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内部财会监督的几点建议
2023-12-19杨远富
杨远富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科研院所得到快速发展,经费投入多元化、预算管理精细化、项目考核绩效化、财务信息公开化、财务管理复杂化等成为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新趋势。同时,也对农业科研院所内部财会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会监督的背景及意义
回顾我国财会监督的历史发展,财会监督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我国古代就已出现财会监督的雏形。据《周礼》记载,我国西周时期就实行了“参交互考”的会计复核制度,要求会计报告要相互复核,即现在常说的账账相符。春秋末期范蠡的《经商十八则》中记录“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要求财物保管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的记录要相互核对,即账实相符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财会监督,分税制改革、会计法和预算法的出台等,都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对财会监督的不同要求[1]。随着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党中央赋予财会监督新的内涵和使命,将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更高、范围更广、领域更宽。因此,新形势下做好财会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今后各级单位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之一。
二、农业科研院所内部财会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单位的领导或员工尚未深刻领会财会监督的政治属性和丰富内涵,对财会监督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对财会监督的职能和内容不够了解,仍将财会监督简单等同于日常的财务检查或专项检查,思想上不够重视,仍有懈怠,出现了部分问题屡查屡犯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会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监督方式有待改进
从监督主体来讲,农业科研院所单位内部监督的主体是各个法人单位。然而,具体到各单位实施时,多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单位内部财会监督,这样势必导致财会监督缺乏广泛参与度,出现财务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状况,致使财会监督效果受到局限。同时,审计、纪检、人事、科技、基建等部门各司其职,依责监督,往往缺乏统筹规划,尚未建立起监督结果互认机制,监督领域、监督内容交叉,监督工作重复低效。
(三)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近年来,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增加了数倍的工作量。目前来看,农业科研院所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远远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人力、时间耗在重复性的基础核算工作中。而且,很多单位除了财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 系统)外,基本没有其他相关业务管理系统,更缺少统一的、标准化的、全业务流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系统),业财融合难以实现。此外,信息系统缺乏长期规划,前瞻性不足,往往生命周期较短,三五年就得更新,且因技术迭代更新,往往与原系统缺乏兼容性。再者,由于经费来源有限,很多单位存在单位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被迫停滞的情况。
(四)队伍监督能力有待提升
经过多年的财务队伍建设,农业科研院所财务人员数量、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多数财务人员安排在会计核算岗位,大量时间用于会计核算,缺乏较为全面的实战经验,拔尖冒头、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业务骨干还比较缺乏。同时,由于行业局限,农业科研院所财会高层次人才更加缺乏。从日常的检查、审计情况来看,部分财务人员还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够、职业敏感性不强、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等问题,综合业务素质与财会监督要求还有较大距离[2]。
三、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内部监督的建议
(一)坚持政治引领,做好政策宣贯[3]
将财会监督作为单位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财会监督分级学习宣贯机制,通过单位理论中心组学习、班子会、所长办公会、业务研讨、处室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多种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积极组织单位党政一把手、部门负责人、重点风险领域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将财会监督相关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同时,通过微信群、单位官网、信息公告栏等渠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财会监督宣贯氛围和环境。
(二)加强党的领导,构建长效监督机制
基于农业科研院所二级治理体系,构建院所党组全面领导、各部门协同合作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上下联动”的内部财会监督机制。做好内部财会监督的顶层设计,明确财会监督牵头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权责,夯实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为财会监督提供组织保障。同时,鉴于单位内部监督有其固有缺陷,应将单位内部监督与部门监督、财政监督、中介机构监督等外部监督相结合,整合监督资源,明确不同监督主体权责,共同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财经纪律。
(三)树立财会监督理念,实现财会监督全覆盖
根据财政部关于财会监督的有关要求,单位内部监督要加强对本单位经济业务、财务管理、会计行为的日常监督。因此,单位内部监督,要实现对单位经济业务、财务管理、会计行为的全覆盖[4]。同时,应结合财经纪律的有关要求及单位行业和科研工作特点,聚焦高风险领域,动态调整监督重点领域和方向,如国家乡村振兴和“三农”政策落实情况、落实落细“过紧日子”的情况、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国家重点关注的“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管理等情况。此外,农业科研工作大田实验较多,涉及临时聘请劳务人员的劳务费、委托业务费、科研副产品等的财会监督管理等;科研工作特有的但又经常被科研人员忽视的专利权、专有技术、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财会监督管理。
(四)用好财会监督工具,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和监督是农业科研院所主要的财务管理内容,其在制度设计时就被赋予了监督职能,天然成为一种监督工具[5]。
1.以预算管理为主线,加强资金活动全过程监督
第一,事前强化绩效评估,把好预算第一关。充分做好项目立项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和审核,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均应做到事前绩效评估,强化预算绩效导向作用。根据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公用经费、人员经费等全部预算均需按照项目库管理,应将公用经费、人员经费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评估范畴。
第二,事中规范资金使用,推进预算执行。一是早启动,执行关口前移,收到“一下”预算控制数即启动预算执行工作,提前谋划,做好政府采购需求调研、标书制定等前期工作,为预算执行打好基础。二是抓重点,紧盯资金体量大的重大项目、重点单位、重点部门和人员等,重要节点重点督导,通过工作会议、现场督导、专题推进会、管理处室联动等形式,分类施策,在保障资金安全、使用有效的前提下,统筹推动预算执行。三是建机制,通过建立月度通报、预算执行进度与项目申报挂钩等机制,将预算申报、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应用预算执行考核结果,形成预算执行闭环管理[6]。
第三,事后做好绩效评价,强化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年度财政项目绩效自评、预算绩效监控、专项绩效评价等多种形式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并通过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总结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督促项目单位做好整改工作。同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作为预算申报、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2.以内部控制为抓手,加强经济业务风险防控
财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法律和制度的有力保障。内部控制则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控。因此,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单位内部监督的提质增效。
第一,建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财会监督的基础。充分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的数据分析及审计、巡察、检查的结果,找出单位内部控制中制度缺失部分和薄弱环节,及时补充完善。常态化开展内控制度“废改立”工作,规范业务流程,堵塞制度漏洞,不断提高内控制度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强检查。做实做细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作用。加强各职能部门协同联动,通过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等方式,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等检查、巡视巡察、内部审计等工作有机结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不定期沟通会商,形成监督合力,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第三,促整改。梳理、归纳单位巡视巡察、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对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核查,同时加强对问题整改工作的指导,逐项销账,以改促建,以改促管,有力推进内控制度落实,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3.以会计核算和监督为基础,加强日常监督
会计核算和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职能。从监督层面看,会计核算侧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微观具体事务的监督,也是日常监督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在单位会计核算中,注重通过审核报销事项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审批流程是否规范完整、报销凭据是否真实、报销事项是否与项目内容相关、原始凭证是否充分、支出金额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相关支出标准等内容,来履行日常监督的职责,形成会计核算日常监督常态化。
(五)提升财务服务,强化事前监督
相对于巡视巡察、审计、检查等事后监督,做好财务服务,强化事前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此处财务服务指财务部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制度宣贯、解惑答疑、经验分享等方式,对基层单位或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风险排查,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防患于未然。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单位业务量大,审核中出现“漏网之鱼”;二是业务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目前尚无相关管理制度为依据,或者对管理制度理解上的不同,造成实务处理上的差异;三是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设计缺陷或缺失,存在管理漏洞;四是未能处理好操作便利与管理规范之间的矛盾,引发财务与业务的矛盾;五是主观上违规操作,存在侥幸心理。实践证明,通过财务服务,主动与基层单位和部门互动,加强业务指导和风险排查,能够有效防范大部分的财务风险。
(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并考虑不同财务、业务系统间的兼容,促进业财融合,延长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避免重复投入。同时,进一步推进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财务云、流程自动化、电子会计档案等新技术在财会监督方面的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七)加强队伍建设,为财会监督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高水平、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引进力度,发挥财会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深挖现有人员潜力,持续开展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有计划、分层次组织各类业务培训与研讨,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会计职称和相关执业资格考试,提高现有人员综合能力素质。选拔优秀的财务骨干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预算、决算汇审以及巡视、审计、财务检查等专项工作,开阔视野,增加实战经验,提升综合素质,为提升财会监督能力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四、结语
农业科研院所内部财会监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针对农业科研院所内部财会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坚持政治引领,做好政策宣贯,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政治意识,构建长效监督机制”“树立财会监督理念,形成联动机制,实现财会监督全覆盖”“用好财会监督工具,加强协同协作,提升财会监督效能”“提升财务服务,加强业务指导,强化事前监督”“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财会监督方式,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为财会监督提供人才保障”等措施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科研院所内部财会监督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