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经典人物刘姥姥形象再认识

2023-12-18史春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6期
关键词:刘姥姥贾母大观园

史春燕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引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著名的回体小说,其在文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小说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小说描绘的几百位人物中,农村老讴刘姥姥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其具有的农村气息给大观园中的人们带来了欢乐,也使其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当农村村妇进贾府贵族之家时,这幅封建贵族全景式画卷显得越发生动鲜活。表明刘姥姥在文中不仅仅是一个喜剧的人物,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探讨刘姥姥经典的人物形象,利于人们了解全书的思想内容,领会读者的创作意图。

一、刘姥姥形象特质

(一)诙谐幽默的形象特质

作者在塑造刘姥姥人物形象时,为了使刘姥姥深受人们喜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选择将刘姥姥的形象设置成一个诙谐、幽默的农村小老太太,使塑造出来的刘姥姥形象,即便是在文中并未出现过几次,但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刘姥姥二次走进荣宁二府的时候,凭藉自身诙谐幽默的性格特征,为大观园中的一种人物带来不少乐趣,特别是博得了贾母的心,令贾母好吃好喝得带着,而且再回到自家时带去了一笔不小的物质财富。有了第一次进入大观园的经验后,刘姥姥对府内的情况有一些大致了解,所以当刘姥姥二次进入大观园后,即便是府内一切对于她来说仍旧充满着新鲜感,但也改善了一些自卑的心理,与第一次相比更加放松些。“你老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句话,便是对诙谐幽默刘姥姥形象的一种展现,凭借这种带有乡村味道的幽默话语行走在贾府之中,深受人们喜爱。在第四十回的一些情境中,刘姥姥的幽默风趣个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其中,在秋爽斋的晓翠堂上,贾母举办大宴,刘姥姥将这种诙谐幽默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入席时,贾母这边说了声“请”,刘姥姥边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太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为了让大家高兴,缓解宴席中的压抑氛围,更是将自己比作“牛”“老母猪”等粗鄙词语,使得贾母搂着宝玉笑叫“心肝”,林黛玉更是笑岔了气。当到了饮酒行令环节,大家更是起哄让刘姥姥行令,所说的是“是个庄稼人罢”“大火烧了毛毛虫”,刘姥姥所说的每句话都充分体现着庄稼人的本色。让一些流传在民间的俗语称为引人哄堂大笑的幽默诙谐话语,使刘姥姥幽默诙谐、惹人发笑的形象深入人心,更是博得了贾母和一种人的喜爱。

(二)机智聪明的形象特质

刘姥姥的生活非常艰辛,但她并未因生活的艰苦而形成丧气、沮丧等心理,仍就是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尤其是当她的女儿、女婿遇到困难没有钱过日子时,她更是主动出谋划策,有勇气和荣国府攀亲戚,由此充分体现着刘姥姥机智聪明的形象特征。虽然刘姥姥是一介了能富,但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历经岁月的机制、世故,也正因如此,才能促使其懂得通过周瑞家的去投门。第一次进入大观园时,贾府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曾使得其应接不暇、自卑有自尊,“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使人头晕目眩”等语言,充分体现了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心理状态。但即便如此,刘姥姥仍凭借自身机智、大胆的性格特征,使之在面对大世面时仍旧不慌不乱,能够快速领悟到大户人家的规矩,使人看到了“一个少见寡闻的乡下老妇人,绝非是一个俗人。”最能体现刘姥姥。机智聪明形象特征的情节,是第四十回的宴席上,凤姐和鸳鸯打算取笑刘姥姥,来博得贾母的欢心。,当鸳鸯悄悄嘱咐刘姥姥后,他便心领神会妙语频出,“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这叉耙子比俺那里铁锹还沉”一系列来自乡下人的话语惹得一种哄堂大笑,在众人欢笑中,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歧视不见了,凭借刘姥姥一起之力,解放贾府中人的天性。直到后来,鸳鸯向她赔不是,她也豁达的说道:“姑娘说的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一个心,可有什么恼的,你事先嘱咐过我,我心里明白,我要心里恼怒,也就不说了。”再一次体现刘姥姥豁达大度、体察人情、机智聪明的形象特征。

(三)自卑自尊的形象特质

相关心理学家曾明确提出“内心越自卑的人,对自尊心的需求也就越加强烈。”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众多人物中的一位小人物,作者在描绘刘姥姥人物形象时,运用到“介豆之微”这一词语,用于表述刘姥姥并非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有关刘姥姥的文字描述也非常较少。书中对刘姥姥的描述只提到过三次,便是刘姥姥三次到贾府的情形,借助语言、行为、表情等细微的刻画手法,体现出刘姥姥自卑有自尊的性格特质。《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久经风霜的老寡妇,膝下无子,请依靠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度日,久而久之,便导致其形成自卑心理。所以,作者在描述刘姥姥出到荣府时的场景,以“簇簇的轿马,不敢过去,掸掸衣服,走到角门前蹲下”的场景和心理描述,体现刘姥姥害怕被他人瞧不起,但又心存自卑的心理。当刘姥姥见到荣府的下人们时,也将其称为“大爷、太爷”,见到太太陪房周瑞家的,也是“您老、您老”的尊称,通过吃种语言描述充分体现出刘姥姥自卑而又强烈的自尊心表现。当刘姥姥遇见凤姐后,鼓起十足勇气要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时,东府里的小蓉大爷衣着华丽、风范仪态的走进来,使刘姥姥更加产生了十二分的敬畏心理,作者为体现这时刘姥姥的自卑心理,选择用“作也不是站也不是,藏没处藏”的文字进行描述。到了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借着送新鲜瓜果的由头再次踏入荣府,二次进入荣国府是《红楼梦》中的精彩之处,充分展示出刘姥姥一介村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二次进入荣国府是刘姥姥形象的集中展示,在这段文字中刘姥姥自尊自卑的形象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当平儿和周瑞家的要带她去见贾府中最高长者—贾母时,刘姥姥道“我这生相儿,怎要见的?好嫂子!你就说我去了罢!”其实,当时刘姥姥的内心是非常想去见一见这位老寿星的,但是因自卑和自尊心的作祟,又害怕自己的粗陋不受待见,受他人嘲讽。文中不得不让人注意的是刘姥姥的话语,当刘姥姥三次进入贾府中所使用的称呼语,对于她这个75 岁的老妇,无论是在遇到贾府主子还是奴才时,在语言的称呼上总是没有一丝懈怠,企图通过尊称让自己和贾府中的人物拉近距离。“凤姑娘”“好姑奶奶”“您老”等都是刘姥姥惯用的称呼语。而自己在贾家人面前时,对自己的昵称、谦诚则颇具特色,如“俺们”“咱们”“我们庄稼人”等,不显生分,正是因为刘姥姥这一自卑又自尊的形象特征,让自己和贾府的关系越加亲密。通过抬高主子的位份,将自己与奴才们拉成一片,深受大家喜爱,最终促使其与这个豪门大户扯上了关系。

二、《红楼梦》经典人物刘姥姥形象的作用

(一)衔接故事情节,推动小说故事内容发展

在作品《红楼梦》描绘的上百人中,刘姥姥这一村妇在全书中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却是贯穿首尾的重要人物。他三进荣国府,见证着荣富有繁荣走向败落的过程,是作者精心设计小说整体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第一次进入到贾府,通过周瑞家的介绍,他对贾府有着初步的了解。在贾府贵族之家中,寄生着一个阶层。他们中日游手好闲,饮食起居都需要仆人的伺候。刘姥姥出入贾府时,看到满身绫罗的平丫头,使他头晕目眩。而凤姐回来,作者利用大篇幅描写其做派,使富有的凤姐和贾府富有且威严的形象植入刘姥姥的内心。在他第二次进入贾府时,她有机会观察贾府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刘姥姥的视角,展示着封建大家族的真实生活。作者以史太君为中心,展示贾府女眷三日之内的生活场景。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无不展示着这个大家族最繁盛鼎盛时期,灰土如金的生活状态,也使刘姥姥对贾府有着全方位的了解。第三次进入贾府,刘姥姥看到贾府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贾母、迎春过世,凤姐生病,家产遭劫,整个家族逐渐走向没落。刘姥姥利用他的角度从内而外、由近及远的去观察贾府腐朽没落的结局。同时刘姥姥解救求解,也推动故事的发展,使刘姥姥这一形象,成为整个故事情节中重要的衔接部分。

(二)利用喜剧镜头介绍大观园,烘托其他人物

大观园作为红楼梦小说中所有主人公生活的场所,人物的形象、重要事件都在大观园中得以展现。在书中作者利用重墨向读者们介绍大观园,将大观园风景如画的景象展现给读者。小说中有三次描写大观园,第一次是大观园初建成时,贾宝玉伴随着贾政一起游历大观园。而对亭台楼阁上对联的描写,展示着宝玉的才情,也使读者了解大观园的美景。第二次是元妃省亲时,利用元妃的视角展示着大观园花影缤纷、灯光相应、富贵风流的景象。而唯有第三次的描写,有着轻松活泼的气氛。刘姥姥进到大观园中,为贾府带来欢声笑语。使读者彻底的了解大观园,并对刘姥姥喜剧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的认知。例如在品茶的情节中,刘姥姥吃过茶的杯子,妙玉因嫌弃他庸俗,将刘姥姥所有碰过的被子全都丢弃。但是宝玉可怜刘姥姥,便说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撩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了那贫婆了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说使得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宝玉的善良品行,也展示出刘姥姥这一人物性格特征,有着烘托其他人物的作用。作者利用戏剧化的描写方式,向读者介绍大观园中的每一个人物,使小说人物的展现更为立体自然。

(三)展示底层劳动人民的贫苦

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还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通过刘姥姥朴实的农村气息,反映贾府奢靡、精神空虚、道德虚伪的特征,二者相互对比,使刘姥姥成为贾府的一面镜子。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贫苦,展示着贾府封建贵族家庭的腐朽。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府时,他就说到家境艰难,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文中作者利用悲悯、同情、可怜的情绪描写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他作为祖母一代的人,比贾母还年长几岁,却寄居在女儿家中,没有生活来源,生活无着落,但凡有别的出路,都绝不会向只有一丝瓜葛的贾府伸手。在游历大观园时,凤姐给他插满一头的花,并在吃饭时故意利用又长又重的筷子夹着小手的鹌鹑蛋,在吃茶时,拿出一整套杯子,并将其用过的杯子全部扔掉。还用她来取悦老祖宗,女请客、母蝗虫等绰号,表明了人们对她的不尊重。而即便如此,她还在贾府中倒进奉承之词,展示出她作为社会底层的低级身份。在贾府太太小姐的欢声笑语中,道尽人间的悲凉,也表明高在云端的富贵人家不了解人间疾苦,更能够突出像刘姥姥这样底层劳动人民贫苦的生活状态,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对比,使整部作品社会悲剧的主题更为突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作为一个配角,但是三进贾府,见证了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使其成为整部小说中推动情节的关键人物。刘姥姥作为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她面对生活的窘迫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进入到贾府寻求机会。而后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在贾府中付出劳动,使一家人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为报答贾府的恩情,他第二次进入到荣国府中,带来了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并利用幽默的语言得到贾母的认可,获得了大家的欢心。在贾府没落之时,她三进贾府,竭力营救巧姐,并为其寻求美好的姻缘。这些故事情节的描写,使刘姥姥的形象更为立体,在众多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象征着善良、美好、真诚,为红楼梦这部作品增加一丝喜剧色彩,也使作品的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故事更富有层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刘姥姥贾母大观园
贾母的品位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大观园
刘姥姥的公关术
大观园
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