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语文教学应有之色
——解读王金发『本色语文』教学思想
2023-12-18吴志平
文|吴志平
东方哲学倡导做人要保持本色,做事要探求本源。《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探索语文教学之道。“王金发语文名师工作室” 的成员多年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语文教育的本源,提出“本色语文”,这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设置部分规定,语文课教学时间安排占九年总课时的20%~22%,是所有学科中占比最高的学科。在课程性质中还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课程在儿童的学习成长中具有奠基的作用,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具有“根”的性质,“本”的作用。
近年来,在课程改革探索前行的浪潮中,出现了很多偏离语文本源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将语文课堂异化为技术主宰形式下热闹、本色尽失的表演,白白地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令人心痛。查阅语文教学研究资料,发现20 年前,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在高中学段提出过“本色语文”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被严重扭曲的种种异化现象。他倡导的“本色语文”核心主张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体现在三个“语”上: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这些研究对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到目前为止,小学阶段此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在此背景下,王金发和工作室成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追寻本源,彰显语文教学应有的本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本色语文”意义非凡。
本色,即事物本来之颜色,不是某一种颜色,而是该是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春天万物葱茏,秋天层林尽染均为本色,故我们看到王金发“本色语文”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好文化自信的底色;保护儿童天真的本色,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课堂琅琅书声,探索出一条符合小学语文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大道。
一、保护儿童天真之本色,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语言学习的天才。孩子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是对学习最好的动力,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本身内在的趣味和审美,而不是强调诸如小组竞赛、奖励小红花等外加的措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保护儿童天真之本色,在学习中感受美,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看到“本色语文”在践行这样的教学理念。
1.挖掘汉字之美,激发儿童兴趣
汉字的音、形、义完美结合,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是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动人故事:看到“笑”字,就似乎能感受到这个字正在对你眉开眼笑;看到带三点水的字,就让人想起和水相关的事物。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能让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汉字王国之中。“休”“灭”等会意字更让学生感受到仓颉造字的奇妙传说就隐藏在汉字背后。抓住了汉字的本源,从字源字理入手,也就抓住了学生语文学习入门的兴趣本源,有了兴趣才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读懂经典之作,理解内容之美
语文课程本身的美,来自《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乡村山野之美,是《盘古开天地》中“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的神奇,也是童话中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惊喜……语文教学中曾经出现一个怪现象:没有编入教材之前,大家都觉得名家名篇很美,一旦编入教材学生就不再喜欢。我想其原因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异化了教学内容本身的美。当学生读到神话的神奇之处,激起了无限想象和无尽的好奇心后,教师就应该助推、放大这种语言文字带来的神奇力量。儿歌、古诗词朗朗上口的韵律美、节奏美,猜字谜的豁然开朗,寓言故事的深刻哲理,都能化为学生探究语文的动力。“本色语文”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天性,充分挖掘语文课程本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本色语文”应有之义。
3.创设生活情境,落实学习任务
“本色语文” 注重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语言学习离不开儿童的生活,生活是儿童进行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然环境。只有来源于生活的语言,才是真正符合儿童天真本质的鲜活语言。不异化语文学习的形式,不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天性。有了这个前提,“本色语文” 才能体现儿童本色。
“本色语文” 倡导并践行以人为本,顺学而教,找准学习逻辑起点,把握学生现实起点,都是尊重儿童的具体做法。注重过程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不会磨灭儿童的学习兴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二、赋予文化自信之本色,体现家国情怀
引导语文课堂中的儿童,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意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法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长大后,他们会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本色语文”在实践中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打好精神底色,增强文化认同,体现家国情怀。
1.立足母语学习,打好精神底色
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本色语文” 提出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习得方法,进而提高全民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儿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学生成长打上中国烙印,打好精神底色。
2.文化浸润儿童,诗意栖居华夏
任何国家的月亮都没有中国古诗词中描述得那么生动、多情。中国文化中的月亮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儿童从不能理解中国文化之深厚,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丰富,再到感受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在这个过程中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色,在语文实践中感悟中华文化之美,培育华夏儿女诗意地栖居在世界东方的灵魂。“本色语文”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会精神内核。
3.理解中华文明,吸收世界精华
王金发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文化经典,坚持古今中外的时间经度和地理纬度来衡量人类共同创造的广阔天地,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一个广阔的精神天地,这是文化自信的起源,也是“本色语文”应该追求的育人价值。
三、尊重学习规律之本色,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既然是科学,定有其独特的规律。体艺学科和语文学科有截然不同的方法。“本色语文” 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探求小学语文教学之本源,删繁就简,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不异化、不折腾,从研究语文教学到研究语文学习,观察儿童语文学习的过程,寻找语文学习之难处,哪里需要老师出手,老师就出现在哪里。是带领其阅读,是解答其困惑,抑或是一起推进学习任务的解决。
1.适应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变化
2022 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更注重育人功能的实现。从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向跨学科学习,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组织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群中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养。“王金发语文名师工作室”提出的“本色语文”具有三层内涵:一是明白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二是发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三是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
2.避免违反语文学习规律的行为出现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本色语文” 倡导发现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关注人的个性成长。在实践中螺旋式上升发展是语文学习最大的规律。具体到教学中就是落实个性化教育,实行因材施教。如低年级学习以识字写字为主要任务,纵观当前课堂,在低年级大讲特讲课文内容,舍本求末分析文章写法的有之,到了高年级又因为低年级的基础不扎实而反过来花大力气教识字写字的有之,这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的课堂行为是王金发团队极力避免的。
3.尊重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个性差异
十指伸出有长短,学生在语文学习发展中也存在个性差异。“本色语文” 的思想承认差异,并落实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如思维水平发展快的学生三年级可以读懂《红楼梦》,发展稍晚的到六年级才能读懂,这些都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尊重语文学习本身的规律同样重要。王金发名师工作室“本色语文”提倡“随文而教,顺学而导”是尊重语文学习规律的具体体现。当今教育已经从研究教学走向研究学习。要用心研究学生是怎么学好汉字的,怎样在语文实践中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如何读懂说明文。王金发老师提出教师要“少为”,让学生“多为”,教师要肯示弱,让学生“逞逞强”,这些都很好地遵循了儿童认知的特点。
“本色语文”尊崇儿童成长规律,以激发儿童学习动力,提升儿童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为目标,让儿童在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养成学习习惯,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王金发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路线,取得了系列成果,期待进一步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