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劳动课逆向教学设计

2023-12-19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院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2期
关键词:逆向课程标准劳动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院 戴 君

目前,小学劳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缺乏目标导向、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学习活动浅表化的问题,教学设计中目标、内容、评价等要素之间关联少、不匹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效率偏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模式,让课堂从以教师教学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实现教学、学习与教学评价的一体化,从而构建以课标为基础、以素养为导向的新劳动教学课堂。基于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逆向设计”,可以较好地改进以上劳动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一、劳动课程中追求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解

(一)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解

与常规教学设计由始到终、由教到学、逐步落实的要求有所区别,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聚焦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模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所革新,尤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能力建构、思维的发展以及精神品质的培养。劳动课程中实施逆向教学,可以保证劳动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逆向教学设计以“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过程”为主线,突出“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螺旋上升,从而实现学习目标。以学习的终极目标为出发点,以核心素养和学习目标为导向,强调学习评价设计应先于活动设计,以学习评价进行课程学习效果的诊断、反馈,从而促进课程结构调节和课程效果的改善。

(二)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着眼于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逆向设计,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精准解读新课标来明确学习预期结果,回答“期望学生到哪里去”的问题;第二阶段通过制定合适的评估方式证明达成目标的情况,回答“怎么知道学生到了哪里”的问题;第三阶段再通过怎样才能够达成目标来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回答“如何更好地到那里”的问题。

(三)教学评一体化与逆向设计的关系

“教”是指教师以目标为导向,规划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展核心素养;“评”是指师生共同完成评价任务,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必须都指向教学目标,协调统一。其中,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灵魂所在,教学、学习和评价保持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逆向设计教学法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把评价放在教学活动之前,让评价为学生的学习而评估,让劳动课程真正关注学生的真劳动、真实践、真育人,能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二、劳动课程中追求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实践

(一)教学评一体化,确立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

教学评共享学习目标,才能达成一体化。因此,要明晰新课标的要求、劳动教材的内容、学生学习的水平,精准确立学习目标。

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素养要求

课程标准是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劳动实践活动及劳动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基于此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的要求,剖析和解读学习质量的要求,掌握课程标准的要义,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导向更加清晰。

如浙教版劳动四年级上册项目二《巧手编织“中国结”》,对应的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任务群6“传统工艺制作”。了解了这一任务群的内容要求、素养表现和活动建议,教师才能明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巧手编织“中国结”》课标要求与学习目标设定

2.细致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

劳动素养无疑是劳动教材编写指向的核心。劳动素养蕴含于劳动教材中,教师要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编排。在逆向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五个环节的学习过程(如图2),从而基于劳动核心素养,以教材特点为重要依照,建立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结,真正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图2 劳动课逆向学习过程中的五个环节

3.精准分析学情,了解教学起点

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在哪里?学习目标应该怎么确定?学生的劳动观念、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摸清学生的学情,才能确保在准确的起点上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对每一个学段提出的劳动素养要求。

(二)以评促学:设计指向目标的评价任务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如何知道学生“到哪儿了”?由此可见,设计指向学习目标的具体评价任务尤为重要,教师要基于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要在评价任务的反馈中获得学生劳动实践的信息,以此来评价学生劳动实践中的目标达成情况。同时,要根据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活动,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的成效上,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1.评价任务先于活动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评价。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成的目标,即明确“去什么地方”的问题;其次,让学生得到学习活动进行之后的反馈与结果,即明确“到达了什么地方”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实现目标的方法,即明确“如何到达”的问题。

2.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求“去哪里”,评价任务就要明晰“怎么知道到哪儿了”。在具体实施中,评价任务往往会对应一个或多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实现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如浙教版劳动三年级上册《劳动成果要珍惜——面包里的劳动成果》一课,教师从素养目标出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评价任务,从几个维度制定了评价任务指标(见表1)。

表1 《劳动成果要珍惜——面包里的劳动成果》评价任务指标

3.突出进行“大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是针对劳动任务群下的每一个劳动项目而设计的,并不是一些琐碎问题的整合,这是一个涵盖劳动素养要求的整体任务。学生在评价任务指引下进行操作,围绕项目任务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身体力行,完成实践任务。

如浙教版劳动四年级上册《校园标志牌的调查与设计》一课,教师设计了评价任务:找出校园中标志牌的不足,再思考优化校园标志牌的要素和方法。评价任务与目标匹配,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多种劳动能力的培养,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融评于学,设计过程评价的教学活动

融评于学,在劳动实践中促进学生精准学习。劳动实践活动是指向素养的评价任务实施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将过程评价同步嵌入教学活动之中,精准实施评价。通过融评价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从浅层体验到深层感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

(一)清晰呈现评价任务

学生是否清晰明白评价任务是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教师需依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简洁明了地介绍评价任务,通过分步实施的劳动实践指导,告诉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呈现怎样的劳动成果。

(二)完成评价任务

学生在评价任务指引下,通过亲自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等环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过程跟进,以便获得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性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信息的研判,及时组织学生交流与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探索。

(三)教师评价优化教学

学习目标转化成评价任务,并体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评价的意义。在劳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全程观察学生劳动态度、合作情况,倾听学生劳动感悟,比较学生劳动实践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评的一体化链条更加坚固。

如浙教版劳动三年级上册《勤俭节约好品质——衣服破了我会补》一课的评价任务:通过“小纽扣,自己缝”“补破衣,有妙招”“旧衣物,作用多”三个实践任务,掌握相应的缝纫针法和简单刺绣针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创意设计改变生活。

以终为始的劳动课逆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逆向、教学评价的逆向和教学活动的逆向让学生主动思考期望到达的地方,积极探索到达预期效果的方法,从而经历完整的学习全过程,在真实的学习探究中开拓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猜你喜欢

逆向课程标准劳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逆向而行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