉文杨.浅析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一一以安徽博物院徽州古建筑陈列为例[J].东南文化,2019(A1):95-98.
[9]谢萧雨,杨楚君.基于地域性文化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2):87-89.
[10]李兴钢,张音玄,张哲,邢迪.留树作庭随遇而安折顶拟山会心不远——记绩溪博物馆[J].建筑学报,2014(2):40-45.
[11]李兴钢,张音玄.绩溪博物馆[J].建筑学报,2014(2):32-39.
[12]李兴钢.胜景几何[J].城市环境设计,2014(1):42-47.
作者简介:夏楠,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编辑:姜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