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践及成效

2023-12-18苏彩秀张利超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南城县管护建设工程

苏彩秀,张利超

(1.南城县水利局,江西 南城 344700; 2.南昌工程学院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南城县“踞八闽之咽喉,控百粤之襟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长期以来南城县水土流失情况总体变好与局部恶化并存[1-2],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4]。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水土保持工作,2013—2022年南城县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对当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1 研究区及项目概况

南城县地处江西省东部、抚州市中部,地理位置东经116°24′~116°57′、北纬27°18′~27°47′,土地面积1 713 km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7.9 ℃,无霜期276 d,年均降水量1 642 mm,土壤类型以红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黏重,透水、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土壤轻度敏感,抗蚀性较弱。属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5]。

2013—2022年,南城县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共涉及7条小流域,涉及面积226 km2,其中耕地面积8 827.37 hm2;涉及人口2.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期间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4.86 km2,主要包括:营造水土保持林78.9 hm2、经果林110.6 hm2,封禁治理4 183.11 hm2;实施河道门塘及周边环境整治113.39 hm2,新建挡水堰1座,清淤8 800.4 m2;新修生产道路19.45 km、沟渠20.72 km;实施草皮护坡护岸3 916 m2,植草2.62 hm2;新建竹节沟7 445.7 m、土埂拦挡7 445.7 m,实施护坡护岸4.39 km;新建透水砖路面625 m、景观亭4座、休闲座椅9个、亲水平台4处、小拱桥1座、蓄水池69个、沉沙池207个。总投资1 912.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资1 47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10万元,群众投资或投劳折资25.11万元。

2 具体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按照《南城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修订)》的要求,南城县成立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及项目所在乡、镇长为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组员,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水土保持部门及各项目乡镇成立了项目部,及时组织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了“县委领导指挥,分管领导重点抓,水保部门具体抓,乡镇党政部门全力抓,上下一心合力抓”的工作机制[6]。依据抚州市水利局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把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并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工作,责任到人,狠抓管理和落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2 探索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成效

南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以《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为基础,以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发展重要研究成果[7]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努力转变治理思路,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从以前的只注重山上治理,逐步提升到山下与山上治理协同推进。同时,积极组织水土保持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小流域所在地群众一同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到村到户,掌握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依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水土流失状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划定小流域治理图斑[8-9]。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村庄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水资源保护等有效结合,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科学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做到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有机结合,小型蓄水池、沉沙池、排灌沟渠、生产道路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要服务于经果林种植[10],河道和门塘的清淤疏浚、河道两岸和门塘周边的景观绿化、透水砖道路铺设等要保证景观效果,服务于村庄环境改善,使群众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实实在在受益。

2.3 创新建管模式,强化项目管理

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践中,南城县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探索出一套新的建管模式。一是落实“五制”管理[11],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公示制、工程监理制;二是严把“五关”管理,即质量监督关、分级责任关、工程安全关、“八方”签证核量关、项目验收关;三是强化落实管护责任,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完工验收后,将水土保持设施统一移交给工程所在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将管护责任具体落实到村、到人,签订交付协议和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和义务,并将管护责任单位、管护人员等在公示牌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片片有人管、处处有人护”,确保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可持续长久发挥综合效益。

2.4 加强水保宣传,巩固治理成果

借助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大好契机,在项目现场设置“流域碑牌”“水土保持文化长廊”等,在每个水土保持措施单项工程点竖立水保“商标”,使项目的每处治理现场均具有水土保持文化氛围,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提高全体村民管护水土保持设施、改善与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每年不定期邀请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参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现场,听取南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建设思路与取得的显著成效,收集各位代表对南城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意见和建议。通过向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林业、农业农村、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各相关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介,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激发全民参与水土保持的热情。

3 实施效果

治理前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面积49.2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1.78%,其中:轻度侵蚀面积45.60 km2,中度侵蚀面积2.76 km2,强烈侵蚀面积0.86 km2。治理后,2022年南城县年拦蓄地表径流能力达到123.9万m3,蓄水效率达到89.3%;年保土能力7.86万t,保土效率达到88.5%;治理措施保存面积48.33 km2,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98.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1.14%,水土流失切实得到有效控制;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南城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1 生态效益

在小流域内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植被相对稀疏的山地自然坡面,实施竹节水平沟高标准整地,种植马尾松、杉树、胡枝子等,并在水平沟的沟坎外高密度植树灌草;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轻的山地种植枫香、木荷等阔叶树种;在植被相对较好的山地聘请水土保持技术人员进行管护。同时,对于树种较为单一的地块,采用马尾松、枫香、杉树等当地优势树种进行封禁补植。封禁补植措施不仅减少了人为扰动破坏,有效改善了以往林相单一的问题,增添了森林色彩,还为大量的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与繁殖场所。在昔日村庄周边淤积堵塞严重的河道、门塘实施清淤疏浚,建设生态挡墙、石笼、木桩等生态护岸,增加河道两岸、门塘周边的景观绿化,在堤岸、门塘铺设透水砖道路,兴建拦水堰及亲水平台,精心打造亲水空间,显著提升了乡村生态旅游品质,丰富了水生态文化内涵。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在水面种植水生植物,使之前村庄周边的臭水沟、臭水塘变成了如今垂钓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起到改善水质、美化村庄、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效果。

3.2 经济效益

通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也让当地企业家从中发现了商机,带动了项目区周边大棚蔬菜、水果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在小流域的青钱柳茶、珍贵苗木、经果林等农业产业基地内,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蓄水池、沉沙池、排灌沟渠、山塘等水土保持措施,就地进行雨水蓄积,减少径流和泥沙,增加补灌抗旱水源,做到“集雨有塘有池、排水有沟”。同时在裸地撒播草籽,合理配置生产道路,实现“肥不乱跑、水不乱流、泥不下山”,充分发挥了水土保持项目“小工程、高效益”的作用,提高茶园、经果林、苗木基地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改善了农业产业基地的土地生产能力,夯实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基础。随着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实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门塘周边一排排的水保林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采摘、垂钓。广大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当地的美丽风景,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多既拓宽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路,也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3.3 社会效益

在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坚持山下与山上同步治理,在山上建设坡面蓄排水小型水利工程,实施封禁治理、补植水土保持林等,在山下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护坡护岸、拦水堰建设、水环境修复提升、污水管网建设、门塘整治等,提高了河道防洪标准,净化了当地水质,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显著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结束语

小流域治理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形式[12]。南城县在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新举措、新途径、新方法,将村庄环境美化、面源污染防治、河道门塘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等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河道门塘整治中,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措施为主,合理布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水景生态驳岸,最大程度维持河道的自然生态景观,在改善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提升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建设品质,为统筹推进南城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同类地区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南城县管护建设工程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南城县关工委牵手工商联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画春天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基于GIS平台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的合理性修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