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专对接、双能融合: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2023-12-19夏币华
文/夏币华
体育教育承载着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相对接、体能训练与专业技能培育相融合,不仅能丰富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体专对接、双能融合”是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趋向。然而,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存在脱离“专业教学、技能实训”等现象,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思考和改革。
一、问题导入:反思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作用效果低下的原因
教学质量是中职体育教学的关键追求。中职体育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实践活动和教育目的的特殊性,决定着中职体育教学必须与专业教学相联系,与专业技能教学相融合。提升中职体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个别体育教师或个别中职学校的事,而是需要职业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统筹推进的事业。然而,受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等诸多因素制约,中职体育教学的作用效果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二元分离”明显
增强体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依据产业岗位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是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虽然这二者在教学领域上是不同的,但无论从体能的获得还是技能的培育,二者存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如旅游专业礼仪操作中的肢体动作需要柔韧性、灵敏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就离不开体育运动中的动作要领与操作规范。因此,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下,中职体育教学应该积极寻找与专业教学的“融合点”,从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体育服务。然而,考察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不重视专业教学现象十分明显。如机械、服装、电商等专业,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甚至考核是一致的,这就体现不出中职体育教学的“专业教学”特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各自为政”,很少和专业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这种“程序化、教材化和同评化”的中职体育教学现象必须改变。
(二)运动技能与专业技能“互促机制”缺乏
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也是中职体育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通过实践操作或反复练习而形成并巩固起来的合乎法则的操作能力,它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就业创业的基础。虽然体能训练和运动技能(或称操作技能)在体育教学和专业教学中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并互为促进。如“站、搬、装、提、走”等体能和技能,既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技能训练中的要求,只不过体育运动所表现的速度、精确、流畅和娴熟的程度以及骨骼肌体操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敏捷性与专业实操要求有所不同罢了。因此,若将专业技能教学融合到体育教学之中,形成“体专对接、技能互促”效应,不仅能促进中职体育教学的“服务性”功能,而且能大大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中职体育运用项目“特色趣味”不多
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开发具有职教特色和趣味性的校园体育运动项目,才能体现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当前,许多中职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不会自主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体育活动重传统、重竞技类,运动的生活性、趣味性和特色性不强。因此,为发挥体育教学在专业技能训练中的作用,丰富和活跃中职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诸如趣味搬运接力赛、礼仪形体操作等体育运动项目,这是丰富中职学校体育活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专业技能训练质量和满足中职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重要举措。
(四)体育教学评价过程“远离”专业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评价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构成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中,受传统的体育运动“重田径球类轻体能技能、重达标要求轻生活趣味”现象明显,体育教学评价不考虑专业教学中的“体育元素”“职业生活”,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也影响了学生自主参与体能和技能训练的意识。因此,建立起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多维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二、改革措施:构建“体专对接、双能融合”的体育教学体系
“体专对接”就是把体育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活动联接结合,形成中职体育教学新理念、新思路;“双能融合”就是把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与专业教学中的技能训练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互促”机制。这是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也是创新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法则。因此,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依据体育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通过合理、有效的体育课程体系设计,构建起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学模式,形成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交叉、互促和融合,进而实现职业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一)构建“体专对接”的中职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体育课程是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最主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为落实“以体育人、以体促技”的教学改革重任,体育课程的建设要关注职业能力培养,可根据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构建“纵向衔接、内容统一、形式联合”的中职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从学年计划到学期计划再到单元计划和课时目标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包括场地器材、设施设备、教材开发等。如商贸、会计等专业,久坐是从业者的工作特点,可开发“坐姿放松、关节调适”类课程;旅游、烹饪等专业,站、蹲、走以及搬、拿、抬是从业者的工作特点,可开发“形体、力量”类课程;机械、建筑等专业,从业者属于工场操类,脑力和体力交替进行,并要求有较好的体能和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可开发“攀爬登高、抗眩晕、平衡能力”等课程。因此,为体现具有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可以用“专业名称”来命名体育课程,如“商贸体育”“旅游体育”“机械体育”等。
(二)探索“双能融合”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体能与技能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体育教师和专业教师、体育学科素养和专业教学素养融合的有效载体。为体现“体育教学专业化、专业技能运动化”的课堂教学特点,一方面课堂教学上要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和设备,另一方面还要选择好教学场所,除了在操场、体育馆等地授课外,也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合理地在教室、实训室甚至企业车间、实践基地等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体育课程体现企业文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中,可选择适当的专业训练的体能和技能教学内容融合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如旅游专业体育课,可根据三年专业技能阶段训练的特点,高一可设计“跳绳与基础体能”、高二可安排“定向运动与球类”、高三可开设“体质测试、运动安全”等教学内容。
(三)开发“特色趣味”的中职体育运动项目
依据体育运动技能和专业技能形成规律,寻找结合点,开发集“趣味性、专业性、运动性、特色性和生活性”等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既能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增强体能、技能培训的趣味性。如旅游专业可开发“抖床单、斟水入瓶、折返跑套枕头、揉面团”等计时项目;机械专业可开发“滚轮胎、手转呼啦圈、弹力带、一分钟手抓实心球”等项目。在体育运动会上或主题专业日上或特色课间操上或课外活动上举行“跳绳、顶书接力、托盘接力、锅铲接力、劈叉接力、端锅取水、T恤翻转”等集体活动项目,突出了“学、练、赛”的融合,增强了职业体能练习趣味化、终身化。在项目开发中,可组建“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体育教师”团队,使这些项目体现“职业特点、专业特点和运动标准”的要求。
(四)建立“多元发展”的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为改变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与考核随意现象以及远离专业教学实践现象,应该构建“多元发展”的体育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包括“职业体能、运动技能、专业技能、健康与安全以及体育精神”等方面,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上进行优化,促进学生发展,以评价来达成“体技共育”模式。
三、后续思考:中职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畅想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时代的追求,推进中职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中职体育教学唯有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职业生活的体育运动为抓手,真正融入专业教学的发展之中,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彰显中职体育教学的本质与魅力,才能体现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服务性、职业性、校本性和终身性。
(一)高质量“体专对接”是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
学校体育教学要充分认识职业学校的专业性、职业性和跨界性等特点,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专业教学为基础,以提高中职生体能和技能为工作重点,树立“体专对接”的教学理念,建立“双能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构建起不同专业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校内外、课内外活动体系,并改变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与实施,使受教育者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将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充分应用在专业教学和终身体育发展上来,实现“体育与教育、体能与技能、运动与职业”的融合,搭建“教、训、练、赛、研”服务平台,为促进共同富裕和体育强国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二)高质量的体育教学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时代,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体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育,以发挥体育教师在课程建设、资源开发和科研活动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班主任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形成人人关心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合力”。要打破体育教师与专业教师、学科教师之间的壁垒,改变各自为政的现象,建立起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运动项目开发、信息化资源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多样的体育教学团队和合作共同体,为创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需要进一步开发具有中职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和健康服务的。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开发集“趣味性、主题性、特色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更能体现体育教学的个体性、生活性和职业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结合体能要点与专业特点多元组合,设计以专业为载体的体育运动、以体能为关键的专业游戏和以团队为要素的“减压”运动,从而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进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职业体能和专业技能,为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