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2023-12-19骆敏

成长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时英语专业跨文化

骆敏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公共课教学部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1 引言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新要求,以及国家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前提下,依据新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探索新型的教学途径,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整体文化素养。此外,基于“一带一路”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倡议,要求国人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学会用英语准确地表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真实状况。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不尽完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本文以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例,探讨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教学模式改革。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2.1 学生翻译基础薄弱

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基础比较薄弱,而且态度上也不够重视。学生之间的基础存在很大差距,高考成绩呈现断崖式分布,尤其是理科生和艺术生,很多同学的成绩低于一百分。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同学都忽视了英语翻译能力在未来的求职及就业中可能发挥的优势。近些年来,针对翻译能力的考查,在四六级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及其考研英语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很多学生在翻译题中不知如何下笔,失分严重,因此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迫在眉睫。然而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翻译的讲解远远不够,因此翻译教学极其缺少重视。

2.2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除外,几乎没有设置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包括综合教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五大技能)和听说教程(重点培养听说技能),并附加与英语语言相关的选修课程。然而选修课程中多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影视欣赏、跨文化交际、应用写作等课程为主,很少开设与翻译理论及实践相关的课程。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教师也仅限于通过分析并讲解课文以及相关的翻译练习时,适当加入翻译理论的讲解。与此同时,课后的翻译练习也相对较少,大多数教材的翻译练习都是围绕本单元的相关主题及重点语言点设计的,因此教师在讲解翻译练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加入较为系统及具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也就无法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与翻译相关的语言知识,最终导致很难提高翻译能力,更谈不上翻译背后涉及的相关文化知识。[1]

笔者所在的学院,曾经尝试针对大二、大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语口译的课程,每周2 学时,但由于课程难度较大,课时较少,教师无法系统地讲解翻译理论知识,学生也无法进行足够的练习。而且,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基础薄弱,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较为吃力,因此最终放弃这些课程的设置,回归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和听说课程。

2.3 师资条件有待改善

针对翻译课程的讲解,需要具备翻译专业方向的教师来承担,这些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胜任此类课程。然而大学英语教师出自不同的专业方向如语言学、文学及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等,真正研读翻译方向的教师为数不多,因此能够胜任翻译课程的教师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分出此类教师去承担相应的选修课了。这一因素大大制约了翻译课程的开设,而增加相应的教师力量还需一定的时间。[2]

3 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改革

自2013 年12 月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是翻译题型的变化,即从原来的句子翻译改成了段落翻译,分值比例也从原来的5%改为15%,比重明显增加,内容涉及到社会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济及科技发展等方方面面,如节日、饮食、山川、建筑、茶文化等等。在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理解国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能力,还要拥有传播中国发展情况的语言能力。[3]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的改革受到了高校英语教学领域的高度重视,翻译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依靠词汇和语法的扎实积累,更需要翻译技巧、相关文化背景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这些都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逐步实现。

4 普通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四级翻译水平现状

相对与重点院校的学生,普通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针对首次统一参加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偏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率约为40-60%,偏文科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率约为60-80%。在四级考试中,翻译和写作的总分为213 分,各占106.5 分,但是在成绩单中这两项只显示一个得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100 分以上,但是无法确定这两项各自的得分,只能大致判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得分偏低,还需很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学生平时的翻译练习及期末考试中的翻译题得分情况,能反映出学生的翻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积累不足。大部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词汇过于简单,即使背诵了很多高级别词汇,也不能学以致用,只会重复使用简单词汇。(2)语法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学生的句子中都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如断句、主谓一致、多简单句等问题。(3)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欠缺。很多学生的翻译中频繁出现中式英语,句式生硬不流畅。

5 基于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的翻译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实验小组选择21 级国际商务3 班和信息工程3 班作为实验班级,针对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在所在的学校进行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分为以下几步:

5.1 增加翻译教学的学时

很多普通院校的非英语专业都没有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翻译水平,保证翻译教学的效果,就必须适当增加翻译教学的课时。以笔者所在的普通本科院校为例,在不影响整体的课程设置、加大师生额外的学时负担的前提下,笔者所在的教师团队将大学英语的学时分出一部分给翻译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每周4 学时,其中包含1 学时的听力,每个单元大概要用3 周即12 个学时完成。教师用这些学时进行文化背景分析、语篇分析、重点词汇、相关主题的听力练习及课后习题的讲解练习,也就是语言能力的练习都要在这12 个学时内完成。现在从中抽取2 个学时专门用来进行翻译教学,尤其是针对四级翻译考试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及相关的文化知识。这一调整基本不会影响大学英语课程的整体进度,同时又加大了对翻译教学的投入,提高了学生对翻译实践的重视。

教师提前将要练习的段落翻译布置下去,学生先试着翻译,然后教师在课上进行逐句讲解,针对较难的词汇或复杂的句式结构,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练习。在讲解的过程中,针对涉及到的翻译理论和策略技巧,教师展开讲述,如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尤其是句法结构特点,加入更多的相关练习巩固应用。在课上,教师也加入了一些思政内容,如近几年的热门词汇和话题“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教师在每次课后都布置一篇段落翻译的作业,课下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学生先自行修改至少两次,之后交由教师进行最后评价。学生保留好每次修改的稿子,形成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在学期末出一套较为全面的翻译试题,从翻译理论和技巧到词汇、句式、段落等方面,测试学生的整体翻译能力。测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加入最终的期末总成绩,这样既保证了翻译教学的效果,又让学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5.2 充分发挥微课的资源优势

按照上面的学时安排,即使每周增加2 个学时来进行翻译教学,每个学期的课时也是有限的,远远不够全面系统地讲解翻译理论知识、翻译的技巧方法和进行充分的实践练习,更不用说更加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因此,笔者所在的团队经研讨决定分工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加入翻译理论及技巧方法的重点讲解,这样也方便学生保存并反复观看。每个微课大约十分钟,也能够较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进行反复学习并整理积累,学习过程中可以和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解决。

微课讲解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教师向学生讲解国内外著名翻译家的观点及代表作品,如我国的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的经典翻译作品,近代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等;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英国翻译家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等。许多学生在学习了这些名家的作品及观点后,能够亲身感受翻译的精髓,体会英汉两种语言的各自魅力,从而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和认识,激发翻译兴趣,从而更快地提高翻译水平。教师在教授翻译方法时,要告诉学生翻译是有法可循的,并不是逐句的死译。通过参照丰富的例句,教师可以更好地讲解各种翻译法如合译、分译、直译和意译等,最后布置练习来巩固提高。(2)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应用,自然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因此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极其重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应用能力,还应将翻译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的同时,也具备更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平等的文化意识。[4]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了解到很多有关说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但同时却又忽略了本国文化的学习,更不擅长用英语去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中国也早已置身于强国之列,因此也是将我国的社会发展传播出去的好时机,新改革的四六级翻译题正是要考查学生汉译英的翻译能力。所以教师结合了世界发展的背景,更好地把我国的文化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融入到微课中,并按主题进行介绍如饮食、节日、红色文化等,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补充整理,在课堂上用英语展开相关的讨论,让学生通过批判式思维模式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教师在微课中加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的汉英翻译,并结合四六级真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加强练习。以上微课视频,教师每周发布一个,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在课上展开讨论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建立翻译学习群

课程改革团队的教师在两个实验班级建立微信翻译学习群,借助微信的便利功能,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翻译相关的优秀公众号或文章,随时随地可以和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介绍翻译技巧,推送与四六级翻译相关的词汇表达,借助互联网的巨大优势,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学习和积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进行检查提问以巩固平时所学。教师每周在学习群里发布两次翻译练习的作业,学生可以随时提交并加入讨论,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翻译能力逐步提高,对翻译技巧的应用也越来越熟练。同时,学习群里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翻译能力的显著提高。翻译学习群的建立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翻译教学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也更加主动,学生在培养翻译能力、构建翻译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批判式思维、创新意识、分享意识得到了发展。[5]

5.4 创办丰富的翻译活动

课程改革团队在实验学期内开设了四次翻译讲座,举办了一次针对全校学生的翻译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师在讲座中介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及相关的文化,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名家翻译作品,领略翻译的魅力,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环节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习翻译的兴趣。翻译大赛过后,教师通过对比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成绩,进行总结和探讨,把更好地翻译教学方法推广到全校,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6 结语

通过以上环节,教师在实验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翻译测试,测试题目为一套全新的四级翻译真题(确保学生没做过),之后教师通过词汇应用、句法结构、翻译技巧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从测试结果来看,这两个实验班的翻译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笔者在测试结束后向学生发布了调查问卷,调查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感受及收获。其中,97%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模式能更好地学习翻译理论知识和掌握翻译技巧。86%的学生认为利用微课的形式非常便捷和高效。37%的学生反应平时布置的翻译练习和学习任务有些繁重,这一点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笔者同时也在平行班发布了另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学期举办的翻译讲座评价很高,很多学生都反映从中学到了很多翻译的知识和技巧,对四六考试有很大帮助。同时很多学生提出建议,希望更加系统全面地学习翻译知识加强翻译练习。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网上关于翻译教学的论文也层出不穷,英语翻译教学不再是英语专业独享的领域,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也开始把目光投入到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上,尝试着增加翻译教学的课时,改革翻译教学的课程模式,探讨更多的教学途径和手段。本文探讨的针对普通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结合四六级翻译考试的改革要求,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更好地掌握了翻译技巧,加深了对翻译理论知识的深层认知,实现了在一定时间内翻译能力的有效提高。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能力。

猜你喜欢

学时英语专业跨文化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