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实现路径的思考

2023-12-19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救援调度消防

梅 凯

(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山东威海 264200)

0 引言

全面推进“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是打造现代化作战指挥体系的重要切口,是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举措,是抓主业、强基层、打基础、固根本的破题之举。“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工作是全面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是提高实战打赢能力的突破口,事关队伍战斗力建设,事关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创新技术、革新模式、优化机制,积极探索有效路径,重塑初战指挥环节,推动灭火救援行动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一般火灾救早灭小”和“大火形不成、少损失”的目标[1]。

1 提升接警调度效率

信息化是突破传统、引领发展的重要手段。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驱动新型调度指挥系统向实战延伸,配套优化接警调派、警情跟踪、遂行出动等机制,打造接警调度队伍,实现基于“一张图”进行指挥、调度、分析、决策。达到重点跟踪、精准报警、一键智能调派、图像自动关联、联动信息共享、作战要素推送等关键功能应用质效,及时收集基层应用反馈,边建、边用、边完善,切实做到接警迅速、定位精准、调度科学、决策高效。

1.1 加快推进“两智一图一终端”建设应用

“两智一图一终端”是“一短三快”初战机制贯彻落实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服务实战、提质增效为目标,串联接警调派、辅助决策、作战指挥、信息汇聚等多个业务环节,研发智能接处警系统建设,强化三方通话、同声传译、语音智能转写、报警人多方式定位、自动联动警情调派等功能,并完成智能指挥系统的上下贯通,为各级执勤队站配备移动(车载)作战终端,实现基于“一张图”的指挥、调度、分析、决策。加强与公安、卫健、交通、气象、水利、燃气、电力、环保、市政等应急联动单位的信息共享,组织各执勤单位实时维护车辆、器材、装备、药剂等基础信息,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在等级调派、预案调派基础上,支持对灭火救援作战编成、特种装备、车辆药剂等进行筛选并一键式调派,提升处置效率。

结合智能接处警系统的建设,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推进”的原则,将独立接处警大队分批整合至支队指挥中心集中接警,确保支队指挥中心第一时间掌握警情信息,并实施调度指挥。对接内外部海量应急关联数据,分类优化救援数据接口,建立涵盖内外部资源的灭火救援资源池,优化灾情态势多维度、多角度融合分析。优化移动作战终端等各类现场信息采集手段,丰富前后方指挥决策信息,努力实现战场“透明化”。探索新型灭火救援作战指挥态势分析和移动指挥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分析、应用力量分布、供水组织、阵地设置等关键指挥要素信息,打造数字化、现代化指挥模式。

1.2 优化接警调派机制

优化接处警工作流程和跨区域增援调度流程,推广“一判、二派、三询、四定”的接警预调派模式。警情立案后,通过智能接处警系统联动营区广播,向辖区主管消防救援站及邻近消防救援站(以实时路况到场时间排序)自动发送预警提示,消防救援站接到出动指令后,移动作战终端自动生成电子调派单,并与指挥中心保持信息同步。辖区消防救援站根据灾情类型预出动相应初战编成,邻近消防救援站执勤人员着装登车,做好出动准备,收到正式调度指令后出动,将力量调派与登车出动无缝衔接,真正做到闻令即动,保证消防车和消防救援人员在最短时间内驶出车库。研发上线“一呼百应”联调联战功能模块,优化政府(企事业)专职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的调派程序,提升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出动效率,协助实现“灭早灭小灭初期”。

1.3 建设高调度指挥队伍

建立接警调度员“双向轮岗”工作机制,制定岗位选拔、培养和考核标准,建立人才骨干后备库。优化全勤指挥部设置,推进支队“一体化”战备值班值守,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运行程序、管理要求和制度保障等内容。建强调度指挥队伍,发挥消防队伍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孵化作用,建立常态化培训和协作共建机制。强化指挥中心岗位大练兵,采取“以老盯新、以快提慢、以强带弱”举措,持续提升接警员业务能力。加强调度指挥专业培训,大力培树专家型、技术型、骨干型团队,促进调度指挥更为科学,救援行动更加高效安全。推动接警调度员职业技能鉴定和持证上岗工作,建设接警调度模拟训练系统。

2 提高响应出动速度

重点固化初战编成、明确岗位职责、固定乘车位置、明确登车路线和顺序、联动警情广播、及时开启车库门、营区门,实现“人员有序登车,安全高效出动”。

2.1 优化作战编成

细化站级灭火救援作战力量编成,明确不同编成出动车辆、人员、乘车位置、登车顺序、负责器材、作战任务等,优化调整基层消防救援站班备勤室和库室设置,将基本功能单元人员宿舍调整至车库附近,缩短消防救援人员登车路径,确保以最短距离抵达登车。将传统“着装登车”调整为“登车着装”,实行号员与车内座位固定匹配,强化行驶途中车内着装训练。调整车辆器材位置,将号员负责器材放置在座位同侧,便于到场后直接准备器材。

2.2 提升响应速度

灾害事故立案后,通过智能接处警系统向消防救援站移动作战终端下发出警单,联动营区广播播报出动力量,接到出动命令后,能够智能自动联动警铃,警铃会根据警情发出不同类型响铃。车库内安装倒计时读秒装置,确保出动人员能够得到倒计时读秒提示。车库门接入智能系统可自动升起,车辆安装远程遥控启动装置,实现一键启动[2],并实时推送灾害定位和路径规划。接到出动命令后,值班作战人员根据作战编成,第一时间跑至消防车,从座次位置一侧有序登车出库,不需要等待打印纸质调派单,指挥员核实情况后,直接出动,行驶途中车内着装做好防护,最大限度节约登车出动时间。

2.3 快速掌握出动力量

借助图像传输、车载终端、车辆位置信息、消防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等综合判断作战力量出动情况,利用出库时间、车辆号牌、车辆类型、实名报备、出警指令等信息进行智能比对,自动记录出库时间,自动更新备勤状态,为指挥中心实时掌控队站登车出动效率,做好后期力量调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 提升途中行进速度

重点突破智能导航监控、前后方信息同步共享等关键技术,深化交消联动机制,加强途中研判指挥,实现“途中多维护航、战术超前部署”。

3.1 规划行车路径

借助第三方导航软件,自动规划最优行车路径;针对拥堵、限高、限重等道路情况,整合互联网导航算法和实时路况信息,实现多站点、多路径同时规划。重点加强通信员、驾驶员对辖区情况的熟悉程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根据交通拥堵情况,合理采纳导航规划路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赶赴现场。指挥中心通过“两智一图一终端”指挥系统随时掌握出动车辆位置、行进路线、到场距离、预计到场时间等,消防车行进途中指挥中心通过报警信息及时修正灾情位置信息,到场后由消防救援站核准、修正灾情位置信息,为灭火救援全过程提供准确位置信息。

3.2 落实联动机制

依托高空瞭望、雪亮工程图像资源调阅出动车辆行进情况[3],实时掌握出动车辆位置、行进路线、到场距离、预计到场时间等动态信息,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交通道路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因交通道路堵塞引发次生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消防救援队伍的灭火救援工作,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建立“通信联络、分级响应、处警配合、执法协作、联勤联训、数据共享和信息报送联审”等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严格履行职责,熟练掌握工作程序和要求,确保警情互通、处警联动,为及时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证,提升交警、消防联勤联动的快速反应能力。与交巡警建立交通保畅机制[4],持续开展联勤联动,落实绿波带、骁骑保畅、对讲机直通等交通保畅措施,确保出动车辆快速到达灾害地点。

3.3 强化途中指挥

行驶途中加强与报警人联系,提前获取现场影像资料,直观掌握现场情况,利用移动作战终端等设备,实时调取预案、水源、联动单位、视频资源、作战力量部署等基础信息,预先评估灾情,规划停车位置,真实准确下达战斗展开、火场供水、安全警戒等针对性作战指令。指挥中心全过程跟踪、提示、指导和辅助指挥,持续开展作战信息、安全提示推送等工作,为初战指挥员谋划作战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4 提高到场展开效率

重点培养胜战意识,强化预先展开,快速搜集信息,科学制定方案,准确部署任务,协同高效处置,细化安全管控,实现“到场即展开、全程想安全”。

4.1 强化日常熟悉演练

作战指挥岗位人员要掌握辖区灾害事故风险情况,掌握辖区各类灾害事故特点、处置程序、技术措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情况和本级灭火救援预案相关内容。消防站根据辖区灾害事故特点,开展实地、实装、实战性训练,强化攻坚组训练,确保在灾害事故现场能够按程序快速展开。加强重点目标关键作战要素采集,特别重视单位总平面图、楼层平面图、给水系统图(喷淋、室内消火栓)等关键数据的准确性;建立机构、人员、车辆、装备、水源、重点单位等基础数据动态更新机制,重点核查执勤车辆北斗定位数据的可靠性。

4.2 展开预先战斗

根据行驶途中指挥员作战部署和现场情况,担任内攻任务的人员途中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备,到场后车辆选择正确、安全的位置停靠,按照分工有序下车,快速取用器材,预先铺设水带干线,保持充水待战状态,各战斗编组将侦检、搜救、破拆等常用器材前置,便于就近取用,按照内攻作战的操作方法做好进攻准备,根据指挥员全面展开命令,第一时间灭火救人,供水人员根据掌握的信息提前做好供水准备。

4.3 快速侦察部署

指挥员熟练掌握各种灾害事故侦察方法及处置措施,到场后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快速准确获取现场信息,查明现场情况,准确抓住火场主要方面,多角度采集现场画面,并传回支队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结合无人机,4G 图传等外部图像,努力实现现场态势的透明化,对现场形势做出正确判断评估,合理部署到场力量、科学制定行动方案[5],有效疏散救人、控制火势。按照作战编成和初战操法落实分工,强化配合,在实战锤炼中,着力提升消防救援人员单兵素质和能力水平,实现队伍专业化。修订完善初战处置行动指南,创新战术操法和清单式作战指挥程序,规范小型消防站等各类专职消防队伍执勤训练要点,提升快速救人控火能力。

4.4 提高安全管控

做到稳中求“短”、稳中求“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响应和出动速度,提高灭火救援效率。同时,狠抓全过程、全链条、全时段作战训练安全管控,强化安全科目训练,切实提升识险、避险、处险能力和单元效能,坚决避免作战训练伤亡事故的发生。运用生命体征监测、综合定位系统、车辆监控系统等装备,在灭火救援现场对每名作战人员进行跟踪定位,实时记录作战人员的具体位置、呼吸器余气量、内攻作战时间等关键信息,重点跟踪管控到场展开、安全防护、行动效率、战斗状态、作战规程等战斗环节[6],全面强化灾害事故现场战斗行动安全工作。

4.5 应用创新装备

应用无人机、机器人等新手段,打造透明化救火方案,全面覆盖作战现场,聚焦作战力量,应用综合定位互联网等新型设备和关键技术,强化态势感知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作战信息要直观精准,坚持平战结合,立足各地实际,鼓励基层首创,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开展适警化改造和“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研发破拆、携行、装载、灭火等实用型装备[7],以“小快灵”促进“大提升”,作战装备要先进、可靠、管用、实用。

猜你喜欢

救援调度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漫画说消防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消防也幽默
救援行动
SVC的RTP封装及其在NS2包调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