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传身教良师魂,潜移默化翰墨情
——言传身教与书法教学实践探微

2023-12-19重庆市綦江区沙溪小学周靖滨

中国篆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言传身教书写书法

重庆市綦江区沙溪小学 周靖滨

一、何为“言传身教”

唐代怀素《自叙帖》云:“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经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由此可见,草圣之书法得于四个字“口诀手授”。它是中国书法得以传承的基础和方式,若为当今之言,则为“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言传身教一词出自《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言传身教是指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示范作用。言传与身教虽含义有所不同,但二者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言传重在“言”,意为用语言去说教、传播;身教重在“身”,即用切身的示范去影响、感染受教育者。但二者又是和谐统一的,“言传”是“身教”的理论指导和纲领,是“身教”的目标和动力。“身教”则是“言传”的具体实施行动,有“润物细无声”之作用。

二、言传身教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人们对艺术素养要求的提高,书法教学走进了中小学校的课堂,旨在传承书法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提高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言传身教对传承书法文化艺术,推进书法教学课堂探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进行直观性教学的需要

直观性教学,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对所学事物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为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奠定基础。书法学科是一门视觉艺术学科,它是以汉字为载体,以直观的线条、墨色、章法构成等艺术元素呈现出的具有艺术审美性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上,书家们以“口诀手授”的师承,结合自身的书写实践,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技法,对当今的书法教学仍有非常大的价值。然于今日,教师亦不能囫囵吞枣,还需结合其自身的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自身的示范等直观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心领神会。

(二)是开展实践性课程的需要

书法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在书法教学中,教师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要围绕实践至上的原则来开展。实践从表面上看是学生的活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内容进行技法训练,进行作品创作等实践性操作。比如教师教学的教材是颜体字,教师就要对颜体字进行大量的临摹和创作,以至熟练,这样,在课堂上就必须对所教学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范字进行详细的讲解示范,充分利用中小学生易于模仿的特性,让学生能通过模仿老师的书写动作,完成书写实践活动。

(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书法教学的目标不是要培养书法家,而是让学生通过书法教学,在提高汉字书写水平的基础上,认识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艺术价值,提升审美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从而实现终身发展。这些目标的达成,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产生的润物无声的教育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对书法练习持之以恒的坚持是学生能得以坚持书法学习的动力,书法教师端庄儒雅的言谈举止会成为学生心中的标杆,教师高尚的审美情趣会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言传身教在书法教学中已经超越了书法本身的学习,成为一种对学生持久的影响乃至终身的发展。

三、言传身教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就提出:“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见书写习惯的养成对书法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书写习惯在书法教学中的涵盖面非常广泛,除了比较突出的双姿之外,还包括临帖习惯的养成,以及一些我们在教学中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比如如何调墨、如何保护书写工具、如何保持书桌的卫生等,都必须事无巨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除了教师的反复强调与督促检查之外,教师的言传身教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教师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都会成为学生模仿方向。调查发现,如果教师的执笔姿势不正确,这个教师任教的学生执笔姿势也会出现同样的错误。教师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书写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可小觑。

(二)书写技法的提高

技法训练是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基本训练,它占据着整个书法学习的核心。书法技法训练包含毛笔的控制、线条的敏感、空间关系构成等诸多表现美的训练,不论哪一项训练,都必须要学生产生感悟,有体验的参与,而训练是否有效,则需要教师身体力行的指导和点拨。“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在书法教学中尤为贴切,技法训练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教师准确的示范再加上形象的语言是学生技法得以提高的良方。如在教学笔画“斜钩”时,书写这个笔画最难的就是要做到斜而不倒,关键是要把握好斜度和弧度,斜度和弧度是不容易言表的,多一分则溢,少一分则损。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斜钩上半部是斜而直,而下半部是略带弧度的,还必须亲自放慢速度示范书写给学生看。练习时还得巡视指导,指出学生书写不准确的地方,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书写。在书法教学中,“半桶水”的老师是教不出“一桶水”的学生的。

(三)文化素养的提升

书法, 不仅是一门技法,更是一种文化,它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形式。书法教学中,如果仅仅是技法传授、学生练习,这样的书法课堂是枯燥的,不完整的。书法课堂上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中国书法史、历代书法理论、汉字的传承等内容,欣赏不同时期不同书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但如此,还需涉及文学、哲学、历史、人文、绘画、雕塑、音乐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将书法与之产生共鸣,如书写节奏之于音乐,书写内容之于文学价值,结构布局之于雕塑造型,等等。这就要求书法教师要有宽博深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如在教学《木字旁》时,教师则需从木字的起源开始,将木字的前世今生呈现出来,将木字的不同风格呈现给学生欣赏;再如教学《“不甘人后”集字创作》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丰富学生的认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健康人格的形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在主编的《中国书法简史》中提道:中国书法是一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也是一门与中国人的身心修为须臾不可离的独特学问。“书品即人品”,历代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表达书家们的人格、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精神情感世界。书法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品味他们的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中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并潜移转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然而,书法作品承载的思想是潜在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远远无法达到。古代书家的奇闻轶事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相距太远,它们对学生的影响都需要教师这一媒介的传播。如王羲之书法透露出的平和中正的气质,欧阳询流连观碑对艺术的孜孜不倦,颜真卿的忠烈气节等,都要在教师的生动阐述下变得丰满而形象。同时,书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成为学生追慕的对象。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临习书法的书稿,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并告诉学生不能将废字随处乱扔践踏,可以引导学生敬重汉字,增强文化自信;教师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示范,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庸之道;教师儒雅的谈吐、风趣的语言等直接是学生的标杆……书法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学生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审美情趣的培养

陈振濂在所著的《书法美育》一书中提出“审美优先”的观念,他认为“写字是技能教育,书法则首先是美育”。书法教育培养的是有审美情趣的人。书法教学在实践中,发现美的能力应该是第一位的,只有在认识了什么是“美”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效地去创造美。书法的“美”相对于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而言是抽象的,既无声音形象,也无色彩,看似熟悉的汉字,没有经过长期的专门的训练,很难理解它。教师在书法的审美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近年来充斥在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江湖书法”,它们对书法美的理解是不准确的,但仍然有教师将其带入书法课堂让学生欣赏,这是对学生的审美观念的误导。在审美教学中,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古代经典碑帖,有条件的还可以去参观书法展览,当学生站在一幅巨幅大草作品前,如果教师还在和学生纠结这些字认什么时,相信那不是看书法展览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书法的线形线质、书写节奏、空间布白等方面去欣赏,还可以指出每幅作品的优劣,等等。教师要从书法美的角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这样的浸润下,提高艺术审美情趣。

四、言传身教对书法教师的要求

(一)勤学苦练,提高自身技法水平

技法是书法探究的核心内容,书法教学必须以传授技法为主,书法教师必须是拥有较强书法临摹与创作能力的授业者。首先,要加强精准临摹能力的训练。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了学生要掌握临摹的方法,临摹经典碑帖,力求准确。这是对学生的要求,对教师则应是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科学的临摹方法,通过勤学苦练,形成精准的临摹能力,才能把握其中的要领,做到科学的指导和准确的示范。其次,要做到精专而博涉。义务教育阶段部审教材选用的范字,小学阶段均为楷书,初中会涉及行书和隶书,教师要有针对所教书法教材字体较强的书写能力,做到课堂教学字体的精专。同时,还应涉猎其余的字体,因为每个学生的欣赏与个性不同,对字体的喜好也有所不同,教师不能排斥学生临习教材以外的字体,如就楷书而言,也有欧、颜、柳、赵、褚、魏碑等不同风格,也有隶书《曹全碑》《张迁碑》等。同样,像篆书、草书这些字体,也是整个书法系统中的重要内容,虽不要求中小学生临习,但所有字体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书法教师就必须对古代的法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要加强学习,做书法的“万精油”,以满足教学的需求。最后,还要专攻突出自己的长处。书法教师除了博涉之外,还应有所专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个性,选择一种或几种字体专攻,形成自己的长处。教师要运用自己所长积极创作优秀的作品,参加各类书法展赛,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二)坚持阅读,加强文化素质修养

书法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素养的不断积累,能够对书法学习和创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书法技艺的提高又是在积累文化素养。二者融合,书法作品则会呈现出我们常说的“书卷气”。书法教师,不仅要做书艺的传承人和传授者,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引领人。要做一名有“书卷气”的书法教师,必须要做到的是坚持阅读,从阅读中去丰富自己的见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文化修养。教师要阅读书法史和历代书论,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及各时期的代表书家、代表作品,从宏观上去认识中国书法。学习古代书家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和书写感受,撷取其中有价值的内容指导我们的书法学习和教学之路,如“意在笔先”“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等观念依然鲜活。教师还需走进文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领域。古代倡导文质兼善,对今天的书法教师而言,只应过之。无论古代的诗词歌赋,当代中外散文小说,以及哲学之道、美学之论等,教师都必须涉猎,并可将之融入自身的书法创作和教学。如儒家中庸思想,可被书法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诗词歌赋表达的强烈感情,与书法之美相得益彰……“书卷气”的教师,会影响出“书卷气”的学生。

(三)积极教研,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书法教师,中心是教师,书法是定语。抓好书法课堂,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确保教师能将自己所学知识技能乃至修养传导给学生的重要保证。首先,教师必须加强“教心学”等书籍的阅读。“教心学”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指导,书法教学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学规律实施,如学生的注意力的发展情况与书法练习的持久性、空间想象能力与字的结构训练等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要将其了然于胸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其次,教师要做到常实践,常反思。书法教育较其他学科虽施行时间较短,但书法教学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其他学科的教法学法同样也可结合书法教学实际选取和利用。比如如何组织教学、课堂激励的运用,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等,都可以到其他学科课堂中去取经。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经常反思,总结经验,多参与同行之间的交流,积极开展书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争做科研型的书法教师。

(四)加强师德,注重高尚人格的养成

明代书法理论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强调“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自古以来就有“书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说,把“书品”与“人品”联系起来。书者如此,而师者应更甚之。教学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精神文明的继承和传授者。书法教师要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要时常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新时代条件下艺术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要求,是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示范引领作用,要将人品的修养贯穿在书法学习创作和书法教育教学中去,成长为师德高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书者和人师。

书法教育,从古代孔子兴私学将其融入“六艺”伊始,到今天走进中小学课堂,以其口耳相传、心手相授,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教育史。今天的书法普及教学中,言传身教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书法水平、文化素养和师德修养,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传承书法艺术,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而努力。

猜你喜欢

言传身教书写书法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言传身教
用什么书写呢?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