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价值与探索

2023-12-18于夕然张媛媛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育素养音乐

于夕然 张媛媛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吉林 长春 130012)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2 年4 月,教育部颁发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其中音乐课程标准和美术课程标准合并为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并明确指出: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彻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美育功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1]通过引导学生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2]

一、小学音乐教学美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小学音乐课程缺乏美育元素

小学音乐课程本应是渗透美育的重要载体。音乐课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还要学习乐器演奏,既能开口歌唱,更要将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体会音乐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及歌曲的意境美,激发美的体验。但当前小学开展的音乐课程一般是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唱活动为主,教师讲授,学生识记;教师弹奏,学生观摩;教师演唱,学生学唱。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少挖掘蕴含的美育元素,没有展现出审美教育的内涵,更没有与其他艺术课程相融合,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 小学音乐教师缺乏美育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传授音乐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性的音乐知识。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3]很多教师认为播放歌曲、演奏音乐便是情感陶冶、艺术熏陶,也有教师认为教师领唱、学生合唱便是艺术创作。很显然,美育仅停留在简单的听歌唱曲上,很难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更无从谈起。存在此种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三) 小学音乐教学缺乏审美体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大多是完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输出,忽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缺乏审美体验。当音乐课上成了纯知识、纯理论教学时,就会大大削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丧失参与感受、欣赏与创作音乐的动力,这样何谈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审美能力。其次,在音乐活动与实践中,虽然设计了创作环节,但要么以单纯模仿为主,要么创作过程屡受干预,导致学生不能通过生动的想象带入情境,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难以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使审美体验大打折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意义

(一) 音乐审美教育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1.音乐审美教育能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记忆分为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两种,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是无意识记。[4]音乐课上节奏鲜明、动人心弦的音乐旋律,朗朗上口、循环往复的歌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音乐课堂上,学生会注意、感知、辨别不同的曲调、旋律、节奏、歌词,在音乐美中扩展自身的记忆空间,提升记忆力。在熟记的基础上,学生又能对音乐有更深入的感知与体会,调节学生情绪,保持身心健康,进一步促进记忆力的发展。

2.音乐审美教育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有审美价值的音乐素材,引发学生自主进行无意想象;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有意想象。音乐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引导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旋律和节奏,通过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呈现出音乐带来的画面,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5]

(二) 音乐审美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与创造力

1.音乐审美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人们对音乐美感的认知与感受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耳朵、眼睛,探索音乐的魅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聆听,把握音乐中的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情绪,领略音乐的美妙,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参与音乐律动,全身心地感受旋律美、意境美、语言美,提升对美的感受力。

2.音乐审美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青少年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而美育导向下的音乐鉴赏课和艺术创造课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学生会接触到音乐创作背景、曲调和节奏、蕴藏的情绪等。学习和鉴赏这些音乐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强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 音乐审美教育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核心素养

1.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在明快的节奏旋律中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增强大脑的灵活性与思维的跳跃性,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还可以使学生在优美的歌词鉴赏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发展语言智能。

2.音乐审美教育可以立足教材,为学生讲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开展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团队意识,从而在美育视角下做好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工作。[6]

3.音乐审美教育能促进小学生身体协调发展,实现强体、美体的目标。在乐器演奏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乐器发展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在歌舞创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编相应的动作,通过变换动作与队形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提高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体态,保持良好的形体。

4.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发现音乐美、感受音乐美、创造音乐美,可以使学生不断发展审美意识、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综上,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真善美,培养核心素养。

三、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教学探索

(一) 构建跨学科音乐课程体系,融艺术学科之美

新课标把美术和音乐课程进行学科综合,这就意味着音乐审美教育不是一个学科的单打独斗,融合美术、舞蹈等众多艺术学科才能体现美的艺术。在进行歌曲欣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乐曲营造的情境和情感,结合自身的想象,把聆听或体验到的美具象化,实现音与景的融合,表达情感,领悟音乐美。还能根据歌曲的旋律画出与音高相匹配的旋律线条,使之与音乐的情绪相符合。[7]在进行歌唱表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融入舞蹈元素,运用表演技巧,把审美元素融入艺术活动,将音乐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美。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可以融合传统文化,渗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文学素养。

(二)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

1.创设音乐学习情境,渗透美育。教师要根据音乐的特点,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对比、栩栩如生的比喻、引人入胜的故事、惟妙惟肖的表演、健康活泼的游戏等进行美育;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美好的音乐情境,唤醒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竞赛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和期待;通过情境教学法,把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美的体验。

2.采用互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互动性极强的学科,互动教学方式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机会,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我感受。比如,鼓励学生以集体形式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合唱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在选择歌曲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优美的歌曲代表班级比赛,锻炼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与同学的协作中增进彼此的友谊,在比赛中培养竞争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8]

3.运用综合实践锻炼法,在音乐活动中表现美。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掌握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一是利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充分运用音乐教学中的韵律与学生互动。音乐教学能以起伏的旋律及各种不同的感情变化,激起听者形体及情绪动作的反应。[9]因此,加强音乐教学的律动性,可以强化学生聆听音乐的自觉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二是通过设计游戏类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唱游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演唱歌曲和曲谱能加深学生对歌曲本身美的体验,融合歌曲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学生能更好地表达美和创造美。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作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旋律表达自我,通过肢体律动展现自我。

(三) 加快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学研一体化

教师基于自身知识经验和专业素养指导并引领音乐教育活动,其综合素养将直接影响音乐课程的育人效果。美育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改革需要加快音乐教师的成长发展,培养优秀的音乐教师,这些教师要深刻、准确地认识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与目的。

1.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提升教育研究能力,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教师要有效融合自身的修养与艺术的人文背景,充分体现艺术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创设和运用各类文化情境开展跨学科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以人文的精神感受、鉴赏和创造美。[10]

3.增进教师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理解,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音乐教师职前培训,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实践,夯实音乐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开展“互联网+教研” 的混合研修,培养卓越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1]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美育元素,既能扩展教学内容,又能强化音乐教学效果,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猜你喜欢

美育素养音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