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主要环节研究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运用
2023-12-18王野
王 野
自古以来,水稻就属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可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其中黑龙江因自身具备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已成为我国水稻种植主要地区,当地大力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水稻种植业发展脚步。为进一步提高水平的产量和质量,需持续化加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了解病虫害有效防治措施,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降低病虫害对水稻植株的侵扰。
一、选种及种子处理
1、选种
由于各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化明显,为此,选择水稻种子过程中,应参考当地降雨量、气候、温度变化规律等,选择最恰当的品种,促进水稻茁壮成长。同时,科学配制比重液,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以此更加直观地检查种子抗病性能。比重液配制期间,需在25kg 水中加入5kg 盐,溶液比重达到1.13g/cm3。随后将种子放入盐水内持续搅拌,此时未成熟种子和秕粒种子漂浮于水面,再将其倒出,选择沉入容器底部的种子。若需连续选种,应监测盐水密度。
2、种子处理
处于种子处理阶段,应做好晒种、浸种、消毒和催芽工作,提高水稻的产量。晒种阶段,应在播种前10-15 天左右选择晴朗天气晒种,但应提前铺设苫布,禁止直接铺设于水泥地,防止由于温度过高而损坏种子。晒种厚度控制在3-4cm 左右,遵守小心、勤翻的原则,防止种皮损坏,若阳光充足,则应适当增加翻动次数,夜间覆盖塑料布。浸种过程中,水温决定浸种时间。多数情况下,水温15℃浸种时间为5-6 天,水温10℃浸种时间为7-8 天。同时,按照使用说明加入适量的咪鲜胺等农药进行消毒,但需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避免影响种子发芽。浸种准备过程中,根据种子数量,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精准计算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水源,待消毒剂完全溶解后,将种子网袋放入溶液内,确保溶液完全没过种子,每间隔1-2 天调整种子位置。当种子谷壳呈现半透明状态,胚部明显凸起,且米粒折断未发出声响,即可停止浸种。
催芽有助于加快出苗速度,降低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避免出现大面积烂秧。催芽过程中,应在2-3 天内完成,做到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其中高温催芽指温度为30-32℃,1-2天内种子破胸露白,此时种子进行剧烈呼吸,温度大幅升高,需采取降温措施,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直至温度降至25℃左右,也就是适温。适温时间超过12-15 小时后,在芽、根未超过2mm时,将种芽均匀散开,厚度控制在2-10cm 左右,并将温度调节至15℃,使得种芽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同。低温晾芽指:若水稻芽超过半粒谷长,需将其摊开以降低温度,当温度接近于室温时展开晾芽,促使水稻芽更快适应种植环境。当遇到寒潮无法做到适时播种,应将种芽铺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内,喷洒适量的水源,避免出现烂种情况。
为提高水稻催芽效果,优先选择催芽器方法。操作方法为:按照规定要求在催芽器内有序摆放种子袋,静置15 小时,期间应利用工具翻动一次种子袋,以此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控制水分和温度。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35℃,若超过40℃将会影响种子发芽率,严重还会出现烧芽的情况。另外,种子萌芽阶段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若水分供给不足,极易造成发芽不齐、不均匀的情况。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处于缺氧环境下,能够有效加快种子萌发速度,但由于种芽生长速度过快,而根部生长慢,会产生大量的水分,加之透气性较差,将形成大量的无根芽。
二、育种、育苗和育秧
1、育种
秋季收割完成后,需采取单独存储方式保存水稻种子,并严格控制水稻种子的湿润度。育种期间,种植人员需重点管控晒种时间和浸种时间,为后期水稻茁壮成长奠定基础。
2、育苗
水稻育苗标准包括:当秧苗叶龄3.1-3.5 叶、秧龄30-32 天时,秧苗高度13-15cm。同时,水稻植株上部茎叶应满足茎直径3mm、第一叶鞘高3cm、1 叶与2 叶耳间距为1cm、2 叶与3 叶耳间距为1cm、3 叶长度为8cm 的标准。下部根数育苗标准:鞘叶节根为5 条、第一叶节根为9 条、水稻根1 条。
3、育秧
进入水稻育秧阶段,应准备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创建良好育秧环境,积极采取苗床增温技术,施入适量的酵素有机肥,为水稻植株提供充足营养。实际操作期间,着床工作属于重点,并在移栽结束后耕作,施入一定量的底肥。收获后浅翻稻田,将稻田耕深控制在13-15cm,待稻田完全整平后施肥,施肥标准:硫酸钾20kg/hm2,尿素820kg/hm2,其中最佳施肥深度为3-5cm。
此外,营养土配置也是重点。每年7-8 月气温较高,需按照0.6 方/hm2的标准配制酵素有机肥,同时按照1:3 比例加入旱田土,之后充分搅拌。营养土配制期间,向床土加入包衣种子的营养土。
三、轮耕和插秧
1、轮耕
水稻耕作时,需采取轮耕制度,稻田耕作深度超过15cm,而为提高轮耕作业质量,应选择一旋一翻轮耕方法,之后进入整地环节,确保稻田浇灌的均匀性和全面性,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源。秋季耕作,需利用机械设备平高填洼,避免稻田凹凸不平,影响耕作效果。轮耕期间,仔细清理稻田杂物,定期检查土质,判断是否满足水稻耕作要求。
2、插秧
在水稻插秧环节,需参考水稻种植地基本情况和周边环境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插秧方式,每种插秧方式的操作标准各不相同,对插秧技术人员的要求也不同。其中常见插秧方式包含机械和人工两种,当选择人工插秧方式时,规格30×13.33cm,每穴秧苗3-4 亩,苗数100-110 苗;机械插秧方式,规格30×13.33cm,每穴秧苗4-5 苗,苗数100-120 苗。
插秧作业期间,应遵守浅直匀齐的原则,并能做到及时浇水和施肥。若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发生异常情况,需立刻停止插秧,采取最佳的解决方法。具体包含:秧苗倾斜,且插秧深度未超过1.5cm;秧苗不直,插秧整齐度未达到要求,并翻水作业质量差,使得返青率低;秧苗的穴距、行间距不符合规范;秧苗插入不均匀,不符合每穴3-4 苗的标准。
四、田间管理
1、施肥管理
水稻植株田间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地方气候变化规律,依据水稻生长状态,采取恰当的施肥管理措施,提升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水稻施肥时,应将有机肥与化肥充分融合,按照一定比例施入氮、磷、钾肥,将化肥充分融入土壤,同时融合深层肥料与表层肥料。并参考水稻品种、生长情况、产量指标、叶龄等,科学配制施入肥料,实现科学化施肥。此外,不同生长阶段水稻植株对肥料需求也不尽相同,其中基肥以硫酸钾、尿素、硅肥为主;分蘖肥以硫酸铵肥为主;调节肥以尿素为主。
2、灌溉管理
水稻作为一种喜水农作物,整个生长期间对水分需求量较多,可分成生态需水、生理需水两种。生态需水指创造优良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源,主要用来调节肥料、控制温度、预防病虫害等,促进植株健康生长。生理需水指维持水稻植株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维持水分平衡的水源,包括蒸腾、光合、吸收作用。水稻灌溉时,需根据不同时期水稻生长情况和需水特征,采取恰当的灌溉方法,严格控制灌溉量,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以种子出芽阶段为例,要求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含水量为70%左右,实现以水保温。
3、移栽
遵守科学移栽的原则,参考秧苗生长情况,选择最佳的移栽时间,秧苗5 叶阶段最为适宜。若种植中稻或者晚稻,需在秧苗生长25 天后移栽。为提高移栽效果,应在一周前通风,促使水稻植株短时间内适应生长环境,并提前一天摘除棚膜,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4、不同时期水稻管理要点
对于水稻种植来说,抓好各个时期田间管理要点,采取现代化种植技术,遵守科学施肥、灌溉的原则,有助于达到高产、稳产的种植目标,为种植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
插秧期:插秧作业前应施入一定量的磷酸二铵,将其作为底肥,具体施入量需依据土壤质量,而若施入农家肥则减少磷酸二铵肥量。相对于化学肥料,农家肥料无毒且效果良好,土壤不易于板结,有利于水稻扎根,加快返青速度。插秧期灌管理要点为:采用人工插秧方式,要求土壤含水饱和,但水不得露出地面,若为机械插秧,达到寸水露泥的效果。最佳插秧深度2.5-3cm,最佳插秧时间5 月15 日至25 日。
分蘖期:植株插秧结束6 天左右,水稻植株进入分蘖期,返青后水温提升,水层深度约为3-5cm,此时田间水温应超过16℃,施入井水时应采取增温措施,杜绝直接灌溉井水。分蘖期施肥分成2 次,第一次施肥时间为4 叶龄,施肥量应为总分蘖肥的70%-80%,第二次施肥时间为5.5 叶龄。由于分蘖期正是杂草生长旺盛阶段,故此需注重杂草的清除,选择低毒性的除草剂,再利用喷雾器喷射。水稻分蘖完成后,营养生长转换成生殖生长,幼穗进入分化期,此时应控制水稻植株氮肥的吸入量,提高水稻生育转换效果。
长穗期:进入长穗期需采取浅水间歇灌溉方法,每次灌溉深度3-5cm,之后将进水口堵住,当水分干透后再灌溉3-5cm,反复如此。当气温未达到17℃,则适当加深灌溉深度,避免产生大规模冷害。施肥管理:水稻植株抽穗前15-20 天左右,追加施肥,以钾肥、氮肥为主。具体施肥过程中,种植人员应仔细观察植株叶子颜色,若未褪淡则取消施肥,待叶子褪淡后再施肥,并观察植株叶片是否存在枯萎情况,当发现个别叶片枯萎,表明植株根部受到损伤,应立刻排除田间水分晒田,改善根部生长状态。此外,观察水稻植株是否存在稻瘟病等疾病,若存有病害需利用药剂治理,随后施入肥料。
抽穗扬花期:采取浅水灌溉的方法,灌溉深度3-5cm,施入粒肥。进入抽穗期15 天左右,种植人员应做好粒瘟、枝梗瘟防治。
结实期:此阶段田间管理以养根保叶为目标。乳熟期需间歇灌水,深度3-5cm,自然干透后再补水;蜡熟期需浅湿灌溉,待抽穗一个月后停止灌溉;黄熟期将水分排干,再观察叶片颜色。
五、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
1、黑龙江水稻病虫害发病特征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可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常见病虫害包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负泥虫、二化螟、稻螟蛉等。以2020 年水稻种植为例,全省稻瘟病发病面积约为5.3万hm2,叶瘟病发病面积2.23 万hm2,二化螟虫害面积7 万hm2,稻飞虱虫害面积0.86 万hm2,以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为主,青立枯病病害面积3.73 万hm2。其中齐齐哈尔区域水稻种植过程中,在育秧阶段形成冻害,增加青立枯病发生概率。
2、常见水稻病虫害防治方式
为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需将多种防治方式融合使用,从多个层面入手防治各类虫害和病害。常见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其一,植物检疫。遵守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大面积植物检疫。若植株患上细菌性条斑病,立刻封闭水稻田,明确植株检疫对象,从根本上消灭病原体。其二,注重预测和预报。地方农业部门应利用信息平台宣传用药方式,下发预测预报结果,规范农户的用药方法,达到综合防治的方法,避免影响水稻品质。其三,农业防治。选用耐病和抗病的水稻品种,科学密植,创建优质的生长环境,以此降低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的概率。实际操作时,结合气候变化特征,确定最佳插秧密度,调节田间湿度,并优先施入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施入量,随后科学配比氮磷钾肥的施入量。其四,物理防治。通过温水浸种和晒种的方法,全面消灭病菌,并精准剔除带有病菌的种子,还可在田间放置频振式杀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杀死二化螟和稻飞虱等害虫。其五,生物防治。以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生物药剂为主,避免施入过量化学药剂而损害植株。其六,化学防治。相对于其他防治方式,化学防治方法见效快、操作方便,实际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如,出现立枯病时可喷洒20%甲基立枯磷溶液,即可短时间内彻底消除病害。
3、水稻各类病虫害实践防治
就目前状况而言,水稻种植期间病虫害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需根据病害和虫害特征和危害范围,针对性采取防治方法。立枯病分成4 种类型,包括芽腐型,种子或种芽基底出现霉层;基腐型,患病植株心叶枯萎,外表呈黄色,茎基腐烂严重;黄枯型,患病植株叶尖不吐水,根部呈现褐色;青枯型,叶片打卷青死。主要防治方法:选择生长态势良好的种子,重视催芽工作,采取盐水选种方式,逐一清除未饱满状态和外表存在伤口的种子,之后浸种,强化植株的抗寒能力。同时,做到适期播种,严格管控种植密度,选择地势平坦区域作为苗床。苗期管理阶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保温、防寒措施,选择适宜药剂防治病虫害。
稻瘟病又分成节瘟、苗瘟、谷粒瘟、叶瘟几种,其中叶瘟主要出现于分蘖期、拔节期,患病植株形成白点型、急性型、褐点型病斑。常见防治方式包括:选择耐病性的品种;仔细处理患病植株,控制病菌传播范围;注重栽培管理,施入基肥,管控氮肥的投入量,并采取浅灌方法;实行药剂防治,喷洒咪鲜胺溶液。
负泥虫多出现于水稻幼苗阶段,啃食叶片,致使植株叶片出现不规格白色条纹,幼虫呈现黄绿色。预防措施为清理水稻田间杂草,重点杀死越冬成虫,大力培育生长态势良好的壮苗。虫害治理期间,种植人员应每天清扫植株叶片幼虫,搭配药剂防治方法,施入敌敌畏乳油等药剂,喷洒药剂前需将田间水排除干净,喷药1 天后再灌入水源。水稻潜叶绳害虫出现时,植株叶片出现白色条斑,此类害虫防治期间需清理田间杂草,搭配浅水灌溉方法,最大程度上减少虫源数量。
总而言之,水稻种植产量与品质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质量,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为此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结合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和土质情况,针对性选择抗病、抗寒植株,掌握水稻浸种和催芽要求,随后采取轮耕方法。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期间,需根据各环节水稻生长特征,科学施肥和灌溉,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茁壮成长。另外,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查找近年来各类病害和虫害危害面积,再将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融合运用,提高负泥虫、潜叶绳、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高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