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2023-12-18翁晓磊

教育界·A 2023年3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摘要】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培育学生物理核心素养重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参与现实生活。物理学科内容具有生活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可以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核心素养培养目的,联系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入手,着力实施生活化教学,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作者简介:翁晓磊(1984 —),男,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背景下,各课程标準均明确了学生需要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可见,现实生活不光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沃土”,还是学生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的“沃土”。因此,教师应实施物理生活化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一、核心概念的论述

(一)物理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界定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将物理核心素养划分为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1]。其中:物理观念是站在物理学的角度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形成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是站在物理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相互关系的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在科学领域对各种物理方法的具体运用;是质疑、批判、检验、修正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科学探究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发现、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验证、解释,评估、反思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

(二)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基于学科知识及其生活内涵,采用适宜的方式将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驱动学生使用多样的学习方法探究、掌握学科知识,锻炼学科技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灵活地应用学习成果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生活化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在引导学生建立生活现象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用结合,同时让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体验现实生活。

二、生活化教学实践

物理教学通常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布置这三个阶段构成。教师应当以这三个阶段为着眼点,采用适宜的方式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课前准备生活化

1.教师专业素养的生活化

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理教学效果。要想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观念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是形成生活化的教学观念等专业素养。

教师形成生活化的教学观念离不开长期的学习。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把握学习时机,采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学习与生活化教学有关的内容,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价值、原则、方式方法等,形成正确的认知,重视生活化教学。同时,教师要以日常教学为依托,进行物理生活化教学设计、教学实践,邀请其他物理教师来听课、评课,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并自觉改正,继续实践,不断地丰富生活化教学经验。在这样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生活化教学观念可以得到增强。

2.学生物理思维的生活化

学生学习物理需要运用物理思维。而在生活化思维的助力下,学生会积极探寻生活现象,发现物理规律。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走进现实生活中,基于生活现象形成物理感知,同时发展他们生活化的物理思维,为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汽化”之前,教师联系教材内容和生活现象,提出探究任务:任务一是在手背上涂抹酒精,感受手背上的变化;任务二是将温度计插入装有酒精的瓶子或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走进生活中,积极地运用思维,边操作边思考,形成生活化的认知。同时,学生会因此发现问题,提出各种疑问,这有利于他们融入物理课堂。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物理认知,发展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以不同维度的物理核心素养为依据实施教学。

1.利用生活现象强化物理观念

生活现象承载着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借助多样的方式了解了各种物理现象,对其形成了感性认知[2]。倘若在物理课堂上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那么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探究的兴趣,并且会迁移感性认知,积极探究物理规律,进而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强化物理观念。因此,在使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物理教学内容,选取与之相关的且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助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强化物理观念。

例如,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放大镜,对其用途(观察细小物体)形成了感知,因此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放大镜这一凸透镜,引导他们以由远及近的方式观察教材上的文字、黑板上的板书内容、窗户外的树木等。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思考这一问题:放大镜有什么作用?一些学生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产生“难道放大镜不光可以用来观察细小物体吗?”这个疑问,并由此产生探究的兴趣,踊跃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积极探寻放大镜的作用,为进行深度探究奠定基础。在此期间,产生认知冲突的学生会自觉地纠正错误认知,发现放大镜的本质是凸透镜。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积极地从物理的角度对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2.利用生活经验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科学思维主要表现在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创新中[3]。建构主义理论指明已有经验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建构的支撑。在使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经验,精心设计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获得科学思维的机会,在解决问题或开展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科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质量”时,针对“固有质量”这一知识点,教师创设了以下四个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质量的本质。情境一:将一块橡皮泥捏成泥娃娃,橡皮泥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情境二:一块冰融化成水,在不考虑蒸发的情况下,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情境三:宇航员将国旗带入太空,国旗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情境四:加热一个铁块,其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面对上述情境,学生快速迁移生活经验,认真分析,把握事物的“变”与“不变”,找出不同情境的相似之处,尝试总结固有质量的内涵。之后,教师组织讲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同时呈现以下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判断。问题一:用天平称量一个塑料瓶,记录其质量的数据后将其剪碎,再次称量。塑料瓶被剪碎前后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二:分别称量一勺白糖和一杯水的质量,计算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白糖放入水中,使其溶解,并称量糖水的质量。白糖和水前后两次的质量一样吗?为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会迁移课堂上形成的认知,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得到答案。

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总结、应用,一步步地利用生活经验归纳出了物理知识,深刻地理解了物理概念,锻炼了分析、推理能力,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发展水平。

3.利用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是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4]。针对大部分学生乐于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这一特点,在使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驱动学生结合问题或任务进行实验操作,使其在形成对物理的直观认知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关于平面镜的一节课上,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操作之前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原物大小一样吗?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对此,学生活跃自身的思维,迁移生活经验、物理认知,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并提升了物理探究兴趣。基于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继续提出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实验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怎样用这些实验器材进行操作?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于是,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和他人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明确分工(如有的负责观察、分析现象,有的负责记录实验结果),在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实验结论。之后,教师组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讲述实验过程,呈现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以及所发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体验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发挥思维的作用,进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一良好的学习循环中,逐步探究出实验结论,形成深刻的物理认知,同时积累物理实验经验。

4.利用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实践活动可以助力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在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物理知识、方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实施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物理教学内容的生活性组织实践活动。

例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制作照相机。所以教师在学生学完相关的知识之后,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组织实践活动—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照相机的原理,使用凸透镜、圆筒、半透明塑料袋、直尺等物品制作简易照相机。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散思维,深刻地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灵活地进行应用,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加工成照相机,切实地感受物理的魅力,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物理,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拓展,可以为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提供助力[5]。物理生活化教学对应的课后作业应当具有生活性。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出物理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迁移物理认知,认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进一步深化物理认知,发展物理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气体的压强”时,教师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强,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之后,教师基于大气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途径,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布置以下生活化的作业。

请你试着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面的生活现象。

1.用吸管喝饮料时,为什么饮料会进入嘴里?

2.输液用到的吊瓶上有一个短针头,它的作用是什么?

3.用胶头滴管吸一些液体时,为什么液体不会从滴管中流下来?

4.为什么吸盘式挂钩可以牢牢地黏在墙上?

5.你还能想出其他类似的现象并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解释吗?

在做生活化作业时,学生会走进生活中,认真分析现象,联想、应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如此,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积累应用知识的经验,也可以锻炼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便適应、体验现实生活。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过程是需要将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过程。物理教师应当正确认知物理核心素养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形成生活教育理念,将生活化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开展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着眼于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后作业布置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化的思维,联系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利用生活现象、生活经验、实验操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生活经验、物理认知来探究物理知识,自然而然地发展物理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现实生活为归宿,借助“生活情境+问题”的形式设计生活化的物理作业,让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发展核心素养。不过教师在物理生活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自己应不断地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伟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4):87-89.

[2]张双洋.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19):42-44.

[3]窦文成.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2(9):78-79.

[4]张小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36):139-140.

[5]杨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天津教育,2021(14):102-103.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