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2023-12-18徐丽娜朱瑶迪李宁海丹雷萌萌原晓喻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食品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五育双一流

+文|徐丽娜 朱瑶迪 李宁 海丹 雷萌萌 原晓喻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在新时代教育体系的建构下,“五育”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通过研究“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探讨“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塑造“五育”融合的综合性育人价值理念,进而研究“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探索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作为当下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论题之一,“五育”融合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在创建“双一流”的过程中,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要坚持“五育”融通,融合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构建科学的“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战略性任务,是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形成新时代核心素养“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激发学生潜能,建立健全“五育”融合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1.研究“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教育重视德育而轻劳动教育,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断充分说明了对劳动教育的轻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美育和劳动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2021年新修订的《教育法》中这样写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五育”融合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体力和智力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最高追求。

1.2 “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符合我国当前教育领域的根本要求

时代飞速发展,传统意义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当今社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2022年5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大会(WHEC2022)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会议主题是“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的未来发展”。“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西方文化碰撞异常强烈,学生很容易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容易导致学生思想西化,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三观”,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高等教育要高质量发展,适应国家发展现实目标与未来方向。

2.“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

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并无绝对边界。任何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多方面的育人资源,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因此,“五育”不应是独立的,必须在“五育”并举、缺一不可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有机贯通,帮助学生打通“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实现由“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演进,但“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受制于诸多因素。

2.1 家庭因素的影响

人从呱呱坠地就受到家庭的影响,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到言行举止,大到目标追求,家庭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烙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爱好、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虽然也明白综合发展的重要,但是迫于中高考的指挥棒,还是更重视孩子的分数高低,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其他“四育”。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也更看重考试成绩,攀比心理的作祟让他们从小就变得功利,智育独大的形势下注定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2.2 学校的因素

作为培养人的基地,学校的作用毋庸置疑。从隋朝的科举考试开始,应试教育就已经成为选拔人才的基本手段。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教学任务基本也是围绕分数展开,忽视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种背景下很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现代学校的课程设置多是分科式的,“五育”之间是独立存在,过于片面和孤立,很难实现高度融合。当“五育”被作为五个孤立的教学目标时,显然背离了“五育”融合的初衷,违背了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大学课程的需要,更是“五育”一体,有机整合的需要。

2.3 社会的因素

“五育”融合的概念由来已久,1912年4月,蔡元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批判了清末学部指定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出发,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方针。从五个方面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也为当代“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了灵感和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人们认识到应试教育和简单的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重新提出了蔡元培先生“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改革,形成了当代“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教育理念。由于中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整个社会唯分数论的功利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势必会影响“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落实,导致“五育”融合培养体系的构建也很困难。

3.“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

3.1 聚焦教育改革目标,构建“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但贯通其中的是思政工作体系。“五育”融合中,德育位居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课堂要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大学生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加强“智育”,通过公共课和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加上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探求真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加强“体育”,锻炼体格,强健体魄,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磨炼意志和耐力。“美育”旨在让学生有更高的审美能力,提升对真善美的认知力和思考力。最后的“劳育”指的是劳动教育,我们常说劳动者最光荣,要通过构建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从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对劳动有深刻的认识,能够从劳动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3.2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完善的“五育”融合培养机制

目前看来,我国“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当前教育界的各种理念,建立健全完善的“五育”融合育人机制。过去,我国虽然一直倡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但受制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一直没有完善的相关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也一直未做出明显变革。当今的教育,应该结合时代发展脚步,深化“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教育工作,构建能够实际运转的现代化教育体制。一改以往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唯分数论的倾向、唯智育的论调,“五育”融合育人机制,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束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拓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渠道,以学校为发展的基地,培养符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事情。

3.3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坚守育人初心,不忘教育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要学高、身正,还要有方法、有策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努力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任务仍在,随着时代的更迭,师者的任务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要在如何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如何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成长为栋梁之材,应该是每位教师终生的追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哪怕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他们依然会受到老师的深刻影响,犹如打上深深的烙印。高校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学有所获。

3.4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努力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既定要求,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基于“五育融合”的评价,核心是实施过程中“五育”评价。是通过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全面的综合性培育效果和“五育”融合程度进行评价。这一评价指标的建立对于指导“五育融合”的具体过程具有积极指导作用。“五育融合”关键在于“融合”。基于“五育融合”的评价必须彰显教育评价的长效性、权威性,制定的相关评价标准,要能形成对一个人长效的评判和断定,具有延续性和长效性,努力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以评价为导向,使“五育”融合的落实更扎实规范。

3.5 强化“互联网+”教育,因势利导乘势而上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我们必须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占领网络高地。“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同样需要互联网的加持,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信息,根据相关数据获得对学生的“精准画像”,有利于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对应的教育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对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精准画像,精准追踪,精确评价,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状态,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借助互联网工具,精准分析、快速反馈学生的状态,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结语

“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的选择,是合乎每个学生更优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五育”融合、全面发展,这一体系的创建对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五育双一流
七律·吾校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