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音乐文化“凤阳三花”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构想
2023-12-18方尧杨
方尧杨
(安庆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在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历史上,地方音乐在各民族各地区均有遗留,且成为当地最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地方音乐是地方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资源。凤阳三花包括“曲艺双条鼓、歌舞花鼓灯、戏曲花鼓戏”,现主要流传于安徽淮河流域一带。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修养。在音乐教育领域体现中国特色的地方音乐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便是在学校广泛、深入地传承地方音乐。《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明确提出的“充分利用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的课程实施理念①。凤阳三花作为凤阳地区的地方音乐,可为当地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目前凤阳三花各自处于一种分散、片面、单向度的发展形势,这种形势并不利于地方学校对凤阳三花音乐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利用。鉴于此,文章从“整合凤阳三花的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学校音乐教育的协同发展以及建立地方音乐课程”三方面对“凤阳三花”的学校教育传承进行构想。
一、整合凤阳三花的区域资源
(一)凤阳三花区域资源概况
由于行政区划的缘故,原本流行于旧凤阳府的凤阳三花之间出现分流。尽管如今的凤阳县仍存在凤阳三花艺术,但最为活跃当属“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则盛行于凤阳县外的周边地区。凤阳三花皆发源并流行于同一区域范围——皖北淮河中游一带,即旧凤阳府地区。
花鼓灯在现今的蚌埠、淮南一带更为流行,花鼓戏则在蚌埠市与凤阳县的交界处——长淮卫发源与流传。蚌埠市区、怀远县、凤台县和颍上县的花鼓灯较为盛行,花鼓灯影响范围广泛,除了在蚌埠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传承外,传承人们还在地方中小学校园中进行表演、教授和传承。
花鼓戏则发源于蚌埠长淮卫一带,故又称之为“卫调花鼓戏”,现有《喝面叶》《三代婆媳》《借驴》等演出剧目。近些年,由龙子湖区文化馆牵头,举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季”艺术文化宣传走基层巡演等多项活动,让卫调花鼓戏走进了社区和校园。蚌埠龙子湖区文化管理部门正在积极地开展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二)加强区域文化部门间的交流
凤阳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北部与蚌埠市淮上区、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大通区、蚌埠市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接壤。南高北低的地势造就了便利的交通,使其与蚌埠、淮南地区的艺术文化有了密切交流,为凤阳三花艺术的区域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整合凤阳三花的区域资源,可促进凤阳三花的整体协调发展与延续。
那么,如何整合凤阳三花的区域资源成为亟需应对的问题。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区域中的各地方文化部门之间可以座谈会、交流晚会等活动形式加强凤阳三花的区域融合,凤阳县作为旧凤阳府的中心,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且又是三花共存的地方,可牵线各区域的文化部门,共同促进区域音乐文化资源的形成。同时,文化教育部门可收集整理各地区有关凤阳三花的网络资源,凤阳三花在各地的文化馆平台均有所介绍,在学习强国等网络工具上也有相关资料可查。这些都可作为整合凤阳三花区域资源的有效途径。
只有将凤阳三花区域资源加以整合,才能形成更为丰富、系统的凤阳三花,有机整体才能为凤阳三花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资源。
二、促进区域学校音乐教育的协同发展
(一)促进地方学校与文化部门的相互交流
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地方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而学校的任务主要在教育教学,若要把民族文化艺术引进学校音乐课堂,学校应加强与文化部门间的交流,地方教育局应牵头带动各级各类学校与文化局、文化馆等文化部门的交流,以此来充实凤阳三花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
文化馆可以定期定点地组织凤阳三花的培训活动,邀请传承人进行讲座与教学,学校则可通过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去参加培训活动,教师就教学问题可与传承人交流,教师可教传承人如何有效地教学,以备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运用,传承人则可给教师传授三花的艺术表演和其文化背景,还可成立校外教师花鼓团,由传承人负责教学,也可通过当下流行的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形式让学校和文化部门得以多渠道,多方面的沟通交流,双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学校可利用夏令营或校外活动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校外实地体验,学习凤阳三花的音乐文化历史,欣赏三花的文艺演出,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凤阳三花的历史背景。学校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观摩学习凤阳花鼓,同时,也可带领学生赴蚌埠地区学习观摩花鼓灯与花鼓戏。凤阳花鼓大剧院的建立为更好地展现凤阳地方文化魅力搭建了的艺术平台。学校可组织学生来此观摩与表演三花,作为民间艺术的凤阳三花在高雅正式的场所表演,可促进学生对欣赏三花的兴趣,兴趣一旦被勾起,学生便非常乐意学习凤阳三花。
整合凤阳三花的区域资源将是对新时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有效呼应,是地方音乐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同时,亦是凤阳三花在地方学校得以系统、广泛传承的前提。
(二)加强区域学校之间的彼此沟通
学校与学校间应互相往来,以求共同进步、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无数事例证明同一领域之间的单位或人员通过一定频率的交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学校的音乐教育事业也需要定期交流与往来。
凤阳地区的每个乡镇都有自己镇上的中学或小学,每所学校都会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制定相应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育部门可制定一项学校音乐教育的双向交流计划,包括纵向交流与横向交流。纵向交流是针对同一阶段的学校,如小学与小学之间,中学和中学之间,其优势是可促进凤阳县同一阶段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横向则是指小学与初中,初中和高中,甚至高中与高校之间,其益处是促进各阶段音乐教育的连续性。教育局相关部门可将学校分为小、初、高三阶段,根据对各阶段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评估,将各阶段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分为A、B、C 三个等级,而后定期组织教学交流会或座谈会,将教学质量为A 的学校与B 或C 的学校分配在一起,进行纵横双向交流,纵向交流如音乐教学为“A 等级的凤阳实验小学可同离县城较远的C 等级的曹店乡中心小学、管沟乡中心小学等学校进行交流,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初中和高中同理。横向交流如“A 等级的凤阳实验小学对接A 等级的凤阳实验中学或C 等级的凤阳县小溪河中学等学校进行交流。”
若是县城内的乡镇学校没有音乐老师,也没有音乐课的情况,也可将凤阳三花融入语文、体育等课堂。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优质的学校通过和多方面处于劣势的乡镇学校之间的交流往来,不仅在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资源的积累上共同进步,也为后者输送了教育协同、教育整体的讯号。其实各所学校之间的交流对话这一过程本身也是探索音乐课程能够更好传承地方音乐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构建地方音乐课程
2021 年教育部印发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南中指出“艺术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音乐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门,这便为优秀传统文化载入音乐课程提供了制度基础,同时也让该项实施有更多的现实意义。”②
在如今的课程类别中,我们有统一国家的课程,地区性的地方课程和具有学校独特性的校本课程三大类。其中,关于地方课程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可将地方课程理解为“地方本位课程”,即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地方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等因素来自发地制定、实行适应于地方学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具有基础性的国家课程对地方教育的缺失性问题,一方面为了使地方文化走进教育,和教育紧密联结,以此有针对性地满足地方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建立地方课程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课改的积极性③。
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标,还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音乐课标,两本课标都提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④目前,凤阳三花的地方课程还未建立,在音乐课上,老师片面地选取凤阳三花中的部分知识进行课堂教学而无系统性的文本教参,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若有现成的地方课程供音乐课堂使用,学生对三花的学习便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能有效地、系统地传承与发展凤阳三花。
开发地方课程时,第一步需结合地方学校的教学以及设施等方面现状来拟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地方课程内容以及进程等方面影响甚大,因此需对地方学校的实情进行认真调研,方能拟定出有效准确的课程目标。第二步研究人员在建立地方课程的过程中,“所选取的教学内容需符合课程内容选择的三大准则,即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应贴近于生活该学段学生、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⑤。针对凤阳三花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各阶段学生对三花的掌握情况和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初中和高中的学生相对来说文化课学习任务重,而小学生又处于学习能力较弱阶段,因此在针对三花的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不宜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因为这会让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甚至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地方学生们大都了解双条鼓,且大多听过凤阳民歌,设计者可在地方课程中多增加舞姿优美且简易的双条鼓剧目和流传度广的凤阳民歌作为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要选择的内容后,在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应符合课程内容组织原则,符合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性。此外,教学计划也需要合情合理,可将所教授的内容分为几个板块,如欣赏课,凤阳民歌教唱课,户外舞蹈课等板块等,并合理分配课时。
总之,地方课程尤其要突出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上述地方课程开发的注意事项可将凤阳三花的地方课程设置为整体统一的三册,分别为凤阳花鼓、花鼓灯和凤阳花鼓戏,而后分别实施于地方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地方课程凤阳花鼓一册的内容可根据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安排。另外两册花鼓灯和凤阳花鼓戏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现、借鉴、联合周边资源较多的市县共同研发。
四、结语
新时代,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使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途径层出不穷,而传承对象无疑是新一代的学生。将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开展,无疑是一举两得之事,既保证了传统的传承,又为音乐教育注入了心血,成为音乐育人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凤阳三花在地方学校音乐教育传承能够让老师主动挖掘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本土音乐文化的课程资源,以此充实音乐教学内容,有助于凤阳三花这一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能够促进本土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共发展的局面;同时,也能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的连续性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②《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详见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2/t20210205_512630.html。
③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教育研究》2005 年第8 期。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58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35 页。
⑤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年第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