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隰县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2023-12-19秦雅兰

科学导报 2023年83期
关键词:隰县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种类之一,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发展和不断创新,成为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

隰县剪纸始于唐代,明、清时期在我县已广为流传。在重要节庆、婚丧嫁娶,特别是孩子结婚等喜庆时节把各种寓意祥瑞的剪纸贴在窗户、大门和墙壁上,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后经过不断地传承创新发展,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也多用于报刊的题花、尾花以及展览版面的插图、板报的装饰等等。也常常为人们所用。劳动人民需要它,欣赏它,也培养它,使它的生命力得到延续,成为黄土高坡迎风摇曳的一朵散发着清香的艺术小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初,人们以剪窗花为主,后又剪造出浓郁喜庆图画,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物等,在各个时期许多较大的村镇都有一两个能人,一直传承着剪纸艺术。直到20世纪70年代,曾任文化馆副馆长的许晃同志热心致力于民间艺术的研究,使隰县剪纸得到了发展,出现了陈变兰、李女等20多名剪纸能手,到20世纪80年代,对分布流传在民间的剪纸艺术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同时,每年举办剪纸艺术培训班,使隰县的剪纸能手发展为200余人,创作优秀作品300余幅。成立了专研班,聘用专职剪纸艺术人员翟爱兰、贺芳莲等3人,专门整理、加工、复制,多次举办展览并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不同形式的展览。“推磨”“挂画”等50余幅作品出国参加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展览。1982年日本专家白云台先生专门来隰县对剪纸艺术进行考察,1986年中央美院研究生周至禹等众多专家、学者对隰县剪纸艺术进行考察研究,使隰县的剪纸艺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许爱珍、窦春莲、翟爱兰等100多名剪纸能手和剪纸爱好者,曾三次参加山西省剪纸艺术大赛,38名剪纸能手和百余幅作品获奖。1992年后,因专业人员分流,资金匮乏等问题而停滞不前。2000年以来,隰县剪纸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文化馆馆长刘卓岳同志又进行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开展剪纸艺术培训,发动剪纸艺术爱好者举办剪纸艺术创作,曾多次举办隰县民间剪纸展览,选送了86幅作品,有48幅参加了山西省剪纸艺术大赛和临汾市民间艺术展览等,16人、36幅作品获奖。近年来,又培养了秦雅兰、田直莲等新的剪纸传承人,并建立传习基地,开展了大量的群众剪纸艺术培训和进社区、进校园等宣传推广展示活动,200多幅作品被各级报刊采用,使隰县的剪纸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进一步发扬光大。

隰县剪纸种类繁多,源远流长。其手法大致可分为剪纸和刻纸两种,模式有窗花、鞋花、面花、礼花、贴花、刺绣以及刊物的题花、尾花、插图等多种形式。种类有戏剧、人物、工、农、商、学、兵等形象,民间传说、风景民情、花鸟虫鱼、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反映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等。隰县剪纸又分为农村和城市两个流派。农村多用剪刀,内容多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花鸟虫鱼等,寥寥数剪,栩栩如生,有一种朴素的美。县城多用刻刀,所剪内容以人物见长,贴近时代,清秀细腻,满足了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总的来看,隰县剪纸以粗犷、豪放、浑厚、洒脱见长,结构简洁,黑白对比明显,具有浑然的装饰性和夸张性,其中不少作品因构思新颖、技法独特而出国参展,还有一些精品被收藏。总之,随着文化的日益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隰县剪纸富有地方特色,受黄河文化的影响,以粗犷、豪放,深厚见长,结构简洁,黑白对比明显,有一种洗练拙朴的美和强烈的装饰性和夸张性,形式多样,有黑白剪纸,分色剪纸,汉字剪纸。大都蕴含祛灾辟邪,祈求吉祥的意境。也有一些生活小景,十二属相,则寓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隰县剪纸,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一朵奇葩,在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多少代人的不断传承,从刀法技巧独树一帜,成为民间文化生活中的一项文化遗产。

隰县剪纸,蕴含着大量的黄河文化风情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价值。同时亦是研究中国文化不可多得的文化宝库,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着其特殊的利用价值。它寓生活于夸张,含诗意及浪漫,赋美感于技巧,对于发展和振兴隰县民间艺术风格,有着极大的借鉴空间,对于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增强人民群众民族自信心和艺术审美有着不可代替的社会功能。

随着时代的变迁,隰县剪纸艺术在人们的生活压力下,陷于困境,有的剪纸艺人被改行,有的创作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从艺人数不断递减,传承人年龄偏大,剪纸技艺传承困难,同时,又面临濒危状态、后继乏人的局面,十分值得研究和保护。

隰县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民间技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隰县剪纸如何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地域性民间艺术,为新时代隰县剪纸重新认识增添内容,因此,一是要通过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推广,进一步提高人民对剪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和培养更多年轻有为的剪纸艺术人才等方式来促进隰县剪纸艺术作品的传承。二是要全面静态保护。要把民间流传民间剪纸艺术用科学的方法记录下来,当作珍贵文物收集起来,同时记录作品的创作过程,艺人的创作经历,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及相关的民俗等。要不断收集物质作品,更重要的是记录非物质文化。三是重点的静态保护。选择优秀的民间剪纸,研制文创产品,进行产业化生产,使它适应人民群众现代生活的需要。既保护传统特色和优点,又进行创新提高,從而产生新的艺术生命。

传承和发展隰县剪纸艺术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当前,除对现有的中老年剪纸爱好者开展创新培训会外,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儿童、青少年一代,经常举办剪纸进校园等健康有益的传习传承活动,并在中小学增设剪纸艺术课程,让他们从小接受民间艺术教育,让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气息和生命基因,流动在每个人的身上,形成一种持续的文化场,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隰县民间艺术剪纸
隰县玉露香梨发出第一张全渠道授权证书
“隰县玉露香梨”品牌建设
剪纸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精品版开通上线
剪纸
剪纸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剪纸鉴赏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