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3-12-18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赵咪咪

成才 2023年17期
关键词:爱岗敬业师范类工匠

■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赵咪咪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高职师范类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如何“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成为高职师范类院校必须面对并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1 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从职业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深入培育工匠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从高职师范类院校自身建设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高职师范类院校高质量发展;从“00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工匠精神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师范类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举措,但是,长期以来,一些高职师范类院校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造成人才培养与职业要求、产业发展的脱轨。对此,教师要强调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为师为范的师道精神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职业教育改革目标、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有高度的一致性,能帮助高职师范类院校“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2 高职师范类院校自身内涵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但高职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学校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正是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为此,高职师范类院校应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美人美己、为师为范”的师道精神与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从而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真正做到“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实现以工匠精神培养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1.3 高职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需要

高职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但是,目前高职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以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难以达到预期。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提升高职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师范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专职思政课教师的任务,所有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加入工匠精神的内容,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发展。同样,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也不仅仅是工匠身上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更是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另外,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能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在工匠精神的感染下,进一步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优良品质。

1.4 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

目前,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基本上是“00后”,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他们普遍形成思维活跃、敢于表达、乐于沟通的特点。但正是受这样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缺少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调查研究显示,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就是该学生能否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因此,高职师范类院校应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以及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2 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对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基于新时代“0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学校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1 强化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

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要素,只有教师率先正确认识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关注社会中的工匠精神事迹,才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知行合一和不断突破的精神。因此,要培养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知行合一,成为学生的榜样。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工匠精神的培训,通过政策学习、专题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加深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使工匠精神与相关师范类专业相融合,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真正践行工匠精神;其次,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将社会热点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认真进行教研工作,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在身体力行中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再次,高职师范类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占比,夯实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同时聘请行业骨干和模范教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打造多师课堂,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行业导师和思政“小先生”共同助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最后,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思政课、就业指导、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知行合一的职业精神,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氛围,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之中,开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匠精神培育新格局。

2.2 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2.1 形成联动培养机制

高职师范类院校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加强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联动,作出顶层设计,建立好有关工匠精神的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以及预期培育成效。其他各部门、各教师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去。

2.2.2 创新育人模式

为了培育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首先要在价值理念方面创新育人模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细节的重视,从小事入手,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高职师范类院校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安排,将第二课堂与工匠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如开展劳动教育讲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幼儿园、优秀模范教师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劳动的魅力,秉持教师的职业操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工匠精神,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学校举办不同层次的技能比赛,以竞赛为手段,以提升为目的,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通过赛事真正体会工匠精神的价值,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2.2.3 合理运用校园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对高职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影响具有渗透性、全面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校园广播等平台展示工匠精神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能工巧匠的事迹与形象,让学生深刻感受工匠精神之魅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史馆、文化墙、校园文化标识等,将学校的育人特色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达到以文育人的作用。

2.2.4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要加强高职师范类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就必须通过实践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校,除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参与教师的一周工作,加强学生对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工匠素养,如社区服务、“三下乡”活动、支教、实习、勤工俭学等,都可以更直观地让大学生体悟工匠精神,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认真负责的精神。

3 结语

高职师范类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院校自身内涵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笔者将高职师范类院校所要培养的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为师为范的师道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教师应积极探索培育途径,引导学生不断践行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爱岗敬业师范类工匠
90后大工匠
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访漯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业务审核中心副主任王若宁
工匠风采
爱岗敬业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
工匠神形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工匠赞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爱岗敬业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