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研究
2023-12-19卢泽楷
卢泽楷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1 “四史”教育概述
“四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021 年2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学习和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鉴往知今,面向未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通过在高校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同学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使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在磨难和淬炼中奔涌向前之路,增强历史思维和使命担当,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必要性
2.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实现伟大复兴,必然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做支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夹带“私货”,恶意抹黑、丑化中国形象,模糊大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正确认识。大学生三观成长尚未成熟,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或是认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教科书上老师讲授的历史一概怀疑,产生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或是因为党的历史上有过一些失误,走过一些弯路,动摇了理想信念,失去了人生方向。这些错误思想危害极大,影响恶劣,必须得到校正。“四史”中有着丰富的体现革命先辈和优秀共产党员追寻真理、坚定理想信念的案例。思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视频、图片、文字创新形式,论从史出,理从事出,见人见事见细节,让思政课堂活跃起来。
2.2 校企多元协同背景下创新高校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抬头率”
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在高校思政育人的作用愈发突出。但长期以来广大学生望“马”却步,呼呼大睡者有之,课堂开小差者比比皆是。思政课课堂“抬头率”不高,成为各大高校课堂“痛点”。且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多侧重理论教学,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产”与“教”脱节,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的党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把企业、学校党员的“四史”教育纳入培养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与良性互动。校企合作为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搭建了平台,重视学生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深化实践参与,增强校企互动,促进学生将在学校所接受的知识经过自我认知和知识整合,内化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指导他们的言行举止。立足校企合作特色的“四史”教育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
3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路径
3.1 三段一体:课前-课内-课后
1.课前。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四史”专题培训。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教师素养高低与教育工作的成效性成正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然而,当前部分思政教师自身理论素养有限,难以胜任“四史”教育的重任。如果师者不明道,那么,只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因此,为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素质,学校积极组织多种形式“四史”专题培训如集体备课会,共同探讨“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的具体路径。备课学习中把握历史层次,梳理历史重点,理清历史脉络。
2.课内。创新思政课打开方式,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从掌握的“四史”知识出发,发掘历史精神,汲取历史智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史”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历程、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大事记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譬如以成立经济特区为例,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特区的含义、成立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以此为例为学生讲解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五大经济特区成立前后的发展变迁及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影响。教师通过具体历史事件串联所学知识,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课后。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课堂之外,结合历史重要节点情景式开展实践教学。譬如,校企共同组织开展“国旗下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利用情景式教学,讲“活”新中国史。此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学习“四史”要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资源,推动思政课不断创新。以福建省为例,学校可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烈士陵园、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入龙岩、三明等革命老区,通过现场教学的形式,让广大青年学生感同身受,增强“四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使师生深刻了解福建这片红土地的光荣历史,切身感悟新中国来之不易的朴素道理。
3.2 四维一位:实境课堂-云端课堂-实践课堂-项目课堂
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的呈现。传统课堂是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为把“四史”学习内容有效融入到现有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就必须积极推动联动改革,多措并举,发挥好实境课堂、云端课堂、实践课堂、项目课堂四维课堂的作用,构建四维一位的大思政课堂体系,让“四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火起来”。
第一,实境课堂。实境课堂是一种在教育基地或文化组织中开展实地教育的学习模式,其注重场景真实、人物真实、故事真实、讲述真实,以活化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说教,使学生在红色精神浸染下自觉提升理想信念。可紧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为主题,打造以红色遗址、红色纪念馆为主线的“行走中的红色课堂”,为“四史”教育赋能。
第二,云端课堂。搭建网络宣传平台,组建云端“四史”课堂,开辟线上学习阵地,实现校企“四史”教育的线上互联。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学校及各学院官网、公众号等载体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利用校园网、室内外LED 屏幕开展“党史上的今天”万屏联动宣传活动,在线播放“四史”学习教育视频,鼓励全校师生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平台进行自学;利用公众号平台附设学习专栏“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等并推送线上党史知识问答。
第三,实践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以福建省为例,其作为红色资源与党史事件丰富的革命老区,开展“四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思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福建省红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推荐书目和红色基地,把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百本学习书目和百个实践点有机结合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在书香中做到读万卷书,也要在社会实践中做到行万里路。各高校应充分组织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泉州革命烈士陵园、泉州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及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指定参观学习点成为师生党史学习的重要载体。寻访福建红色足迹,走进革命老区开展情景式学习活动,引领青年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洗礼,回顾建党历史,重走革命历程,重温入党誓词,当好红色基因传人。
第四,项目课堂。项目式学习一般包括选定项目、制定计划、协作探究、创作作品、展示作品和评价与反思等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将最终的学习结果以项目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学习方式。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教学项目,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这些项目。以项目活动创新学习形式,把育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起来。以“从‘晋江经验’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变迁”项目为例,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的方式,翻阅晋江县志,深入各知名企业单位,感受晋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迁,回顾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核心的“晋江经验”指导下,晋江人民发扬心无旁骛的钉钉子精神,将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历史。引领青年学子争做践行“晋江经验”精神的模范,感悟使命担当。
3.3 “听、读、研、讲、赛”五环并构
“听、读、研、讲、赛”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认真“听”,学会“读”,共同“研”,锻炼“讲”,参与“赛”。努力实现思政课如糖融水、如盐入味,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入脑、入心、入行,达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认真“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热门话题,结合思政内容的讲授,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最恢宏的史诗,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问题,从而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学会“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课堂授课结束后,老师都会给学生列出专题相关的阅读书目,以供学生根据兴趣进行拓展式选择阅读。原著是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读原著,要原原本本读,一章一篇地阅读,一字一句地琢磨,细嚼慢咽,精研细读。向学生发放党史指定学习教材,依托读书社、青马班等社团为学习载体,组织红色经典师生座谈、红色故事演说大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师生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在师生心中落地生根。
共同“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组成3-5 人小组利用周末及假日的时间深入学校周边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革命景点,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在此基础上,各小组相互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实践汇报用的课件及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成绩的重要依据。通过实践活动培植学生红色基因,掌握社会调查基本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社会栋梁之才打下根基。课上,学生根据自身调查情况提交相关实践报告,并以作品展示的形式做实践汇报,使学生实现从“做中学”到“学中做”,不仅夯实学生学科专业基础,开拓专业视野,也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干劲。
锻炼“讲”——讲述相关革命志士的历史故事。结合所阅读的书籍和文献,要求学生以自己所关注的近现代以来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历史人物为主题,分组制作课件上交并汇报。这样的任务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使“读”不至于落空,还能通过她们的“讲”使广大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做出的历史贡献,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了落实“讲”的效果,教师会在课前对学生的课件及作品进行修改与把关,帮助学生丰富汇报内容,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参与“赛”——以学助赛,以赛促学。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赛”这个环节得到落实和检查。高校与企业合作举办“四史”知识校企联合赛暨党务知识竞赛,延伸校企党建共建互联阵地,构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班级—学院—学校—市—省”五个级别的比赛,广大学生深化“四史”相关知识的学习,将传承弘扬爱国主义与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相贯通,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发奋成长成才,增强斗争精神与斗争能力,以实际行动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
历史固然属于昨天,但历史同样关乎今天和明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四史”学习教育的开展,体现出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到高校日常学习与校企特色的有效结合。校企合作为“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高校应及时抓住契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始终坚持把“四史”学习教育贯穿于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不懈的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播种下爱国的种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