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唐王府浅探

2023-12-18李良红

名家名作 2023年22期
关键词:护卫文官王府

李良红

一、设立藩王

明朝初立,将诸皇子分封为镇守一方亲王的战略举措逐渐被朱元璋提上议程。当时没有现成的分封之制,明太祖只得“仿汉、晋、六朝及有元之制而参酌之”[1],在参照元代宗王镇守之制之后,决定分封诸位皇子。诸皇子被分封为镇守地方的藩王,营建王府,并赋予镇守地方的实权。唐王即为所设置的藩王之一。

二、王府的建立

洪武之初,南阳府初定,朱元璋在此设南阳卫以守之。南阳卫治所在“南阳府城内通淯街”[2]。永乐二年(1404年),南阳卫治所被重新扩充修缮,以作为唐王的居所。南阳府治和县治主要分布在城西南方向。王府在南阳城稍偏西北的方向,与长史司等王府机构自成一体,且“王府主要建筑群位于砖城内”[3]183。所以从永乐二年(1404年)至崇祯十四年(1641年),此处为唐王府邸。

朱桱受封后,除王府的宗庙和宗学之外,其他与王府相关的机构如长史司及下属文官机构、承奉司及下属内官机构等也一并建立起来。养正书院,即宗学,位于城东。唐成王向朝廷奏请宗学以教宗人,正德初落成。崇善寺建于元代,明代重修,史料载“明唐宪王奉敕建……成化丙戌,请额袭赐,曰崇善”[4]。朱元璋只为朱桱配设中护卫。明成祖朱棣曾为藩王,深知诸王拥兵的弊端,所以没有给朱桱配设左右护卫。

王府下的服务机构各司其职,而长史负责“王府之政讼,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5]1837。长史总领王府政务,辅之以规劝亲王之责,率领府中文官为王府服务。若有赐名、婚丧、袭封爵位、奏疏、进表等事项,则由长史负责上奏。

承奉司是王府最高的内官机构,管理王府内官内使,负责王府日常杂务,还“专掌王府营办出纳之事”[6]309。另外,王府还有典膳、典服、门正等内官,其中“典膳,掌祭祀、宾客,王妃之膳差”[7]1837。典服主要负责王府人员的服饰,如衣物和巾帽,尤其是唐王、王妃等人的重要衣物。门正主要负责照看王府宫门及扫洒修缮等事务。

中护卫隶属唐王府。明太祖指出“凡王国有守镇兵,有护卫兵。其守镇兵有常选指挥掌之,其护卫兵从王调遣”[8]408。朝廷选派指挥使管理镇守地方的军队,而王府护卫归藩王调遣,但是在军情紧急之时,朝廷也可征调王府护卫,即“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9]1865。唐府中护卫日常归唐王调用,当贼寇袭击襄阳、邓州等地区,朝廷征调王府中护卫镇压流贼。唐王上书曰“军多调遣护卫军士,亦调守邓州,府中无人护守,夙夜惊惶”[10]568。

三、王府的成员

《明史》载“同姓王二等,将军三等,中尉三等,女封主君五等”[11]133。朱元璋孙辈及后世名字都是三个字,并对每一位皇子拟定二十个字,每一字为一辈,此为上字,下字随取,但需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如唐王朱桱以后为“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厉协铭图”[12]399,朱桱子孙名字朱芝址、朱弥鍗、朱宇温等。

从朱桱就藩于南阳府,到崇祯十四年唐王遇害,共历唐定王朱桱、唐靖王朱琼烃、唐宪王朱琼炟、唐庄王朱芝址、唐成王朱弥鍗、唐恭王朱弥钳、唐敬王朱宇温、唐顺王朱宙栐、唐端王朱硕熿、唐裕王朱器墭、唐王朱聿键、唐愍王朱聿鏼。

唐王的情况较为复杂。其中唐恭王朱弥钳与唐裕王朱器墭是儿子承袭王位后上表,由朝廷追封。唐靖王朱琼烃与唐成王朱弥鍗是死后无子嗣,但唐王为唐藩宗族之长又不可废除,故朱琼烃之后立其胞弟朱琼炟为王,朱弥鍗之后立其侄朱宇温为王。但唐王朱聿键则是起兵勤王,违背朝廷定制而被废黜,由其弟朱聿鏼继承王位。朱琼烃与其弟朱琼炟之间为兄终弟及。在王位继承过程中,父死子继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每一位继承人在继承王位时都由朝廷核查、册封,确保王位顺利过渡,稳定王府局势。

虽然唐府有犯罪的宗人,但也多有贤明之人。清人查继佐指出“靖王琼烃嗣,综核有矩矱,入朝,五日三召见……传庄王芝址,以孝闻……子成王弥鍗以颖昌王进封。鍗肆力经史……日与文士殇詠,士大夫道南阳,无不求见王鍗……无嗣,爱敬王宇温贤,立为嗣。嘉靖中,宇温以孝旌,助太庙工,献黄金六十金,白金六百金”[13]1248。在唐府贤明之人中,较为出名的是唐成王朱弥鍗和唐敬王朱宇温。朱弥鍗奏请设宗学养正书院,来教育宗人。并且与他们交往者也多是贤明之人,如南阳名士王鸿儒。此外像朱弥钳、朱宇浃、朱器封等人皆为南阳知名贤士。故清人查继佐指出“南阳世德,靖、宪、庄、敬四王文行卓越……支王芝垝、芝(土瓦)、弥垠、钳后三传,皆学古,乐善好施,负贤声”[14]1249。

朱桱王妃是朱元璋钦定,意在巩固唐王地位。后世唐王妃多在南阳辖区内选取。唐王妃嫔之父如宋真、周楫等武官一旦与王府有了姻亲关系之后,须脱离实际职务,只能“带奉·闲住”[15]77。朝廷这一举措是为了阻止藩府与地方军事力量结合,形成难以控制的地方力量。

王府世子是王位未来的继承者。王府世子废立关乎王府的稳定。对此朝廷规定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16]405-406。根据朝廷之制,册封王府世子,当以先嫡后庶,不能以庶冒嫡。据史料载,唐府共有六位被册封的世子,分别是唐宪王朱琼炟嫡一子朱芝壐和嫡二子舞阳王朱芝址、唐庄王庶一子颖昌王朱芝址、唐敬王朱宇温庶二子朱宙栐、唐顺王庶一子朱硕熿、唐端王朱硕熿庶一子朱器墭,但只有四位继承王位。其中悼简世子朱芝壐是因病早亡,后朝廷册封其弟舞阳王朱芝址为唐府世子。朱器墭被册封为王府世子后,由于其父朱硕熿受惑于小妾而被囚禁,后未承袭王位而被毒害身亡。王位由其子朱聿键承袭。若唐府世子顺利继承唐王王位,世子正妃则依制进封为唐王正妃,如颖昌王朱弥鍗受封为唐王,其妃苏氏则依制晋封为唐王妃。

在诸位唐王中,只有唐宪王和唐端王子嗣较多,其他唐王,如朱宇温、朱宙栐子嗣不旺,还有唐靖王、唐成王这样无子继位的亲王。唐王未婚子女与父母同住府邸,婚嫁以后另住。亲王之下郡王、将军、中尉等宗人的情况依次类推。

王府服务机构官员由朝廷指派。在王府中“正式纳入王府编制者有三:一为内官,亦宦官,由承奉司管理。二为外官,由长史司管理……三为军事人员。分为仪卫司及一至数队护卫”[17]44。长史司之下的官员属于文官体系。承奉司下的官员属于内官体系。其官员职责和人数由朝廷所定,唐王只有推荐的权力。文官则有长史、纪善、审理、典簿等诸多官职。内官职位有承奉官、典宝官、典服官、典膳官、门官等官职。每个官级各设正副一员,共五级十名。王府内除了内官之外还有仆女,与内官共同处理王府杂务。内使缺乏时,须向朝廷奏报,而后由朝廷为王府调派,王府不得私收,而仆女则由王府自行收买。中护卫军作为事机构,虽然设有四个千户所,但据成化《河南总志》载中护卫大约有一个千户所的兵力。

四、王府的运转

永乐六年(1408年),唐王就藩南阳。在朝廷藩禁之下,唐府文官多功名出身,有学识,便于处理王府政务。如王府长史通过科考入仕,有才学,既能率王府文官处理政务,又能规劝唐王。王府的文官在府中职位的变化多由唐王举荐,最后由朝廷任命,如“升代府审理正李滋、唐府纪善张骥俱为本府左长史,从代王桂、唐王琼炟奏请也”[18]2042。但也有朝廷直接调派任命或革职的官员,如国子监博士杨瀚被朝廷任命为唐府右长史、袁福征被皇帝下旨革职。

承奉司是王府的内官机构。王府缺乏的内官内使一般由长史上奏朝廷,核奏后由司礼监负责向王府调拨一定数量的内官或内使。最初,唐府文官和内官由朝廷直接调派,此后所缺之人要么由长史上奏、朝廷调派,要么由唐王举荐,由朝廷核实任命。杨昇初为王府纪善,后长史职位出现空缺,由唐王举荐,朝廷任命为唐府右长史。在王府运行管理上,唐王对文官和内官只有推荐的权力。这也是藩禁政策在王府官员选派方面的体现。

朱桱就藩时,其护卫军士随王驻守南阳城,这些军士的户籍分散于全国。但他们的后世子孙却因先祖随唐王就藩而最终落户于南阳。在护卫军中,如果有军官或兵士缺额,护卫军士子孙可承袭军职。护卫军士子孙在袭职位时,必须先到兵部核实,并办理承袭军职手续,而后才能成为王府护卫军士。

长史为王府文官之首,主管王府政务,对亲王进行规劝和教导,并“奏请名、封、选婚等项,听该长史参详明白,启王知会”[19]159。长史主管的长史司是王府连接朝廷的重要中转站,连接朝廷时则为亲王上呈奏疏赐名、册封、成婚、承接诏令;连接王府时,则率领唐府文官管理王府政务。

承奉司是王府最高内官机构。《皇明祖训》载“承奉司;掌管王府一应杂事,有事呈长史司并护卫指挥司发落,与内官衙门无相统摄”[20]405。在王府日常运转过程中,承奉司主要负责王府内部的杂务,也包括“王府营办出纳之事”[21]309。

王府的内官内使既是府内的杂务处理者,也是王府田产的协助管理者。在王府的日常运转过程中,“太监在王府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日常管理、婚丧喜庆、财务控管、文化事业,都有太监的参与”[22]43。

王府与国家政权机构之间的关系属于对外官方机构的联系,分为与朝廷的联系、省级的联系、府县的联系。唐府多数时期都处在藩禁之下,王府不但无政治权力,而且还会受到朝廷官员的监督和藩禁政策的限制。王府的文官和内官也由朝廷选派,唐王无自行任命之权。在军情紧急之时,朝廷可随时征用王府护卫。皇帝与王府之间所剩最多的是宗族亲情关系。如当唐宪王朱琼炟有疾时,皇帝派医者前去探视。南阳府县官员也有监督限制王府之责,如知府雍泰强力阻止王府夺取民田。

上至唐王妃嫔,下至王府宗人妻妾,多在南阳府境内挑选,如朱宙栐继妃魏氏为宛城望族。尚王府宗女的仪宾也多是南阳府境内有学识的名望之家,如唐府仪宾方广德出身于南阳城望族方氏,其祖父为南阳名士方九功。他们与王府结为姻亲,并与王府有了日常的人际往来。此外王府内官或内使外出采购物品,或唐王等人与王府之外人员的往来,如唐成王与王鸿儒的个人往来,这些人员之间的往来也构成了王府日常对外联系的一部分。

从宗亲角度来看,唐藩是皇族朱氏在南阳的一个分支。每一任唐王皆由朝廷册封,是朝廷官方认可的这一分支的族长,非朝廷诏令不可废除。当唐王无子嗣继承王位时,依制选取近支继承爵位。唐王主要负责管教和约束族人,并为宗人向朝廷上疏,而“宗室如有讲讼及请乞婚、封、禄粮等项,合行长史、教授启王转奏……轻则启王议处,重则会奏请旨”[23]160。若王府宗人犯错,罪责较轻者一般由唐王训诫,若罪责较重者或被革去爵位,或废为庶人。新城王朱芝坦及庶长子朱弥镜不法致人死命,被废黜爵位后仍由唐王严加约束管教。若王府宗人绝嗣或犯罪被革爵,其府中宗人及事务直接由唐王管理。

唐王由皇帝册封,与皇帝既有君臣关系,也有宗亲之情。唐王府由朝廷所设,王府的行政和军事功能在藩禁之下日渐消退,逐步退化成朱氏皇族在地方上的宗族机构。所以唐王府是建立在宗亲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地方机构。王府与朝廷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朝廷有国家强大力量为支撑,所以王府在日常运行过程要接受来自朝廷的相关管理。皇帝在宗族亲情之下给予唐王优渥的经济条件,也赋予唐王府在南阳地区以国家可以接受的君臣关系。

五、结语

朱元璋虽然册封朱桱为唐王,但王府的营建及朱桱就藩入住却是在明成祖永乐时期。自永乐六年(1408年),朱桱入住王府后,王府长史司下的文官机构和承奉司下的内官机构开始运转。王府政务由长史司负责,内部日常事务由承奉司负责,安全主要由中护卫负责。王府人员有唐王及其家眷、内官仆女,还包括已经婚配且另建住所的王府宗人、王府中护卫军校等人。唐府内的服务机构履行其责,王府人员也逐渐融入南阳社会,与王府机构共同推动王府日常运转,使王府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小系统。唐王府邸、王府机构、宗人屋舍等诸多建筑占据南阳府城半数之上。皇帝顾及与唐府的宗亲血缘之情,给予唐府优厚的经济待遇。但在国家藩禁之下,王府宗人不能出仕为官,逐渐沦为国家的寄生群体,给整个国家和南阳府地方造成了很大的财政压力和司法方面的破坏。时至今日,虽然唐王府早已不复存在,但却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可探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护卫文官王府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新护卫,谁来当
像保护眼睛一样护卫生态
陕西华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全能护卫”054A
西方文官制度中职务常任原则的演进与嬗变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
略论明朝代王府的犯罪
从《闲窗录梦》看清惇王府之属人生活