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2023-12-18郭春华

教育界·A 2023年3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是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树立学生科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科学教育要从学生生活中来,又要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生活元素开展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不仅便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简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及实施原则,结合教科版小学四、五年级上册教材,从教学资源、情境、问题、活动、作业五个角度出发,对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展开探讨,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郭春华(1979—),男,江西省南昌天行创世纪学校。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特点,其对生活场景和元素较为熟悉。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可快速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还可提升學生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立足教材资源,加强对生活元素的挖掘、利用,将生活元素与科学教学活动有效融合,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借助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学习效率与课程质量的同步提升。

一、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活科学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动力。选择学生较为熟知的素材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快速激活其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并对未知的科学知识展开探索[1]。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可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情况,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寻与积极建构,从而优化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如果在理解知识、掌握应用方法时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对此,实施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从学生所熟知的元素入手,让学生从生活材料、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的本质,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以及生活、自然、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科学问题,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落实课程改革要求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割裂性,这使得学生难以将教材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022年印发的新课标提出科学观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应掌握知识,还应当学会运用知识。而小学科学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原则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原则包括趣味引导、贴近认知、生动直观三个方面。趣味引导原则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其产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贴近认知原则要求教师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科学元素,确保所授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生动直观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具体形象”这一思维特点,设计生动直观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形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秉承以上三项原则,将生活化教学优势发挥到极致。

三、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使教学资源生活化,奠定科学学习基础

使教学资源生活化,需要教师选择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资源,用生活元素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为其后续进行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是课程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障课程活动顺利开展的要素之一。为便于学生理解,小学科学教材所编排的内容较为简单,所介绍的知识也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基于教材的特点,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且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一方面,教师可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生活化的改进。由于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无法体现所有地区的特色,因此教师可针对这一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例如,在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营养要均衡”一课中,教材为学生展示了“平衡膳食宝塔”。在带领学生学习该部分的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介绍带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如南昌炒粉和瓦罐汤等江西南昌的地方小吃,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觉得自己吃的食物合理吗?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另外,为了使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也可展示“小胖墩”和“小豆芽”型身材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思考该如何做到膳食平衡。

另一方面,教师可针对教材知识,补充相关的生活元素。在教学准备工作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以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提出“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会怎样?”这一问题,学生会觉得比较乏味。而如果教师将橡皮筋动力飞机等生活中的橡皮筋动力玩具带进教室,然后提出“为什么玩具飞机会飞起来呢?橡皮筋是否也可以用来驱动小车呢?”等问题,或者提供皮筋枪、弹弓让学生进行体验,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2.科学材料生活化

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小学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少不了学生与材料的互动过程。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当注重对科学材料的合理调整,尽可能为学生选择有生活气息的实验素材,让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有关事物表象的信息进行整合,运用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科学现象的本质,促进学生科学认知能力的提升[2]。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食物中的营养”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将馒头、花生等常见的食物作为实验素材,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它们含有的营养成分该如何检测?在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垃圾食品,让学生思考如果吃多垃圾食品,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可见,教师用学生熟悉的科学材料开展别样的科学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浓,也更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常用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由于小学生所储备的知识有限,这为他们的科学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在生活化情境的构建中,教师可将生活资源巧妙融入教学活动中,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及现象的探究兴趣。

例如,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以聆听、比较、描述等途径,说出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不同之处;通过聆听多个物体的发声情况,解释物体发声的原因。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多种声音,如舞狮时表演者敲鼓的声音、乐团演出时唢呐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上课铃声等,如有条件还可将知了或小鸟带到教室,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有什么猜想?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可见,借助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分析不同声音的产生方式,有利于激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提出生活化问题,发展科学探究思维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思维,有利于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是多数小学生具备的特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其设计生活化问题,利用生活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在生活化问题的助力下提高其认知水平,并以此发展其科学探究思维。

例如,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有关光的思考”一课为“光”这一单元的起始课,设置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对光的正确认知,并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五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也知道生活中一些较為常见的光源,但对“光源”这一概念可能还理解得不到位[3]。基于此,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借助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具体来说,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提问:“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光的了解,为学生探讨科学知识做铺垫。在学生自主讨论结束后,教师可引入太阳、月亮、星空、点燃的蜡烛、路灯、萤火虫、反光镜、发光鱼等生活元素,展示相应的图片,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围绕“图片所描绘的物体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这一科学问题展开探讨,进而适时引出本课的科学知识,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四)开展生活化活动,学会运用科学知识

让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学习,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原理,培养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方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知识来源于人们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分析与总结。小学科学教师可基于教育目标及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服务自己的生活,使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例如,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光的反射现象”一课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镜面反射的现象,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并能通过实验对反射光线的位置做出预判,初步认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4]。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利用一面镜子反射光线,使天花板或墙壁上出现光斑,而且不少学生都曾尝试过这一操作。基于此,教师可针对本课的科学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生活化活动。具体来说,在活动前,教师可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分发一面镜子,让各个小组找到光源;之后,教师可利用激光笔照射教室中的某个特定位置,让各个小组通过调整镜子的角度,将光线反射到这个位置上。这一实践活动的设计,能让学生在互动中直观地了解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光的传播方向,发现光的反射规律,学会运用有关光的反射的知识,从而达成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五)设计生活化作业,巩固科学学习成果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知,完成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结合学科的特性,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利用作业巩固学生在科学课上学习的成果[5]。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打破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性,尽可能多地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与科学的关联。

例如,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一课为“计量时间”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大都已经掌握了计时工具的原理,并认识到了准确计时对生活的重要性。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计时方式较少,因此在上完本节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生活化作业,让学生设计1分钟计时器、5分钟计时器,然后比一比谁的计时工具精度更高。可见,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准确计时的意义,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提升了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教科版教材,立足小学生思维特点,从多视角出发对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可行之策。实施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生活资源独有的教育价值,善于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借助生活资源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成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11-113.

[2]李牡华.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137-139.

[3]虞云丽.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2(32):54-56.

[4]梁福宝.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2(30):112-114.

[5]王海燕.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2(39):17-21.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