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2023-12-18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程 莹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开展,推动教育信息化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广泛、合理地应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应用水平将显著提高,网络学习空间全面普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广泛应用。这一文件的发布为职业院校全面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把现代教育信息化融入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中,符合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是当前完成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际情况表明,高职《色彩构成》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学生学习出现了倦怠心理。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色彩构成》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一教学方式是职业院校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色彩构成》教学中,专业名词和抽象概念,对于艺术感知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认知。然而,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频教学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三维画面可以展示抽象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色彩构成概念和原理。例如,教师在讲解“色立体”时,由于色彩体系的排列规则是通过色彩三属性有序地排列和组合出来的,而这很难通过语言和图片直观地表达出来,导致学生对“色立体”的理论体系不是很理解。为了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观看线上微课视频,以便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在传统的《色彩构成》理论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而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需求选择自己的在线学习时间。对于专业基础较强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上的各种专业资源,有选择性地进行拓展性学习;对于专业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的教学录像,并针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平台上发起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1.2 缓解学时紧张
《色彩构成》课程学时紧张,教师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教授色彩理论知识,就会减少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可以完成课程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少、任务多的问题,还能为课堂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在线下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可将节省下来的教学时间用来讲解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指导。例如,在进行“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理论部分的学习安排在线上,并利用课前导学和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这样可以为线下教学提供更多的课堂活动时间,有效缓解学时紧张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3 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深度结合,并在两者之间取长补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色彩构成》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而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启发式、项目式、翻转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翻转式课堂教学是指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教学平台讨论区收集学生问题,然后在线下的翻转课堂中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教师还可利用教学平台布置线上预习内容和测试练习,让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发布在网上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则在平台上进行回复,然后在线下进行点评和解答。翻转式课堂教学为线下教学节省了更多的实践练习时间,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推动了《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1.4 整合特色教学资源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学生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因此,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教师应结合本课程特色,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学情,构建符合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的教学资源平台。在课程资源建设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学校自身特色。以延边职业技术学院《色彩构成》课程为例,学校坐落于朝鲜族民族聚集地延吉市,朝鲜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人文风俗为课程学习提供了独特的学习资源,教师将朝鲜族传统节日视频以及图片资料作为线上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分析朝鲜族服装色彩特征和色彩寓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民族服饰色彩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2 高职《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培养目标在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然而,在高职院校《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专业基础差异大,给教师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生源的结构问题,高职院校生源主要由普通应届高考生、高职对口生和学校自主招生这三大类组成。其中,应届高考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绘画方面的专业训练,专业课基础较弱;职高对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是对色彩知识的理论感知能力较弱;自主招生的学生,其自我管理水平不高,但具有良好的手绘操作技能。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上难以协调统一。因此,因材施教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但教学时间有限,阻碍了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2.2 学时少,任务多
《色彩构成》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与色彩理论配套的实训练习较多,对于手绘基础薄弱的大一新生而言,如果只进行实训练习,则刚好能完成《色彩构成》的教学任务,还能留有部分讲评时间。但是课程练习需要色彩理论知识的支撑,而理论知识的讲解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再加上教师的实训演示,以及学生的练习辅导,《色彩构成》课程的课时远远不够。由于学时紧张,教学进度快,导致学生对相关的色彩原理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3 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色彩构成》课都是以讲、演、练为主,教师先把相关理论内容教授一遍,学生根据所学的色彩原理在纸上按部就班地表现出来,然后完成实例制作,最后以教师点评或学生互评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思维受到了束缚,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不能创作出新颖的、独特的作品,最终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3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3.1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有利于各类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是实现线上教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教学资源的素材收集要突出“新”和“广”。线上教学内容要不断与时俱进,在色彩理念和色彩应用上要符合现代色彩流行趋势,顺应设计发展的方向,教学资源的素材收集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资源的类型要丰富,如微课、文本资料、图片资料、动画等,教师可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职教云平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等网站进行收集。《色彩构成》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上,既要有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板块,又要有实践操作部分的实训板块,使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能贯穿《色彩构成》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整个过程。教师要把整理好的素材和教学案例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将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形成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教学、微测试、微实践、微拓展教学模块。
在课前,教师可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学习通知。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平台上设置学习任务和学习起止时间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前预习内容主要是完成专业理论部分的学习,线上学习的内容既要突出教学重点,也要符合学生学情。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目标,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中包括课题名称、预习目标、预习资源和预习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完成相应的小节测试练习。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小节测试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平台上发起讨论,向教师和同学寻求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可利用教学平台的自动统计功能,监测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进展和完成情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量。通过“学情统计”板块,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对资源的使用频率、下载次数、观看视频的时长等。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线上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学情统计和成绩统计板块,教师课前可以根据数据统计情况分析哪些知识是学生掌握的,哪些问题还需解决,针对线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以问题为导向,调整线下教学方案。
3.2 课中——线下探究内化
相比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加灵活有效,更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线下教学中,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线上预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吸收,最终达到知识的内化。《色彩构成》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多,内容抽象,因此线上预习效果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加强学生对线上学习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在每堂课上都对线上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总结。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放到具体的案例中,组织小组内部讨论,探讨核心知识点,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比如,在“色彩对比”这个章节的学习中,教师根据课程平台的数据反馈,发现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和色彩感受力较弱,无法将色彩对比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中。因此,教师可在线下教学活动中以案例教学为出发点,分析色彩应用不当的地方,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启发和引导,及时修正和弥补学生的不足。最后,教师要对小组讨论的方案进行点评,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完成知识点内容的学习。
3.3 课后——线上巩固拓展
线上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理论方面的资源,还要有实践和专业拓展方面的资源。对于学习能力较差,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查漏补缺,巩固课堂重难点,以达到顺利完成和提交作业的目的;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职教云平台或者其他网络教学平台,搜索与色彩构成相关的精品课程,以达到专业课程拓展的目的。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提交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并针对相应的难点进行在线答疑解惑。
3.4 课程考核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方式应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于考核评价中,即线上教学评价、线下教学评价和期末考核。线上教学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交流讨论等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各项内容设置成绩权重比例。线上教学考核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线资源学习情况,即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考核指标包括在线学习时间、章节测试、访问数、讨论、作业完成以及主动发起课堂讨论的情况等。教学平台会根据教师设置的成绩比例分配,自动统计出线上学习成绩。线下教学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面对面教学中的课堂参与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反应学生线上预习效果。线下学习情况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线下学习考核采取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间的监督、激励作用。期末考核采用“作品+设计说明+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应用《色彩构成》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和软件知识,完成一个色彩搭配设计项目。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现代教育信息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中,符合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在《色彩构成》课程中有效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课程学时不足等问题,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满足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