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建设方案探索

2023-12-18王红云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

王红云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江苏 宜兴 214211)

学习力是指某个个体或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个体或组织将知识资源内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对小学教师来说,既可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总量、知识质量、学习流量、知识增量等方面判断学生的个人学习力,也可以提升学习力为目标对学科课程进行建设。如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秉承的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核心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推动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改革、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一、以学习力提升为指向开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资源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其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意识、数学思考习惯和数学情感,提升学习力的观念与课程应用理念不谋而合,以提升学习力为导向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进行开发,能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综合与实践课程应用目标,打破传统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局限性,真正使学生成为综合与实践课堂中的主体。

第二,有助于借助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能在更贴近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课堂知识的应用方式,重视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深度思考、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深度开发。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学习力的概念可以发现,指向学习力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不仅是从知识总量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更是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科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提升,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助力学生终身学习及成长。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教学要求变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教育的教育理念也更加成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各学科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要求也发生一定变化。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教学来说,虽然新课标中延续老课程标准中的综合与实践这一概念表述,但并未对综合与实践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范围划定,只是强调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现实问题,并建议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采用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还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 要引领学生通过真实教学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得到相应的提升。总的来说,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开放性,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教学在教学总时长中的占比有大幅增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加大对指向学习力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合理安排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课时、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后作业布置方式,多举措并用,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质量。

三、指向学习力提升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建设方案

(一) 运用综合性教育思维开发 “综合与实践” 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中明确指出: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这需要教师要以数学学科为依据,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其他学科等进行科学融合,以问题为核心、采用实践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综合性发展,最终达成素质教育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在” 综合与实践” 课程中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应运用综合性教育思维大力开发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课程资源。结合新课标及学习力提升目标,可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资源主要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仅用数学单一领域知识即可解决的课程资源,可用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该类课程资源难度相对较小。如在学习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知识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探索中国古代“干支纪年” 的奥秘;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知识时,可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为学生布置“测量土豆体积” 的探究问题。第二,需要运用数学多领域知识进行解答的课程资源,主要考验学生对数学复杂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在学习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知识时,可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为学生布置问题“制作蒙古包,并计算出蒙古包的体积和表面积”,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物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能力进行训练。第三,由多学科知识共同构成的多层次课程资源,不仅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应用能力,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强考验,综合性较强,如在学习周期知识时,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为学生布置问题: “40 年后你的生日是星期几?” 在学习比的认识知识时,让学生自行回忆生活中存在的黄金比现象,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综合与实践” 的活动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必须以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为基础,以数学知识及多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教育价值。

(二) 明确“综合与实践” 课程的学习力提升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综合与实践” 课程展开时的学习力提升教学目标,才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保证教学活动推进的高效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学习力得到切实提升。如在“平移与旋转” 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计剪纸实践课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两种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区别,在设计实践课具体内容前,需要明确本课的学习力提升目标: 1.为学生演示连续纹样折剪、四瓣花折剪等作品剪法,让学生在观看完剪纸教程后自行进行仿照练习,并利用剪纸作品自行演练平移和旋转过程,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的同时正确理解和区分平移与旋转两种不同的概念。理论和实践教育互相结合,引导学生快乐学习。2.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进行剪纸创新,以手工实践活动作为契机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将本节“综合与实践” 课程教学目标汇总后可以发现,每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都和数学课程总教学目标息息相关,且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对逐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又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 相关内容时,可将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设为: 1.对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和城市平面图进行仔细的研究,使学生学会辨认路线图的知识,并能够使用方向对行走路线进行描述;2.通过“独立探究” 和“协作沟通”两条路径,让学生能在活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对此次“综合与实践” 的教学目标进行细致的剖析可以发现,三个教学目标都包含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这一学习目标,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这两个学习目的结合到教学中,能让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关键信息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相应锻炼。

(三) 以学习力提升为导向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

科学设计“综合与实践” 活动内容,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始终具有良好的参与热情,配合教师的科学引导,进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放眼于“综合与实践” 活动本身,对各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设计。以“优化思想” 为例,可以沏茶活动作为实践课切入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沏茶方案: 1.在构思泡茶计划前,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身边的大人在沏茶时会配合做什么事情,你认为在沏茶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沏茶的准备工作是否有前后顺序之分? 沏茶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哪些事情可以同时进行,哪些事情不能在沏茶时进行? 以上引导问题能帮助学生从全局和细节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对沏茶整体方案和方案执行顺序进行设计,对优化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全局思考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除利用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外,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工具配合教学实践,既能丰富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又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度。以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例,二年级学生需要分别学习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万以内读数的读写和比较等知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走进乡村” 的教学情境,使用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美丽乡村的影音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跟随教学课件逐步完成“乡村旅游” 过程中的各类数学探究任务,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都得到提升。

很明显,在“综合与实践” 活动的教育中,以提升学习力为导向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力得到全面发展。

(四) 以提升学习力为导向进行实践活动客观评价

客观的教学评价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也能帮助教师及时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各类实践活动的接受度,全面把握学生的综合实践情况,确定“综合与实践” 课程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综合与实践课程活动中细致观察学生在不同环节的表现,亲身参与到学生及活动小组的探究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记忆水平、动手操作能力、联想能力、知识融合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等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价,但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向鼓励和夸奖,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实践活动的成就感,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在组织一年级学生参加以“找规律” 为主题的“综合与实践” 课程时,教师应结合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真实表现为其提供多元化评价。可以先将班内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5 人,为每个小组分发一组主题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哪些事物是以有规律的方式进行排列的,并让学生讨论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如何能快速发现不同事物的排列规律。在各小组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巡堂”,走进每个学习小组中,亲身参与、感受,并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方向进行及时指正。完成探究讨论后,先让各小组成员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然后让学生根据同伴的表现,依次进行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和小组互评,从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让学生逐步养成学习反思习惯和深度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同伴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最后进行教师点评,对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为学生指明未来学习方向,完成“综合与实践” 教育闭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不仅能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总量得到逐步提升,更能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品质和学科素养得到同步提升。以提升学习力为导向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课程进行科学设计和建设,对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