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种植各环节栽培技术合理运用的分析探讨
2023-12-18孟庆雯
孟庆雯
玉米既是粮食作物,也是经济作物,因其本身所具备的多重属性,使得玉米在黑龙江省内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为实现高产的目标,应当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要点,并在实际生产合理运用。借此就黑龙江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展开分析探讨。
一、选地与整地
1、优选种植地
土壤是确保玉米正常生长的基础要素之一,其性质与玉米能否实现高产的目标密切相关。为此,要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地块作为首选。同时,应保证所选的地块内存在较高的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充足,保水保肥能力强,具备深翻的条件。玉米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根系会始终保持较为发达的状态,茎秆较高,叶片繁茂,对水肥的需求量大,由玉米的生长习性可知,其耐酸碱性和耐涝性比较差。因此,种植玉米的地块,前茬最好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应避开种植高粱和葵花等作物的地块。
2、精细整地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当地的气候条件比较特殊,春季以干旱气候为主,雨量非常少,为给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应在播种前,对种植地进行深翻细耙。整地可在秋季开展,每次翻耕的深度应当不低于20cm,以25cm 左右为宜,可结合整地施放有机肥,提高地块的肥力,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整地时,要将种植地表面的杂物清除干净,确保早期翻地到位,给玉米种子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若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秋季未能整地,则可在早春化冻后,在地块上起垄并镇压,以此来达到保墒的目的。实践表明,不同时间整地对玉米产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即秋耕的产量高于春耕,早秋耕的产量比晚秋耕多。基于此,为实现高产的目标,建议早秋耕。
二、选种与播种
1、种子优选
与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不同,玉米归属于稀植农作物的范畴,种子与种子之间要预留出充足的空间,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基于这一前提,使得种子质量的优劣,成为玉米能否实现高产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黑龙江地区在玉米种植期间,要对种子加以优选。同时,在播种正式开始前,要对玉米种子精挑细选,以此来确保种子的整体质量。可将产量高、抗性强、熟期适当的品种作为首选,若是空间充足,则可栽植不同的品种。
2、播前处理
当玉米种子选好之后,应当在正式播种前,开展浸种催芽及包衣处理,为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对玉米种子严格挑选,将其中的残粒、瘪粒、病粒、小粒全部剔除,以此来确保种子的完好率。选取晴朗的天气,将玉米种子平铺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晾晒,借助太阳光产生的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由此除了能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之外,而且还能提高种子的透气性和吸水性。需要注意的是,晾晒期间要对玉米种子频繁翻动,并在夜晚到来前,将种子收起,以免受冻,影响出芽。晾晒后的种子,应先放入干净的冷水中浸泡,时间以6-8h 左右为宜,取出后,转入温水中继续浸泡,时间不少于4h,这样能够促使玉米种子提前出苗。选用适宜的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达到抗病、防虫、促进生根发芽的目的。包衣剂与种子的用量应当匹配,以1:50 的比例为最佳,即每250kg 的玉米种子使用1kg 的包衣剂即可。
3、适时播种
(1)选择播期
玉米播期对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可将玉米的最佳播种期定在每年的5 月10 日至15 日之间,这个时间段的地温基本保持在7-8℃,适宜播种。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早播种,以免种子在土壤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导致丝黑穗病感染的几率增大,对后期壮苗培育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宜过晚播种,否则积温会被浪费,不利于玉米种子发芽,会对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带来不利影响。
(2)播种方法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玉米播种已经实现机械化精量点播,可将播种深度控制在6cm±1cm,以此来提高播种效果。当所选种植地内的土壤状态为黏重时,玉米种子应当浅播,但不宜过浅,以免距离地表过近受到霜冻天气的危害,影响种子成活。如果种植地的土壤比较疏松,种子应当深播,以便更好的吸收底墒,使玉米种子能够健康生长。由玉米的生长习性可知,其对密度的适应能力一般,密度变化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在玉米播种期间,要对密度加以控制,结合地块合理密植,为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三、田间管理
1、补苗、间苗与定苗
为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应当在确保播种质量的基础上,保证苗齐、苗全、苗匀。玉米栽培过程中,若是田间出现严重的缺苗断垄现象,则应及时补苗,当玉米破土出苗后要查苗,看是否缺苗,如果缺失的数量过多,则应立即补苗,可采取移栽或是补种的方法进行补苗。幼苗移栽时,应选取健壮、无病的幼苗,使用移苗器带土移栽,为提高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应当浇一遍透水。当玉米植株生长至3-4 叶时,应开展间苗工作,定苗则可在5-6叶时完成,将田间的弱株、病株、矮小株、混杂株等全部拔除,留下健壮的植株。定苗时,可针对缺苗的位置以就近留设双株的方式补偿,确保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为降低劳动强度,可一次性完成间苗与定苗。
2、水肥管理
(1)灌溉
黑龙江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因此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全周期内,应当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在保证玉米生长各阶段对水分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达到节水的目标。当种植地内的土壤过于干燥时,植株会因为缺水而影响长势,土壤的含水量低于12%,会造成玉米产量下降,而水量过大,容易导致根茎腐烂。通过大量的试验后发现,黑龙江地区最适宜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土壤含水量为17%±2%。栽培时,可结合气象及降雨信息,对田间土壤的水分加以把控,适时适量进行灌溉。玉米进入生长期后,可将浇灌的次数控制在1-2 次左右,每次浇水必须浇透,避免水滞留于土壤表面,影响吸收。长穗期是玉米需水量最大的一个阶段,为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要加大灌溉力度,并增强田间土壤的蓄水能力,以防止肥力流失。
(2)施肥
玉米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养分不足会影响植株的长势,进而导致产量下降。因此,要对施肥力度加以把控,按照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确定施肥的种类和肥量。遵循整体用肥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证施肥的平衡性。秋耕时,应足施基肥,选用有机肥,施用量控制在3000-4000kg/667m2;玉米苗期时,应当施用种肥,以此来达到壮苗的效果,若是田间土壤的肥力偏低,或是基肥的施用量不足时,通过种肥的施用能够使玉米的产量显著增加。种肥的施用方式有条施和穴施,使肥料与种子隔离开,避免引起烧苗;玉米大喇叭口期应采取追肥的方式,施用适量的穗肥,可以选用尿素,用量控制在20kg/667m2,由此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玉米抽雄期至开花期,应当以追肥的方式,施用粒肥,以10kg/667m2为宜,这样不但能够促进籽粒灌浆、提早成熟,而且还能实现增产的目标;当追肥量比较少时,应当对肥料浅施,若是追肥量比较大,则应深施,以扩大玉米植株吸收营养的范围,增强根系的活力,提高肥效。虽然深施肥会导致用工增加,但却能够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施肥深度控制在15cm 左右即可。
3、抗倒伏措施
玉米种植期间,倒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为避免出现大面积倒伏的现象,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抗倒伏措施,具体如下:
(1)选择抗倒伏品种
在长达数年的培育中,具有抗倒伏特性的优良玉米品种不断增多,通过对此类品种的选择,能够从源头上降低倒伏的发生几率,这对于玉米产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抗倒伏品种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避免所选的品种不被市场认可。
(2)合理深植
通过对玉米合理深植,能够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这是比较简单且实用的措施。出现根倒伏的玉米植株茎秆并未发生弯折,只是根系在土壤中的固定位置有所改变,该情况多出现在玉米拔节后,究其根本原因是大风、暴雨等天气所致,尤其是在玉米灌溉后遇到大风时容易发生根倒伏。通过合理深植,能够使玉米的根系更加发达,抗倒伏的能力随之增强,该措施在土质松软的地块中效果比较显著。
(3)科学施肥
玉米种植期间,应当科学施肥,以此来增强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避免大面积倒伏现象的发生。茎秆倒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倒伏现象,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需要予以重视。折断是玉米倒伏中最为严重的情况,通过科学施肥,能使玉米茎秆的抗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防止倒伏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可向玉米种植地的土壤中施入适量的钾元素和硅元素,借此来增加玉米茎秆的韧性及强度,达到抗倒伏的效果。
(4)及时补救
玉米种植期间,要加大田间管理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倒伏。栽培过程中,采取合理密植的方式,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增加倒伏的发生几率。出现倒伏的植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补救,如玉米在抽穗后倒伏,则应在3 天之内将倒伏的玉米植株扶正,并采取扎捆的方法,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以免再次倒伏。
四、病虫草害防治
1、常见病害防治
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期间比较常见的病害有丝黑穗病、大斑病等,一旦病害大面积发生,可能会导致玉米减产。为确保高产目标的实现,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病害。
(1)丝黑穗病的防治
①玉米品种本身的抗性提升速度较为缓慢,随着玉米在黑龙江省内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连作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带菌的茎秆直接还田,导致丝黑穗病菌在土壤内大量累积。由于该病菌可在土壤内存活3 年左右,致使该病害随之加重。为此,在玉米种植时,应采取倒茬轮作的方法,避免连作,以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生几率。②丝黑穗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环境温湿度、田间土壤中的菌源数量、种子活力等,最关键的因素是玉米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为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生几率,应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选取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这种做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高效经济。③玉米播种前,通过适宜的药剂拌种,能够降低病菌感染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防治丝黑穗病的目的。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三唑醇拌种剂、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等。除此之外,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也能达到防治丝黑穗病的效果。④选用甲基托布津分级或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每50kg 细土使用50g 药剂拌和后,每个种植穴内用100g 药土盖于种子上,这样可以达到预防丝黑穗病的目的。由于该方法的工作量较大,所以不建议在大规模的种植中采用。⑤丝黑穗病多发生在玉米苗期,可按发病症状,在间苗时,将染病及疑似染病的植株拔除,由此可使丝黑穗病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
(2)大斑病的防治
①当田间玉米全部收获之后,要对病残体进行彻底清除,与秸秆一并切成小段后混合肥土,通过高温发酵沤熟后施用,这样不但能够达到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而且还能使病原菌的数量大幅度减少,降低大斑病的发生几率。田间病残体清除后,应及时对土壤深翻,由此既可增产,又能防病。②玉米种植期间,应实行倒茬轮作,避免连作;采用宽窄行种植+高矮秆间作套种,要控制好种植密度,增强田间的透光性和通风性,以此来降低环境湿度;适时早播,足施基肥,合理追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减轻大斑病的基础上,达到防治丝黑穗病的效果。
2、主要虫害的防治
目前,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期间的主要害虫为玉米螟,因此要加大玉米螟的防治力度,具体措施如下:
(1)农业防治
加强越冬寄主的处理,降低虫口基数,减轻翌年玉米螟的危害程度。可在越冬代化蛹前,将寄主作物带出大田集中焚烧,或是沤制成肥料,借此来杀灭潜藏于寄主内越冬的幼虫。
(2)物理防治
在田间适当的位置处布设频振式杀虫灯,利用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诱杀。针对一代的玉米螟,可以使用性信息素防治,具体做法如下:选取玉米植株长势比较好的地块,摆放诱盆,在其上挂好性诱芯,向盆内加入适量清水,并加入少量的洗衣粉,诱盆每亩内放置一个即可。
(3)生物防治
白僵菌能够寄生在玉米螟的幼虫和蛹上,可于越冬幼虫化蛹之前,向秸秆垛喷洒白僵菌粉;玉米螟在玉米心叶末期前会进入产卵高峰期,此时可以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如赤眼蜂等,若是田间的天敌数量不足,则可采取人工释放的方法,增加天敌的数量,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
(4)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在玉米螟的防治中效果较为显著,但由于此类药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要保证用量适中,浓度适当,避免产生药害,避免对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有浓度18%的杀虫双、浓度50%的巴丹粉、浓度3%的呋喃丹、浓度1.5%的辛硫磷颗粒剂等。
3、草害的防治
(1)人工与机械联合防治
玉米播种前通过机械耕地的方式消灭田间杂草,玉米进入苗期后,利用中耕,用机械设备加人工的方法,去除田间杂草,达到防治草害的目的。
(2)化学除草
杂草规模比较大时,可以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进行防治,具体做法如下:①玉米播种后到出苗前,可以选用浓度50%的西玛津可湿性粉剂、浓度50%的阿特拉津粉剂等,以喷施的方式给药,使药剂均匀覆盖到土壤表面,达到去除杂草的效果;玉米进入拔节期后,可选用浓度72%的2,4-滴丁酯,用量控制在50-70g/667m2。②土壤比较湿润时,化学除草剂的效果最佳,因此若是田间土壤的湿度不够,则可在玉米出苗时,待自然降雨或灌溉后喷施化学药剂,以此来达到除草、灭草的目的。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玉米种植期间为实现高产的目标,应对种植地合理选择,并优选玉米品种,适时播种,以提高产量。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如此方可为玉米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并减轻不利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为玉米高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