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2023-12-18俞宇瑛宁波市奉化区农业农村局
俞宇瑛 宁波市奉化区农业农村局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预备阶段和计划制订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预备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目标和任务、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财务管理组织架构等。而在计划制订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编制、预算协调与审定、绩效目标设定等步骤,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并进行风险管理和公开沟通。这些阶段的工作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资源利用效率和财务风险控制,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
(一)预备阶段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中,预备阶段通常是指财务管理的早期准备工作。在预备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这包括确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以及制定财务管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为后续的实施工作提供基础和指导。在预备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编制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财务管理的规范和程序。这包括编制财务管理手册、财务制度和规章制度,梳理财务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环节,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预备阶段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这包括确定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设立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以确保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预备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配备合适的财务管理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包括招聘专业人员或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和技能,并熟悉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在预备阶段需要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财务信息系统。这包括选择、实施和运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用于财务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分析,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预备阶段还需要确定适当的财务管理评估指标,用于评估财务管理的绩效和效果。这可以是财务指标,如预算执行率、资金利用效率、财务健康状况等,也可以是绩效指标,如项目绩效、成本效益等,以便后续对财务管理的评估和改进。
(二)计划制订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计划制订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计划制订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订财务计划和预算,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发展目标,通过预算编制过程制定财务计划和预算。预算编制包括确定收入来源、估计支出和制定预算执行时间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政策要求以及预期绩效目标,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计划制订阶段,各部门和单位将根据自身的职责和业务需要编制预算计划,并与上级机构进行协调和审定。预算协调与审定的目的是确保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计划在整体上协调一致,并与组织的总体发展目标相符合。在计划制订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绩效目标与财务计划相结合。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可以确保财务资源的分配与绩效目标的实现相一致。绩效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以便后续对财务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在计划制订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这包括考虑可能的风险因素,如不确定性的收入、支出波动、资金需求不足等,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财务风险对组织的影响。计划制订阶段需要进行预算计划的沟通与公开。行政事业单位应与相关部门、单位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其了解和参与预算计划的制定过程。同时,向内部和外部公开财务计划和预算信息,提高透明度,增强财务管理的公信力。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是相当常见的。以下是可能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些原因。
(1)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登记和清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和清查制度,导致无法准确了解和管理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情况。
(2)资产分类和编码混乱: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没有规范的资产分类和编码体系,导致固定资产的识别和管理存在困难。
(3)资产使用和监控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使用和监控机制,导致资产的使用和维护不科学、不规范。
(二)缺少健全的内控机制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缺少健全的内控机制的问题,这可能导致潜在的风险和不当行为。以下是可能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些原因:
(1)缺乏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划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职责和权限的划分不明确,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无法有效地识别、控制和追责。
(2)不完善的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制度可能不健全,缺少对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使得潜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
(3)缺乏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意识:财务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缺乏充分的内控知识和意识,无法有效运用内控措施来保护单位的财务利益。
(三)缺少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缺少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的问题,这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绩效评估不准确等财务管理方面的挑战。以下是可能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些原因:
(1)预算制定和执行缺乏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可能存在预算制定和执行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无法合理地根据需求和目标分配资源,也无法有效衡量绩效和产出。
(2)缺乏绩效评估的定量指标和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可能缺乏绩效评估的定量指标和方法,无法准确衡量单位的成绩和效益,从而难以追踪和评估资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
(3)缺少绩效管理的激励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没有建立合适的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导致绩效评估结果无法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单位的改进和创新。
三、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资源合理分配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使得资源分配过程更加透明和可追溯,明确制定绩效目标并据此进行经费分配。这种透明度促使管理者更加负责任地审查和决策,确保资源被分配给最能实现绩效目标的项目和活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资源分配与绩效目标相结合,并重视绩效评估和结果导向。这种方法可以促使管理者更加注重有效性和效率,确保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优先支持能够实现预期绩效的项目和活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求管理者在资源分配决策中更加关注绩效和结果。这鼓励他们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考虑不同项目和活动的成本效益,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和分配决策,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调将资源分配与绩效目标对齐,将资源分配视为实现预定目标服务的手段。这种方法引导行政事业单位更加注重项目和活动的绩效和成果,确保资源的使用能够产生明确的、可衡量的效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鼓励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改进和学习,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和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这种持续改进的过程可以帮助单位更好地利用资源,通过识别和克服问题,改进财务管理实践,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可以更加合理、透明、高效,确保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优先支持能够实现预期绩效的项目和活动。这将有助于提高单位的绩效和整体运营效果,同时增强对资源分配过程的合理性和效能。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另一个作用是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求明确的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相结合。通过设定具体、可量化的绩效目标,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和预测各项资源需求,并将预算分配给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项目和活动。预算绩效管理鼓励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相关数据,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资源需求,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并根据实际绩效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调绩效评估和反馈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与绩效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这些评估结果可以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参考,确保预算预测与实际绩效相符合。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基于客观事实和绩效数据做出决策。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绩效趋势的分析,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资源需求,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差,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确保预算计划与实际绩效相匹配。这有助于避免过度预算或预算不足的情况发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员工对绩效的正确认识和理念
确立员工对绩效的正确认识和理念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管理人员应确保员工对绩效评估标准有清晰的了解,明确任务目标和期望结果,使员工意识到绩效评估是公平、客观、可衡量的,并能理解如何通过优秀的绩效获得回报和提升机会。管理人员应及时且准确地评价员工工作表现,包括肯定他们的成就和提供改进建议。这样可以使员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财务管理中的贡献和改进的方向。管理人员应让员工参与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管理人员应让员工了解目标的重要性和与组织整体策略的关联性,激发他们为实现目标做出努力的动力。管理人员应培养员工学习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样能够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能力,提高其在财务管理中的表现和绩效。管理人员应鼓励员工在财务管理中进行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以促进跨部门和跨职能的合作和学习。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分享可以增强整个团队的绩效,促使他们共同追求卓越的财务管理成果。管理人员应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根据员工的优秀绩效给予奖励和认可。这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提高他们对绩效的正面认识和理念。
(二)强化绩效目标的管理与执行
强化绩效目标的管理与执行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策略之一。管理人员应设定清晰、具体的绩效目标,确保绩效目标能够明确表达所期望的结果和成果,具体到可量化的指标和时间要求。这样可以为绩效管理提供明确的基准和衡量标准。管理人员应设计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目标与员工的具体工作和职责相匹配。这包括制定绩效评估标准、确定权重和等级,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管理人员应确定责任和权力的对应关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团队成员在绩效目标管理中的责任和权力,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授权和资源来完成与绩效目标相关的任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有效的绩效跟踪和监控机制,确保定期、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报告绩效数据。这可以帮助管理层了解绩效状况,及时发现偏离或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行政事业单位设立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机制,根据绩效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这可以提高员工的动力和积极性,推动他们为实现绩效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参与机制,使绩效目标的管理和执行成为组织的共同努力方向。促进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双向沟通,共同讨论和制定绩效目标,并及时反馈和调整。
(三)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
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应确立明确的财务目标,将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相对应。财务目标可以包括预算控制、成本降低、收入增加、资金管理等方面,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对实现单位整体目标的贡献。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会计核算、审计监督等,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规范、透明、合规。通过健全的制度和流程,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财务分析和报告的能力,包括财务指标分析、预测和评估等,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深入分析准确的报告,能够帮助管理层洞察财务信息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引导决策和资源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应将财务管理与组织的战略管理密切结合起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与单位整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财务管理应当成为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和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和内控措施,能够降低潜在风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行政单位应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财务管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并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和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为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