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化馆中如何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

2023-12-18谷亚群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辅导工作辅导教师文化馆

谷亚群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文化馆,贵州 毕节 551700)

引言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在此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需求越发提升。文化馆是十分重要的群众文化宣传阵地,利用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声乐辅导是文化馆的主要服务项目,其服务内容和对象均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相关辅导人员需主动提高认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的声乐辅导要求。

一、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特点

(一)工作内容多样

群众声乐的演唱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群众既可以独唱,也可以合作演唱,同时,演唱的类型也十分丰富,包括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多种类别。开展群众声乐辅导工作,工作人员需充分调整自身的工作思维,结合具体的群众需求适当调整工作内容,以促进工作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工作人员需充分关注群众的商业需求,结合具体的渠道工作要求培养技巧,并据此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案,这也因此提高了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需要相关人员掌握更为多样化的声乐演唱技巧,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应变水平,采取更为专业的辅导手段,提升群众声乐辅导的有效性,以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二)辅导对象多样

群众声乐辅导的服务主体是人民群众,他们的年龄、文化素养、声乐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文化馆工作人员需充分尊重群众的个体差异,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制定科学的辅导计划,以充分适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声乐水平学员的需求,构建高效声乐辅导模式。

举例而言,如果群众不具备良好的声乐基础,且年龄相对较大,则辅导人员需重点强调发音技巧教学,同时,适当结合基础乐理知识教学,让群众打好声乐基础,结合其基础学习情况开展后续的系统训练。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群众而言,他们的声乐学习内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工作人员需在日常声乐教学活动中充分吸取群众建议,尊重群众的需求,以调动群众声乐活动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社区整体声乐水平[1]。

二、在文化馆中开展群众声乐辅导的意义

文化馆是发扬群众文化的重要场地,借助该平台进行声乐辅导,可以充分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帮助群众释放压力,进而满足群众的情感需求,帮助人民群众释放压力。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更加追求精神需求,渴望拥有更为丰富的业余生活,以充分陶冶情操,而声乐活动则是人们的一个最佳选择。声乐活动的参与门槛相对较低,人们可以在声乐活动中舒缓负面情绪、发展自我。音乐是十分重要的情感抒发载体,人们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可以体会丰富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助力构建文明社会。由此可见,在文化馆开展群众声乐辅导工具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

音乐是人们情感抒发的重要载体,以声乐为工具可以有效调动人们的情感,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以助力构建文明社会。在文化馆中开展群众声乐辅导工作,可以带动艺术文化宣传工作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以助力构建全新的精神文明生态。现阶段,文化馆的服务对象多为老年群众,退休后的他们难以适应突然慢下来的生活节奏,因此,他们往往有着更为强烈的精神需求,为减少他们的失落感,社区需积极组织活动,鼓励退休人员参与,以形式多样的声乐培训活动,帮助群众释放生活压力,同时,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以降低他们的孤独感[2]。

三、文化馆声乐辅导工作开展现状

文化馆是面向全体群众的社会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为提供文化服务和开展群众教育,以助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丰富教育渠道。在文化馆中开展声乐辅导工作,对辅导人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会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和声乐水平的学生,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辅导工作的针对性,才能确保声乐辅导工作的效率。在声乐辅导过程中,群众可以开展自由的交流讨论活动,有助于拓宽自身思维,促进思维发展。人民群众需正确认知文化馆的作用,接受文化馆的免费声乐辅导,学习声乐技能,深刻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感受自身的变化。此外,部分群众对文化馆声乐辅导工作存在偏见,认为其辅导模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提升声乐文化素养,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馆的辅导内容不深入不系统,未能结合人民群众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难以全情投入到声乐辅导培训活动中,不利于他们吸收和探索相关知识,也因此影响了文化馆声乐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在开展声乐培训辅导工作时,部分文化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辅导教师多采取口头传授的方式,进行单方向的知识灌输,而学员只能被动接受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长此以往,学员的声乐学习积极性被消耗殆尽,声乐学习过程中本应具备的趣味性和活跃性也不复存在。长远分析,这种声乐辅导模式难以发挥良好的实践作用,也不利于调动学员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事实上,对于声乐辅导而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均不可或缺,辅导教师应尽量维持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平衡,持续优化教学方案,探索更为高效的声乐辅导工作策略,以提升群众声乐辅导的实效性,让学生的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展现[3]。

四、在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的有效方式

(一)高度关注声乐辅导工作

在文化馆中开展声乐辅导工作,有助于加快推动我国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步伐,有关部门需提高对声乐辅导工作的关注度,以稳定开展声乐辅导工作,提升工作实效。为打造高效声乐辅导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及文化部门需持续提高工作投入力度,高度关注声乐辅导工作并提供大量的物质奖励,以物质支持助力声乐辅导工作发展。文化馆工作人员需主动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声乐爱好者参与文化馆工作,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以构建全面声乐的良好局面,助力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声乐辅导工作实效。

只有相关部门高度关注群众声乐辅导工作,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开展声乐辅导宣传工作,提升工作组织强度,才能有效助力群众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声乐辅导工作参与热情,以营造更为和谐的社区文化环境,助力国家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社会发展[4]。

(二)满足群众实际需求

文化馆的服务对象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为切实满足不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馆工作人员需有意识地关注群众精神文明需求,挑选与其需求相适应的声乐辅导内容。因此,文化馆需主动规范职工行为,通过高质量的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动吸纳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开展针对性的多元辅导,以优化工作方案,调整工作形式,让各类人群的实际需求都得以切实满足,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文化馆辅导人员应尽量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行为,而是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整合学员的想法,调整教学策略,以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让学员主动参与到声乐学习活动中。

例如,辅导人员可以结合群众的年龄和需求,为其挑选符合其特点的声乐辅导曲目。针对高龄群体,辅导教师可为其挑选红歌或富有时代意义的歌曲,如《歌唱祖国》《义勇军进行曲》等;针对年轻群体,则可以挑选时下热门曲目,如《孤勇者》《一路向北》等,以调动各类群体的参与积极性[5]。

(三)培养音乐辅导人才

在文化馆中开展声乐辅导工作,其工作内容、对象和形式都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也因此提高了对辅导人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优化自身业务水平,以更好地服务群众。辅导教师需充分明确群众的真实需求,以此制定富有个性化的辅导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以确保声乐辅导的有效性。为此,文化馆声乐辅导人员既要具备系统的声乐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做到精通各类乐理知识,精准把握中外音乐史;至于专业技能,则需具备良好的创作和演唱素养,可以带领群众识谱认谱。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及时发现人民群众在声乐辅导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引导,以疏通群众心理。

总体而言,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达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文化馆声乐辅导人员必须主动作为,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发展艺术修养,以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满足群众的文化兴趣,以提升文化馆声乐辅导实效,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四)完善群众声乐辅导工作体系

群众声乐辅导工作是一项具有强系统性的工作,其服务对象为不同类型的人民群众,辅导教师需以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工作。教师需持续完善声乐辅导工作形式和内容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与其需求相契合的声乐辅导工作,通过丰富的生活化音乐素材,充分调动群众的情感共鸣。唯有如此,方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得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声乐演唱活动中,进行主动学习。

完善声乐辅导设施是提升声乐辅导有效性,优化声乐辅导方案的重要前提。文化馆管理人员需建立切实可行的设备优化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声乐器具引进力度,引进先进的音响、乐器及各类配套设施,以充分满足群众的声乐活动需求,提升声乐表演活动的娱乐性,展现活动的群众性。此外,辅导教师需持续引进先进的器具设备,以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其得以主动投入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以发挥群众声乐辅导工作实效,助力达成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目标[6]。

(五)理论实践相结合

为确保文化馆声乐辅导工作的有效性,辅导教师需主动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声乐辅导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构建系统完善的声乐工作辅导教学机制,以打造高效声乐辅导方案。无论是单纯的理论工作还是实践活动,都难以让人民群众的声乐水平得到切实提升,也不利于学员的全面发展。若教师过多强调理论教学,则可能导致辅导工作过于枯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若教师过多关注实践教学,则不利于加深学员对声乐文化理论背景的理解,导致他们在演唱中难以融入情感,不利于呈现音乐情感。

为此,声乐辅导人员在日常教学环节需充分把握各类表演细节,关注学员的呼吸方式、演唱方式,从细节之处着手开展指导工作,让学员得以充分感受声乐学习的乐趣,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声乐知识理解,让学生得以深刻把握相关声乐技巧,进而提升声乐辅导工作的趣味性。声乐辅导人员需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借助信息化平台为学员展示歌曲相关信息,使其得以深刻感受不同歌曲的文化背景,体会其深厚底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辅导教师需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员体会发声部位的差异,感受用不同位置发声所带来的不同体验。教师需让学生触摸腹腔、脖颈等发声位置,让学生体会相应的实践技巧,感受具体的实践技能。开展科学系统的声乐辅导工作,可以让辅导人员建立对于群众文化的正确认知,使其得以深刻体会宣扬群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提升国家整体文化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7]。

(六)尊重学员个性差异

文化馆辅导人员在以往的声乐辅导工作中常常陷入错误的思维误区,过多强调歌曲的演变过程,关注歌曲的个性化演唱形式,而缺乏对学员个性思维的关注,不利于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长此以往,学员会逐渐丧失对声乐内容的个人见解,导致声乐演唱过程变成了机械模仿的过程,学员在此过程中的个性表达和情感倾诉有所缺失。为确保群众声乐辅导工作实效性,辅导人员需充分关注学员的个人意见,尊重他们的建议,为学员提供更为丰富的发挥空间,让学员可以与同伴进行自由交流,在想法交流中汲取知识,以丰富和拓展自身的思维。在此模式下,学员的音乐素养可以得到充分提升,有助于丰富课堂互动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基于此,文化馆辅导人员需正视学员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员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寻找共性个性均衡发展的平衡点,让学员主动探索个性与共性共存的教学辅导方案,以提升声乐辅导课堂的流畅度,让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文化馆声乐辅导教师需持之以恒地进行教学优化,方能有效确保文化馆群众声乐工作的开展效率,以提升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助力文化建设工作发展[8]。

五、结语

总体而言,在文化馆中开展群众声乐辅导工作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文化馆工作人员需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兴国的号召,主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持续丰富群众文化内涵,以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为确保声乐辅导工作的有效性,有关从业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同时,关注群众实际,尊重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助力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

猜你喜欢

辅导工作辅导教师文化馆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大爱有光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七 彩 画 廊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How to get relax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