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清朝的视角解读明亡清兴的历史

2023-12-18王淼

新民周刊 2023年46期
关键词:后金吴桥皇太极

王淼

《入关》张明扬著新星出版社2023年4月

回溯明末清初的历史,今人大多是站在明朝的视角来诠释明亡清兴的原因的,结论无非是明朝自身出了问题,却很少有人以清朝的视角来诠释明亡清兴的原因。张明扬认为这是一种自大的历史观,他称之为“明朝中心主义历史观”,正是有感于这种历史观,他写作了一部清朝视角的史著《入关》,以清朝的视角重新解读明亡清兴的历史。

熟悉清史的读者大抵都知道,努尔哈赤是靠十三副铠甲起家的,他之所以能够带领建州女真在列强环伺的环境中迅速崛起,主要是因为他做了以下几件事情: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击败明朝的围剿,创立八旗制度,制定抚蒙政策,继而席卷辽东,并在辽沈之战中完胜明军。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伐明,自然是虚应故事和欲加之罪,但他能够在伐明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却是韬光养晦、筹划多年的结果。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也是同样,他不仅及时纠正了努尔哈赤执政后期滥杀辽人的恶政,且一手攻明,一手集权。正是在皇太极执政期间,由孙承宗和袁崇焕所主导的,明军精心构筑的宁锦防线、引进的红衣大炮和以辽人守辽土的战略,均被后金悉数破解。尤其在对待满蒙关系和满朝关系方面,皇太极纵横捭阖,恩威并用,使清朝的战略处境由被明朝、蒙古和朝鲜三面包围,反客为主为三面合围明朝,从而为清朝入关、建立起一个东北亚的多元大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战争伊始,明方无疑占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清方却后来居上,一举跃居为东北亚第一军事强国,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也是明清双方各自境况发展的必然态势。从个人因素来看,明末的几任皇帝,诸如万历、天启和崇祯,既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才干相差甚远,且清方的军队和单兵素质,也远远超过明方的军队和单兵素质。当明方逐渐丧失其火器优势时,时移势易,此消彼长,就是战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皇太极以八年的时间收服祖大寿,即显示出非凡的气度和耐心,与崇祯的刻薄寡恩、多疑滥杀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明军内部的内卷,诸如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后金入塞,袁崇焕之死,吴桥兵变——吴桥兵变则成为明亡清兴最具有“承上启下”功能的历史时刻,前后勾连起数个历史重大节点,其间因果相连,环环相扣,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最终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轰然倒塌。

张明扬是从“器”和“人”的两个方面,来总结明亡清兴的原因的。器,具体说就是火器,明朝本以火器见长,却被满清“夺其长技”。所谓“凭坚城,用大炮”,原是明军守城的基本理念,然而吴桥兵变之后,明清火器强弱易势,成为明亡清兴重要的转捩点。人,具体说就是人和,亦即“胜利者联盟”。从建州统一女真各部、实现满蒙一体、征服朝鲜,到辽人和辽东军功集团的先后降清,满蒙辽最终结合成一个强有力的利益共同体,跃升为东北亚压倒性的军事强权,而与之相对的明朝则“茕茕孑立,在形影相吊中走向王朝末路”。

诚如张明扬所言,后金的崛起,乃是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纪初东北亚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其间既有筚路蓝缕,也有昏招迭出;既有拨乱反正,也有神来之笔。明朝之所以灭亡,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却决不可能与后金的崛起毫无干系,更不应该成为后人研究明史,却忽略“清兴”的理由。

此书是风靡美国及墨西哥学院内外的认识墨西哥现代历史和文化的“入门必读书”。特色之处是,以通俗而富于诗意的语言,以人物为中心,串讲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的墨西哥社会。我们国内目前对墨西哥的介绍,仍未能超越“通史”的范式。这本书是一种极为宏大的历史视野,在人物活动的线索中,呈现一幅墨西哥社会的历史全景:从农业社会的肌理,到议会选举的角力,政治阴谋、武装冲突、革命者的理想与局限,都在本书中得到了细腻的描写,这显然能为中文读者提供权威的、有生命质感的阅读体验。

猜你喜欢

后金吴桥皇太极
吴桥杂技团青岛巡演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观大型杂技历史剧《江湖》有感
大汗已逝各自飞
首届中国吴桥江湖文化节领衔景区“五一”演出
文化惠民的“吴桥经验”
一梦前尘念三生
北陵石马和石骆驼的由来
试析清朝入关前统治者对汉人态度的转变
后金的军事统帅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